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88節快樂(如附件)

明天就是父親節了,為了應景及讓小朋友稍微了解父親節的意義並表達他們對爸爸的愛慕之意,在不破費的原則之下,今天老師讓大家親製小禮物送給偉大的爸爸!不過在未進入主題前,老師很想了解大家對自己爸爸的看法~老師問大家:“你們每天都會看到爸爸,那你們看不可以告訴大家~你的爸爸長什麼樣子啊?”存恩說“圓形.正方形.大大的三角形”存恩說完用雙手摸自己的頭並用雙手在肚子處做出大大的肚子說:“長這樣(頭).長這樣(肚子)的樣子”;祐說“巧連智的樣子”;小奕瞇著眼睛看老師,但是什麼話都不說;元說“眼睛大大的.嘴巴大大的.耳朵大大的”;Q應該看過她爸爸生氣.笑.鬱卒的樣子,不過因為爸爸沒到現場,所以老師只好代替爸爸做各種表情給Q看~老師要Q仔細看她的臉,接著老師開始不斷重覆做生氣.笑.鬱卒..的表情給Q看,老師以為Q會有憐憫之心,但不然,因為無論老師做表情做得多賣力,Q從頭到尾就是傻呼傻呼地看著老師,臉上總是出現那一百零一種表情而已,難道老師做得不夠逼真?還是Q很清楚知道~“那是老師,不是我爸爸”!...老師再問大家:“大家的爸爸都很辛苦,因為爸爸辛苦賺錢.辛苦載你來讀書,你們覺得爸爸還辛苦做了什麼事呢?那爸爸這麼辛苦,你們要跟他說什麼呢?”存恩說“爸爸做巧連智給我看,(我要對爸爸說)說看巧連智幫我用”;祐說“爸爸做生氣,(我要對爸爸說)我要跟爸爸去上班”;小奕說“掃地,(我要對爸爸說)?”;元說“爸爸幫我們掃地,(我要對爸爸說)謝謝”!...老師把做好的國旗拿出來給大家看(國旗做法:長方形的一面老師已幫大家寫好給爸爸的話,另一面則等一下讓小朋友畫爸爸的畫像,最後將長方形紙黏在吸管上),老師問大家:“這個(國旗)是什麼?”存恩說“那個飛棒(存恩指的應該是吸管)給小萍老師吹”;祐說“三輪車”;元說“那個是國旗”;小奕說“國旗”;老師和Q各拿一支國旗,老師將國旗舉高,然後開始像瘋子一樣~一下子左右揮舞國旗.一下子上下動一動國旗...,老師邊做瘋子會做的動作邊吶喊“爸爸萬歲.爸爸加油.爸爸辛苦.爸爸好棒.爸爸厲害...”老師拼了老命揮舞國旗,為的是要Q也跟老師起鬨,不知是老天有眼還是天不從人願.因為Q根本都不看老師,她從頭到尾都低著頭在玩她手中的國旗,看來老師錯估情勢了,下次會改進!

...老師和Q各拿1支蠟筆,老師先在紙上畫一個圓圈,並告訴Q:“這是妳爸爸的頭喔,Q,你也畫一顆頭給老師看~”結果Q只顧著塗鴉,於是老師就忍不住幫Q畫了一顆頭,接下來老師再自己的圈上畫3根髮絲,並說:

“Q,這是妳爸爸的頭髮喔,妳也畫一下頭髮~”,結果Q不畫自己的頭,反倒一直來塗老師畫的臉...,接下來的眼睛.鼻子.耳朵..老師一樣在自己的紙上畫一遍並不斷提醒Q要在她自己的紙上也畫出爸爸的眼睛.鼻子.耳朵..,Q似乎越畫越有心得,因為到後來老師每畫一種五官,Q就會先抬頭看看老師是怎麼畫的,接著再低頭畫自己爸爸的五官,雖然Q畫得不怎麼樣,不過她抬頭仿畫的動作已經是讓老師很驚訝了!...老師把國旗發給大家,並要大家在國旗上面畫出自己爸爸的模樣(老師已先幫大家畫出頭型了)

...,時間咻一下就過去了,老師滿心期待看大家會把自己的爸爸畫得如何了?結果...每位小朋友的爸爸都長一樣~頭形上不是一圈一圈又一圈,要不然就是被畫了好幾刀,跟毀容沒兩樣...!算了,這也不能怪大家啦,畢竟小朋友來這世界上也不過短短幾年,對爸爸的印象只有“灰頭土臉”可以形容...!老師為了要引導小朋友如何在88節那天表達內心最誠摯的愛意,最後由令雪老師當領隊,小朋友則邊遊接邊揮舞國旗邊吶喊~爸爸萬歲.爸爸加油.爸爸辛苦.爸爸好棒.爸爸厲害...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計算機

    如果要加深小朋友對數字123..的認識,千萬別讓小朋友跟我們面對面,然後再拿著數字卡對著小朋友說:“這個數字是多少?3在哪裏?...你不會,讀書讀那麼了,連簡單的3你都不認識,你真的很笨ㄟ...“傷害孩子的話千萬別說出口,再者,前幾天的記錄中有提到~要給孩子知識或常識,一定要這樣的步驟~實物-抽象-半抽象,今天孩子不認識3,問題不在於”他上學已經好一段時間了.他笨.他記憶力不好..“主要的原因是他對3認識不夠深,既然認識不深,那我們就必須用一些特別的方式讓他對數字

“印象深刻”,而不是死板地拿著數字卡跟孩子說“3”,要他一定要記住3,更不要讓孩子透過不斷寫字來認識3,這不僅是揠苗助長,更是嚴重影響孩子的發展!基於上述原則,老師利用計算機來加深小朋友對數字的認識!

...老師拿出很多款的計算機,並讓大家先輪流摸摸看.按按看,接著老師就問大家:“奇怪,為什麼這些(計算機)上面都有很多數字123

...啊?”存恩說“這個1234是有貼紙,就可以看了”;祐說“因為它沒電了”;芽說“因為我按不見了”!老師說:“這些就是計算機,計算機是要做什麼的呢?如果有人去跟老闆買菜.水果.魚...,老闆就會用計算機算算看,客人總共買了多少元的東西?如果有10顆糖果,你吃了3顆,剩下多少顆糖果你不會算,你也可以用計算機算算看...”老師再繼續說:

“可是如果計算機壞調了,或不見了,或你沒有錢買計算機了,那要怎麼辦啊?你要用什麼方法來算總共有多少錢啊?”存恩說“要修理好,媽媽就要買糖果,就要算”;祐說“用電池”;芽什麼都說,不過她眼睛四處張望,一直做“找計算機”的動作!...今天課程的目的是要讓小朋友更認識數字,於是老師和每位小朋友手中都拿一台計算機,剛開始老師出題~來,按3(老師按的3(計算機)並沒讓大家看),結果存恩和芽都按對了;老師再出題~按1,結果只有芽按對,存恩和祐都按錯;老師再出題~按5,結果這次竟然全軍覆沒,沒有一個人對,老師眼看情勢不對,改用另一種方式~她要大家都將手中的計算機都放在地上,老師按自己的計算機7給大家看,有人領悟力高

,看到老師按7,也在自己的計算機上按了7,至於一直搞不清處狀況的人,老師用手指著小朋友計算機上的7說:“7在這裏,你按一下,它(螢幕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吸吸看

之前我們就安排過許多跟“磁鐵”有關的課程,所以相信小朋友對磁鐵一定不陌生,也因此今天一上課老師就問大家:“來,請你們告訴大家~什麼是吸?”存恩說“睡覺還有冰箱的奶嘴”;祐說“奶嘴的吸”;小奕沒說;元說“吸就是吸紙”!...老師邊做動作邊告訴大家:“吸一口氣.喝水.吸奶嘴...都是吸~”老師拿出磁鐵說:“這個磁鐵也會”吸“東西唷~”,老師把一塊磁鐵及一個計算機擺在Q面前,老師先示範~她把手中的磁鐵拿去吸地上的磁鐵,當地上的磁鐵被老師手中的磁鐵吸上來的時候,老師就說:

“可以吸!”老師再拿手中的磁鐵去吸地上的計算機,計算機當然不能被老師手中的磁鐵吸起來,這時老師就說:“不可以吸!“...就這樣老師不斷重覆上述的動作及話,接著老師讓Q拿著磁鐵,並跟Q說:”Q,地上的磁鐵和計算機不可以吸起來?“Q不加思索就用手中的磁鐵去吸了計算機(答對了),為了怕Q是矇到的,老師將計算機和磁鐵互換位置,再考一次Q“哪個是可以吸起來?”結果Q就用手中的磁鐵去吸地上的磁鐵(答對了),...這隻小小的Q看不出來是一匹強而有力的黑馬,看來以後老師可要好好地應付她了!...老師在大家面前放了2塊一模一樣的磁鐵及2罐一模一樣的藥,老師把2個磁鐵放(疊)在一起再拿起來,結果2塊磁鐵互相吸住而沒掉下來,老師一樣將2罐藥放(疊)在一起,結果當老師要拿起藥時,下面那罐藥仍停留在地上,這時老師就問:“奇怪ㄋㄟ,為什麼2塊磁鐵會(互相)吸住?2罐藥不會(互相)吸住呢?”存恩說“要滾在一起才可以吸”;祐說

“因為瓶子不可以轉來轉去”;小奕還是沒說;元說“那個(藥罐)平平的不能吸”;老師不斷重覆上述動作,做完後老師告訴Q:“哪個不會吸住?

”結果Q做了跟老師一樣的動作~她將2罐藥放(疊)在一起再拿起來,結果下面那罐藥仍停留在地上;老師再問Q:“哪個會吸住?”結果Q還是做了跟老師一樣的動作~她將2塊磁鐵放(疊)在一起再拿起來,結果2塊磁鐵互相吸住而沒掉下來...唷,Q真的是黑馬中的黑馬啊!..老師在教室各個角落放了許多有磁性的物品,如:磁鐵.鐵碗.鍋子...,及沒有磁性的物品,如:奶嘴.吸管.紙...,老師發給每人一塊磁鐵,並開放一些時間讓大家去尋找“有哪些東西是可以被你手中的磁鐵吸起來的?”大家一拿到磁鐵像是拿到了一千萬,還等不到老師發號口令,大家就興奮地衝到各角落去尋找“磁鐵”,或許大家是受剛才老師示範時的影響,幾乎都認為“磁鐵才能吸住磁鐵”,等過了一小段時間,老師就問大家:“來,請你們告訴老師~你用磁鐵吸到了什麼東西?”存恩拿圓柱形的磁鐵給老師看並說“口香糖”;祐拿磁鐵給老師看,但他說不出“磁鐵”;小奕拿磁鐵說“這個”;元說“磁鐵”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常-我最會塞

兩年多來,老師一直都以6W(what.where.how...)來對小朋友發問問題,為什麼老師要這麼做呢?目的就是要培養小朋友對題目(意)的理解力及大家的思考邏輯,不要以為這些都不重要,這些可是比填鴨式.認知性的教法重要太多了,所以當pa ma發現老師又要對小朋友發問時,千萬別覺得“老套”,其實pa ma應該多去注意孩子回答的思考模式,而不是老是去注意孩子會不會認123?會不會唸兒歌?會不會...?~~~回歸正題,一上課老師問:“來,請你們告訴大家,”塞“是什麼?”佳勳說“塞就是塞棉被,像袋子太小就塞”;存恩說“嗯~塞屁股”;祐說“塞巧連智,塞不進去就還給老闆”;芽躺在地上,然後開始滾來滾去,芽邊滾邊說“滾就是塞”!...老師擺了一張邊長約20公分的正方形報紙及一個口徑約3公分的空瓶子在大家面前,老師設法將正方形報紙放進空瓶子裏,可是再怎麼放報紙就是無法放進空瓶裏,這時老師就問大家“你們覺得要用什麼方法才能把這張正方形報紙放進瓶子裏,你們看,老師怎麼放都放不進去ㄋㄟ?”佳勳說“直接塞進去”;存恩說“要剪一半,剪小小才放進去”;祐說“把它(報紙)弄成三角形”;芽把報紙放(蓋)在瓶子的瓶口上,然後用食指去挖紙(挖蓋在瓶口上的報紙),芽挖進瓶口時就說“挖一挖”

!...老師還是不告訴大家要如何將報紙放(塞)進瓶子的正確方法,她發給每人一個空瓶及2張邊長約20公分的正方形報紙.2張邊長約1公分的正方形報紙,老師請大家自己試試將報紙全部放進瓶子裏~

佳勳一開始就將1*1公分的2張紙丟進瓶子裏,接著她先拿起1張20*20公分的紙,將它對折再對折...,折到小到不能再小的正方形,再輕而易舉地將它丟進空瓶裏,第2張紙也是這樣做~!正當全部的紙都被佳勳丟進空瓶裏時,佳勳再將瓶子倒蓋,然後又順利將瓶子裏的紙全部倒出來,這時佳勳就興奮地大叫~“老師,妳看,我剛才把紙放進去,現在又把它倒出來了ㄟ,呵~”,看到佳勳這麼高興,老師當然也得回應她一句:“哇,妳比神還要神ㄟ!“

存恩將20*20公分的紙先往內摺3公分,再摺再摺...,摺到最後由原本20*20公分的紙摺成3*20公分的紙,也就是摺成長條狀,想一想,這就應該很容易放進空瓶吧,可是不然,存恩大概是放紙的角度喬不好,所以紙老是卡住瓶口,最後存恩竟然雙手緊緊握住長條紙,握到身體直發抖,接著就氣到用雙手的長條紙去打自己的雙腿,不,應該是用雙腿去打紙,存恩氣到咬牙切齒,她氣什麼呢,當然是氣“長條紙太不給她面子了,竟然不掉進瓶子裏...”!

剛開始跟存恩一樣,先將20*20的正方形摺成17*20的長方形,才折這樣祐就想將長方形放進空瓶裏了,但祐再怎麼放,長方形的紙就是不掉下去瓶子裏,怎麼辦呢?祐像洩了氣的汽球開始鬱卒了起來,他悶了很久又開始動了起來~祐把紙揉一揉,揉成一團之後,他把紙塞進瓶口,結果發現還是塞不進去,最後祐用雙手在一團紙上抹一抹,像抹潤滑油一樣,幫紙抹完潤滑油後,祐再試一遍將一團紙往瓶口塞,結果紙真的掉進去瓶子內了ㄟ,連老師看了都覺得是天方夜譚呢!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體能-蜈蚣慢慢走

若要給小朋友一些常識或知識,呈現的方式最好是先“實物,如:真的蘋果.真的鞋子.真的...”,等小朋友理解力夠了,就可以以“半抽象的物體呈現,如:影片.圖片.模型...”,等小朋友的思想超越神仙了,可以用“抽象的方式,如:口頭說明.以符號代表實物~2+2=4...

“實物-半抽象-抽象”的呈現並沒有年齡限制,而只在於理解力,也就是說~如果連大人用說的都聽不懂,那就得改以畫圖或影片..(半抽象)說明,再不懂,就改“實物”說明了!由於0-3歲的孩子並沒有太多舊經驗(也就是過去有的經驗.人生的經驗..)所以更該先以“實物”來說明,不過若礙於現實考量,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以模形.模仿.圖片..(半抽象

)”來說明一切,就像今天的遊戲一樣,老師無法把動物園搬到遊樂場,也無法帶著小朋友去森林裏探險,所以只好以“圖片.模仿”來代替了!

...一上課老師就問大家:“你們最喜歡什麼動物?最怕什麼動物?為什麼呢?”佳勳說“我喜歡老虎,因為牠不會咬人;我怕獅子,因為牠會咬人”;存恩說 “我喜歡獅子拔的菜,因為牠很喜歡拔;我怕一些,一些的動物,嗯~兩隻馬,因為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祐說“(喜歡)狗狗的動物,我喜歡狗狗;我怕狗狗,因為狗狗會打我(看來祐祐的人生真的很矛盾)”;芽說“(喜歡)猴子,牠吱吱叫;我怕魚,因為她會沉下”!...老師再問:“哇,你們剛才說的動物好像都只有2隻或4隻腳ㄟ,你們可不可以告訴老師,有什麼動物有這麼多這麼多這麼多隻腳的?”佳勳說“駱駝有很多腳”;存恩說“獅子走路也是這麼多隻的腳”;祐說“我有看見電視的巧連智”;芽說“車在爬也是這麼多隻的腳”!...老師說:“你們看,我們人只有2隻腳,狗4隻腳...(老師拿出蜈蚣圖片),你們看,這隻蜈蚣有好多好多隻腳ㄟ...”老師傳閱圖片給大家看之後,接著又說:“現在我們來學蜈蚣一樣~變成有好多隻腳...”老師請大家出來排成一列,然後蹲下,再將自己的雙手搭在前面那個人的肩膀上,當大家還沒出發去找真的蜈蚣前,老師問大家:“你們看一看別人.看一看自己,你們覺得我們現在很像什麼動物啊?”佳勳說“像老虎”;存恩說“像老虎.豬的”;祐說“像狗的動物”

;芽說“跟眼睛一樣”!...遊戲開始,大家蹲下齊力往前行~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作-花蝴蝶

前陣子老師去參加喜宴,要回家時婚禮主人感嘆老師仍是孤單老人一個,身邊連一隻蒼蠅也沒有,他們為了讓老師能多沾一點的喜氣,所以免費讓老師帶回了一包比脾酒肚還大(多)的糖果,不過老師因為怕胖加上心地善良,所以將全部的糖分送給左右鄰居的小朋友,糖送給他們吃,至於糖果紙就請他們留下,因為還有比吃糖更重要的事要做~!...老師將部份的糖果紙做成蝴蝶(即將糖果紙的中間部份先捲一捲變成蝴蝶結,最後再綁上有色鐵絲當蝴蝶觸角),老師把蝴蝶呈現給大家看,她什麼都不說就直接問大家:“這是什麼?你們覺得牠很像什麼?”存恩說“像我睡覺的一樣的枕頭(意即~像存恩睡覺時睡的枕頭上面的圖案)”;祐說“那個是糖果”;小奕說“蝴蝶”;元說“像蝴蝶”;老師把“一張完整的糖果紙和一隻用糖果紙做成的蝴蝶”放在地上,老師問Q:“Q,妳喜歡哪張(隻)?”Q不加思索兩張都拿,為了避掉Q的“貪心”,老師故意將糖果紙放Q前面,蝴蝶則放遙遠的天邊,老師再讓Q選一次,但Q貪的心仍不變~兩張都拿,老師再將兩張放得離Q很遠,Q一樣照拿兩張,或許祐觀察到了“老師不斷重覆上述動作的用意~只想讓Q選一張就好”,但Q仍裝傻~兩張通通包了,Q的行為連祐都看不下去了,祐就不斷提醒Q說:“Q,一張,拿一張就好,一張就好喔~”或許Q發現已經有人發現她的貪心了,所以最後她只好乖乖就範~拿一張就好,否則再堅持拿兩張的話,Q恐怕會被人說閒話,Q啊最不喜歡八卦婆了!...既然很多小朋友都覺得牠像蝴蝶,那老師就順勢問下去:“那你們會在什麼地方看到蝴蝶啊?”存恩說“蝴蝶的耳朵斷掉去看醫生,我有在醫生那裏看到蝴蝶”;祐說“我有看牆壁的蝴蝶”;小奕說“上面”;元說“遊戲場”;老師拿1隻蝴蝶給Q,跟Q說:“這是1隻蝴蝶,1隻,是1喔!”老師再拿2隻蝴蝶給Q,跟Q說:“這是2隻蝴蝶,2隻,是2喔!”測試Q~老師伸出手來,要Q拿2隻蝴蝶給她,結果Q連氧氣都都還來不及吸進去,就把手中的2隻蝴蝶通通交給老師,老師怕Q因為缺氧而神智不清,於是再測一次Q:“Q,1隻,把1隻蝴蝶給老師!”結果Q真的只拿1隻蝴蝶給老師ㄟ,不過這也證明了~Q即使未吸氧氣,但她的體內絕對有足夠的氧,否則她的頭腦不會這麼的清楚!...唉,怎麼每次扯都可以扯這麼遠,連老師都服了自己,回歸正題~老師繼續說:“嗯,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見蝴蝶飛過來又飛過去喔,那你們告訴老師,蝴蝶為什麼要飛來飛去啊?”存恩說“牠飛到老師的蘋果上面”;祐說“要飛來老師的蘋果”;小奕說“要飛上面”;元說“因為牠有5隻翅膀”!...相信大家看到糖果紙做的蝴蝶一定心癢癢的,不過因為時間關係,老師僅教大家自己做一隻蝴蝶就好,其它蝴蝶就由老師代工完成~!教室有一堆像樣和不像樣的蝴蝶,最後老師就請大家利用白膠將糖果蝴蝶貼在由令雪老師構好圖的花園裏...,當大家的蝴蝶都飛翔在花園裏時,老師看大家的表情也知道~他們的心跟蝴蝶一樣,也都快飛了起來囉...!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紙上作業~錢幣(如附件)

大人愛錢,那小人呢?ㄛ,不,是小孩呢?他們到底愛不愛錢呢?今天的課程就可以看出小孩的思想是否被大人給污染了!..老師擺1元和1000元在大家面前,她問大家:“你們最喜歡哪個(張)?”存恩選了1元,老師問她說“妳為什麼喜歡1元呢?”存恩指著1000元想了很久說:嗯...這個...嗯..這個發票(1000)五百萬!”;祐很有眼光拿了1000元,老師說“為什麼你喜歡它啊?”祐指著1000元的“1000”說

“因為這個”,說完再去指1000元的圖案說:“那個”,說完又去指1000元的另一個圖案說“這個”..,祐來來回回慌慌張張說了很多這個那個,看得出祐非常緊張,也看得出祐再多的解釋也不過是要澄清“我真的沒有那麼愛錢啦,真正愛錢的是我老爹啦!“;芽指了1元,老師說“哇,芽不貪心ㄟ,可是妳告訴大家:”為什麼妳選1元呢?“芽說:“因為這個(1元)很好啊!”嗯,如果芽到老都還是覺得1元很好,看來她的爸媽從現在起就要開始替芽存養老金了!...老師拿1元和1000元告訴大家:“這個就是錢,那你們告訴老師,錢可以做什麼事?“存恩說“那個要買東西的,哥哥要買飲料就買飲料”;祐說“買肉肉”;芽說“妹妹喜歡買這個東西”!

...老師說:“是的,錢可以買很多東西,可是如果沒有錢了,你要怎麼辦?”存恩說“要帶來東西,要去拿發票來”;祐說“小熊有錢可以買肉”

;芽說“要拿小熊維尼”!...待小朋友對錢的意義稍有概念後,老師拿出1元和5元,並告訴大家如何辨別銅板的金額(看銅板上標示的1和5)

,至於1元和5元的數量到底怎麼算,就在今天的紙上作業(如附件)~老師拿出已在紙上畫出1元和5元的面額,接著用貼紙貼出與面額數量相等的貼紙,如:5元-●●●●●   1元-   小朋友一向很愛貼貼紙,也因此愛貼之於就會忘形,忘了什麼形呢?當然就是忘了5元就貼5張貼紙就好,1元就貼1張貼紙就好,現代的小孩真的很隨性,因為他們想貼幾張就貼幾張,而老師又得稟持著開放.尊重孩子的胸襟,所以只能眼睜睜看著大家“誤入歧途”,最後老師想出一招“尊重孩子.不傷孩子自尊.又能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的方法”,那就是課程結束前,老師請大家將自己完成的紙上作業放地上,而老師的示範作業也放地上,老師從第一題5元-●●●●●對照每個人的作品,老師邊對邊問大家:“存恩,妳看妳的5元貼得跟老師有沒有一樣,祐呢,5元就是要貼1.2.3.4.5張貼紙,老師貼了5張,你的都沒貼貼紙哩!芽呢~哇,妳貼1.2,2張貼紙而已唷,貼得比老師少ㄟ,老師貼5張ㄋㄟ...”上述老師不是在教訓小朋友,而是在溫柔地引導大家1和5正確的量,那小朋友接不接受老師的方式呢?呵,當然接受囉,畢竟他們都惦惦聽著老師數,傻傻看著老師指呢,看來老師用的招術算高招的啦!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鯉魚昇空(如附件)

一開始老師犧牲形象跪在地上,然後從教室那頭爬到這頭,再從這頭爬到那頭,爬了幾回後,老師邊爬邊問大家:“你們覺得老師這樣子爬很像什麼東西啊?為什麼那個東西要爬來爬去啊?”存恩說“獅子,因為牠要爬~爬~爬~,牠要吃樹葉”;祐說“狗狗,牠會咬人”;小奕說“爬爬爬”;元說“烏龜,因為牠有腳”!...老師喘噓噓地坐好說:“有好多的動物都會爬來爬去,可是剛才是從那邊爬到這邊,從這邊爬到那邊,都是這樣平平地爬,那你們可不可以告訴老師,有什麼東西會從下面爬到上面,再從上面爬到下面,就這樣子一下子爬到上面,再一下子爬到下面?那它們又為什麼要這樣子爬來爬去呢?”存恩說“獅子會爬上去再爬下來,牠就吃得到了”;祐說“因為快要修理螃蟹了”;小奕沒說;元說“因為長頸鹿很高,會吃到青菜”;老師逼Q深情款款地看著她,接著老師看著地上並指著地墊說:“下面!”再看著天花板並指著它說:“上面!”Q大概好奇心也強,所以不管老師指天花板或地墊,Q不是認真地低頭看地墊,要不然就是將頭後仰看著天花板,不管老師怎麼耍她,Q的配合度都相當高呢!待老師將Q耍得團團轉之後,老師正經地看著Q,然後問她:“Q,上面在哪裏?”結果Q立刻用手指著上面的天花板;老師再問她:“Q,下面呢?”沒想到Q立刻將頭低得很低地看著地墊,感覺很像在找細菌~,老師以為剛才在示範“上面下面”時已經將Q耍到頭昏眼花了,沒想到Q剛才的表現真不賴,算是沒白教她了!..正式進入主題:老師在廢紙上畫了幾款動物.生物,如:魚.蝴碟.鳥...,老師將這些動物.生物剪下來,接著在它們的後面分別黏上兩根吸管,然後準備一條繩子,並將繩子穿過吸管,如圖:   ,之後將繩子的最上端套在突出物(如:手把.掛勾.門.櫃子...)上掛著,如圖:      ,最後同時將兩條繩子往兩側拉-再回來-再往兩側拉-再回來...,不斷地重覆上述動作,結果動物就會慢慢往上面爬,爬到最頂端要再重玩時,再將動物往下拉,又可再玩一遍了~!老師早就幫大家做好這樣作品,剩下的就要看大家的功夫如何了~!...玩得過程中老師不斷聽到興奮.尖叫聲,因為大家都成功了,而當大家成功讓動物往上爬時,老師就問:“哇,你們覺得現在正在往上爬的動物很像什麼啊?”存恩說“很像汽球,汽球破了”;祐說“像長長的釦子”;小奕沒說;元說“很像烏龜”;Q大概只會搞破壞,因為她才拉一下繩子就不拉了,接著就將動物從繩子上扯下來,Q發現動物被她扯下後好像沒啥好看頭了,於是她就跑到存恩那兒看她拉得如何了,才沒幾秒Q又飛到芽那兒看她搞得怎樣了...,最後她終於歸位~拿著被自己扯下來的魚開始喃喃自語,難不成Q在數落自己的魚~“這麼快就不行啦?!”!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體能-準不準

老師在大家面前擺了好多飲料的瓶子,然後問大家:“為什麼瓶子的上面會有蓋子?”存恩說“因為要挖東西,挖土地”;祐說“要捲一捲才可以喝”;芽說“因為妹妹打開才有蓋子”!...老師說:“我們把水或東西放進瓶子裏,再蓋上蓋子,瓶子怎麼拿,怎麼放,裏面的水和東西都不會掉出來唷,可是老師問你們,如果瓶子的蓋子不見了,裏面的水和東西就會跑出來,那要怎麼辦啊?”存恩說“倒出來的時候要把它拿好”;祐說“因為要裝ㄉㄧㄝ ㄉㄧㄝ(水)喝”;芽說“打開的時候,回來的時候再把它蓋起來”

!...老師說:“瓶子除了可以用來裝水之外,它還可以拿來玩遊戲喔~”老師把瓶身放在地上,然後手中拿著蓋子,但蓋子距離瓶口約10-15公分,老師就這樣懸空試著放開手上的蓋子,技術好的話,蓋子就會剛剛好蓋在瓶口,如果手一直顫抖,蓋子就會掉地上滿地滾~,當老師利用瓶子玩這種遊戲時,小朋友都露出訝異的表情,這也就是老師的目的~讓大家學會任何事情都可以“舉一反三”的,就樣瓶子不只可以拿來裝水...,竟然還可以拿來玩這種遊戲,這種“舉一反三”不僅可以培養大家的邏輯概念,同時也可以增進大家手眼協調能力,別小看“手眼協調能力”,如果它沒有建立好,我們更別去要求小朋友“要專心.寫字要好看.成績要好.要會...”,總歸一句話,小朋友的任何一種發展能力,都是息息相關的,家長總是把小朋友種種不會的是歸疚於老師沒教.不會教.教得爛...,那試問~家長平時是否就有善用機會好好培養小朋友那些看不到的能力,如:思考邏輯.協調度.平衡感...(孩子看不到的能力比看得到的能力還重要)?孩子只是老師人生中的過客,客人來家裏作客,老師能做的也僅是用自己的專業來款待孩子,孩子最終還是屬於家長的,家長和老師時常自我反省,最後的贏家一定是孩子!

...扯遠了,不過這真的是老師教學多年來對“家長各款教育方式”的感觸,還是孩子玩遊戲重要...

存恩先將瓶身放地上,接著雙手一起拿著瓶蓋,再慢慢將蓋子往瓶口蓋,存恩並沒有像老師那樣~懸空將蓋子放到瓶口,或許她是對自己沒信心,也或許是她比誰還聰明,想出這一招吧!

大概是夢遊中,以為老師要請她喝飲料,所以他一拿到瓶子,根本就沒玩老師教的遊戲,祐則是拿瓶子起來喝,不過祐喝不到一滴飲料,他喝的恐怕只有一堆空氣!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作-小帆船(如附件)

大家都有過童年,也曾用紙摺過船,配合今天的主題,老師利用報紙摺出一隻大紙船,再用色紙摺出一隻小船,當老師摺好的那剎那,存恩就大叫:

“船,那是船!“順著存恩的話,老師說:”對,這就是船,那你們知不知道,你們在哪裏會看到船?“存恩說“躲起來就會找到(船)”;祐說“因為我要坐飛機”;品慈說“在鴨鴨地方”;小奕沒說;元說“在水裏”;Q趁老師專心聽大家回答時,她竟偷偷抓走了小船,然後將它揉爛,揉爛後Q就對爛到不成形的小船漸漸奸笑起來~呵.呵呵.呵呵呵!沒了小船,還有大船可以利用~老師把大船和一張大報紙擺在Q面前,想試探Q的眼光如何?Q相紙和船相很久,老師以為Q又要“有所作為”,結果Q相完後竟然往老師的大腿鑽,呵,真的很難得看見Q這麼“不貪心~一樣也不拿”,不過Q突然變成小色女,倒是讓老師嚇一大跳就是了!...老師在臉盆裏裝滿了水,接著她把紙船放進水裏,這時老師又問:“船為什麼要在水裏啊?”存恩說“因為它想要躲起來了”;祐說“因為它沒有打開”;品慈說“在水裏游泳”;小奕什麼都說,只是打哈欠給老師看;元說“因為有人會開去別的地方”;Q看到老師把紙船放進水裏,她大膽地將紙船捏了起來,再狠狠地將紙船往水裏丟,再將快爛到不形的船抓起來,再狠狠地把它丟到水裏...,看來Q的狠勁是無人能比的啦!...老師說:“叔叔因為想吃蝦子.魚.螃蟹,還有他們要去捕魚,把捕到的魚拿去賣,就會有錢了!那魚和蝦子...都在海(河)裏,叔叔就會開船去補魚...!”老師再問:“那你們想不想也有一艘自己的船

!”不用想也知道小朋友的答案是肯定的...!以往我們都是讓小朋友利用“白膠.醬糊或膠帶來黏東西”,今天老師讓大家利用“雙面膠來黏帆船”,說真的,雙面膠是沒什麼特別的,但是藉撕雙面膠這麼小細節的動作,是可以訓練小朋友手指的靈巧度!老師事先幫小朋友做了“帆船的半成品”,而小朋友只須做一個動作,就是將雙面膠的紙撕下來,然後再把帆黏在船身就好..!很意外的,大家都會自己將雙面膠的紙撕下來,都沒有一位小朋友ㄍㄞ ㄍㄞ叫地對老師說:“我不會撕!”不過令老師比較意外的是~有一半的人竟然都不會將帆黏在船身(其實只要將帆放到船身,再壓一壓就好),不過老師卻不是省油的燈,即使他們呼天喊地地向老師求救,老師也只會裝傻~ㄛ,老師也不會ㄟ!...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小朋友從老師這兒得不到正確的回應,最後他們當然只好硬著頭皮自己試試看,結果呢~帆真的被大家黏到船身了,雖然每位小朋友的帆船都長得很畸型~有的歪頭.有的扭腰.有的縮腹.有的...,不像帆船的帆船比比皆是,不過這才是出自小朋友之手的作品,完全不假老師之手,連老師看到他們的帆船,心中不僅感嘆:“哇,老師真會教,教出這麼有潛力的小子啊!”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