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吹排笛(如附件   )

學前幼兒接觸音樂的目的並非期待他們要成為音樂家.加強他們的節奏感,而是要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基於此原則,每當老師安排有關音樂的課程時,老師總是希望大家對樂曲.樂器.律動都能有美好的感覺!...今天的“排笛”屬音樂的一種,不過令老師最遺憾的是~無法拿真正的排笛或圖片給大家欣賞,最後只好以吸管製作假的排笛來滿足大家對排笛的想像!老師把一堆長短不一的吸管散放在大家面前,老師告訴大家:“哇,這些吸管這麼亂,你們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這些亂七八糟的吸管變得整整齊齊的?“佳勳說“給它收進去玩具箱裏面”佳勳說完芽立刻反駁說:“不對啦,是要放進袋子裏啦”;存恩拿2根吸管並分別套進左右手的小指,接著2根小指再互勾在一起,再敲一敲,再拿1根吸管套進食指上,存恩邊示範邊說“這個呢~要勾在一起,然後再敲一敲,然後呢~再穿進這個洞,再...”如果等存恩唸完,恐怕中共就要打過來了,所以老師即時向她喊~“停!”;祐一層一層比,越比越高,邊比邊說“要把它排(疊)在一起,排(疊)好高好高好高,然後就可以看巧連智了”;芽說“要被魚吃掉,要趕走鯊魚的”;崇杰說“要打氣”;祈祈沒說!...老師說:“我們可以把亂亂的吸管放袋子裏或是口袋裏或是一根一根把它們排好,就很整齊了..!還有一個好方法~就是一根一根依照長短用膠帶把吸管黏在一起,像這樣!”老師把依長至短順序的吸管黏好後問大家:“你們覺得這個(排笛)形狀很像什麼?”佳勳說“長的短的長的短的...”;存恩說“一顆洞,兩顆洞,就可以黏在一起”;祐說“像芽芽的尿布”;芽說“像一條一條的吸管”;崇杰說“溜滑梯”;祈祈說“這個ㄟ~”!...老師拿起排笛說:“這個是用吸管做的樂器,叫作~排笛,它可以發出聲音唷~”老師把排笛放在嘴邊吹,雖然吹出來的聲音四不像,不過老師盡量吹出兒歌“小星星”的曲調,嗯~因為吹得有八九成像,所以當“小星星”傳到大家的耳際時,小朋友簡直把老師都當成偶像了,也因此大家都還等不及老師的指令,就破不及待把自己手中的排笛也拿來吹一吹,因為這是假的排笛,所以要吹出聲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為了炒熱整個氣氛,所以老師就播放音樂,並請大家吹著排笛與音樂“對嘴”,就這樣~老師當領隊,然後帶著大家當“街頭藝人”...,不管大家吹得好不好,看得出來...大家對今天排笛的感受力不僅覺得新鮮,也都很滿意!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謝謝小朋友今天都能來錢源團聚,

今天的你們比去年在麥當勞聚餐時來得活潑.有話聊,

老師很高興看到這種情形,

表示大家都很放得開,

而且感情越來越好,

老師今天辦這個聚餐除了想見見大家的模樣之外,

更想勉勵你們~

國中算是你們求學生涯的第二階段,

才第二階段唷,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體能-滾不停

“何謂滾?”這是不需要多解釋的,因為以老師對小朋友的了解加上我們已經上過數百種課程,這些課程足以刺激到讓小朋友思考“滾”的定義了,也因此一上課老師開門見山就問:“有什麼東西會滾啊?”佳勳說“長長的棍子”;存恩說“豆豆龍”(最近我們常跳豆豆龍的律動);祐說“溜滑梯會滾”;芽說“駱駝會滾”;小奕說“球”;元說“瓶子”!...老師說:

“只要這個東西是圓弧狀,它大概就能滾,像~球.棍子.罐子...”

,只要身體是滑滑圓圓的,就可以滾來滾去,可是如果東西是平平的.凹來凹去,像~拖鞋.尿布.衣服.車子...這些就不可以自己滾來滾去了~!“老師再說:”有很多東西都可以滾,那你們可不可以告訴大家~這些東西什麼時候才能滾啊?“佳勳說“在房間的時候就可以滾了,還有做壽司的時候要滾”;存恩說“豆豆龍在房間玩不可以滾”(存恩都說“豆豆龍”的答案,因為最近我們常跳豆豆龍的律動);祐說“棍子不會滾.音樂不會滾.門不會滾”;芽坐著把兩腳伸直,雙手放屁股兩側的地上,接著左右左右地動來動去,芽邊動邊說“它(我的身體.手)會滾”;小奕說“滾啊”;元說“在外面可以滾”!...遊戲開始:老師說:“我們的身體雖然不是圓圓滑滑的,但是今天我們就要來玩這個很難的遊戲~”老師奉獻身體.犧牲形象地整個人躺在地上,接著老師也不顧裙下是否會春光外洩,粗魯地開始從遊戲場的那頭滾到這頭,就這樣直線式地滾來滾去,滾完後老師說:“這樣滾太簡單了~“於是老師就在地上擺一輛車,接著就繞著車子的周圍滾了地球一周,滾完後老師發現自己還有一口氣,所以還不忘叮嚀自己必須趕快呼吸,補足那快用完的一口氣~!...老師讓一起大家躺在車子的周圍,小朋友一起繞圈躺下來的畫面仿佛太陽放射線的光芒,照亮了整個大地,頓時間讓老師覺得~“春天~咻一下又來了”...再扯下去恐怕打不完了!老師要大家注意~當哨聲一嗶,大家就要繞著車子,用力給老師滾~佳勳.存恩.元這三位不愧是飯比別人吃的多,越滾越順,而且滾的方向會照著車子外圍滾,如果用圓規來畫圈,那他們三位滾過的痕跡鐵定會在圓規畫出來的圓上面~非常標準的圓!大概認為“自己又不是球為什麼要滾?”所以從頭到尾他都不願意滾,那祐在做什麼呢?ㄛ~,原來他自認為自己是一條蟲,看過毛毛蟲移動身體嗎?是的,祐就是不斷翹起屁股,然後蠕動身體前進,乍看之下,祐真的很像一條滑稽又古錐地蟲呢!說真的,對於這次的任務可是抱有“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不過當她努力在滾時,芽的身體總是不聽使喚,一直滾出範圍外~滾到門邊了,不過芽並沒滾昏頭,因為當她發現自己竟然脫隊了,芽還知道要滾回來,繼續跟上隊伍~跟著大家繞著車子周圍滾!小奕也挺好笑的,因為從頭到尾他就是在原地~滾左邊.滾右邊.滾左邊.滾右邊..,偶爾小奕會連滾左邊好多圈但當他發現“啊~,滾出界外”時,小奕會再爬會原位子,繼續“左邊右邊左邊右邊”地滾~.....看大家滾的樣子,老師早就笑到四腳朝天了!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作-當我們綁在一起

很多事情如果一成不變,那就看似乏味又無創意,老師非常重視孩子的創造力及有自己的思想,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呢?這就不外乎老師必須提供多樣的方式與機會給孩子,舉例:孩子只知道蠟筆可以用來畫圖,那老師就可以提供“蠟筆的其它作用”讓孩子了解,就如同~將蠟筆削成屑屑,接著將蠟筆屑放白紙上,最後用熨斗去燙蠟筆屑,這就是“燙染畫”!再來,畫圖不是只可以用一支蠟筆畫,同時用2支3支4支..畫為什麼不可以(這就是啟發創造力的方法之一)...?而今天老師就是安排這樣的課程,目的就是要讓大家可以“拋掉傳統的畫法,多一點新的手法...”!...一上課老師就問大家:“有什麼東西要綁在一起?那為什麼它們要綁在一起呢?”佳勳說“有東西亂飛,爸爸媽媽用橡皮筋綁在一起”;存恩說“企鵝綁在一起就可以吃了”;祐先唱“魚兒魚兒水中游... “的歌,唱完就說“因為它(魚)會綁2個3個”;小奕說“我的爸爸媽媽綁在一起”;老師將3根蠟筆綁在一起,並將綁在一起的3根蠟筆和單獨1根蠟筆放在Q面前,當老師出題前,會指著“1根”說“沒有綁”,再指著“3根”說“有綁”...,接下來老師會問Q:“有綁的蠟筆在哪裏?沒有綁的蠟筆在哪裏?”其實無論老師是如何出題,前2次Q都會猶豫不決而愣在那裏,等老師再重新解說後,再問一次Q,Q就會指對,可見Q偶爾還是需要人帶路,否則鐵定迷路!...老師把3根用橡皮筋綁在一起的蠟筆給大家看,然後說:“咦,以前我們都是用一支蠟筆畫圖,現在3支蠟筆綁在一起要怎麼畫圖啊?”佳勳從老師的手中將3根綁在一起的蠟筆拿了過來,接著就握著3根蠟筆在白紙上作畫;存恩握著3根蠟筆,然後將蠟筆傾斜(即變成只有一根蠟筆著地),開始在白紙上畫圖,邊畫邊說“這個尖尖的,是企鵝的手,然後呢就ㄅㄨ來ㄅㄨ去”;祐說“要把它打開,可以放手手,畫圖畫圖”;小奕說“要畫圖啊”;老師用3根蠟筆和1根蠟筆在白紙上分別畫出3條線和1條線,出題之前老師一樣跟Q解說“3條線和1條線的定義(在哪裏)”,說完老師問Q:“3條線在哪裏?1條線呢?“老師不斷地重覆問題,可是Q一直低頭不語,想知道為什麼嗎?因為Q鬱卒啦,為什麼她會鬱卒呢?因為當Q發現藏在老師身後綁在一起的3根蠟筆時,說什麼她都要搶過來,還要將蠟筆上的橡皮筋拆解,老師苦勸不聽,最後唸了她一百句,結果~Q就鬱卒到無法自我!...老師握著3根蠟筆開始在白紙上任意揮撒,所揮之處必留下3條平行的線條,這時老師就問大家:“你們覺得這樣的線條很像什麼呢?”佳勳說“溜滑梯”;存恩說“很像國小一樣~”咻“,溜下來”;祐說“那個是綠色的溜滑梯”;小奕說“像畫圖的”;續上,老師將畫有“1條線和3條線”的白紙及1根和3根蠟筆擺Q面前,老師指“3條線”,問Q:“它是哪種蠟筆畫出來的?”結果Q好不容易逮到可以拿蠟筆的機會,當然她“1根和3根”蠟筆就通通ㄎㄤ了,哪管妳“是哪種”!...小朋友大概是第一次接觸這種畫法,所以同時握3根蠟筆畫圖時可說是“揮撒自如“,而小朋友也會告訴老師:”我畫的是~盪鞦韆.月亮的臉.爸爸...”不管小朋友的思考是否合乎邏輯,老師通通把它附註在作品上,因為這不僅是小朋友的思考模式,更是他們難能可貴的成長過程!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磁鐵迷宮(如附件)

千萬別低估“迷宮”帶給孩子的影響,因為它不但讓孩子專心找到出路,同時培養他們手部與眼睛的協調度,最重要的是迷宮能給孩子“方向感.空間概念”,這兩樣也是屬於“數(學)”的一環!...一上課老師就問大家

:“什麼是”迷宮“?”佳勳說“我們家書本裏面的迷宮”;存恩指著教室牆壁的圖案說“小松鼠”;祐說“那個狗狗叫迷宮”;芽說“車車是迷宮”!...老師說:“有很多條路,但是只有一條路可以到我們想去的地方,這個就是迷宮~!”老師再說:“現在我們要去想去的地方,可是走著走著迷路了,找不到爸爸媽媽,或是找不到回家的路或是找不到要去的地方,該怎麼辦啊?”佳勳說“就騎腳踏車回家”;存恩說“要走來走去,走去小松鼠家,然後打開門,我就到自己的家了”;祐說“飛機要飛來飛去”;芽說“我就用飛的”!...老師簡單告訴大家迷路時的要訣:“你要站在原來的地方不要亂跑,然後安靜不要哭,如果你大聲哭,壞人就知道你的爸媽不見了,壞人就會把你偷抱走,所以你要安靜假裝沒有事,不久爸媽就會回來,就會找你了~”!...回應第一個問題~“迷宮”,老師書上印下迷宮圖,因為紙太軟,等一下磁鐵會不好移動,所以老師就將紙貼在厚紙板上...!老師將迷宮圖(如附件)展示給大家看,迷宮上面的“進口與出口”分別都有箭頭,老師說“進口的箭頭就是”出發“的意思,出口的箭頭就是”到了“的意思~”老師把迷宮拿在手上,然後磁鐵放在進口處,結果磁鐵三番兩次都會掉下來,這時老師就問大家:“唉呀,磁鐵都一直掉下來,你們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不要讓磁鐵掉下來啊?”佳勳說“用黏黏的膠把磁鐵黏上去,再給下面的磁鐵放上去,吸上去”;存恩指著磁鐵說“要蓋這顆印章就可以了”;祐指著迷宮圖上面的圓圈說“要把它用這個印章吸住”;芽說“要把它黏緊緊的就不會掉下來”!...實驗開始:老師在迷宮圖的上面跟下面各放了一磁鐵,雖然2塊磁鐵中間隔一張厚紙板但它們仍會互相吸引,也因此下面的磁鐵移到哪兒,上面的磁鐵就會跟到哪兒,不過老師深怕大家會被迷宮圖上多條路徑搞得頭昏眼花,於是老師事前就先幫大家用紅筆畫出正確的路線,小朋友只要依照紅線走,就可以將磁鐵從箭頭的那頭(進口)移到箭頭這頭(出口)~!今天的實驗大概很吸引大家,畢竟“移動迷宮下面的磁鐵,上面的磁鐵也會跟著移動”,光是這點就讓大家覺得相當神奇,所以在實驗的過程中,有人不時翻過迷宮圖背面,看看磁鐵是否還存在?要不是就是皺著眉頭小心翼翼地移動磁鐵,不讓磁鐵走錯路了?還有人交頭接耳,想探聽對方的磁鐵走到哪兒了?...老師看到大家對迷宮如此地有興趣,最後決定將這份實驗的材料送給大家,每人一份,而當小朋友聽到這個好消息時,就像中了頭彩般~發自內心地大喊喊:“謝謝老師送我們磁鐵!”..其實只要小朋友有興趣.對他們有益的,老師的犧牲都不算什麼啦!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紙的聲音(如附件)

以前我們也上過有關“報紙”的課程或遊戲,所以當老師將報紙攤開在大家面前時,老師就簡單複述~“報紙可以拿來擦玻璃.玩買東西的遊戲時,可以把報紙假裝是錢,跟老闆買東西...”接著老師裝傻再說:“可是很奇怪ㄟ,這個報紙上面怎麼會有這麼多字和圖片啊?為什麼呢?好奇怪ㄟ?”佳勳說“那個要看字的,因為字很好看”;存恩說“這個可以看老鼠字,老鼠就會從那邊(存恩指牆壁)跳出來”;祐說“因為電腦壞掉,把它修理好,才可以看巧連智”;老師問小奕很多次“為什麼有字啊?”小奕理所當然地說“對啊”;元說“因為..因為..因為人家長大都可以看報紙”;老師把報紙擺Q面前,不斷指著報紙上面的字和一張圖片告訴Q說:“字.圖片.圖片.字...”,接著換Q~老師問Q:“圖片在哪ㄦ?”Q想很久很久,不斷盯著“字和圖片”看,最後Q就指了另一張她自己發現的另一張圖片,而不是老師指的那張圖片(也算指對啦)!老師再問Q:“字呢?那字在哪兒呢?”Q這次反應比剛才快好幾秒,她出手一指就指了真的是字的字,看來Q對於“圖片和字”真的沒有傻傻分不清楚啦!...接下來老師把一小張報紙發給每一位小朋友,為了考考大家的頭腦是不是很清楚,所以老師並不示範“拍.撕.揉”報紙的動作,直接對著大家輪流出題,並請大家做動作給老師看~(拍)佳勳把報紙放在她的左手上,然後她再用右手去連拍左手上面的報紙;(撕)存恩把報紙放在地上,然後雙手放在報紙上,開始很用力地擦地板(真的是標準的阿信);(揉)祐把報紙放在地上,然後左手壓著報紙,右手則對摺報紙,祐邊摺邊說“這樣嗎?是這樣子的嗎?”;(撕)小奕學存恩一樣~開始用報紙抹地;(撕)這對元而言是輕而易舉啦,元一拿到報紙就猛撕一番;老師對著Q說:“撕!”結果Q一直納悶地看著老師,表示“她不是天才”,於是老師做一次“撕”的動作給Q看,做完老師一樣請Q做“撕”的動作,沒想到Q一點就通,真的做出撕報紙的動作!...課前老師就替每位小朋友做了一個紙炮(如附件.不再敘述),當老師將紙炮做甩的動作時,紙炮發出了一聲如雷巨響“ㄅㄥ”,老師不斷甩紙砲,邊甩老師邊說:“咦,你們覺得這個紙炮的聲音很像什麼啊?”佳勳說“煙火”;存恩說“像紙”;祐說“像ㄅㄤ ㄆㄠ(鞭炮)”;因為紙炮太大聲,所以小奕一直摀耳不聽老師的問題;元說“很像打雷的聲音”;老師把書重重地放在地上,結果發出和紙炮一樣的聲音“ㄅㄥ”,接著老師將電池放瓶子裏,然後搖一搖瓶子,結果瓶子發出“

ㄎㄧㄤ ㄎㄧㄤ”的聲音,老師問Q:“哪一個很像紙炮ㄅㄥ的聲音啊

?”結果Q二話不說,拿了“瓶子+電池”,想知道Q為什麼會拿這個嗎?其實沒啥特別的原因,就只因為 “她比較甲意它而已”!...最後老師開放讓大家玩一玩紙炮,結果幾分鐘下來,教室鴉雀無聲,因為有人不會甩.有人只顧摀耳不甩.有人則學老師做“甩”的動作,但是技術不好,最後乾脆把紙炮“丟”出去.有人則當閒人~自己的紙丟著不甩,偏偏到處巡邏看別人甩紙炮的成效如何了?...不管如何,今天又讓大家見識到~“報紙的另一種作用”了!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常-晾衣服

老師擺了幾支衣架在大家面前,老師問大家:“這是什麼東西呢?它們是要做什麼的?”存恩拿了2根衣架將它們打叉並說“這個要打叉叉,然後呢再攪拌就可以煮一煮,就可以吃了”;祐說“那個電視有,那個(衣架)可以打人”;芽說“衣架好像怪獸喔”!..老師說:“這些是”衣架“,請你們看著老師的嘴巴,跟老師唸一遍~”衣架“!...這些衣架是要掛衣服.褲子...的~”老師把衣服掛在衣架上後說:“咦,為什麼老師要把衣服掛在衣架上啊?”存恩把晾在衣架的衣服拿去假裝掛著並說“衣服要拿去外面晒乾~”說完存恩又將衣服拿回來抱在身上說“就是我自己做的”;祐說“要穿電視”;芽說“尿下去的時候要晒”!...老師說:“是的,衣服髒了.尿濕了.洗完澡..我們要先把衣服洗一洗..”老師雖然不是阿信,不過基本的洗衣服動作還是會,於是老師就簡單示範洗衣服的動作給大家看,洗完老師將每件衣服擰乾,因為擰乾的衣服都是一坨一坨的,於是老師邊示範邊解說:

“如果我們把一坨的衣服放在衣架上,衣服馬上會掉下來,所以我們一定要先把衣服甩一甩弄平再穿進衣架裏,就可以晾衣服了~”!...老師給每人一支衣架及一件衣服,請大家自行練習晾衣服~

存恩剛開始的時候一直玩衣架,不過玩膩了她開始當阿信~存恩一開始會把亂七八糟的衣服放在地上先撫平,存恩的手跟熨斗真的沒兩樣,因為衣服被她弄得好平好平,存恩見機可行,將衣架的一端先套進衣領裏,另一端也輕而易舉地穿進衣領,存恩將衣架放進衣領時非常順利,過程中都沒ㄎㄟ到,連老師都懷疑~存恩不是洗衣店派來當臥底的?要不然就是在家時,爸媽常翹著二郎腿,邊捲鬍鬚邊指使存恩做東做西,難怪存恩的手腳這麼俐落~,而且存恩成功晾完一次衣服後,她還跟老師要求“我還要再弄(晾)一次!”於是存恩又將衣架上的衣服拿下來,再重新晾一次衣服,看來存恩應該會“革命11次

”才甘願吧!祐的實力和存恩相比,其實也不遑多讓,祐晾衣服的動作會完全依照老師的方式~先套一邊的衣架,再套進另一邊的衣架,當衣服完全被祐成功套進去後,祐得意洋洋地拿著衣架大聲跟老師說:“我好了~”,最後沒等老師口令,祐就主動去尋找教室裏可以掛衣架的地方~祐平日善事應該做很多

,不到一秒就讓祐瞄到掛衣架的地方,祐就是一個“好心有好報”的例子!芽一開始就裝傻跑老師面前說:“我不會(晾衣服)!”老師也裝傻回去說: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體能-大賽車

老師將繩子平放在地上,並在繩子的一端綁上吸管,另一端綁上玩具,老師問大家:“你們想一想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玩具前進的?”存恩雙手握著吸管,然後開始捲動吸管,使得線捲進吸管上,而玩具也被存恩越捲越進,存恩邊捲邊會說“前進前進~”;祐雙手拉緊繩子,並說“要把它拉~,再打開”

;芽手拿著吸管並拉著吸管走,而玩具也跟著走動,芽邊走會邊說“拉!拉!拉!”!...小朋友都蠻聰明的,想到的方法正是今天的遊戲玩法,老師認為大家會有今天的想法絕對脫不了~平日老師在對他們提問“在哪裏?為什麼?怎麼辦?...”的問題時,大家真的都有在動腦想一想,其實別小看老師發問的問題,它雖然不能像認知性的教學,例:硬要孩子記住這就是

“1.2.3...”可以立即得到效果,而讓家長覺得頗有成就感,不過老師平日的問題的確是可以刺激孩子不斷思考,老師並不告訴孩子正確答案,也不否定孩子錯的答案,老師要的是“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不要覺得這些不重要,這些潛能的激發比讓孩子背一大堆童謠.數字.國字.拼音...來的重要,別忘了,越小孩子的記憶力越強,大人給什麼他們就記什麼,但孩子卻始終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說~孩子背到最後只知道答案,而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就像很會唸1-100(答案),但大人隨便指一個數字(過程),孩子就是不知道它是多少?金貝比非常重視

“過程”,過程就是孩子的心智發展.理解力.思考力..,這些“過程“要花多久的時間完成?答案是”沒時間表“,孩子該懂的時後就會懂了,切記~”揠苗助長”對孩子真的是最殘忍的教育方式!...老師試著大家提的方式~拉著線走路,讓玩具前進,當玩具前進時,老師就問:“你們覺得這些玩具前進是要做什麼啊?為什麼玩具要前進啊?”存恩說“要走路走路.煮菜煮菜”;祐說“要用拉...”;芽做挖土的動作說“要挖土的”!...遊戲開始~老師要大家先拉著吸管(線)走路,讓玩具也跟著大家前進,最後老師請大家捲動吸管,讓線捲進吸管上,使玩具也被捲到吸管!存恩可能常做捲的動作,因為她不但不急不徐地捲動吸管,而且捲到最後繩子非常整齊地纏繞在吸管上,當玩具成功被存恩捲上岸時,存恩竟對玩具咬一口,接著她又將繩子放長,再重捲一次,再這樣捲下去,存恩的十根手指頭一定越來越靈活!邊拉著線走邊捲線,不過他大概覺得這樣捲實在有點兒ㄎㄟ ㄎㄟ,於是捲到一半祐就停下腳步繼續捲,不過他大概跟老師一樣,有時頭腦會不清楚,因為祐把剛才已經捲好一半的線又往反方向捲,結果線越捲越長,捲到掉(托)到地上了!跟祐沒兩樣,因為芽一下子往前捲,線真的捲上來了,又一下子往後捲,線又變長了,再往前捲,線又捲上來變短了,芽又糊里糊塗往後捲,線突然變很長很長,長到拖地了,芽感到很莫名其妙,不過人在困頓時一定會被激發使用一些方式來解決問題,芽就是這樣,此刻她的腎上腺素激增讓她想到~我把手提高捲,線就不會拖地了!芽就這樣做,不過她手上的線始終沒變短過!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作-掃掃地(如附件)

一上課老師就拿著大掃把掃教室地板,不一會兒老師又換小掃把掃小角落,老師邊掃邊唸:“哇,掃把真好用,還可以拿來掃垃圾ㄟ..”,掃地工作告一段落後,老師就問大家:“到底是誰發明掃把的啊?而且掃把真好用,還可以拿來掃地,那你們可不可以告訴我,掃把除了拿來掃地,還可以做什麼啊?”存恩說“媽媽,媽媽說要拿掃來吸吸吸”;祐說“媽媽,媽媽說要用小的那個(掃把)”;小奕舉手,表示掃把是他發明的,並說“要掃地”;元想不出是誰發明的,但他說掃把是要“打打”的;老師掃把和畚箕擺在Q面前,並不斷複述“畚箕.掃把.畚箕.掃把...”這兩個名詞,當老師說到掃把時,Q就會笑瞇瞇地跟著說“把~”,當老師說到畚箕時,或許是“畚箕”這名詞不好發音,所以Q只是抬頭納悶地看著老師!~接著老師要Q拿畚箕給她,Q二話不說畚箕和掃把都拿,而且屢試不爽,祐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就一直提醒Q:“拿一個就好了,不要貪心!”結果Q真的聽祐的話,拿自己喜歡的掃把來掃地,而不是拿畚箕!...老師讓大家摸一摸掃把,接著再問大家:“為什麼掃把長這樣啊?”存恩摸著掃把的毛又開始講古“那個長長的把它綁起來,然後再包起來,然後呢把它再弄一弄,然後呢掃一掃,然後呢?(老師聽到睡著了,所以不清楚最後存恩的結論是什麼?)”;祐說“因為要做餅干的”;小奕說“要掃地的”;元說“因為本來就是長這樣的”;老師知道Q很喜歡小掃把,不過老師故意不讓Q稱心如意,於是老師自己拿小掃把,大掃把則給Q拿,老師開始拿小掃把掃地,並示意Q也要拿大掃把掃地,但Q固執又堅持,她非得拿老師手中的小掃把不可,於是她一直ㄏㄨㄟ,並用腳踢掉老師手中的小掃把,接著她快速撿起老師掉下去的小掃把,最後笑瞇瞇地用小掃把掃起地來了!...老師自製小掃把:筷子下面黏上△的紙並將△下方剪成好幾條條狀,即完成(如圖:  )!老師在讓大家自製小掃把前,老師就問大家:“老師等一下會讓大家做一支自己的小掃把,可是你們要告訴我~你做小掃把要做什麼?”存恩說“要做北極熊的”(老師昨天講北極熊的故事,所以她大概對北極熊印象很深吧);祐說“要用我的牆壁”;小奕想不出來;元說“我要在上面游泳”;為了測試Q是否是一位“喜新厭舊”的人,老師在Q面前擺了Q最喜歡的小掃把和老師自製的小掃把,看看Q會挑哪一支?結果Q真的挑了老師做的那支掃把,看來,在Q的心中~“新的還是比較好”!...在安排今天的課時,老師一直擔心小朋友可能會將掃把下面△的紙剪到禿頭,變成一支禿到沒有毛的掃把,但事情並非如此,全部小朋友出乎老師意料之外,他們都非常小心地剪自己的掃把,或許大家也覺得~如果做出一支屬於自己的禿頭掃把,恐怕顏面會無光吧!..課程最後老師請大家拿著自製的小小掃把開始掃地,愛掃哪裡就掃哪裡~,老師看到“小孩拿著小小掃把掃地”的畫面,不禁讚嘆~原來他們就是“七個小矮人”,那老師呢...當然就是那位名副其實的白雪公主囉!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跟數字做朋友

今天的課跟“數字”有關,既然跟數字脫不了關係,那老師勢必要先利用數字卡跟大家複習一下已經教過的1-30...!複習完後老師將數字卡先收起來,然後問大家:“咦,你們知不知道有什麼東西或是什麼地方也有數字123...的?”佳勳站起來去指錄影機說“在這個裏面”;存恩說“哥哥要上英文,有新的英文字”;祐指著電視上的花說“花有數字”;芽跑去指椅背上的英文字說“這裏有”!...老師拿出有刻度(數字)的物品(量杯.皮尺.捲尺.手錶.鬧鐘.量角器.三角板.體重計.直尺..)出來,並將它們整齊排列在大家面前,為了知道小朋友見識廣不廣?所以老師也不介紹物品名稱,而直接任拿一種物品,然後問大家:“這是什麼東西?它是要做什麼的?”(皮尺)佳勳說“那個是123,它是量這個的(長尺)”;(煮飯的量杯)存恩將長尺放進量杯攪伴並開始講古:“這個(直尺)要先攪伴攪伴,然後呢再把這個(量杯)倒出來,然後再拿這個(量角器)切一切,然後呢再

...”,存恩講得樂樂長,也不知她的重點是哪一段?;(直尺)祐說“這個(直尺)是在用牆壁的”;(皮尺)芽說“它是量體重的,還有綁壞人的”!...老師指著每種物品上面的數字說:“這個就是刻度,刻度上面的123..是要做什麼的呢?量杯是煮飯時看看要加多少水才夠?捲尺是要量量這個門有多長?那個櫃子有多高?皮尺是要量量你的有沒有變粗?...

“老師簡單介紹完有刻度物品的功用後,老師接著問大家:”這些東西上面都有好多的刻度123..讓我們看,我們才可以很正確知道量得對不對?可是如果這些123不見了要怎麼辦啊?“佳勳說“給123的貼紙貼上去”

;存恩說“要把時鐘(鬧鐘)敲下去”;祐說“要把它貼貼紙”;芽說“要把它(體重機)打一打”!...老師讓大家先摸一摸.看一看有刻度的物品,接下來老師拿很多沒刻度的物品(玩具.藥.梳子.筆...),她將沒刻度和有刻度的物品全混在一起,接著老師要大家從亂到不行的物品中任選一種是“有刻度”的物品,結果~佳勳拿皮尺;存恩拿量杯;祐拿手錶;芽指水壺...看來老師在講,小朋友真的有在聽ㄋㄟ!...課程最後老師讓大家任選一種有刻度的物品,並開放大家“想怎麼用就怎麼用?”佳勳拿了皮尺就一直在量她的腰,因為她想看看自己的腰是否比她媽媽年輕時還要苗條

存恩則拿著壞掉的鬧鐘一直猛敲它,因為她想敲到鬧鐘叫!則拿著捲尺去量牆壁,或許他在為自己將來的出路熱個身!則拿著煮飯的量杯倒水準備煮飯,不過煮不到一秒,芽就將量杯丟掉,或許她突然意識到~我才不要這麼勞碌命哩,我啊~可是準備等著被人包養呢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