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消失的液體(玅瑾老師) 

  先說說今天的實驗是怎麼做的:“取50cc水倒入容器中,再取50cc酒精倒入容器中,最後將容器中的水和酒精倒入量杯內,看看是否有100cc液體?!”原理:水和酒精的分子大小不同,所以混在一起的酒精分子和水分子會比各自存在時結合地更緊密,導致體積縮小,結果不及100cc!~因為50和100就讓我聯想到“10個一數”,所以這也是在未進入實驗前,我設計的第一個題目..我拿出數字卡,邊唸邊將它們依序排列:10.20.30.40...100,接著我將30.50和90拿給瀅羽,在我將這3張字拿給瀅羽時我並沒有唸出它們正確的數字,我跟瀅羽說:“來,現在妳要將這3張數字卡放在正確的位置,然後唸出它們是多少?”瀅羽拿著30就說:“30”,接著她就將30擺在20和40的中間,接著她又拿出50說:“50”,接著她將50擺在40和60的中間,最後的90她說:“90”,再立刻將90擺80和100之間..,哇,平日觀察瀅羽的數量概念還有點兒2266,沒想到她還知道30.50和90怎麼唸的,還知道它們的位置該擺哪兒,她的驚人之舉讓我不得當面對著瀅羽說:“妳太厲害了吧!”聽我這樣一誇,瀅羽笑到嘴巴差點兒歪了;詠綦平日的數量概念就很不錯,所以接下來他的表現我是沒在挫哩等的..瀅羽拿了80.90和100給詠綦,一開始詠綦拿著80就說:“18”,我說:“是80”,詠綦也說了:“80”,接著他就將80擺70旁邊,詠綦再拿著90說:“90”, 接著他就將90擺80旁邊,詠綦再拿100大聲說:“100”, 最後他就將100擺90旁邊..呵呵呵,看了瀅羽和詠綦的表現真令人感到欣慰,因為這絕對不是揠苗助長下教育出來的結果,而是快樂學習的成果;心怡的學習成果如何呢??瀅羽挑了40給心怡,一開始心怡將40擺10的旁邊,正當心怡一擺下去時,瀅羽就尖叫(真的是用尖叫的):“啊”,心怡一聽到有人“啊”了一聲,她立刻將40改擺30和50的中間,看來“啊”還真好用,我學起來了..,詠綦拿起80給心怡放,心怡還是將80放10的旁邊,因為詠綦沒有“啊”一聲提醒心怡,所以心怡放錯了,這時詠綦撿起80改放70和90的中間時說:“不行放這邊,亂七八糟的!”;我牽著柏誌的手拿起最靠近他的10起來,柏誌會順著我的手勢去拿10,然後我再牽著他的手將10放回原來的位置,當我一放下時,原本背對我的柏誌就抬頭起來笑瞇瞇地看我,感覺他好像在告訴我:“我懂了!”我重新拿起10給柏誌,我.瀅羽.詠綦和心怡一起拍打地上10的位置,示意柏誌將他手中的10擺地上,但柏誌一直研究手中的10,完全無視大家的呼喊,最後我請老大姐瀅羽去教教柏誌,正當瀅羽去牽柏誌的手時,柏誌緊抓10不放,瀅羽就說:“他會吃”,我說:“那妳要教他啊!”我一說完瀅羽就對柏誌說:“放下!”瀅羽一說完柏誌還真的放下手中的10,然後改抓瀅羽的頭髮,這時瀅羽就大聲說:“他抓我頭髮,不行,收起來了!”說完瀅羽就把地上被柏誌弄亂的數字卡通通收起來,柏誌看到數字卡通通被收起來時也不吭聲,只是猛流著口水對著瀅羽瞇瞇笑罷了!~因為等等實驗跟“倒水(酒精)”及“?cc”有關係,所以我準備了2容器,並在2容器上分別標示出10及20,我先問詠綦和瀅羽:“10和20的中間在哪裏?指給我看~”我才一說完,瀅羽就還真的用“目測”的方式指出10和20的中間,原本詠綦不知指哪兒,但他一見姐姐指那兒,他也跟著指了,指完後我交給他們倆人一人一枝筆,我說:“現在把10和20的中間畫出來~”,結果瀅羽一下子就畫對了,詠綦則在一旁嚷嚷:“在哪裏啊?在哪裏啊?”我說:“我不知道耶!”結果詠綦只好摸摸鼻子自己去找正確答案..他揣摩瀅羽所畫的揣摩好久,最後所幸在10和20的中間,但近10處畫了一筆,雖然不是在“中間”畫一筆,但至少比畫在20之上或10之下好吧;簡單的“倒水”就讓心怡和柏誌來操作吧~我將瓶水+容器交給心怡並跟她說:“倒10cc的水”,心怡當然不知道10cc到哪兒,但還好她倒得慢,所以當我們大家喊:“停~”時,心怡就不再倒水了;至於柏誌別考他啥10cc了,只要他會倒水這個動作就很偷笑了..我牽著柏誌的手倒水,柏誌很專心地注視著瓶裝水和容器,而正當我握著他的手將瓶裝水倒進容器內時,柏誌就開心地笑,並抬頭一直看我,我說這個柏誌啊應該也是個很受教的小子,瞧瞧他一副~“我不管給他什麼刺激,他就樂在其中的樣子就知道!”~~好啦,因為時間有限,加上整堂課都是他們在“倒”,我都沒倒過,再說有人已經耐不住性子了,所以實驗就由老師來操作,大家惦惦看就好,畢竟“看”也是一種“無聲的學習”,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