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早上-早安;中午-午安;放學-再見.明天見或路上要小心
平常-你好或您好(對長輩稱呼)
示範:一.詞彙說明 二.師生示範
◆擁抱
兩人面對面→雙眼注視對方雙眼並微笑→雙方用雙手同時互抱
語言:早上-早安;中午-午安;放學-再見.明天見或路上要小心
平常-你好或您好(對長輩稱呼)
示範:一.詞彙說明 二.師生示範
◆擁抱
兩人面對面→雙眼注視對方雙眼並微笑→雙方用雙手同時互抱
◎科學-動物喝水(玅瑾老師)
記得「烏鴉喝水」是我讀小學時課本所記載的”變通”故事,既然它是則值得學習的故事,那今天我就以這則故事為主軸,讓他們了解並實驗「動物到底要如何喝到杯底的水?」~數的邏輯概念中有一項:容量保留概念-將等量的水分別倒進兩個“等高但胖瘦不一”的瓶內,最後2杯子的水量還是一樣多..,雖然這保留概念約實歲11歲才會形成,但~是這樣的,我這人最喜歡透過各種方式去了解孩子的發展概念程度,即便這概念可能須幾百年後孩子才會有,但我就是喜歡“隨時隨地.想到就給.通通攪在一起..”給孩子很多概念或,因為~“學習是沒有時間空間限制的,不是嗎?!”..我們開始吧~~我準備了兩個“等高但胖瘦不一的玻璃瓶”,我將兩瓶子齊放並在它們上面同時放支筆,因為我要讓他們了解“這兩瓶子確實是等高的”,確定後我拿這兩瓶子問瀅羽:“這兩個瓶子一個長怎樣?一個長怎樣?”瀅羽不假思索說:“一個大,一個中!”我問詠綦:“你呢?”詠綦說:“一個大,一個小!”我說:“這兩個瓶子一個胖,一個瘦!”..完後我在另外兩個量杯中倒入等量的色水,接著我將這兩個量杯的色水分別倒入“等高,但胖瘦不一”的瓶子內,結果產生:胖瓶子=水位低,瘦瓶子=水位高,這時我問瀅羽:“為什麼這兩個瓶子的水,一個高?一個低?為什麼它們的水位不同呢?”瀅羽笑瞇瞇地說:“妳問它啊,我又不是瓶子!”我面無表情地說:“妳不可以說這個答案,一定要想別的答案!”結果瀅羽就很正經地回我:“因為一個是胖嘟嘟的,一個是瘦嘟嘟的!”我轉向問詠綦:“你呢,你覺得為什麼它們的水位不同呢?”詠綦說:“因為它是大的,它是小的!”我說:“因為一個瓶子是胖的,一個瓶子是瘦的!”..在我近20年的教學經驗發現了一個真理,有時我們真的不用太擔心有些太深奧的名詞或原理孩子會不懂,因為這些深奧名詞(例:水位)或真理(例:容量保留概念)只要透過我們“做”給孩子看,其實幾次後他們就很自然懂在心裏了,我還發現有時我們解釋太多反而會讓孩子更聽不懂,要說“必極必反”應該是合理的形容!..我在胖瓶子貼上字卡低,在瘦瓶子貼上字卡高(這兩張貼在瓶子上的字卡是等等我要讓那兩個小隻回答我的問題“對應”用的),我另外準備了兩字卡高+低,我先示範“把字卡高擺胖瓶子處,把字卡低擺瘦瓶子處”給心怡看,之後我將字卡高給心怡(字卡低還是放原處不動),並請她放在瘦瓶子處(瘦瓶子上已貼有字卡高讓心怡作對應),結果心怡一下子就擺對了..我如法泡製要心怡放放字卡低,結果心怡還是一下子就擺對了,大家可能會說,兩瓶子上有“高低”字卡讓心怡作對應(照),心怡當然會擺對..,不是喔,大家看孩子的觀點絕不能這樣看,我們思考的方向要往:不到2歲半的孩子~1.她可能真的了解“何謂高低”?!2.她可能已經漸漸在認識“國字的形狀了”(對應)..看事情的角度不同,結論就會不同唷!..對心怡的測試還沒完..我將高低兩字卡通通拿開,然後只拿給心怡字卡“低”,我請心怡將“低”擺正確位置,結果她躊躇不前,遲遲沒行動,這時的我以為心怡不會,於是我請老大哥詠綦教教心怡,結果詠綦就指著“高”水位的瘦瓶子處跟心怡說:“放這邊,放這邊,放這邊~”,結果心怡一直看著詠綦不放,心怡心裏肯定想著:“靠哥哥一定倒,還是靠自己最好!”想完心怡就將手中的“低”字卡擺“低”水位的胖瓶子處..到現在我都還一直納悶著:“詠綦到底是在誤導心怡?!還是在陷害心怡?!”看來我的小心小心詠綦了~;好啦,換已經等到流口水的柏誌了..我用最簡單的測柏誌~“把字卡高擺胖瓶子處,把字卡低擺瘦瓶子處,之後我拿起字卡高再將字卡高放回原處(字卡低都保持不動),接下來我再次拿起字卡高並將它給柏誌,我跟柏誌說:”放回去!放回去!放~回~去去去!“ 我話一說完,柏誌就開始打量手中的字卡”高“,1秒鐘.2秒鐘.3秒鐘.4秒鐘.5秒鐘..,時間就這樣“咻~過了30秒鐘”,老師的白髮也多出了30根,正當我猶豫著“該不該換個題目考考柏誌?!否則再這樣等下去的話,我可能要變成白髮魔女了..”時,柏誌開始“心動不如馬上行動了”~他以“搶購百貨公司週年慶特價品“的速度開始用右手抓起桌上的字卡”低“+兩瓶子上的字卡”高低“,然後再將這3張字卡”丟丟丟“,丟往地上上去了,丟完他又開始看剛剛打量很久的字卡”高“,這張字卡還緊緊的握在他左手上,量我怎麼呼喚柏誌,他還是愛戀它有加,都沒在理我的,看來”每個人的價值觀跟審美觀真的不一樣“,沒啥好評價的,柏誌,你說對吧?!~~在進行實驗前,我要他們輪流在大瓶子內倒入色水,因為要呈現實驗所帶給大家的啟示,所以這色水鐵定不能過多,加上我擔心之前的歷史重演,所以我特別跟大家交待:”等一下你在倒的時候,你一定要慢慢倒“一..點點,一..點點,一..點點就好,老師說停就要停了,不可以繼續再倒了,懂喔?!”..瀅羽和詠綦不愧是有長大的感覺,在倒的過程中他們完全遵守紀律,不再犯以前他們都會犯的錯,甚至輪心怡要倒前,詠綦還特別湊到心怡耳朵邊跟她說:“要倒一點點,知道嗎?”說完詠綦還用手壓低心怡的頭說:“說知道!”心怡就笑笑地開始倒了,不知是心怡歡喜過頭還是怎樣?!她都忘記哥哥言了,不是倒“一點點的水”,而是倒了“一大灘的水在桌上”,這時瀅羽見著瞪大了眼但啥都不敢說,她可能只敢心裏低咕著:“心怡,妳怎麼還是犯了小孩都會犯的錯啦?!”..柏誌眼睜睜的看著剛的慘狀一動也不敢動,這時我牽起柏誌的手慢慢地一點一滴地倒水給大家看,大家對於柏誌小小年紀就可以順著老師的手勢倒著這麼“順~”都看得目瞪口呆了,還好我有叮嚀大家:“午餐時間還沒到,口水先不要流出來..”,不然我應該會收不完..!~實驗開始了,石頭我讓他們輪流來放,我特別交待:“石頭一定要輕輕放,否則玻璃瓶會破掉..”,這點他們通通都遵守了,但我就忘了交待:“石頭放到適可而止啊..”,所以他們手中的動物通通都喝不到水,反而吃起石頭來了..我想這也是他們對這堂實驗的啟示吧?!
◎體能-抱球翻滾(玅瑾老師)
“雙手抱球並高舉過頭,接著進行翻滾動作”~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玩的遊戲!記得以前在幼稚園任教時,我常聽到家長對家長說:“小孩子太早上學不好,因為都只是在學校玩而已,老師都沒在教什麼?”其實我認為這句話擺錯了2個重點:1.”玩(遊戲)”對孩子相當重要,因為孩子可以從“玩(遊戲)”中“玩(遊戲)中學”,可以在“玩(遊戲)”時與同伴發生爭執討論時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點對孩子能否在社會上“適者生存”最重要)!2.“不是太早上學不好”,而是帶班老師是否有那個能力把整個班級經營好?!是否有那個專業將教學“化腐朽為神奇”?!是否真的了解品德勝過於成績?!是否有那個心平等對待每個孩子?!~“用心的老師有機會讓孩子出淤泥而不染!”~~我們開始上課吧..因為“球”不是平面的,所以才可以滾,基於這個點,我選了同樣都是綠色的“長方體+圓柱體”,我跟瀅羽說:“來,妳先來試試”到底是長方體會滾?還是圓柱體會滾?“瀅羽還沒試之前她就說:”圓柱體才會滾!“說完她就將圓柱體放地上,然後用嘴巴不斷吹它,瀅羽不斷吹,圓柱體就不斷滾,這時我說:“妳來試試長方體~”我一說完,瀅羽還沒吹長方體前她就說:“長方體不會滾!”說完她連吹都不想吹了,我說:“好,那妳覺得為什麼圓柱體會滾?為什麼長方體不會滾呢?”瀅羽說:“我也不知道,要問它自己!”我說:“不可以說不知道,一定要說出一個答案!”瀅羽馬上說:“因為它(長方體)不是圓圓的”;我請詠綦用自己的方式試滾“長方體+圓柱體”看看,詠綦輪流“用嘴吹+用手推“長方體及圓柱體,完後我問詠綦:”那你覺得為什麼圓柱體會滾?為什麼長方體不會滾呢?“還沒等詠綦回答,瀅羽的櫻桃小嘴就立刻靠近詠綦的耳朵,不僅嘴巴靠近,瀅羽還用她的右手緊緊地搭在詠綦肩膀上,以代表”美女一定會救落難兄弟的“,美女對著兄弟開始說起俏俏話:”它(長方體)沒有圓圓的,它(長方體)上面沒有寫!“聽完瀅羽的俏俏話後,詠綦很有自信地回答我:”我們不知道!“我說:”怎麼可以不知道呢?一定要知道,來,趕快說出一個答案~“我逼供後,詠綦用很無辜的口氣說:”因為它(長方體)就就就就..不會滾啊!“好啦好啦,既然你都有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了“,老師也算你的回答是一個答案啦~~;”為什麼?因為..所以..“~這樣需要一點的邏輯思考的題目還不能考這兩隻小的,因為如果我出這樣的題目,若他們回答不出來,恐怕會造成有心人士對心怡和柏誌評頭論足的,這是我最忌諱的事,所以”因材施教“是我最重視的,也就是什麼樣年齡發展的孩子我就給什麼樣的教育,這樣他們才能把潛能發揮最極致,也才能得到應有的讚許與自信..既然前面已有大哥大姐示範過到底是長方體會滾?還是圓柱體會滾?接下來我就考考心怡”剛才她到底有沒有在觀察兄姐的示範(觀察力)?“或者說”心怡是否真了解只有圓滾滾的積木才會滾動?“..我將”長方體+圓柱體“積木擺心怡面前,我跟心怡說:”哪一個會滾啊?“我一說完心怡就直接拿起圓柱體,然後將它放地上,接著用她的手去”推“圓柱體,心怡每推一次,圓柱體就滾遠遠的一次,心怡就大笑一次,心怡再推一次,圓柱體就再滾遠遠的一次,心怡就笑得比前一次更開心,屢試不爽,感覺”圓柱體就是逃不過心怡的手掌心“,所以心怡才有那得意的笑~~;我將”長方體+圓柱體“擺柏誌面前,我手上拿了另一個與柏誌面前一模一樣的圓柱體,我指著柏誌面前的”長方體+圓柱體“跟他說:”拿跟老師手上一模一樣的圓柱體給老師~“我話一說完,柏誌就抓起”長方體“起來啃,我將快被柏誌啃光的長方體放好,然後跟他說:”不是這個(長方體),是這個(我指圓柱體給他看)~“,我一說完,柏誌的手又準備伸向長方體時,我趕緊把”長方體和正方體“對調位置,沒想到柏誌竟然會將他的手”轉彎“去拿長方體,我想~”長方體+正方體“擺一起時長方體高度比正方體高,或許是長方體的”突兀“引起柏誌的食慾吧,要不然我不斷將”長方體+正方體“對調位置,為什麼柏誌的眼裏只有”長方體“呢?為什麼?為什麼呢?這問題我等柏誌會講話後再來與他一起回憶吧~!~我準備了很多“會滾和不會滾”的綠色物品,接下來我要讓瀅羽和詠綦一起“合作”來進行““會滾和不會滾”的分類活動,我一直認為孩子的“合作行為”很重要,其實這也是每個孩子最終都要學習的,因為從孩子出生的自我中心(這不是自私,而是孩子都是以他自己的觀點去看任何事務,不會考慮任何因果),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他們所接觸的人事物越來越多,相對地他們就得學習更多的情操,而不再只以自己的觀點為出發點,所以常有句話說~“小班以下的孩子都很自我中心,因為常發生爭吵..但雖如此,大人還是得不斷教育他們”分享.輪流.等待..“的態度,若這段過渡期有好好教育,孩子中班之後就會有很明顯的成長;若這段過渡期沒有好好教育,讓孩子為所欲為,恐怕孩子中班之後的人際關係就會慘兮兮~”..好啦,我們就來看看瀅羽和詠綦的合作關係如何?!..瀅羽並沒有和詠綦討論哪個會滾?哪個不會滾?她都是拿到一個物品就自己在地上試滾看看,會滾的就放一邊,不會滾的就放另一邊,其實詠綦也沒閒著,因為他一直在觀察瀅羽的一舉一動,連瀅羽最後的一個動作~故意把會滾和不會滾的放在一起,詠綦都看不下去了,他還會跟瀅羽說:“重來一次”,而瀅羽還真的有重分類一次,看來他們這點互動也算有“合作”到;為了再次確認哥哥姐姐分類的對不對,我將瀅羽和詠綦分類好“會滾”的物品端到心怡和柏誌面前,我請他們倆試滾看看..心怡好像鍾愛“圓柱體”,這麼多會滾的物品她就直接抓起圓柱體來個剛才的“歷史重演”,至於柏誌不再鍾愛“突兀”的什麼什麼,畢竟他正處於口腔期,沒挑個像樣的來吃怎行了,於是他一把抓起“很像但確定不是甜甜圈的”圓環起來猛舔,舔到連我看了也想去跟他搶來吃了~~!~前戲進行差不多了,接下來開始遊戲吧,話說這遊戲我得犧牲形象示範示範,犧牲是不打緊,只要他們玩得開心就好...瞧,他們滾得多開心啊~個個笑嘻嘻,個個癱軟在地.個個球不離身,...表示這遊戲~不好玩才怪呢~!
教材:2個容器.球數顆
示範:一.詞彙說明 二.師生示範
◆鋪地毯
◆五指抓
左邊容器裝滿球,右邊容器是空的→一手扶住裝球的容器,另一手懸空做五指抓的動作數次(即打開.合起來)→以五指抓的方式將球一顆一顆由左至右抓進(打開.合起來)另一個容器放→依2.3方式,再以右至左方式,將右邊容器的球一顆一顆抓進左邊容器
《第一篇立命之學》
餘童年喪父,老母命棄舉業學醫,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爾父夙心也。 後餘在慈雲寺,遇一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余敬禮之。 語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進學,何不讀書?」
◎數-對對書(玅瑾老師)
對對書:上半頁將色卡依紅黃藍綠排列,下半頁依綠藍黃紅排列,最後進行上半頁與下半頁對應!“對應.配對.序列.分類”~皆屬邏輯概念,而這些概念我常利用生活教育或課程“不斷”幫他們“複習”,“不斷複習”是因為“記得快,忘得也快”是每個小孩的特質,所以我必須這樣做才能鞏固他們邏輯概念的地基,然而我是個很不把“成績”看在眼裏的老師,因為“成績”不會比“道德”重要,所以當我在幫他們“複習”邏輯概念時,我們都是輕鬆愉快.自由自在地在學習,這樣的學習過程也常造就了他們令人驚訝的學習效果!~“對對書”主要學習的是“對應”概念,不過“顏色+序列”倒是我想要額外幫他們複習的點...首先,我準備了3組都是圓形,但顏色不一樣的教具(○紅 ○黃 ○藍 ○綠=3組),因為“序列”概念古早以前我就上過N遍了,要考驗他們是否已具序列概念?!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不示範”,所以我先排好2組教具:○綠○黃○藍○紅.○綠○黃○藍○紅,接著我將剩下的一組教具交給瀅羽,我請瀅羽按照我所排的“(顏色)順序”繼續排下去,第一次瀅羽這樣排:○藍○紅○黃○綠,
○綠○黃○藍○紅.○綠○黃○藍○紅.○藍○紅○黃○綠
【老師】 【老師】 【瀅羽】
乍看之下我覺得瀅羽錯得離譜,但我仔細觀察卻發現~其實不能說瀅羽完全沒有序列概念,因為至少她會“由後往前大致按照顏色順序(題目:○綠○黃○藍○紅,瀅羽:○藍○紅○黃○綠)”,為了讓瀅羽“好還要再更好”,於是我請瀅羽重新再排一遍,結果瀅羽卻將2個顏色相同的○擺一起~“○○綠○○黃○○藍○○紅”,擺完後她笑瞇瞇的跟我說:“眼鏡”,我說:“答錯了”,這時瀅羽就跟我說:“要放怎樣才對啊?”原本不想示範的,但既然瀅羽發問了,那我就順勢示範給他們看一遍,如果往好處想,“我的示範對他們也是一種正能量的刺激啊~”..我邊示範邊唸:“綠黃藍紅,綠黃藍紅,綠黃藍紅”, ○綠○黃○藍○紅.○綠○黃○藍○紅.○綠○黃○藍○紅..,好啦,既然我都已經示範過了,那我相信接下來應該難不倒詠綦了..,我將第3組教具交給詠綦,我也請他來“序列”一遍~詠綦將第3組教具這樣排:○藍○黃○紅○綠,
◎工作-扇子爸爸(玅瑾老師)
父親節將至,今天我就讓他們親手利用“扇子當成爸爸臉形,再用棉花黏出爸爸年老後長鬍子的模樣”!我這人比較重心意,所以禮物的好壞.美醜.價錢..我一點都不在意,而我也認為大人在教育孩子的價值觀時要特別慎重,因為”外表虛華不會永久,內在真善美才能長久“,以孩子的作品為例,我顯少動手去修改孩子親自做的作品,除非裝飾品或..掉了沒黏好我才會去補足,除非孩子年紀太小無法自己動手我才會大手牽小手..,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個體,每個個體都需要被尊重,包括孩子發自內心自己完成的作品..,記得十多年前我在幼稚園任教中班時,角落時間結束我要某孩子把自己的作品帶回家時,那小孩就笑瞇瞇地跟我說:”老師,我媽媽說我每次都帶“垃圾”回家..“,偏偏那小孩先天藝術天份特別高..現在他大學了..聽說他讀的科系就跟藝術有關..那孩子的父母到最後還是被孩子的天份給打敗了..”尊重孩子的思想實在很重要“!~我們開始上課吧..我拿出日曆並翻到8/8這天,我說:”因為平常媽媽很辛苦,所以我們就有一天來祝“母親節快樂”,那爸爸呢?“這時瀅羽說:”爸爸也很辛苦,爸爸都在上班很辛苦~“我說:”是啊,爸爸也很辛苦,所以我們就要在8/8這天跟爸爸說什麼?“瀅羽大聲說:”母親節快樂!“我說:”不是啦,是“父親節快樂”!“說完我拿出一本他們都不陌生的繪本:我的爸爸不上班(信誼基金出版社),繪本裏有很多孩子的爸爸,簡單跟他們回憶完故事內容後,我拿出字卡說:”為什麼大家的爸爸都長的不一樣呢?“瀅羽說:”不知道!“我說:”不可以說不知道,一定要說出答案..“瀅羽就說:”因為他(a爸爸)放假,他(b爸爸)沒有放假;因為每個人的爸爸都開不一樣的車!“我問詠綦:”你覺得為什麼大家的爸爸都長的不一樣呢?“詠綦專心翻閱繪本小聲地說:”不知道!“我說:”不可以說不知道,要想一想答案~“,詠綦還是專心翻閱繪本小聲地說:”不知道!“我說:”不可以說不知道!“瀅羽眼看我好像要將詠綦逼到黃河了,於是她就跳出來幫她的好麻吉代言說:”因為每個人的爸爸都開不一樣的熊,然後詠綦的爸爸開小老鼠的車,老師的爸爸要去上班了..“,瀅羽啊,妳嘛幫幫忙,說個正經的答案給妳的麻吉學學啊,難道妳都不知道妳不只是詠綦的好榜樣,也是弟妹的好模範,更是老師的好幫手呢,妳說妳說~”有沒有道理啊?!“;我將繪本交給心怡,我跟心怡說:”去找找書裏面,哪一位是爸爸?“心怡一拿到繪本好開心,她聽到我說”爸爸“這二字她就很認真地開始指著書名”我的爸爸不上班“,我跟心怡說:”打開書,找找爸爸在哪裏?“心怡還是很開心地指著書名”我的爸爸不上班“,瀅羽看到心怡指到開心忘我,她就在心怡耳邊溫柔地跟心怡說:”爸爸在(書)裏面啦~“,說完瀅羽和詠綦就一起打開書,然後開始跟心怡說:”這是小美的爸爸,這是阿花的爸爸..“,心怡邊聽邊看邊笑,這時原本在一旁納涼的柏誌聽到哥哥姐姐在嘰嘰喳喳講話,他立刻翻身,然後以開高鐵的速度立刻將繪本抓了過來,哥哥姐姐心胸也算寬大,雖見柏誌弟弟搶書,但他們了解”弟弟也想學習看書,學習很重要“,於是他們就一起放過弟弟..既然柏誌這麼想學習閱讀,那好,我就趁此開始以跳躍式並看圖說故事的方式講故事給柏誌聽.看,當我在講時,時而會指指書,時而會做做表情,時而會發出不一樣爸爸的聲音..,我所做的變化柏誌相當有反應~我指書時,柏誌就會看看我的手指到書的哪裏,我在做表情時,儘管柏誌抬頭看我抬到快斷時,他還是硬要看我的表情,我再指書時,柏誌又會低頭看看我的手指到書的哪裏,我在發不一樣的聲音時,柏誌再抬頭看我的嘴巴..我屢試不爽,柏誌也屢試不爽..太好了,這小孩真的孺子可教也,一個”讚”字送給他!~接下來在製作“扇子爸爸”前,因為這作品跟“爸爸表情”有相關,所以我決定請他們先做個“我爸爸的表情‘”讓我驗收驗收..這個瀅羽不是我在說的,表情鬼靈精怪的,一下做賤兔表情,一下做疆屍吐舌頭表情,一下做呼呼大睡表情,我都在懷疑“妳爸爸是孫悟空轉世的嗎?”不過懷疑歸懷疑,倒是瀅羽畸型的表情讓我這位攝影師補捉了不少量瀅羽變少女後也不可能再做的傻事;詠綦可說是個“單純”的男孩兒,他所做的5個表情通通都是吐舌頭的表情,無論他抬頭.低頭或轉頭,他都是吐出那個好像好想舔我一口的表情,我是願意讓他舔一口啦,只是他可能沒那個膽;心怡見完兄姐示範後,她也開始主動做起“我爸爸的表情”了,心怡先做“沒表情”,再做“嘴角下垂的無奈表情”,再做“沒表情”,再做“嘴角下垂的無奈表情”..,看了心怡她爸的表情後,我心想,心怡的老爸在家日子是不是過得很苦啊?要不然女兒怎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呢?真想報給心怡爸爸“張老師電話”;當三位兄姐盡情在發揮表情時,柏誌雖然很睏了,但他還是打起精神猛盯兄姐表情,猛盯,真的是猛盯喔,因為兄姐的表情實在是太精彩了,但也可能是柏誌“猛盯”的原因,所以他的“原氣”立刻用完就“倒頭瞇一下”,才瞇一下他又翻過身子再猛盯兄姐表情,完全沒在擔心他已經快變成“洩了氣的汽球”了,或許柏誌想多刺激一下自己的大腦吧,所以“犧牲睡眠是值得”的!~好啦,製作扇子的過程就不再贅述了,因為不管“畫的黏的”技巧他們可熟得很,至於柏誌的小手我一定要牽起的,因為現在“大手牽小手”,相信再過不久我一定可以對柏誌“大手放小手”,一定可以的~!
教材:輕音樂.地點(例:地上貼線或由A走到B..)
示範:一.詞彙說明 二.師生示範
◆走線
雙手放背後或放大腿兩側,不可亂揮舞→每走一步就是腳跟碰腳尖(腳尖碰腳跟)→慢慢走,勿急躁.勿說話→走線時間長短不限
◆手持物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