◎工作-養樂多娃娃(玅瑾老師) 

   “把保麗龍球當成頭,養樂多瓶當成身體,用布幫身體穿上漂亮衣服,用筆在頭上面畫五官,最後將長條形色紙當頭髮黏頭上即完成“養樂多娃娃”!“~今天既然要做娃娃,那麼一上課我就拿出玩具洋娃娃和半成品作比對,一比對下詠綦馬上指著半成品說:”它沒有眼睛.嘴巴和眉毛..“,嗯~詠綦果真讀書讀越久越有智慧,不過我還真的謝謝他馬上幫我點出今天課程的重點呢,太好了,那麼我們現在就一步一步來,不要急,”按部就班“也是讓他們在學習”腳踏實地“的態度!~首先,我拿出一顆保麗龍球並在地上滾動它,接著我將它放我雙腿上滾動它,我這麼做的目的在告訴他們:”圓滾滾的保麗龍球是會滾的!“..我將保麗龍球交給他們,我請他們把保麗龍球放自己身體的各部位上滾滾看..詠綦學我將保麗龍球放他的雙腿上,他滾得很高興,因為保麗龍球真的在他雙腿間來回滾動著,不過我希望詠綦能學習”動動腦“,所以我要求他:”不可以學老師在腿上滾,你要再想想看可以在哪邊滾??“詠綦真的用力地想了一陣子 

..他將保麗龍球放他的右手臂上,左手滾動保麗龍球,邊滾他會邊說:“地下道.溜滑梯~”,雖然保麗龍球時而滾成功時而掉下去,不過可是詠綦笑得很開心,而在我的心中我是肯定詠綦的,因為我要求他再繼續動動腦,他並沒有排斥,最後還真的想出跟我不一樣的方式,我真的很喜歡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因這攸關他未來能否在這社會上“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保麗龍球在心怡的手上,我一樣要她把保麗龍球放自己身體的各部位上滾滾看,心怡一開始學我將她的雙腿伸直,然後再學我將保麗龍球放她的雙腿上滾來滾去,心怡滾得相當高興,保麗龍球每次成功滾動一次,心怡就大笑一次,見心怡笑得如此開心,我不再像要求詠綦那樣要求心怡“不可以學老師在腿上滾,要再想想看可以在哪邊滾?”,因為心怡的發展如何我心裏清楚得很,要用啥教育方式教育她才是對她的發展更有幫助我心裏明白得很,這就是所謂的“揠苗助長不見得是最好的教育”;換柏誌了,我把保麗龍球交給心怡,因為我要請心怡交給柏誌,結果心怡真的有交給柏誌,我跟心怡說:“妳叫弟弟讓球滾~”,我一說完心怡就用很尖銳.很像潑婦罵街的聲調對著柏誌說:“弟弟,滾,滾,滾~”,柏誌一聽到姐姐這麼說就將手中的保麗龍球放地上,然後學我剛才把保麗龍球放地上滾動的動作(可見柏誌上課真的有認真在上),柏誌每滾一次就笑一次,滾完一次還會主動撿起保麗龍球再重新滾一次,也不會忘記笑一次,屢試不爽呢..我請詠綦教柏誌如何將保麗龍球放雙腿上滾,但失敗~因柏誌把保麗龍球握得緊緊的,最後詠綦使出絕招~他把柏誌手中的保麗龍球搶了過去,再把保麗龍球放柏誌頭頂,最後詠綦就唱起:“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今日不是壽星的柏誌笑得可是合不攏嘴呢~!~在還沒正式讓他們製作養樂多娃娃前,我想跟他們一起來個“故事接龍”,因為我們天天閱讀,因為我認為他們的理解力一直在進步當中,所以我想利用“故事接龍”的方式來“整合”他們的“邏輯概念”..我寫了字卡並配合娃娃半成品,我和他們一起故事接龍,我說:這裏有一個沒有五官的娃娃,然後..,詠綦,然後怎樣?..詠綦說:“然後要畫”,我說:這裏有一個沒有五官的娃娃,然後要畫,接著..,心怡,接著哪個?..心怡說:“哪個”,我說:“不是,是接著哪個?”心怡說:“哪個”,我說:“詠綦,接著哪個?”詠綦說:“故事接龍”,我說:“這裏有一個沒有五官的娃娃,然後要畫,接著故事接龍,之後..,詠綦,之後怎樣?”詠綦說:“之後巧虎沒有眼睛”,我說:“這裏有一個沒有五官的娃娃,然後要畫,接著故事接龍,之後巧虎沒有眼睛,最後..,心怡,最後怎樣?”心怡說:“這樣!”雖然詠綦和心怡的答案看似只沾到合乎邏輯的一點點邊,但為了讓他們很有成就感,最後我還是統整了他們的答案,我說:“這裏有一個沒有五官的娃娃,然後要畫,接著故事接龍,之後巧虎沒有眼睛,最後這樣!”我一說完心怡和詠綦就笑笑的,詠綦還說:“對!”“故事接龍”進行中柏誌看似不存在,但沒有喔,人家柏誌可能很忙呢~他忙著拿著指揮棒一下指指字卡上面的字,一下指指詠綦的頭,一下又將指揮棒擺他的嘴邊,再一下把指揮棒放他額頭上,柏誌一下這樣一下那樣其實在告訴我們:“不要以為我什麼都不會,我假裝也要假裝得很會,誰叫我天生資質的真很不錯,不信的話去問老師就知道了..”!~好酒雖然沉甕底,他們雖然對接下來的製作養樂多娃娃最有興趣,但是前面的師生互動才是我觀察他們每人發展的關鍵,至於接下來要進行的活動不是我不在意,而是只要他們開心,只要他們盡情發揮,我就覺得皆大歡喜了..讓孩子“成龍成鳳”完全不是我的教育目的,孩子“活出自我”才是我最樂見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