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日期:97.06.02-97.06.04

◎日常-我會收拾(分類書籍)

因為書的尺寸.種類.顏色..都不同,而要讓小朋友依“尺寸或種類或顏色..”來分類,其實大家的認知點及標準都不同,為了摒除上述困難點,所以今天老師只挑~“什麼都一樣,只有大書和小書”,其中每本的大書都是一樣大,每本的小書都是一樣小,如此才讓小朋友更好分類,而且知道標準在哪裡?...老師將許多本大小書全散放在大家面前,然後問大家:“有什麼地方或東西跟這些書一樣~亂七八糟的?”存恩說“我們家的書和積木也是亂七八糟的”;祐從地上亂七八糟的書中拿起一本說“這本”;芽指著地上的書說“這樣亂七八糟的”!...老師再問:“這些書這麼地亂,要怎麼辦啊?”存恩說“要收起來”

;祐把地上亂七八糟的書一本一本撿起來放整齊;芽說“怎麼辦?”說完她馬上拿了一本書並打開來看!...老師說:“對的,這麼亂,我們就要把它們分類.把它們收整齊,可是要怎麼收呢?”存恩說“我教你們”,說完她就從地上拿一本書放她手中,放完再從地上挑一本和她手中一樣的書來放她的手中...,存恩不斷地拿書到她的手中,最後她手中都是尺寸一樣小的書,其它大本的書她都留在地上;祐和存恩差不多,只是祐知道他手中的書放得不夠整齊,所以最後他將書立在地上,然後用雙手上下左右地拍書的邊緣,讓書更整齊;芽拿起一本書,然後一下子將書用力放她右大腿的旁邊,再一下子又放左大腿的旁邊,邊放邊敷衍地說“要這樣放,這樣放!”說完她又急著打開書,認真地看起書來了!...老師開始示範如何分類:她先從亂七八糟的書中挑大本和小本的書並將它們各擺一邊,接著再從一堆書中拿起一本,若是大本的就放剛才已分類好的大本上面,若小本的當然放小本的上面,過程中老師會故意放錯,還好大家神智都還很清楚~發現老師放錯了,他們會立刻猛搖頭,表示老師放錯了...!老師再將所有的書弄亂,要大家輪流來將書分類放好,存恩和祐很清楚知道大書要和大書放在一起,小書要和小書放在一起,而芽呢~老師從沒看過這麼愛看書的小孩,芽對“分類書籍”一點興去也沒有,當老師開放給大家來分類書時,芽則隨意拿了一本書起來看,芽看書看到忘我,根本忘記“現在到底應該做什麼事”,老師看芽這麼認真,說真的也不忍心打斷她,直到課程結束,老師要求芽把書還給老師準備吃飯,結果芽不從,最後還因為老師收走她的書而發怒哩!

..............................................................................................

◎科學-哇!串在一起囉!

老師拿出1000元及500元紙鈔,她問大家:“這兩張是什麼東西啊?它們是要做什麼的啊?”存恩說“那是ㄎㄡ ㄎㄡ.錢錢,那是要買我的巧虎的餅乾的”;祐說“好多錢錢,那是要買尿布的”;老師把1000元和500元擺在Q面前,看Q愛哪一張?結果Q雙手一抓,兩張都拿,Q拿到1000元和500元後,嘴巴立刻發出類似“這個”的音,看來未來的Q鐵定是富婆!...老師把1000元及500元再擺到大家面前,她問大家:“這張1000元和這張500元有什麼不一樣呢?”存恩指500元紙鈔說“它有動物在騎馬”,存恩再指1000元說“還有小鳥飛啊飛”;祐拿起500元紙鈔並將它打開來說“這個有不一樣,因為打開來”;老師擺了3張1000元及3張500元在Q的面前,老師拿了1張1000元及1張500元在手中,她要Q也跟老師拿一樣的數目(量),但這回Q並不像剛才那樣貪心,Q只拿了1張500元的,不過她並沒有將500元塞口袋或吞進嘴巴,Q用手一直指著500元上面的圖案(鹿),還一直發出“嗯嗯嗯”的音,老師示意Q“還要再拿1張1000元才對!”Q很聽老師的話,把目標轉向(看)她眼前的那張1000元,不過Q並沒將1000元拿起來,Q還是把重心擺在1000元上面的圖案(一群小朋友)~Q用手邊指小朋友,邊發“ㄚㄚㄚ”的音,不過Q也沒忘記剛才那張500元的存在,所她就一下子指1000元發“ㄚㄚㄚ”的音,一下子又指500元發“嗯嗯嗯”的音!...實驗開始:

1.把橡皮筋套進紙鈔中間   2.將紙鈔折成3部份   3.紙鈔兩端別上迴紋針   4.將紙鈔往兩端拉   ,結果橡皮筋就會神奇地將剛才別在紙鈔上的2根迴紋針一起串在一起了!...實驗結果出爐,老師就問:“咦,為什麼橡皮筋會將兩根迴紋針串在一起呢?剛才它們明明是分開的啊?”存恩說“因為它沒有分開”;祐說“它沒有用錢錢(意指橡皮筋沒將紙鈔也串起來)”;老師在做實驗或問大家問題時,Q根本沒在看.沒在聽,那Q在做什麼呢?她唷~趁老師不注意的時候將其它紙鈔拿起來仔細端倪,呵,不知道是不是該稱Q是“標準的錢嫂”啦?!...老師把紙鈔再用迴紋針別好,然後讓大家也來親自拉拉看,結果~存恩真的成功拉到最後讓橡皮筋與迴紋針串在一起了,存恩大概覺得這實驗挺好玩的,所以最後她又嚐試著將紙鈔摺一摺,然後把迴紋針套進紙鈔...!連拉紙鈔也沒有,在他的觀念裏~拿到不詳物品,首要原則就是“先破壞再建立”,所以祐就將迴紋真解體(還好紙鈔沒被解體)從紙鈔上面拿下來再將紙鈔打開,打開後再將紙鈔摺一摺再套上迴紋針,當迴紋針套不進紙鈔時,祐還知道要將迴紋針扳開再套~,在老師眼裏祐永遠不是一個破壞者,而是一個潛力無窮的創造發明者!夠狠的了,她一拿到老師為她摺好的紙鈔就立刻將紙鈔揉爛,揉爛後還緊抓紙鈔不放,看來她心裏應該在盤算著~“哼,我得不到的錢,別人也別想得到!”

..............................................................................................

◎數-5的倍數

5的倍數”看似很難,其實不然,只要熟唸口訣“5.10.15

...”再配合實物來計算,最後可是比登天還容易!...老師伸出自己的右手,然後數一數自己的5根手指頭說:“1.2.3.4.5,哇,有5根ㄟ,那小朋友知不知道,還有什麼東西也是有5個在一起的?”存恩說“英文字還有小小的毛線”;祐說“棉花棒”;芽說“我的玩具”!...老師把5根棉花棒.5條橡皮筋...放在一起,然後說“嗯,這些都是5個(條.根)在一起的,我們的腳趾頭和手指頭也都是5根在一起的唷!對了,你們知不知道我們的手可以拿來做什麼呢?“存恩用雙手的拇指及食指比出正方形說“可以變成正方形”;祐拍手說“可以告訴你生日快樂”;芽說“可以拍手”!...開始進入5的倍數教學~老師要大家把自己的雙手或單手或單腳或雙腳擺出來,老師說:“嗯,現在老師要來看看到底有多少根手指頭和腳趾頭呢?”老師一根一根慢慢數,數完老師說:“哇,好累唷,這樣一根一根慢慢數好慢又好累,到底有什麼方法可以數得又快又正確呢?”不一會兒老師拿出“5.10.15.20.25.30”的數字卡(我們已教到數量30),然後說:“如果我5根5根地數,一定一下子就數完了!”於是老師邊唸“5.10.15.20...”,邊將數字卡由左而右放在小朋友伸出來的手背或腳背上面,老師這樣做有一個用意,就是讓小朋友知道一隻手就有5根手指,2隻手就有10根手指...,加上又有數字卡的對照,對小朋友而言真的可以增加他們對5的倍數的了解!老師不斷地重覆上述的動作,為的是要讓小朋友更加熟悉“5.10.15...”這樣的口訣!老師為了知道大家對5的倍數是否了解,於是將數字卡5.10~30依照順序疊起來排好,接著她請小朋友輪流出來,然後其他小朋友就隨意伸出自己的雙手或單手或雙腳或單腳,最後請主角將數字卡放在手背或腳背上,放完後主角還要告訴大家“總共有多少根腳趾或手指?”因為老師都將5.10.15

...的順序排好了,所以小朋友都會按照5的倍數順序排,只不過他們不像老師那樣~有順序地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放數字卡在手(腳)背上,大家都很隨性的~存恩是這麼放的      ,放完老師問她:“總共有多少根啊?”存恩就傻傻地又重新數著3隻手背:“1.2.3,有3根...”!是這樣放的

,他放完老師一樣問:“總共有多少根啊?”祐不加思索地大喊:“25!芽是這麼放的         ,放完老師還是問她:“總共有多少根啊?”芽自信滿滿地說“5根”!...不管小朋友對5的倍數是否熟悉了,但至少他們知道~“原來數數不是只有1.2.3..這樣地數,5個一數也是一種方式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