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中間概念

幼兒的“大中小”概念發展順序為~最大-最小-中間,平日老師就觀察到全部的小朋友對於“最大.最小”的概念已經很清楚了,所以今天介紹“中間概念”真的不為過!...一上課老師開門見山就問:“來,什麼是”中間“?”中間“到底是什麼?”佳勳說“在一個動物的翅膀的中間,牠們翅膀是粗粗的”;存恩說“睡覺的晚上就叮咚叮咚,媽媽就來了”;祐說“我們家有那個..那個...ㄞ~(祐說不出個所以然,最後就無奈地喘了一口氣)”;芽說“那個...ㄚ~大野狼來了”!...小朋友對“中間”概念真的是一知半解,看來老師得來個實物說明了~老師拿出3個一模一樣的底片盒,她將3個底片盒一個一個疊起來,再問一下大家:“哪一個盒子是在中間?”佳勳和存恩都指中間那個盒子(答對了);祐指下面那個盒子(答錯了);芽指上面那個盒子(答錯了)!...老師指上面的盒子說:“上面”,再指下面的的盒子說:“下面”,最後指中間的盒子說:“中間”!老師不斷重覆上面的動作並不斷說著:“上面.下面.中間!下面.上面.中間!”待大家對中間稍有概念後,老師把底片盒先收起來,接著拿出長短(高低)不一的3個圓形盒子,老師由左至右依序將3個盒子排成一列(亦即最高-中間-最低),接著老師問大家:“咦,這3個盒子排成一列你們覺得很像什麼呢?”佳勳說“像騎摩托車的(手把)”;存恩說“是海棉寶寶”;祐說“開機車”;芽說“像罐子”!...老師依上述長短盒子的排法再介紹一次“中間”概念,老師指右邊的盒子說:“很長(高)”,再指左邊的盒子說:“很短(低)”,最後指中間的盒子說:“中間”!老師再隨意將最長(高).最短(低)的盒子對調位置,但中間的那個盒子永遠不變,老師一樣用上述的方式介紹“中間概念“!...從小朋友的眼神,老師很清楚知道大家對”中間“的陰影已經揮之不去,老師打鐵趁熱~準備多樣物品,如:橡皮筋.夾子...,這些物品皆有“大中小”的尺寸,老師任取一樣物品,並依序擺好在大家面前,接著老師就會問:“中間,中間是哪一條(張.個...)?”(塑膠圈)佳勳會指中間那個圈子,嗯,佳勳的“中間概念”真的很清楚;(夾子)存恩把小夾子塞進大夾子裏面,然後說“媽咪的小baby是中間的”;(紙)祐先指大張紙說“這個”,老師在旁邊“嗯~”了一聲,祐驚覺似乎自己指錯了,於是再改指小張紙說“這個”,老師再說一聲“咦~”,祐開始皮皮剉了,他趕緊指中間那張紙,老師故意說:“你確定?”祐深感自己不久應該會遭遇不測,於是抬頭撒了謊告訴老師:“中間(的紙)不見了!”~呵,祐的反應挺快的嘛!(橡皮筋)芽連想都沒想,一指就指了放在中間的橡皮筋“指對了”!...教育是要一步一步來,基礎打好了再進行下一步,就像老師知道“小朋友的大小概念很清楚了”才會進行下一步的“中間概念”一樣,多多去了解“幼兒發展”,這樣教學才能事半功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