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消失的液體(玅瑾老師) 

  先說說今天的實驗是怎麼做的:“取50cc水倒入容器中,再取50cc酒精倒入容器中,最後將容器中的水和酒精倒入量杯內,看看是否有100cc液體?!”原理:水和酒精的分子大小不同,所以混在一起的酒精分子和水分子會比各自存在時結合地更緊密,導致體積縮小,結果不及100cc!~因為50和100就讓我聯想到“10個一數”,所以這也是在未進入實驗前,我設計的第一個題目..我拿出數字卡,邊唸邊將它們依序排列:10.20.30.40...100,接著我將30.50和90拿給瀅羽,在我將這3張字拿給瀅羽時我並沒有唸出它們正確的數字,我跟瀅羽說:“來,現在妳要將這3張數字卡放在正確的位置,然後唸出它們是多少?”瀅羽拿著30就說:“30”,接著她就將30擺在20和40的中間,接著她又拿出50說:“50”,接著她將50擺在40和60的中間,最後的90她說:“90”,再立刻將90擺80和100之間..,哇,平日觀察瀅羽的數量概念還有點兒2266,沒想到她還知道30.50和90怎麼唸的,還知道它們的位置該擺哪兒,她的驚人之舉讓我不得當面對著瀅羽說:“妳太厲害了吧!”聽我這樣一誇,瀅羽笑到嘴巴差點兒歪了;詠綦平日的數量概念就很不錯,所以接下來他的表現我是沒在挫哩等的..瀅羽拿了80.90和100給詠綦,一開始詠綦拿著80就說:“18”,我說:“是80”,詠綦也說了:“80”,接著他就將80擺70旁邊,詠綦再拿著90說:“90”, 接著他就將90擺80旁邊,詠綦再拿100大聲說:“100”, 最後他就將100擺90旁邊..呵呵呵,看了瀅羽和詠綦的表現真令人感到欣慰,因為這絕對不是揠苗助長下教育出來的結果,而是快樂學習的成果;心怡的學習成果如何呢??瀅羽挑了40給心怡,一開始心怡將40擺10的旁邊,正當心怡一擺下去時,瀅羽就尖叫(真的是用尖叫的):“啊”,心怡一聽到有人“啊”了一聲,她立刻將40改擺30和50的中間,看來“啊”還真好用,我學起來了..,詠綦拿起80給心怡放,心怡還是將80放10的旁邊,因為詠綦沒有“啊”一聲提醒心怡,所以心怡放錯了,這時詠綦撿起80改放70和90的中間時說:“不行放這邊,亂七八糟的!”;我牽著柏誌的手拿起最靠近他的10起來,柏誌會順著我的手勢去拿10,然後我再牽著他的手將10放回原來的位置,當我一放下時,原本背對我的柏誌就抬頭起來笑瞇瞇地看我,感覺他好像在告訴我:“我懂了!”我重新拿起10給柏誌,我.瀅羽.詠綦和心怡一起拍打地上10的位置,示意柏誌將他手中的10擺地上,但柏誌一直研究手中的10,完全無視大家的呼喊,最後我請老大姐瀅羽去教教柏誌,正當瀅羽去牽柏誌的手時,柏誌緊抓10不放,瀅羽就說:“他會吃”,我說:“那妳要教他啊!”我一說完瀅羽就對柏誌說:“放下!”瀅羽一說完柏誌還真的放下手中的10,然後改抓瀅羽的頭髮,這時瀅羽就大聲說:“他抓我頭髮,不行,收起來了!”說完瀅羽就把地上被柏誌弄亂的數字卡通通收起來,柏誌看到數字卡通通被收起來時也不吭聲,只是猛流著口水對著瀅羽瞇瞇笑罷了!~因為等等實驗跟“倒水(酒精)”及“?cc”有關係,所以我準備了2容器,並在2容器上分別標示出10及20,我先問詠綦和瀅羽:“10和20的中間在哪裏?指給我看~”我才一說完,瀅羽就還真的用“目測”的方式指出10和20的中間,原本詠綦不知指哪兒,但他一見姐姐指那兒,他也跟著指了,指完後我交給他們倆人一人一枝筆,我說:“現在把10和20的中間畫出來~”,結果瀅羽一下子就畫對了,詠綦則在一旁嚷嚷:“在哪裏啊?在哪裏啊?”我說:“我不知道耶!”結果詠綦只好摸摸鼻子自己去找正確答案..他揣摩瀅羽所畫的揣摩好久,最後所幸在10和20的中間,但近10處畫了一筆,雖然不是在“中間”畫一筆,但至少比畫在20之上或10之下好吧;簡單的“倒水”就讓心怡和柏誌來操作吧~我將瓶水+容器交給心怡並跟她說:“倒10cc的水”,心怡當然不知道10cc到哪兒,但還好她倒得慢,所以當我們大家喊:“停~”時,心怡就不再倒水了;至於柏誌別考他啥10cc了,只要他會倒水這個動作就很偷笑了..我牽著柏誌的手倒水,柏誌很專心地注視著瓶裝水和容器,而正當我握著他的手將瓶裝水倒進容器內時,柏誌就開心地笑,並抬頭一直看我,我說這個柏誌啊應該也是個很受教的小子,瞧瞧他一副~“我不管給他什麼刺激,他就樂在其中的樣子就知道!”~~好啦,因為時間有限,加上整堂課都是他們在“倒”,我都沒倒過,再說有人已經耐不住性子了,所以實驗就由老師來操作,大家惦惦看就好,畢竟“看”也是一種“無聲的學習”,不是嗎?!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居家

一、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二、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三、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四、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體能-鬥牛(玅瑾老師) 

   在進行今天的鬥牛:一人拿一塊布當鬥牛士,另一人扮演鬥牛並想辦法穿越鬥牛士手上的布遊戲前,我就先利用布來讓他們做一些指令動作,我的專業+經驗告訴我:“如果大人沒事先提醒或示範說明,其實孩子聽懂越多詞彙相對地也代表著孩子開竅越多..”,我的教學方式可能是世界獨一無二,因為這是我自創的,我自創主要的點其實就是源自於~“我一定要設法讓我經手的孩子學會變通..”而該怎麼教??這就考驗著我“變通的腦”了~!我一向不喜歡“開門見山”上課,這樣會讓我及孩子覺得挺無趣的,也無法達到我想讓孩子學習變通的目標,故每每上課前我總喜歡來個各式的“引導”,因為他們經驗豐富,所以我就不先示範了,我直接拿給他們每人一塊布,我說:“來,現在請你們將這塊布~對折.對折再對折,聽好,是~對折.對折再對折,總共有3次對折喔!”我一說完瀅羽就開始將布用力“甩一次”,布只被瀅羽“甩一次”就平了,看來布還真給瀅羽面子..,之後瀅羽就快速將布撫平,然後把布的這邊對折到那邊,對折後她再撫平一次,接著她再將布的這邊對折到那邊,對折後她再快速撫平一次,最後她再將布的這邊對折到那邊,對折後她說:“好了”,看到瀅羽這麼會將布對折.對折再對折時,我開始納悶:“為何每次睡覺起來,她都無法如此善待她的棉被呢?感覺她都想把棉被”放給它爛“了..”;來,我們趕緊來看看詠綦對折的如何了?奇怪,時間過了這麼久了,怎麼老聽到詠綦一直“吼吼”叫的??ㄛ~,原來他每用力甩一次布,布就被電風扇的風給吹了起來,也就是說,詠綦每叫一次“吼”,就表示“電風扇又來搞破壞了”,只是詠綦“吼”了幾百次,電風扇還是很不識相地搞破壞,好脾氣的詠綦也不因此而暴怒,因為“吼”是他的極限,即使布始終還是“一塊布”,但詠綦還是持續努力中,因為他相信“人要先苦,最後一定能樂翻天!”;心怡“甩了一次布”做做樣子後就將布放地上,見著地上的布“皺皺的”她還會將它“撫平”,好不容易撫很平後,心怡又把布拿起來“甩一甩”做做樣子後再將布放地上,見著地上的布“皺皺的”她一樣將它“撫平”..“好不容易撫很平後,心怡又把布拿起來“甩一甩”做做樣子後再將布放地上,見著地上的布“皺皺的”她一樣將它“撫平”..“~這樣的動作心怡可是”屢試不爽+樂在其中“呢,好吧,既然心怡這麼樂,那我也不打擾她了,因為我太喜歡小孩”自然不做作“的模樣了!~好啦,我們開始遊戲吧..,為了能夠呈現比較真實的”鬥牛“遊戲,我請瀅羽先拿著模型牛,然後我拿塊布,我跟瀅羽說:”妳等一下讓牛衝到老師這塊布來,看看妳的牛會不會撞到老師的布啊..,但是妳的牛要衝過來之前,妳要先學牛叫2聲喔..“,我一說完示範開始了..瀅羽要將牛撞到我手中的布前,還真的很認真地叫了2聲”ㄇㄛ ㄇㄛ“,而且第2聲的”ㄇㄛ“還很用力叫呢,我一聽到瀅羽的叫聲忍不住”噗吱“地大笑出來,因為聽到這牛叫聲頓時讓我起了疑~”到底瀅羽是牛?還是模型牛是牛啊?“只不過瀅羽看我笑成那樣一臉狐疑,我再看一看瀅羽狐疑的臉,真的又忍不住笑到差點兒翻肚了,..當瀅羽手中的那頭牛衝撞了我手中的布後,詠綦和心怡笑得好開心,而瀅羽呢?還是一臉很狐疑的模樣..好啦,為了能讓瀅羽也有笑瞇瞇的臉,我就讓心怡拿布當鬥牛士,瀅羽和詠綦來當鬥牛..,牛的特徵就是那兩支角,瀅羽和詠綦好可愛,不約而同將兩隻食指放在眼睛旁邊當角,而當我喊:”預備~開始“時,這兩隻鬥牛就往布方向衝,當他們撞到布時就假裝自己撞到”很硬的布“後就哈哈大笑地倒下陣亡了,陣亡後又哈哈大笑爬起來再撞一次”很硬的布“後又哈哈大笑陣亡了..心怡本來很稱職地在當她的鬥牛士,也本來以為牛只會”ㄇㄛ ㄇㄛ“叫,但當她看到兩頭牛竟然也會”笑“後,比起她這位鬥牛士快樂的樣子,於是她丟下布,然後也學哥哥姐姐將兩根食指擺兩眼旁當成角,只是當兩根食指擺兩眼旁時她就感覺怪怪的,但也說不出哪裏怪?於是她就左瞄瞄擺左眼的左食指,再右瞧瞧擺右眼的右食指,但還是研究不出個所以然來,最後哥哥姐姐來拯救她了,瀅羽跟詠綦對著妹妹說:”妹妹,走,我們一起去兜風!“於是三頭”蠻牛“就浩浩蕩蕩地往”想玩但又玩到沒體力“的”虛牛“柏誌弟弟那兒去了~~哇,兩品種的牛乍看之下還真對比呢..太好了,下回上到”相反詞“的課程時又有例子可以舉了!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卦                     乾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再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材:地毯.桶子(裝地毯用)

示範:一.詞彙說明 二.師生示範

◆鋪地毯

到桶子前拿地毯→地毯斜抱胸前走到要操作教具(玩具)的位置上→地毯平放地上→雙手將地毯先展開一部份,然後停止展開動作→左手壓住地毯.右手做撫平地毯的動作,邊做邊說:“壓.撫平”..如法泡製將地毯全部打開

◆捲地毯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言絕句

春眠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訪袁拾遺不遇    孟浩然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合成(加法)(玅瑾老師) 

合成即加法,加法通常以“+”符號代之,不過因為“符號=抽象概念”,對於現階段還沒發展到那兒的瀅羽.詠綦和心怡而言似乎太遙遠了點兒,不過沒關係,路是用嘴巴問出來的,教法是我想出來的,所以今天要帶給他們合成(加法)概念還是難不倒我的,畢竟我的專業和經驗還是有的!~“合成概念”我就以“?和?合起來就是..”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說“和.合起來”就是“合成概念”的關鍵字,這兩組關鍵字也算白話的了,比起“+=的符號抽象概念”應該更簡單更能明瞭,不過在進行“透過實物,例:2顆糖和1顆糖合起來就是?顆糖,認識“總共”的概念“之前,我想先利用實物進行”配對“活動,還記得我曾解說過”配對=這個和那個放在一起就可以一同進行(完成)某事”嗎?也就是說,筆和紙放一起後就可以用筆在紙上寫字了;碗和湯匙放一起後就可以吃飯了;畚箕和掃把擺一起就可以拿來掃地了..,現在我就利用“配對”概念漸漸引導他們進入“合成”概念!~我準備了3組實物:筆+紙;碗+湯匙;畚箕+掃把,我一一介紹它們的名稱,但我並不說出它們配對後的功用,因為“功用”是他們的功課,自己的功課當然由他們自己做啦~~當我介紹完這3組實物的名稱後,我任取“掃把.畚箕”擺在兩字卡中間(掃把(和)畚箕(合起來)..),接著我問瀅羽:“掃把(和)畚箕(合起來)就是什麼?”瀅羽說:“推土機”,我說:“為什麼呢?”瀅羽說:“不知道!”這時詠綦就拿起畚箕在地上推,邊推還邊說:“就像這樣~ㄥㄥㄥ..,推推推,像推土機一樣!”;我將“湯匙.碗”擺在兩字卡中間(湯匙(和)碗(合起來)..),接著我問詠綦:“湯匙(和)碗(合起來)就是什麼?”詠綦說:“湯匙!”我說:“啊?湯匙??”詠綦說:“碗!”我說:“到底是湯匙還是碗啊?你真的是三心二意耶..”,這時瀅羽就拿起湯匙和碗假裝吃飯的樣子說:“(湯匙和碗)要吃飯的!”看來詠綦和瀅羽真的是“患難見真情”的好麻吉,麻吉有難還會主動提醒,不會逃之夭夭,在這現實社會中,這樣的麻吉少見囉;接下來要考心怡的題目不要由我出題好了,因為如果讓心怡再繼續聽我的魔音,恐怕她就立刻打盹了,所以接下來這段我就讓心怡聽聽姐姐哥哥的指令,或許可以讓周公再等等她也無妨..我先將三組實物(筆+紙;碗+湯匙;畚箕+掃把)擺齊,接著瀅羽說:“妹妹,把碗和湯匙拿去放”和.合起來“的字卡那邊~”,可是心怡只顧用腦波聯繫周公趕快到來,哪管姐姐在喊啥麼,此刻詠綦驚覺不對勁,趕緊牽著心怡的手去拿碗+湯匙,才足以暫緩“心怡與周公的約會”!~“這個和這個合起來是..”的概念他們應該是有一點點了,所以接下來的“合成”正是我要觀察他們對“數量”是否有真概念的重點,也就是說,“合成”他們會不會我倒沒放在眼裏,我比較想了解的是~“數字5=5顆糖,數字7=7顆糖..”,他們是否真有這樣的概念,因為會“數字5=5顆糖,數字7=7顆糖..”比只會唱數123..100還來得厲害呢!

(詠綦抽數字卡,瀅羽擺糖果)

詠綦抽了2張數字卡,分別為7.8,而且他會知道這兩張叫“7.8”,他將7.8分別放字卡“和.合起來”之間(7和8合起來..),接下來瀅羽自己將糖果一顆一顆擺在數字卡7的下面,邊擺她會邊唸:“1.2.3.4.5.6.7”,她再將糖果一顆一顆擺在數字卡8的下面,邊擺她邊唸:“1.2.3.4.5.6.7.8.9.10..”,見著她唸成像趕火車的速度般,我帶領他們重新唸+數一遍正確糖果數7.8,完後我將7顆糖和8顆糖全倒進大盤子內,這時我請瀅羽數數共幾顆糖?此刻的瀅羽已改坐高鐵,坐上高鐵後她開始以快速的口吻數著糖果1.2.3....20,一共數了20顆,我真的很想跟瀅羽說:“妳下次改用走的好不好?這樣才有機會數得比較正確喔~~!”

(瀅羽抽數字卡,詠綦擺糖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作-交叉的線(玅瑾老師) 

  使用細字彩色筆及長短不一的尺描繪出交叉的彩色線條~這是今天我們要上的工作課,“尺+交叉”就是接下來我出題的關鍵字~首先,我準備了數支長短及外型不一的尺,因為第一個問題我想考驗的人就是心怡,但我又不想事先告訴她哪支是長尺?哪支是短尺?畢竟心怡也算步入“中鳥”了,不過我又擔心她聽不懂題意,所以我想到折衷的方式便是..我們先“比手劃腳”給她看好了,或許這樣比較可以喚醒她的記憶..那“比手劃腳”的工作就交給詠綦和邦名好了,畢竟他們倆是心怡的左右護法,“如何比劃才能讓心怡看懂”或許他們比較懂..“長尺:兩隻手臂張很開;短尺:兩食指距離短短的就好!”~這是左右護法的比法,看完何謂短尺,何謂長尺後,我將字卡長尺交給邦名,我請邦名出題:“長尺在哪裏?”邦名對著心怡說:“妹妹,長尺在哪裏?拿給哥哥!”心怡一次就連續摸了兩把長尺給邦名,這時我說:“還有沒有長尺啊?”我一說完心怡就將兩隻手臂張很開,雙掌心朝上,我說:“到底還有沒有長尺呢?”心怡還是維持兩隻手臂張很開,雙掌心朝上,這時邦名就替心怡補充說明:“沒有了!”..我將字卡短尺交給詠綦,我請詠綦出題:“短尺在哪裏?”詠綦對著心怡說:“妹妹,短尺給哥哥..”一開始心怡抓了長尺要給詠綦,詠綦見著立刻抓住心怡的手,然後用手遠遠地指著短尺的位置,詠綦指完心怡就把“全部的短尺”通通交給哥哥,當詠綦開心地抱著全部短尺時,這時心怡又將地上所剩的兩支長尺交給詠綦,而此刻的詠綦心情立刻從天堂掉到地獄,表情也從開心變成苦瓜臉!~好啦,順著“尺有分長的短的”,那接下來我就來讓他們玩玩“替換語詞”,我說:“尺有長的短的,還有什麼的什麼的?”詠綦說:“小的”,我說:“小的,還有什麼的?”詠綦說:“嗯..中的”,我說:“很好,尺有長的短的,小的中的,那還有什麼的什麼的?”詠綦說:“嗯~我不知道!”我說:“不可以不知道!”詠綦說:“嗯..嗯..短的短的”,我說:“不能說短的,因為短的老師剛剛說過了~”,詠綦說:“嗯..長的長的”,我說:“不能說長短的,長的剛剛我已經說過了~”,詠綦說:“ㄚ..我不知道啦!”我說:“不能不知道,尺有長的短的,小的中的,那還有什麼的什麼的?”詠綦說:“中的中的!”我說:“嗯,很好,尺有長的短的,小的中的,中的中的(此2中雖然重覆前面的中,但至少都是詠綦自己想的,所以我就算他過關了!)”~接下來我要讓他們利用各種尺比出“交叉”,但在此之前,我先請他們利用身體各部位呈現出“交叉”,當我說出:“交叉”時,詠綦用他的雙手臂做了一個大交叉,心怡看到哥哥這麼做,也用她短短的手臂做了一個小叉叉樣,邦名則是用他的兩食指打了一個小叉..既然身體部位已呈現交叉了,那接下來我們就來試試用兩支尺呈現交叉~這題目一點都難不倒邦名和詠綦,但卻考倒心怡了..心怡一下子看看邦名哥哥的叉,再看看詠綦哥哥的叉,看完兩個叉心怡更糊塗了,最後乾脆直接將手中的兩支尺還給我,這時邦名見著就跟心怡說:“妹妹,把這支尺黏在(那支尺的)上面就是交叉了!”邦名說得很清楚,可惜心怡還是聽不懂哥哥的話,還好還有一個護法可以幫助心怡..詠綦看到心怡還是不會用尺比劃交叉,他就主動輕輕地握著心怡的手,然後一步一步慢慢地教心怡,最後終於讓心怡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今天的工作課是簡單的,所以我只須示範個幾線條就能讓他們明瞭如何用尺畫出交叉的線..詠綦似乎“不愛靠尺畫交叉線,只愛徒手完成格子線”,因為他只用尺畫了一個“直角”後,接下來他就不靠任何工具,只靠他的“心+筆”~他慢慢地先畫了好多橫線(畫得挺直的),接著專注地畫了好多直線(也畫得直挺挺的),乍看之下詠綦似乎完成了“格子畫”,但最後他跟我說:“這是火車.工程車.垃圾車.鐵軌..”,我就跟他說:“ㄛ,ㄛㄛ,ㄛㄛㄛ..”;一開始心怡也很想神來一筆,但是..她畫得很認真,筆蓋卻忘了打開,最後我乾脆請邦名協助妹妹..邦名跟妹妹說:“妹妹,來,蓋子要先打開喔,然後你的左手按住尺,右手拿著筆..”當心怡右手拿筆後,邦名就握著心怡的右手開始描尺的直線,描完一條線後,邦名將尺斜放與剛的線呈交叉,最後再握著妹妹的手將此線畫下來,就這樣..心怡在哥哥的協助下,心怡在配合哥哥的指令下,真的畫出了3個大交叉,“我們是一家人”正是金貝比進行混齡教學最大的目的!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問諸沙門:「親之生子,懷之十月,身為重病。臨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難言。既生之後,推燥臥濕;精誠之至,血化為乳;摩拭澡浴,衣食教詔;禮賂師友,奉貢君長。

子顏和悅,親亦欣豫;子設慘慼,親心焦枯。出門愛念,入則存之;心懷惕惕,懼其不善。親恩若此,何以報之?」諸沙門對曰:「唯當盡禮,慈心供養,以賽親恩!」

世尊又曰:「子之養親,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樂眾音以娛其耳,名衣上服光耀其身,兩肩荷負周流四海,訖子年命以賽養恩,可謂孝乎?」

諸沙門曰:「唯孝之大,莫尚乎茲!」世尊告曰:「未為孝矣!若親頑闇,不奉三尊;兇虐殘戾,濫竊非理;婬外色,偽辭非道;酖愐荒亂,違背正真。兇孽若斯,子當極諫,以啟悟之。若猶瞢瞢未悟,即為開化,牽譬引類,示王者之牢獄、諸囚之刑戮,曰:『斯為不軌!身被眾毒,自招殞命;命終神去,繫于太山;湯火萬毒,獨呼無救。由彼履惡,遭斯重殃矣!』

設復未移,悲泣啼號,絕不飲食。親雖不明,必以恩愛之,痛懼子死矣!猶當強忍,伏心崇道。若親遷志,奉佛五戒:仁惻不殺、清讓不盜、貞潔不婬、守信不欺、孝順不醉者,宗門之內,即親慈子孝,夫正婦貞,九族和睦,僕使順從,潤澤遠被,含血受恩;十方諸佛、天、龍、鬼神、有道之君、忠平之臣、黎庶萬姓無不敬愛,祐而安之。雖有顛倒之政、佞嬖之輔、兇兒妖婦、千邪萬怪,無如已何。於是二親處世常安,壽終魂靈往生天上,諸佛共會,得聞法言,獲道度世,長與苦別。」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