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中間概念(玅瑾老師) 

   最近新聞發生很多攸關“生命安全”的事件,在此我真的很想給大家一個正確觀念,因這對孩子很重要外,我也發現這是一般家長一直以來的通病..“生命安全就是健康,健康包含2個,一是生理健康:生理指的是~”看得見的,就是“肉體”“;二是心理健康:心理指的是~”看不見的,就是“內心世界”,我們要讓孩子生理健康,那就請讓孩子注意人身安全.作息正常.飲食正常,該玩就盡量去玩,該吃飯就要去吃飽,該睡覺就一定要去睡覺,養足精神體力..,這樣孩子的身體一定會有足夠的抵抗力對付病毒而顯少生病;再來就是最容易被忽視但卻比生理健康重要太多倍的“心理健康”,其實很多社會事件的加害人通常跟“心理不健康”有很大很大的關係,“心理”就是因為看不見,所以常被家長誤以為:“不會啊,我覺得我的孩子都很正常啊,叫他往東他不敢往西,乖得很..”,所以造成~孩子能力做不到的事家長還是不斷硬塞很多東西給孩子,就因為孩子不吭聲.沒反抗,所以家長以為孩子欣然接受了(其實不是孩子欣然接受,而是孩子根本不會表達“我不喜歡”的感覺~);學校達不到家長要求就拼命給孩子換學校,例:孩子讀很久了還不會寫字,還不會認字..就認為學校不會教,所以不斷換一間會教的學校(大人適應新環境都很吃力了,更何況要孩子不斷適應新環境,這絕對會讓孩子產生莫名的恐懼感跟不安,這對孩子真的很殘忍..);孩子還不會控制大小便或大小便都還不會表達說:“我要小便.大便”,家長就硬要孩子不准包尿布,直接訓練孩子如廁(孩子的生理構造.語言能力都還沒發展好就硬要孩子去做不適合他做的事,這絕對會給孩子帶來莫大的挫折感及莫名的壓力,因他老是大在褲子上,他老是無法自我控制,所以他會因此喪失自信心..)..,很多研究報告都記載:很多大人異常的行為幾乎都是因為小時候“心理不健康”而造成長大後人格異於常人,例:大人變態(常秀出自己的生殖器給別人看)通常是因為在孩提時,當他對自己的生殖器產生好奇而一直玩弄自己的生殖器,此刻恰巧被大人瞧見,大人就大驚小怪地斥責他:“你亂來,不能亂摸..”,有時甚至會因此鞭打孩子.從此後孩子就退縮起來,也可說從此刻開始“自我壓抑”,等長大後他一逮到機會就“釋放壓抑(力)”,所以才會有異常的行為..實歲3-6歲是孩子的性器期,也就是他們對自己的身體開始產生好奇,自然就會去探索它,其實當大人發現孩子在探索身體時,大人可以大方地跟孩子介紹身體構造的正確名稱,讓孩子了解“原來是這樣喔”,自此後他們就會正當對待身體,認為:“這就是陰莖,這就是陰道,跟我們的五官一樣都有它的名稱”,孩子從小擁有正常的人格,長大自然健健康康,不須我們再去為他們擔憂..,話說回來,我仍希望大家在養育孩子上,除了要注意孩子的“生理健康”外,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安全感.自信心...等的建立)絕對要特別注意,因為“心理健康”特別容易被忽略,但它卻是造成將來您能不能“提早享福”最大的唯一影響因素!~要讓詠綦.侑晨和心怡擁有中間概念其實不太難,就像我上述說的,很多的名詞概念(例:數字.拼音...)就像我們的五官一樣,它就是一個名稱而已,沒分難易的,只有有機會我們就給孩子,等時機到了孩子就會很自然去吸收他想吸收的,大人是無法強求孩子“你一定要給我記住這個”,“強求來的絕對不會長久,心甘情願去做的絕對會印象深刻,久久不忘懷~”,這個大家一定要記得,我因為一直有這樣的信念,所以對於要給孩子的東西我都是以“順其自然”的態度對待,不會特別去填鴨孩子,就像世俗眼光~“這個小孩都幾歲了還不會怎樣怎樣的..”,其實這些流言我都不會聽在耳裏的,我只知道~“我絕對要讓孩子在快樂中去學習他們最想要的”,就這樣而已!~現場小孩有3隻,所以現在我要利用3種工具讓詠綦.侑晨和心怡認識“中間”..1.椅子:我將3張椅子疊起來,配合字卡上面,我指著最上面那張椅子直接說:“上面,上面,上面”,說完我就將字卡上面貼在最上面那張椅子上,我指著最下面那張椅子說:“下面,下面,下面”,說完我就將字卡下面貼在最下面那張椅子上,剩下中間那張椅子,我一樣指著中間那張椅子說:“中間.中間.中間”,說完我就將字卡中間貼在中間那張椅子上,“上面.下面.中間”通通讓他們知道後,接下來我撕下中間那張字卡並把它交給詠綦,我跟詠綦說:“中間(的椅子)在哪裏?把字卡中間貼在中間的椅子上!”詠綦手中拿著字卡中間“故意”想好久好久好久,為何我知道他在“故意”??因為當他還在想時,他手中的中間字卡早就在中間椅子上徘徊很久,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就將字卡中間貼在中間的椅子上,最後再回頭對我瞇瞇笑很久,感覺在對我說:“怎樣,怎樣,我的頭腦還不賴吧!”2.櫃子:櫃子剛好有上中下3格,我什麼廢話也不多說(因為說多了只是混淆他們的視聽罷了),我直接指著最上面那格的格子說:“上面,上面,上面”, 說完我就將字卡上面貼在最上面那格的格子上,我指著最下面那格的格子說:“下面,下面,下面”,說完我就將字卡下面貼在最下面那格的格子上,剩下中間那格子,我一樣指著中間那格子說:“中間.中間.中間”,說完我就將字卡中間貼在中間那格子上,“上面.下面.中間”通通讓他們知道後,接下來我撕下中間那張字卡並把它交給侑晨,我跟侑晨說:“中間(的格子)在哪裏?”侑晨什麼都沒想,應該也懶得想吧,他就直接拿著字卡中間去貼中間那格格子,貼完後他還為自己拍拍手呢,其實我也很想為侑晨拍拍手呢,因為我有發現一個現象,只要我考驗侑晨任何問題時,侑晨長越大越“不用透過思考”就能順利通過我的考驗,這真的是好現象,表示侑晨開始有邏輯性的思考了,我看“這邏輯性思考”連侑晨也不知道他是怎麼靠它答對的,老實說,這應該跟他從出生到現在接受不少“正向刺激”的結果!3.積木:我將三個積木疊高,跟上述一樣,分別在上中下的積木上邊介紹“上面.下面.中間”邊貼上字卡上面下面中間,我才一介紹完心怡就等不及站起來想要展現她“知道中間在哪兒”了,我將字卡中間從積木上撕下來交給心怡,結果心怡拿到字卡就直接將它丟掉了,我對她說:“可以亂丟東西嗎?”心怡知道她錯了,所以她再度拿到我撿起的字卡中間後,她就自己試著將字卡中間拿去貼在中間的積木上,只是她將字卡中間靠近中間積木時她又將字卡中間拿回來,不久又將字卡中間靠近中間積木時又將字卡中間拿回來..,心怡就這樣三心二意對待等待好久的中間積木,最終還是沒給積木一個答案,心怡對待積木看似無情無意,但對於她懂得將字卡中間往中間積木擺,我都覺得心怡開竅好多好多,她已不像剛來上學時,什麼都不敢也不知要去探索好太多了,現在的她已懂得這世界的奧妙了!~詠綦.侑晨和心怡都親自操作過“中間”了,現在我將3個盒子疊高,然後一一在盒子上貼上上面下面中間的字卡後,接下來我要請他們將玩具放在“中間”盒子的位置內,藉此讓他們對“中間”更有概念...詠綦剛開始將玩具放在“上面”的盒子內,可是他想了一下覺得“怪怪的”,沒多久他就自我更正,主動將玩具移到中間的盒子內,還好詠綦懂得自我反省,否則他的耳根子又要不清淨了;侑晨拿到玩具就直接將玩具塞進“中間盒子”,大家看看大家看看,這個侑晨是不是像我說的:“越大越像神童?!”;心怡拿到玩具就開始玩玩具,雖然她懂得玩是件好事,但在不對的時間做對的事還是得出面阻止她,以往都是我出手救心怡,今天我就讓詠綦和侑晨來個“英雄救美”,我相信以他們倆剛才的功力絕對能引導心怡“中間盒子”在哪兒..詠綦抓著心怡的手往“上面盒子”放玩具,我:“咦?”了一聲,侑晨就主動去牽心怡的手將玩具放在“中間盒子”裏,我看不用我多說,心怡鐵定知道她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到底是哪位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