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朋友:

今天是兩年一次老師與大家約會的日子,雖然來的人數只有第一屆:泰源.佳吟.哲偉+第二屆:易霖.翊騰,但我們聊得很開心,聊天的過程中大家都會“很主動”跟老師提起你們目前的生活狀況與接下來的人生想法,而第二屆的易霖翊騰得知第一屆學長目前所讀的科系正是他們未來的目標,大家也會彼此稍作交流..,整個言談間老師真的感覺你們變成熟了,變得更有自己的想法了,其實這就是老師願意一直與你們約會最主要的目的,因為我真的很關心你們!

老師知道今天有很多小朋友真的很想來但卻因與私事撞期而無法如願參加約會,其實沒關係的,因為往後的每兩年我們都還是會舉辦這樣的約會,或者是~這次你無法參加約會但卻有很多話想跟老師聊聊的,你也可以私下與老師聯絡,或許我們可以來個幽會或什麼的,總之,我不僅是大家的啟蒙老師,更是大家永遠的人生導師!

    

在此老師要特別謝謝第一屆欣柔,因為這次約會是由她開始籌備的,也就是整個過程(從尋找餐廳.如何分配聯絡其他人..等)都是由欣柔先思考.計劃再分配工作給其他負責人..,雖然前幾天她還帶著期待的心要與老師約會,今天卻因學校的實驗失敗得重做而無法親眼目睹老師的美貌(我想,她心裏應該比那些已去天堂的病毒還嘔吧~),但老師還是要真心謝謝她,因為她的積極與熱心圓滿了今天的約會......“謝謝妳啊,欣柔,辛苦妳了!”

   另外,老師還要謝謝今天~~

佳吟一見到老師就直接將她手中的日本糖果送給老師,她還特別交代:週三她才剛從日本回來...,其實老師知道佳吟在暗示我:“無論身在何處,她永遠都在想我!”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體能-正中目標(玅瑾老師) 

  臉盆裏裝水,每人拿一顆球並將手中的球往臉盆裏丟,使臉盆的水噴出來!”~這遊戲除了

培養孩子大肌肉發展外(就是用手丟球動作),其實它也在讓孩子練習“手眼協調度”(也就是眼

睛相中臉盆中的水,如果球可以丟進水中,那表示孩子手眼協調能力不錯;如果球無法丟進水中,

那就多練習就好了~)..!我一直認為科技越進步,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觀反而產生更多迷思,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言古詩

 

感遇四首 張九齡

 

孤鴻海上來 池潢不敢顧

側見雙翠鳥 巢在三珠樹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材:各種托盤.不同內容物

示範:一.詞彙說明 二.師生示範

◆鋪地毯

◆拿托盤

到指定地點拿托盤至地毯上→拇指在上.四指在下→先拿起一邊.再拿起另一邊→托盤擺腹部前慢慢走到地毯處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篇立命之學》 

餘童年喪父,老母命棄舉業學醫,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爾父夙心也。 後餘在慈雲寺,遇一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余敬禮之。 語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進學,何不讀書?」 

餘告以故,並叩老者姓氏里居。 

曰:「吾姓孔,雲南人也。得邵子皇極數正傳,數該傳汝。」 

餘引之歸,告母。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紙上作業~誰最大(玅瑾老師) 

    印象很深~學生時代老師曾問我們一個問題:“到底0-7歲的孩子可不可以教注音符號?”就發展言.就專業理論言,還未有教學經驗的我們答案有:“可以.不可以..!”這時老師就說了:“答案是~可以的,但就看你是用什麼方式去教,如果你是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認識注音符號就可以教,原因是:學前階段的孩子本來就是從”遊戲中學習“,而”認識“並非揠苗助長,”認識“就是讓孩子輕鬆去了解注音符號並從中得到啟示;但如果你是用揠苗助長或逼迫的方式讓孩子一定要記住注音符號或一定要會寫出標準的注音符號,那就千萬不要教,原因是:你已經違背了學前階段孩子生心理發展的原則~你的嚴格要求已經造成孩子心理無形的壓力,你的要求已經讓小肌肉還未發展成熟的孩子受到極大傷害了!”~我一直認為其實老師的話(原理)可以運用到其它學習上,例:“今天的紙上作業~比比看誰最大?把最大的圈起來!“..我一直很反對孩子學前就強迫他們握鉛筆寫字(尤其是小學用的細字鉛筆),但到底可不可以讓他們寫作業??我認為可以的,但是關鍵就在於您是讓孩子用啥工具來寫字(其實與其說是”寫字“,我倒覺得對他們目前的發展而言,用”畫字“一詞會比較來得恰當)??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因為我知道現階段孩子十根手指根本沒啥力氣,所以我會讓他們使用粗的蠟筆來”畫“今天的紙上作業,一來讓他了解有紙上作業這東西(這也是一種刺激),二來用蠟筆輕輕一畫就能呈現出現條來,這會讓他們有極大的成就感!~好啦,我們開始吧..因為紙上作業是個很抽象的東西,所以在進行紙上作業前,我勢必得先將紙上作業所要呈現的觀念先轉化成實體,這樣他們才比較了解這堂課我到底要給他們啥概念..既然紙上作業是要”把最大的圈起來“,所以”最大“就是我要的點,而這個”最“跟以前我上過的”相反詞“是有扯到邊的,所以我準備了很多相反詞的字卡+實物,接下來我就要來幫他們複習相反詞順便了解他們對相反詞是否已有些許概念~~我拿出字卡最高-最低,並唸:”最高.最低“,接著我將兩個高矮(低)不一的公仔交給詠綦,我請詠綦將兩尊公仔放在對的位置,結果詠綦一下子就將”高公仔“放字卡”最高“的下面,將”低(矮)公仔“放字卡”最低“的下面;接下來我拿出字卡最圓-最扁及”圓+扁“的黏土要來考心怡,但在還沒把黏土交給心怡前,我只唸出:”最圓“,唸完我問詠綦:”最圓,還有最?“詠綦就說:”最圓-最短“,我指著字卡上的字說:”最圓-最扁“,唸完我將”圓“的黏土交給心怡,但我並沒有跟心怡說:”這是圓黏土“,我只是請心怡將黏土放在對的字卡上,結果她一下子就將圓黏土擺字卡”最圓“處,我用一樣的方式要她擺”扁“黏土,結果心怡一下子就將扁黏土擺字卡”最扁“處,心怡的”一下子“動作讓我更加確定~”她至少有80%懂啥叫最圓?啥叫最扁?“;柏誌年紀雖小,但接下來我還是要考考他,免得他浪費生命在我這兒..我拿出字卡最大-最小,我只唸出:”最大“,唸完我問詠綦:”最大,還有最?“詠綦就說:”最大-最低“,我指著字卡上的字說:”最大-最小“,唸完我只呈現字卡”最大“,然後我交給詠綦”最大“和”最小“的玩具,我請詠綦拿”最大“的玩具給柏誌,算是由他來教柏誌認識”到底什麼叫作最大?“正當詠綦要從”最大.最小“玩具中挑出”最大“玩具時,可能是詠綦挑太久了,柏誌實在看不下去了,所以柏誌就趁詠綦還在用腦時想要一把抓玩具,而詠綦也是出了名的”動作敏捷“~他趕緊高舉”最大最小玩具“不讓柏誌得逞,其實詠綦的舉動只想暗示柏誌:”做人要老實點兒,不要老想著白吃的午餐~“,最後詠綦就將”最大“玩具交給柏誌,但柏誌卻不領情~狠狠地看了”最大“玩具幾眼之後又狠狠地將”最大“玩具給丟了,沒關係,”最大“沒有了還有”最小“的,”最小“的任務就交給心怡了..心怡要將”最小“玩具交給柏誌時,柏誌卻推開不要,而心怡也不是省油的燈,她趕緊”緊緊地“抓住柏誌的手,然後將”最小“玩具交給柏誌,再”緊緊地“握住柏誌的手不讓他將”最小“玩具丟了,看來最後的贏家是心怡,不是柏誌!~紙上作業中除了比較”大小“中”最大“的之外,還有一個觀念:比較”大中小“裏”最大“的..這個觀念我一樣用”大.中.小”玩具來呈現,最後詠綦一下子就挑出3個中“最大”的那個;而心怡原本挑了“中”的玩具,之後又拿不定主意,最後她乾脆“大中小”玩具通通挑起,想說這樣一來她鐵定能中標一枚的..老實說心怡這方式我從小到大都沒想要用過,唉~只因為我是老實人啊;柏誌老是不按牌理出牌,我要他摸“最大”玩具,他卻抓走心怡手中的牌,我要他再摸一次“最大”玩具,他卻抓走地上的字卡,這時的詠綦竟也給了柏誌一個牌,我真懷疑~詠綦是柏誌派來臥底的,要不然怎麼搭得如此好?!~開始畫作業囉..這個詠綦不用我多教了,因為他的作業全是他自己一人包辦完成的,甚至我見著心怡開始塗鴉起來,我請詠綦教教心怡時,詠綦還會有模有樣地握著心怡的手說:“妹妹,來,最大的在這裏,圈~起~來~”,還好心怡是個好學生,全程可是很配合這位小老師的手勢呢;至於柏誌就交給我..我握著柏誌的手要將最大的圈起來時,每圈一個他就很想使力將我的手甩開..我想柏誌應該還不太了解我的個性~對於“對的事”,我可是活到老都會堅持到底的,我怎麼可能任他要怎麼就怎樣呢,如果我任他擺佈,我想我的前半生就要重修了,但我是不會重修的~~~~!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作-當我們綁在一起(玅瑾老師) 

“把數支蠟筆綁(握)一起並在紙上作畫,最後揮灑出獨特線條”~這是今天的工作課,我設計這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讓他們多一個可以使”小肌肉更靈活”的方式,方式還有很多,所以我盡量呈現在日後的課程安排上,我的目的只有一個:“我誠心希望有心在金貝比成長的孩子,未來的路越來越順遂,從外觀看起來比起其他同儕更有質感,更有一種令人形容不出來的優良氣質!”~我們開始吧..“線條”是我從這堂工作課抓出來的重點,而“線條”的重點再重點就是~“長度保留概念(兩條長短不一的線條,將”長“線條彎曲成比”短“線條還短,但他們仍了解”長線條還是比短線條長“!)”..我就先從“彎曲的線條”開始吧..我在白紙上先用黑筆畫出彎曲的線條(〥),我問:“為什麼老師要畫這種線條?”瀅羽說:“因為小朋友才知道老師畫一個線條!”當我要問詠綦同樣問題時,瀅羽就幫詠綦說:“因為走走走!”這時詠綦就說:“不是走走走,它是上課耶,它是一個點要讓人家吃西瓜的!”..我拿出一條黑線,我請瀅羽“模仿”我所畫的彎曲線條(〥)排一次,我的原意其實是要讓瀅羽在地板排就好,但她一拿到黑線就將它放在我剛畫的白紙的彎曲線條(〥)上面,然後她開始找出自認為的“重點”~“○”,是的,瀅羽開始將亂七八糟的線條設法先喬出個“○”形,接著她再拉直兩端的線,最後呈現出八成像樣本的彎曲線條(〥);詠綦一拿到線條好開心,因為他早就想好該怎麼模仿老師畫的線條了..詠綦左右手各抓住線的兩端,並狠狠地將它們拉直,接著他將直黑線放在我剛畫的白紙的彎曲線條(〥)上面,然後開始將線的兩端慢慢靠近慢慢靠近,直到完全緊密結合後,黑線就成了一個很大很大的“○”,成功後詠綦高舉雙手笑瞇瞇地說:“YA~YA~YA~”;本來在打瞌睡的心怡一拿到黑線後“開心地驚醒了”,她笑嘻嘻地用雙手將線拉得很直很直很直,我原以為看到她燦爛的笑容應該會給大家一個很標準的答案,結果這答案比她驚醒的表情更令人“驚奇”喔~她將拉很直的線放她雙腳踝上,接著她很有神地望著那黑線,但還沒等她的下個動作我就請柏誌上場了,因為如果我沒趕快進行下一段,心怡恐怕會用黑線綑住自己的腳也說不定..別說我多慮了,實在是我看過太多小孩的“突發狀況”,所以能防盡量防啊;我牽著柏誌的手示範給大家看“最標準的模仿彎曲線條(〥)到底是該怎麼擺的?”..我先自己將黑線擺直,柏誌也非常仔細看我如何擺..,接著我牽柏誌的手拉起線的一端,然後懸空讓線造個“○”再放下,因“懸空造“○””這動作較難也較複雜,所以我的動作很慢很慢很慢,比烏龜慢很多倍,

沒想到柏誌竟也能“耐心順著我的手勢將線造個“○””,雖然柏誌可能不知道我在做啥,但我相信他應該有感覺“線在不斷轉來轉去”,這樣的感覺就是一種“刺激”,記住,“刺激才能激發每個年齡層孩子的潛能”!~為什麼一開始我要將線搞成彎曲(〥)樣??別浪費時間問為什麼了,因為繼續看下去大家就知道我的目的了..我拿出一長一短的兩黑線,我以尺當起點(界線),接著我將一長一短的兩黑線從界線上開始拉直,然後一比較之下瀅羽和詠綦就很清楚地知道“長線”和“短線”,接下來“短線”我不動它,我拉起“長線”並將它造成“彈簧狀”,重點是這“彈簧狀”乍看之下比“短線”還短,這時我將字卡“長+短”交給瀅羽,我請她將字卡放正確位置,“彈簧線=短,短線=長”~這就是瀅羽的答案;為了不打草驚蛇,我將字卡“長+短”交給詠綦,而“彈簧線=長,短線=短”~是詠綦的答案;不管我有沒有打草驚蛇,這對正打瞌睡的心怡是沒影響的..為了讓瞌睡中的心怡還是有點兒參與感,於是我請坐心怡右邊的瀅羽去牽心怡右手去放字卡,瀅羽牽心怡的右手將“字卡放短線”,既然心怡的右手已完成任務,那心怡左手就交給詠綦,但又因字卡已被放了,所以詠綦只好將錯就錯~牽心怡的左手拿“字卡擺彈簧線”處..,我牽著柏誌的手高舉牌,那到底答案是啥呢?..既然這題目之前詠綦答對了,所以我請詠綦牽柏誌的手,然後將彈簧線拉直,答案就一目了然了..只是,當我把柏誌抱到地上後,他開始抓起尺,這時詠綦趕緊將尺拿走,然後彎下腰湊到柏誌耳邊說:“不行拿尺,會打到小朋友!”這時的柏誌就趴下想一想,不一會兒他開始抓起彈簧線..,詠綦眼見弟弟終於覺悟了,於是趕緊把握時間牽弟弟的手將彈簧線拉直...看來“混齡教學真是一件世界上最棒的事!”~~好啦,來畫線條吧..這工作對瀅羽似乎不是件難事,不管同時握2.3或4支蠟筆作畫,瀅羽都是輕鬆揮灑;詠綦畫到最後左右手各握2支蠟筆作畫,因為這是他發明的方式,那我就不打擾他了;心怡永遠只拿一支蠟筆(但會換色),她一下撇來撇去畫“毛毛雨”,一下點點點畫“綠豆紅豆黃豆”..,她畫得很開心,因為這是她的創作,所以我很尊重;至於柏誌..一開始我牽他的手享受畫線條的樂趣,但最後他卻以“準備啃蠟筆”為目的,雖然我還是得尊重發展還在口腔期的柏誌,但“隨時戰備”是我一貫作風,要不然我怎能一人搞定這4個無厘頭呢~!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語言:早上-早安;中午-午安;放學-再見.明天見或路上要小心

      平常-你好或您好(對長輩稱呼)

示範:一.詞彙說明 二.師生示範

◆擁抱

兩人面對面→雙眼注視對方雙眼並微笑→雙方用雙手同時互抱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動物喝水(玅瑾老師) 

    記得「烏鴉喝水」是我讀小學時課本所記載的變通故事,既然它是則值得學習的故事,那今天我就以這則故事為主軸,讓他們了解並實驗「動物到底要如何喝到杯底的水?」~數的邏輯概念中有一項:容量保留概念-將等量的水分別倒進兩個“等高但胖瘦不一”的瓶內,最後2杯子的水量還是一樣多..,雖然這保留概念約實歲11歲才會形成,但~是這樣的,我這人最喜歡透過各種方式去了解孩子的發展概念程度,即便這概念可能須幾百年後孩子才會有,但我就是喜歡“隨時隨地.想到就給.通通攪在一起..”給孩子很多概念或,因為~“學習是沒有時間空間限制的,不是嗎?!”..我們開始吧~~我準備了兩個“等高但胖瘦不一的玻璃瓶”,我將兩瓶子齊放並在它們上面同時放支筆,因為我要讓他們了解“這兩瓶子確實是等高的”,確定後我拿這兩瓶子問瀅羽:“這兩個瓶子一個長怎樣?一個長怎樣?”瀅羽不假思索說:“一個大,一個中!”我問詠綦:“你呢?”詠綦說:“一個大,一個小!”我說:“這兩個瓶子一個胖,一個瘦!”..完後我在另外兩個量杯中倒入等量的色水,接著我將這兩個量杯的色水分別倒入“等高,但胖瘦不一”的瓶子內,結果產生:胖瓶子=水位低,瘦瓶子=水位高,這時我問瀅羽:“為什麼這兩個瓶子的水,一個高?一個低?為什麼它們的水位不同呢?”瀅羽笑瞇瞇地說:“妳問它啊,我又不是瓶子!”我面無表情地說:“妳不可以說這個答案,一定要想別的答案!”結果瀅羽就很正經地回我:“因為一個是胖嘟嘟的,一個是瘦嘟嘟的!”我轉向問詠綦:“你呢,你覺得為什麼它們的水位不同呢?”詠綦說:“因為它是大的,它是小的!”我說:“因為一個瓶子是胖的,一個瓶子是瘦的!”..在我近20年的教學經驗發現了一個真理,有時我們真的不用太擔心有些太深奧的名詞或原理孩子會不懂,因為這些深奧名詞(例:水位)或真理(例:容量保留概念)只要透過我們“做”給孩子看,其實幾次後他們就很自然懂在心裏了,我還發現有時我們解釋太多反而會讓孩子更聽不懂,要說“必極必反”應該是合理的形容!..我在胖瓶子貼上字卡,在瘦瓶子貼上字卡(這兩張貼在瓶子上的字卡是等等我要讓那兩個小隻回答我的問題“對應”用的),我另外準備了兩字卡,我先示範“把字卡擺胖瓶子處,把字卡擺瘦瓶子處”給心怡看,之後我將字卡給心怡(字卡還是放原處不動),並請她放在瘦瓶子處(瘦瓶子上已貼有字卡讓心怡作對應),結果心怡一下子就擺對了..我如法泡製要心怡放放字卡,結果心怡還是一下子就擺對了,大家可能會說,兩瓶子上有“高低”字卡讓心怡作對應(照),心怡當然會擺對..,不是喔,大家看孩子的觀點絕不能這樣看,我們思考的方向要往:不到2歲半的孩子~1.她可能真的了解“何謂高低”?!2.她可能已經漸漸在認識“國字的形狀了”(對應)..看事情的角度不同,結論就會不同唷!..對心怡的測試還沒完..我將高低兩字卡通通拿開,然後只拿給心怡字卡“低”,我請心怡將“低”擺正確位置,結果她躊躇不前,遲遲沒行動,這時的我以為心怡不會,於是我請老大哥詠綦教教心怡,結果詠綦就指著“高”水位的瘦瓶子處跟心怡說:“放這邊,放這邊,放這邊~”,結果心怡一直看著詠綦不放,心怡心裏肯定想著:“靠哥哥一定倒,還是靠自己最好!”想完心怡就將手中的“低”字卡擺“低”水位的胖瓶子處..到現在我都還一直納悶著:“詠綦到底是在誤導心怡?!還是在陷害心怡?!”看來我的小心小心詠綦了~;好啦,換已經等到流口水的柏誌了..我用最簡單的測柏誌~“把字卡擺胖瓶子處,把字卡擺瘦瓶子處,之後我拿起字卡再將字卡放回原處(字卡都保持不動),接下來我再次拿起字卡並將它給柏誌,我跟柏誌說:”放回去!放回去!放~回~去去去!“ 我話一說完,柏誌就開始打量手中的字卡”高“,1秒鐘.2秒鐘.3秒鐘.4秒鐘.5秒鐘..,時間就這樣“咻~過了30秒鐘”,老師的白髮也多出了30根,正當我猶豫著“該不該換個題目考考柏誌?!否則再這樣等下去的話,我可能要變成白髮魔女了..”時,柏誌開始“心動不如馬上行動了”~他以“搶購百貨公司週年慶特價品“的速度開始用右手抓起桌上的字卡”低“+兩瓶子上的字卡”高低“,然後再將這3張字卡”丟丟丟“,丟往地上上去了,丟完他又開始看剛剛打量很久的字卡”高“,這張字卡還緊緊的握在他左手上,量我怎麼呼喚柏誌,他還是愛戀它有加,都沒在理我的,看來”每個人的價值觀跟審美觀真的不一樣“,沒啥好評價的,柏誌,你說對吧?!~~在進行實驗前,我要他們輪流在大瓶子內倒入色水,因為要呈現實驗所帶給大家的啟示,所以這色水鐵定不能過多,加上我擔心之前的歷史重演,所以我特別跟大家交待:”等一下你在倒的時候,你一定要慢慢倒“一..點點,一..點點,一..點點就好,老師說停就要停了,不可以繼續再倒了,懂喔?!”..瀅羽和詠綦不愧是有長大的感覺,在倒的過程中他們完全遵守紀律,不再犯以前他們都會犯的錯,甚至輪心怡要倒前,詠綦還特別湊到心怡耳朵邊跟她說:“要倒一點點,知道嗎?”說完詠綦還用手壓低心怡的頭說:“說知道!”心怡就笑笑地開始倒了,不知是心怡歡喜過頭還是怎樣?!她都忘記哥哥言了,不是倒“一點點的水”,而是倒了“一大灘的水在桌上”,這時瀅羽見著瞪大了眼但啥都不敢說,她可能只敢心裏低咕著:“心怡,妳怎麼還是犯了小孩都會犯的錯啦?!”..柏誌眼睜睜的看著剛的慘狀一動也不敢動,這時我牽起柏誌的手慢慢地一點一滴地倒水給大家看,大家對於柏誌小小年紀就可以順著老師的手勢倒著這麼“順~”都看得目瞪口呆了,還好我有叮嚀大家:“午餐時間還沒到,口水先不要流出來..”,不然我應該會收不完..!~實驗開始了,石頭我讓他們輪流來放,我特別交待:“石頭一定要輕輕放,否則玻璃瓶會破掉..”,這點他們通通都遵守了,但我就忘了交待:“石頭放到適可而止啊..”,所以他們手中的動物通通都喝不到水,反而吃起石頭來了..我想這也是他們對這堂實驗的啟示吧?!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