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日期:97.05.19-97.05.23

◎日常-我會收拾

  老師擺了好多個抽屜在小朋友面前,她問大家“咦?這些是什麼東西啊?它們是要做什麼的啊?”于庭說“要關的;它是要放衣服的”;佳勳說“盤子;它是放東西的”;存恩說“桌子;可以把玉米放進去”;祐說“盒子;裝鑰匙的”;芽說“盒子;可以裝菠菜”!...老師再問“那它們(抽屜)長得像什麼東西呢?”于庭說“高麗菜”;佳勳說“高麗菜要放的”;存恩說“可以放那個~嗯,青菜的”;祐說“放鑰匙”;芽說“像盒子”!其實由上述大家的回答中老師就可略知~“誰較能理解題意?“這就是為什麼老師喜歡常問大家”為什麼?像什麼?~~~“畢竟這也是讓老師觀察小朋友發展的方法之一啦!...老師展示有抽屜的櫃子給大家看,她告訴大家”這些是抽屜,哪裏會有抽屜呢?寫字的桌子.放書的櫃子.放鞋子的鞋櫃...這些幾乎都會有抽屜!那這些抽屜是要做什麼的呢?如果我們有很多東西沒地方放,就可以放抽屜裏面...!“~接著老師就將很多東西放抽屜裏,如:筆.紙.玩具熊.盒子.積木..,老師故意將這些東西弄得亂七八糟,接著老師說“現在我要寫字,可是筆呢?”老師在亂七八糟的抽屜裏故意找不到筆,於是老師問大家:“怎麼辦啊,抽屜這麼地亂,老師都找不到筆ㄋㄟ?!”于庭說“跟它積木放在一起”;佳勳說“給它整理好”;存恩把抽屜裏的“小熊”拿起來放在旁邊的盤子說“把熊收在一起”;祐說”把蘋果放玩具這邊“;芽在亂七八糟的抽屜中去找”熊“,並說“我幫妳(老師)找熊”~想也知道,芽不是好心要幫老師找熊,而是她自己想玩熊!...老師參照佳勳的意見~“給它整理好”,老師邊將抽屜裏的物品分類,邊說“嗯,一樣的東西要跟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筆跟筆要放在一起,積木跟積木放在一起...”老師不斷地重覆這句話~“一樣的東西要跟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老師目的就是要讓大家了解分類的意義!...待大家都稍微了解分類的意義後,老師讓小朋友兩人一組,並請他們一起將面前抽屜裏亂七八糟的東西整理.分類整齊!...結果佳勳和存恩這組挺厲害的~把物品分類的井然有序,積木跟積木.熊和熊.筆和筆...都分門別類地放在一起;至於這兩組~于庭和芽.祐和Q,老師只能頻搖頭,因為抽屜裏的物品仍是“亂中沒有序”,不過這也不能怪他們啦,畢竟抽屜裏的“小熊”玩具挺吸引他們的,若不趁機把玩一下小熊,人生真的是會白走地球這一遭啦!

................................................................................

◎科學-報紙會開花

老師拿出一張報紙給大家看,老師問“這張報紙可以做什麼啊?” 于庭說“可以看的”;存恩說“可以弄花的~把它修理好”;祐說“可以~剪!剪!剪!”;小奕說“弄一個”;元說“可以鋪,然後放水彩”!老師說“報紙可以拿來包東西.墊東西...,還可以揉成球來玩唷~”,老師手中拿一張報紙,同時也交給Q一張報紙,老師開始將整張的報紙揉成球給Q看,揉完後老師跟Q說:“Q,妳也揉一顆球給大家看!”但是Q不聽使喚,不將自己手中的報只揉成球,執意丟掉她自己手中的報紙,然後去拿老師揉的球,老師屢勸Q不聽,最後老師乾脆拿Q的報紙幫她揉球,然後再將老師的球和幫Q揉的球擺在Q面前,結果Q仍甲意老師的球,而老師幫她揉的球Q根本看不上眼!...老師拿著一張報紙再問大家:“請問要用什麼方法才能將一張報紙變成好多張報紙呢?”于庭右手做“切割”的動作,然後說“用湯匙把它用一用”;存恩說“要撕起來”;祐連說“剪剪剪剪剪”;小奕說“好多張”;元說“再去拿(報紙)”;小朋友每提一種方式,老師就去試試看,不過Q似乎對“剪”的這個方式最有興趣~老師將一張報紙一摺再摺,摺到最小張時,最後用剪刀一剪,果真報紙從一張變成好幾小張,Q看到傻眼,久久無法言語~ㄚ,忘了Q本來就還不會說話喔!...老師拿了一張正方形的報紙,然後當著Q的面將正方形的報紙延虛線摺成    ,老師也給Q一張正方形報紙,並示意Q也試試看~跟老師摺出一模一樣的形狀來,剛開始Q會專心看老師是如何摺報紙的,當老師摺完之後,Q也嚐試著摺摺看,Q真的有做出“摺”的動作,但她摺來摺去似乎摺不出個所以然,最後Q覺得“還是別人的卡好”,於是Q就丟掉右手的報紙,再立刻用左手去拿老師已摺好的報紙~!...老師拿著摺好的報紙問大家:“要怎樣才能將摺好的報紙打開    ?”于庭說“用車子壓過去(因為報紙上剛好有車子的圖案)”;存恩說“放水裏”;祐說“用剪的” ;小奕說“好了”;元說“把它弄(打開)起來”!...老師把摺好的報紙丟進水中,結果報紙被摺的四個角真的慢慢地打開了,這時老師就問:“哇~打開的報紙好像什麼啊?”于庭說“報紙”;存恩說“像游泳”;祐說“像洗澡,洗澎澎”;小奕說“在裏面”;元說“像正方形”!...老師分給大家水盆及數張摺好的報紙,並請大家將“一張報紙   ”及“數張報紙重疊    “同時丟進水中,然後觀察這兩款報紙打開的速度為何?結果單張   打開的速度最快,重疊的打開速度最慢,老師問大家“為什麼?”小朋友想了很久都說不出答案來,最後老師告訴大家“因為重疊的報紙太多張了,好擠,所以吸水的速度就很慢,當然打開得很慢囉...”大家別以為Q年紀小什麼都不懂,當老師說“丟”時,Q可是會聽老師的命令,真的將報紙丟進水中呢,而當老師什麼指令都沒下時,Q可是惦惦看,一點也不敢輕舉妄動唷! 

..............................................................................................

◎數-複習數量11-20

老師年輕不懂事,買了一大堆款式不一且沒在用的撲克牌,所幸老師的錯誤(撲克牌)剛好今天可以派上用場,這算是彌補了老師的罪過啦...!老師展示了上面有各式圖案的撲克牌,她問大家:“誰知道這些是什麼東西呢?”于庭說“大象”;佳勳說“奇怪的牌”;存恩說“蝴蝶”;祐說“卡片”;芽說“好多圖就翻過來”;品慈說“恐龍”!...老師開始說明及示範撲克牌的作用及玩法~老師拿著數張撲克牌,然後從坐在左邊的小朋友開始輪流發,每人先發一張,每發一張老師就會說“你一張,你一張...”(這也算是數學裏面的對應概念之一),當發到最後一位小朋友時,老師再從頭開始發...,為了了解大家的對應能力,所以老師也讓每位小朋友輪流出來發牌給大家,不過因為時間有限,所以老師也算好牌的張數,當所有的牌都發完之後,每人的手中應該都要有2張牌才對!以下就是大家發牌時的狀況~

于庭和佳勳她們倆發第一輪的牌時,都會從最左邊的小朋友開始依序先發一張,當發到最右邊的小朋友時,她們發現手中還有牌,于庭和佳勳又會再從頭(最左邊)開始發到尾(最右邊),當她們手中的牌發完時,每位小朋友的手上剛好都有2張牌,對了,于庭和佳勳在發牌時會學著老師說“你一張,你一張,你一張...”,這也代表著她們倆的“對應能力”(一人真的輪流發一張)不錯!

存恩.祐.芽和品慈在發牌時不像上述2人這麼的有規律,他們是“跳著發”,因為是跳著發,所以就發生了很多狀況:       

因為都沒拿到存恩發的牌,所以他一直伸手要跟存恩要牌,但存恩還是傻傻分不清楚,不給祐牌,反而一直發給佳勳和芽很多張牌,佳勳因為知道最後每人手中應該只能有2張牌才對,佳勳很誠實,把手中多的牌丟在地上,拒拿存恩多給她的牌,但芽和佳勳的心腸不同,芽則是“牌拿的越多越好”,所以佳勳不要的芽通通包了,當然到最後芽算是收成最好的一個!的腦筋也挺直的,他剛開始發牌時就先發坐在他右半部的小朋友(左半部的小朋友一張也沒拿到),等他牌發得差不多時,祐才想起~啊,對了,左邊的小朋友也是人,我也應該照顧他們一下...”於是他又轉向左邊發牌給左半部的小朋友,因為祐的想法真的很直接,所以當他發牌給左半部的小朋友時,完全忘了“右半部”小朋友的存在,等他想到“對喔,右邊也有人”時,他看看自己手中的牌一張也沒剩,最後他只好無奈地看著大家宣誓“沒有牌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最後一句是老師加的)!”

也挺好笑的,她一開始就亂無秩序地發,發到一半時芽竟忘了“到底誰已經發過?到底誰還沒有發過呢?”芽停止發牌,認真地想了很久,最後終於被她想起來了~於是她又繼續發牌..,不過說真的,老師看芽最後發牌的樣子~有人發2張,有人跳過讓過,有人發1張..的模樣,其實她並沒有真的想起“誰已經發過牌?誰還沒有發過牌?”但那又如何呢?畢竟發牌的主導權在芽,呵,任誰也不敢對芽坑聲啦!

品慈很隨性,喜歡誰就發牌給誰,想到誰就發牌給誰,沒人能阻止的了!

撲克牌還有其它的玩法~

老師取出上面標有1.2.3.4.5的牌,她將它們依序排好後,老師請大家先閉上眼睛,老師趁機將其中一張牌蓋起來12 45,她請大家張開眼睛,然後問大家“誰不見了?”(這玩法可以測試大家的觀察力及對序數的了解)以下是老師測試大家的結果~

123 5,于庭先說“2”,再猜“1”,再掰“3”(唉,沒一次說對的);1234 ,佳勳說“5”(答對了);1 345,存恩說“2”(答對了); 2345,祐說“6”,存恩提醒他“是1”,祐才改口說“1”;1 345,芽對自己很沒信心,她連想都沒想,就急著去翻被蓋起來的牌(2),她看到牌是2時就大聲說“2”;12 45,品慈什麼也沒說,也沒去翻牌,她只是一直指著被蓋起來的牌罷了!..撲克牌另一種作用~合成!老師拿一張上面有點數10和任抽9以內的點數,例5,老師說“1個10和1個5   合起來就是15,       ”!老師就是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複習數量11-20及合成概念,以下則是大家測試的結果~       

(10和4和起來是多少)于庭說“多少”;(10和9和起來是多少)佳勳說“12”;(10和5和起來是多少)存恩說“2”;(10和3和起來是多少)祐說“0”;(10和6和起來是多少)芽說“19”;(10和7和起來是多少)品慈說1”!...課程是死的,如何去上課是活,一種的課程設計竟能帶出如此多的概念,這不在於課程設計的好不好,而是在於老師用不用心,更重要的是小朋友專心上課的態度,否則老師講太多,最後還是歸零啦!      

..............................................................................................

◎工作-美麗的夜景

以往的工作(美術)課我們都是用白色畫圖紙,但為了讓今天的主題更明顯,所以老師選用黑色壁報紙,老師拿著黑色壁報紙問大家“晚上的時候為什麼天空會跟這張紙一樣~黑黑的?”于庭說“牆壁的男生暗ㄇㄛ ㄇㄛ的”;佳勳說“太陽已經下山,會下雨”;存恩說“晚上要睡覺,要起來,要買草莓”;祐說“寫字(意思是晚上的時候要寫字)”;小奕說“不見了”;元說“因為太陽下山了”!...老師再問:“那晚上暗暗的時候,你們會看到什麼呢?”于庭說“下雨”;佳勳說“看到月亮”;祐說“牆壁有下雨的”;元說“壞人”存恩接著元的話說“看到壞人就趕走”;小奕雙手一直話圈,然後說“暗ㄇㄛ ㄇㄛ”!

...老師為了要讓Q感受一下“暗ㄇㄛ ㄇㄛ”的感覺,老師把一條大毛巾蓋在Q的頭上,Q大概感受到“自己的前途不是很光明嗎?怎麼現在突然變得黯淡無光呢?”Q簡直嚇壞了,邊哭邊將頭上的毛巾扯下來

!看到Q如此地無助,老師也想感受一下“前途渺茫(黯淡無光)”的滋味,於是老師就將毛巾蓋在自己的頭上,老師故意表現的很無助,Q看到了竟然大笑,不過Q還算有良心的,因為她最後還不忘將老師頭上的毛巾扯下來,然後再給老師來個瞇瞇笑!...為了讓大家更清楚夜晚天空的景象,老師準備了“天空(有星星.月亮.太陽)”的圖片來解說天空的奧妙,老師將圖片擺在Q面前,老師問Q“太陽在哪裏?”Q立刻用食指指出太陽的位置,然後再來一句“ㄉㄚ ㄉㄚ ㄉㄚ”,老師再問“月亮呢?”Q一樣用食指指出月亮的位置,Q真的不是蓋的,看來她可以稱得上是“第二個馬蓋仙”唷!...老師拿出牙刷,問大家“牙刷可以做什麼呢?”于庭說“要刷牙的”;佳勳說“用(刷)杯子”;存恩說“要攪拌的”;祐說“寫字”;小奕比刷牙的動作,然後說“那個的”;元說“可以刷牙,把水放杯子ㄆㄧ出來”;老師和Q各拿一支牙刷,老師開始用牙刷來做各種動作~刷牙.梳頭髮.刷指甲縫.抓癢,老師每做完一種動作,就稍微停一下,等待Q做老師剛做完的動作,但Q似乎沒興趣,她只是一直看著老師的動作,再看她手中的牙刷...,等老師做完所有的動作之後,沒想到Q開始行動了~她試著將牙刷塞進自己的嘴巴裏(有塞進去一半啦),接著開始裏外裏外地動一動牙刷,老師做了幾種動作,但Q似乎只鍾愛“刷牙”罷了!...進入主題~老師調好紅黃綠水彩(藍色用在黑色壁報紙上並不明顯),接著她用牙刷去沾水彩,最後再用姆指去撥動刷毛的部份,結果牙刷上的水彩就會噴到黑色壁報紙上,形成似滿天星星的夜空了!...今天的工作課真的很特別,也讓大家大開眼界,當然小朋友上起課來就特別認真,而于庭和元會很小心地撥動牙刷;佳勳都沒老師協助,因為她要求老師“她要自己撥就好”;存恩則是很在意她的姆指被水彩弄到了;祐做完後自誇說“哇,好漂亮!”;小奕和Q在撥牙刷時則從頭笑到尾!...作品完成後,大家都會主動將自己的作品拿到電風扇下面排列整齊並吹乾唷...!

..............................................................................................

◎體能-飛岩走壁

老師把球放在牆壁上,然後雙手放開,結果球立刻從牆壁上掉下來,老師試了好幾次都是這樣的狀況後,她告訴大家:“唉呀,球怎麼都一直從牆壁上掉下來啊?你們幫老師想一個好方法,看看要用什麼方法,球才不會從牆壁上掉下來,而且還可以在牆壁滾來滾去唷?“于庭說用ㄉㄧㄥ ㄍㄨㄢ(上面)就會掉下來;佳勳說把牆壁和球黏著;存恩說爬樓梯,然後把它修理好了;祐說吸塵器吸一吸;芽說把球趕走!...老師把大家想的方法都試一遍,可是還是行不通,最後老師自己想一個方式~她把球先放牆壁上,然後再用雙手扶住球,最後用雙手讓球在牆壁上滾來滾去~!當球在牆壁上滾來滾去時,老師問大家:“哇,在牆壁上滾的這顆球很像什麼啊?”于庭說像溜滑梯;佳勳說它像毛毛蟲在走路;存恩做出哄baby睡覺的動作說像橡皮筋這樣~~乖乖睡;祐說像騎腳踏車;芽說像投籃球!...老師也讓大家來玩“飛岩走壁”~

于庭大概擔心~“球如果從牆壁掉下來,真的會讓自己顏面無光!”所以她雙手緊緊地扶住球,然後非常小心地滾動球,于庭滾球的速度真的可以媲美“龜兔賽跑”裏的那隻烏龜了,不過也因為于庭的“小心”,使得她到達終點的路途非常地順利,可說是暢通無阻啦!

佳勳跟于庭一樣,覺得用兩隻手滾球才保險,但佳勳跟于庭不同的是~若把于庭滾的速度媲美那隻烏龜,那佳勳滾球的速度媲美那隻兔子也不為過啦!老師都還沒說“預備起”,佳勳就以時速破百的速度用雙手將球滾到海峽的對岸了,更絕的是~佳勳都沒翻船(球掉下來)唷,看來要偷渡的人找佳勳準沒錯!

存恩比前述二位更厲害,存恩大概是“雜技團”來的,因為她竟然可以用單手滾球,而且球都還不會從牆壁掉下來唷,不過存恩算是比較投機取巧的一位,因為她發現終點怎麼如此遙遠,於是她本著“做事要有方法”的精神~存恩就用雙手將球拿到近目標的地方(也就是中間的那段牆壁,存恩根本沒滾球),最後再若無其事地用她的絕活~單手滾球,將球滾到終點!

祐和芽這一對寶,只要碰在一起就有事~芽溫柔地用雙手很慢很慢地滾球,老師專注地看著芽的神情,然後心中莫名地感慨著~芽如果隨時隨地都像現在這麼溫柔,那世界真的就和平了!...因為芽滾得很慢,而祐又是個急性子,當祐的球趕上芽的球時,芽氣炸了,她皺著眉,然後面目猙獰地對祐大喊一聲“祐~祐~啊!”祐自知自己踩到地雷了,於是趕快抱球蹲下,等芽息怒後,祐才再將球放牆上,不過此刻祐已經沒那個膽跟芽一起“手牽手,共同邁向光明的前程”了,祐覺得單身還是比較好,於是他決定“倒退嚕”,最後老師看到的畫面是“向左滾(芽),向右滾(祐)”,兩人決定將球滾回自己的窩吃自己了!

 

 

 

 

 

 

觀察日期:97.05.26-97.05.30

◎日常-鑼鼓響連天

老師拿出鐵盒及臉盆問大家:“要怎樣做才能讓鐵盒和臉盆發出聲音呢?”于庭說“用衣服”;佳勳說“給它打一下”;存恩說“用手”;祐說“用毛巾”;芽說“打下去就有聲音”!...老師把大家說的意見通通試一遍,結果用手打的效果最好,當臉盆敲下去就會像鼓聲-樣發出“咚”聲,而當鐵盒敲下去就會像鑼聲-樣發出“鏘”聲,這時老師再問“有什麼東西的聲音跟臉盆和鐵盒一樣,會發出”咚.鏘“聲的?”(鼓聲-咚)于庭說“我們家有咚咚隆喔!”;(鑼聲-鏘)佳勳說“鈴噹”;(鼓聲-咚)存恩說“要用湯匙“咚””;(鑼聲-鏘)祐說“電風扇也會鏘”;(鼓聲-咚)芽說“爸爸媽媽的鈴噹也會”咚“”!.

..老師拿出“廟會”的圖片,圖片裏有人在敲鑼打鼓,老師說“如果要讓活動更熱鬧的話,就可以敲敲鑼,打打鼓唷...可是你們有沒有發現,圖片裏的人手都拿棒子在敲鑼和鼓ㄟ,我們也可以學他們用棒子來敲臉盆和鐵盒,這樣我們的手就不會紅紅的,也就不會痛了喔!...可是老師這裏沒有棒子ㄟ,乾脆我們用湯匙來敲好了”(進入主題)要呈現今天的主題~鑼鼓想連天,老師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配合音樂”,老師找了較恰當的樂曲~鳳陽花鼓(歌詞皆有提到“鑼和鼓”),為了讓小朋友更加熟悉此音樂的節奏,所以上週老師利用大家在遊戲場遊樂時,就不斷地播放此音樂了...!以老師教幼兒律動的經驗只有一個原則~“節拍.舞步簡單不複雜,重覆性要高!”...“鳳陽花鼓”這曲子老師從頭到尾都數著“1234,1234,1234,...”邊數邊敲手中的臉盆或鐵盒,等大家比較熟悉這曲子的節奏後,老師用更容易熟記的口訣來代替1234的節拍,口訣如下:前進  ,後退  ,左邊  ,右邊  ,上面  ,下面  ,轉圈圈 !...整首曲子就這樣不斷重覆上述的口訣與動作!老師讓大家手中都拿一根湯匙,然後再自行選擇臉盆或鐵盒,于庭.佳勳和祐皆選擇鐵盒,存恩和芽則選臉盆,音樂開始,老師就請大家起立,然後帶領大家一起敲鑼又打鼓,結果如何呢?老師只能說大家都挺有慧根的,因為他們幾乎都能跟得上老師唸得口訣及舞步,不過或許是整首曲子有點長,所以于庭跳(敲)到一半就原地站好,然後雙腳站得很開(畫面有點兒粗魯啦),最後把鐵盒ㄎㄨㄟ(放)在她的大腿上,繼續敲!芽敲臉盆到一半大概覺得太無趣了,所以她改拿湯匙去敲牆壁,不過敲沒幾下芽大概覺得“還是臉盆的聲音她較甲意”,於是她就拿著臉盆坐下來繼續敲,芽不只敲臉盆的外面(底部),連臉盆裏面她都不放過哩!佳勳看到芽坐下來她也跟著坐下來了,佳勳的節奏感還不賴,從頭到尾都正確無誤地跟著老師的口訣敲,她偶爾還會轉頭看一看芽敲得如何呢!祐敲到一半對著存恩說“我的(鐵盒)跟妳交換好不好?”存恩很肯定地說“不要啦!”祐只好把目標轉向Q~祐偷偷換了Q的樂器,Q當然沒反抗,畢竟Q什麼都好啦!存恩拒絕了祐,沒多久存恩轉頭跟佳勳說“我的(臉盆)跟妳的(鐵盒)交換好不好?”佳勳非常堅定地說“不要!”呵,這是存恩的現世報嗎?...不管如何,今天的課程算是圓滿結束啦!

..............................................................................................

◎科學-洞變大了嗎?

老師擺1元和10元硬幣在大家面前,老師也不介紹它們的面額是多少,老師直接問大家:“哪個的錢(面額)比較多(或少)?”(哪個多?)于庭指“1元”(答錯);(哪個多?)佳勳指“10元”(答對);(哪個少?)存恩指“1元”(答對)接著存恩又指著10元說“可以是這個,可以很多很多”;(哪個多?)祐指“10元”(答對);(哪個少?)小奕指“1元”(答對);(哪個少?)元指“1元”(答對);老師把1元及10元放Q面前,問Q“哪個多?”Q二話不說,兩手各去拿1元和10元,老師告訴Q:“妳太貪心了,重來~!“當老師再把1和10元擺Q面前時,Q還等不及老師出題,她又急著用雙手將1元和10元搶走了,老師可以形容Q”見錢眼開?“至於其他小朋友,老師只能讚許他們~”很有金錢觀念啦!....老師先將1元和10元擺旁邊,她拿出已經在紙上剪好的洞,她問大家“哇,這張紙上面有一個洞ㄟ,你們告訴大家~哪一個地方或是什麼東西也有洞呢?“于庭說“尿布”;佳勳說“衣服”;存恩說“耳朵”;祐說“牆壁”;小奕說“&*那個這個&*$”;元說“用櫃子的那個(鎖)”!...老師說:“你們看,老師剪洞的這張紙都沒像這張這樣~旁邊都破掉唷   ,因為老師是這樣剪的,有兩個方法:1.先把紙對摺   ,再剪成月亮的形狀,最後把紙打開,紙上就會有洞   ,而且紙都不會破掉唷!”2.在紙的中間用剪刀刺一個洞   ,最後用剪刀沿著刺破的洞剪一個圓圈,這樣的紙也不會破唷!當Q在看老師示範剪紙時,她特別安份地坐在位子上,老師剪紙時她還不斷替老師配音“ㄉㄚ ㄉㄚ ㄉㄚ...”,不過老師太了解Q了,心想~“Q一定在打什麼主意?否則怎麼這麼安份,這不太像Q,怪怪~”果真,當老師剪完紙放下剪刀的那刻,Q趁老師不注意時將剪刀拿走,Q似乎為了掩人耳目,不讓人發現“兇手就是她”,Q還故作鎮定地發出“ㄉㄚ ㄉㄚ ㄉㄚ...”的音,然後張開嘴巴,再偷偷地把剪刀放嘴巴內啃一啃,還好老師手腳快,阻止悲劇發生~!...雖然Q想做傻事,但老師還是很信任大家,發給每人一把剪刀及一張紙,老師要大家也試試看老師剛才示範“在紙上剪洞而不讓紙破掉的方法”!~大家都很認真地研究到底該如何剪?不過最後還是剪不出個所以然,沒關係,來日方長,以後有的是時間,大家有機會還是可以再練習剪剪看!..實驗開始:1.紙上剪一個1元大小的洞2.將1元和10元輪流放在洞上面,看看錢幣是否會從洞上掉下來(結果是不行的)?3.試圖將紙稍對折,錢幣就會從洞掉下來了   !

小朋友也親自實驗一番:

于庭和元皆會照老師的方式~將紙對折,所以最後錢幣當然從洞掉下來了!佳勳和祐比老師還ㄎㄧㄠ,他們倆將錢幣塞進洞內,結果錢幣就輕而易舉從洞掉下來了,祐是得意地大叫“我成功了!”佳勳則是履試不爽!存恩的腦袋則是無人能比的,因為她將錢幣放在紙上後,雙手拿著紙並開始用力上下振動紙,沒多久錢幣就從紙上直接跳下來了,存恩看到後就大聲告訴老師“我好了!”的出頭也挺多的~她左手拿紙,右手將錢放在紙上,不到一秒Q又用右手將錢從紙上拿起來丟地上,然後她自己再叫一聲“ㄜ”,又不到一秒,Q又用右手將錢從地上撿起來放在紙上,而不到一秒Q又用右手將錢從紙上拿起來丟地上,然後她自己再叫一聲“ㄜ”,...Q就這樣重覆玩得樂此不疲!那小奕在做啥呢?他則閒閒在一旁觀賞“大家到底是在搞什麼把戲?”

.............................................................................................

◎數-紙上作業~幾何圖形(如附件)

老師把剪好的幾何圖形(○□△)擺在大家面前,然後直接問大家:“你們最喜歡什麼形,為什麼呢?”于庭指著△說“我喜歡三角形,因為我跟△是好朋友”;存恩指著○說“這個是盤子,它是圓形,我愛它”;祐指□說“正方形,下雨時用電風扇吹一吹(祐在回答時,外面剛好在下雨)”;芽指○說“圓形,我跟○相親相愛”!~由上述大家回答的狀況是否發現,小朋友對○□△的名稱都能正確說出來,說真的,平常老師可都沒刻意去教,偶爾只是透過機會教育來提醒大家○□△的名稱罷了,大家看看,在不被強破記憶下小朋友也都能理解它們的名稱,這再次證明~“強迫記憶是沒用的,從自然中學習的效果才是最棒的!”

...為了避免複雜性過高,老師僅利用□△來玩接龍遊戲,老師先出題,接著請大家輪流來接龍~老師排□△□△,接著于庭將手中的□△排在老師已排好的前面~□△□△□△(排對了);老師排□△□△□,存恩將手中的□△排在老師已排好的後面,但她先排△,再排□~□△□△□□△(排錯了);祐和芽頭腦都很清楚,當老師排完□△□△後,他們倆都會將手中的□△排在老師已排好的後面,而且他們排的順序是對的唷~□△□△□△!...老師告訴大家:“剛才的○□△是用紙剪出來的,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一起合作用身體做出○□△的形狀!”△~老師請于庭先在一旁觀賞“用人體排出來的形狀像不像△?”老師請存恩

.祐和芽躺下排成△,但芽不從,老師只好讓Q來代替芽的位置,當他們三位躺下排成△時,于庭猛點頭表示“真的好像△”!接下來的○□老師請于庭也一同來參與,芽呢~她看到剛才用人體排出來的△原來這麼好玩,她也主動說要玩了~,所以最後的○□小朋友都非常配合地排出它們的形狀,同時也讓大家領悟到~“原來○□△也可以這樣弄出來啊!”...紙上作業:老師示範如何將剪好的○□△貼在紙上正確的位置上,示範完接下來當然要看大家的功夫囉~好佳在的是,小朋友都能親自將紙上作業正確無誤地完成,可喜的是~過程中他們都沒請教老師唷,而當他們將完成的作業交到老師手中時,老師非常感動,因為小朋友竟然都能將○□△貼對位置,老師感嘆著~老師上課在講,小朋友真的有在聽!

..............................................................................................

◎工作-蝸牛慢慢走

這幾天下雨,很幸運地被老師發現有一隻大蝸牛在牆上慢慢爬,為了配合今天的主題,於是老師很誠心地邀請蝸牛來教室坐坐,讓大家瞧瞧~!當小朋友仔細觀察完蝸牛的特徵後,老師問大家:“為什麼蝸牛的身上有一個殼啊?”佳勳說“牠長得很像貝殼”;存恩說“牠打開了(意思牠的頭伸出來了)”;祐說“掃地”;小奕說“ㄚ牙齒ㄧ...”;元說“牠家住在殼裏”;Q很仔細看著蝸牛的殼,不久蝸牛的身體慢慢跑出來,而牠的觸角慢慢伸出來,Q看到了用食指指著蝸牛的觸角,蝸牛的觸角馬上縮回去(但身體仍在外面),沒多久蝸牛的觸角又伸出來了,Q看到了這個情況,竟然馬上伸出她的食指對著蝸牛左右搖愰,意思好像是在告訴蝸牛:“NO NO NO,你就讓我多看幾眼嘛,我對你可是很有興趣的!”沒想到蝸牛好像聽得懂似的,不再將觸角縮回,反而勇敢地往前慢慢爬,Q看見蝸牛很聽她的話,於是Q也釋出善意,開始對正在往前爬的蝸牛喃喃自語!...老師再問大家:“那為什麼蝸牛的殼沒有穿衣服.穿褲子.穿裙子呢?真是奇怪ㄟ?”佳勳說“因為它(衣服)會用到蝸牛的黏黏的”;存恩說“因為牠會走”;祐說“牠吃布丁”;小奕沒說;元說“牠的貝殼會黏黏的,(衣服)弄上去會黏黏的”!...為了讓大家認真思考老師的下一個問題,所以老師暫時先把蝸牛收起來,然後拿出一張紙,老師用筆在紙上畫出螺旋狀   給大家看,然後問大家:“有什麼東西跟蝸牛的殼及這張紙上畫的一樣~它的形狀也是一圈又一圈的圓形組合起來的螺旋狀呢?佳勳說“貝殼還有花”;存恩說“時鐘(也對,因為教室牆壁的鐘面是圓的,外面形狀也是圓的)”;祐說“刷紙紙”;小奕沒說;元說“電風扇”;老師在紙上畫螺旋狀給大家看時,Q根本沒在看,她一直左顧右盼,原來她是在找剛才被老師收起來的蝸牛,老師看Q對蝸牛這麼有興趣,最後乾脆再把蝸牛請出來~老師把蝸牛放在Q的手臂上,而蝸牛開始在Q的手臂上慢慢爬,Q一點兒都不怕,還很鎮定地看著蝸牛是如何爬的?不過Q對蝸牛的熱情只有三分鐘熱度~因才沒幾秒,Q就看膩了蝸牛,於是她就用手抓起蝸牛,然後狠狠地將蝸牛往地上丟,就像丟玩具一樣地順手,丟完蝸牛Q立刻發聲“ㄉㄚ ㄉㄚ ㄉㄚ”,老師見狀猜想Q大概想“吃”蝸牛,於是撿起蝸牛並故意將蝸牛拿到Q的嘴邊,沒想到Q真的張大嘴巴準備要吃蝸牛了,...真的是嚇壞大家了!....進入主題:1.在紙上畫蝸牛形狀2.將蝸牛的殼塗上醬糊3.拿一條毛線照著蝸牛殼的紋路開始繞圈(毛線若太長而手太短,就可站著做     )小朋友的手大概還無法聽使喚,所以活動在進行時會不時聽到有人喊著:“老師我不會!”要不然就是做出的作品是一坨線混亂地黏在蝸牛殼上...不過沒關係,老師重視的不是大家非得做出漂亮的作品,而是希望大家了解~“原來毛線也可以用來代替蠟筆或色紙!”      

..............................................................................................

◎體能-吃不到

老師在小朋友面前放了一堆糖果,然後說:“呵呵呵,今天有人生病請假,這些糖果給我們吃就好了,生病的小朋友都吃不到了,真的是太好了...!可是你們告訴老師,要怎麼樣做才能吃到這些糖果呢?”存恩說“我想到一個方法了~用袋子把它(糖果)裝起來”;祐說“打開(糖果紙)吃糖果”;芽說“挖很大力”!...老師說“嗯,你們說的方法都可以,但是這些方法都太簡單了,現在老師要讓大家玩一個很難的遊戲,有成功的才可以吃糖果...!”老師拿出一個上下蓋子都被剪掉及一個沒被剪掉的完整盒子  ,老師把這兩個拿來當望遠鏡,可是一個可以看到小朋友  ,另一個卻不可以   ,老師說:“怎麼會這樣啊?一樣都是盒子,怎麼一個盒子可以看到大家?另一個都不可以看到大家啊?”存恩指著完整盒子的蓋子   說“照不到,這個(蓋子)可以打開”;祐一樣指著完整盒子的蓋子   說“裝進去(意思是把蓋子塞進去盒身內,盒子就有洞了)”;芽說“把它(蓋子)剪掉,眼睛可以看到”!...遊戲開始,老師把剪好蓋子的盒子穿進右手臂,然後開始用右手拿糖果吃    ,因為右手肘被盒子卡住無法彎曲,所以右手拿到糖果後,也很難將糖果送到嘴巴裏,老師一直吃不到糖果,同時做出流口水的表情這時老師也問大家:“唉呀,老師吃不到糖果,都一直流口水ㄟ,如果你們吃不到糖果,會有什麼感覺?會覺得怎麼樣啊?”存恩說“要吃一個糖果,要拿起來”;祐說“要弄起來”;芽說“做笑笑的表情”!...老師也讓大家的手臂(肘)套上盒子,然後想辦法拿地上的糖果來吃,結果~

存恩很順利地拿到糖果了,但是她發現自己的手肘被盒子卡住無法彎曲而無法吃到糖果,她非常不甘心,絞盡腦汁地想盡辦法,最後她用了一個連老師都無法想像的方法~存恩將右手的糖果慢慢往手肘的盒子內移(藏),然後她的左手再伸進右手肘的盒子內拿糖果,沒想到糖果真的被存恩拿到了,好厲害的存恩啊!     

看到糖果眼睛就立刻亮晶晶,他只顧著“要吃糖”,所以當他拿到糖果卻一直無法彎曲手肘將糖送嘴巴時,祐都不會想想辦法,只想著~“糖,吃糖,我要吃糖!”結果祐就一直叫老師“老師,我吃不到,吃不到,我吃不到!”老師希望小朋友能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遲遲裝作沒聽到祐的喊救,最後祐只好“專情地看著糖果,而心中慢慢地在淌血!”

的狀況跟祐沒兩樣,不過芽算是比較有志氣,因為她沒跟老師求救!芽拿到糖果後想盡辦法要先打開糖果紙,再將糖果放嘴巴,但沒想到芽的手肘卡住紙盒,因為不好彎曲,雙手ㄎㄟ ㄎㄟ的,所以糖果紙根本很難被打開,於是芽就換一種方式~算了,糖果紙也不用打開了,乾脆把“糖果+糖果紙”整個放嘴巴好了,但芽萬萬沒想到~原來連“糖果要放進嘴巴”的這個動作也這麼難,最後她還是回到第一個步驟~先打開糖果紙,但芽弄了很久,糖果紙仍舊完好如初,看來都是手肘上那個紙盒的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