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盒中盒(玅瑾老師) 

  在幼教所稱的"數學"不是稱"數學",而是稱"數",因為"數"範圍較廣,例:空間。時間。方位。顏色。。。等很多邏輯概念,"數學"就比較侷限算數或。。,當然,我認為名稱僅是名稱而已,倒是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我的目標在盡量"培養孩子邏輯概念,好讓他們可以漸漸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真的是現代很多大人缺乏的,大人都這樣了更何況小孩,我一直認為孩子不必讀書第一。考試第一。才藝精通。。,但【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要有,有了這項能力就一定會勝人一籌。。。,上週我提過我的幼教理念及初衷就是"道德教育",除了"道德教育"外,我的能力之二就是在"培養孩子邏輯思考力",我沒有固定的方法,因為我的方法實在太多太多了,多到連我一時也想不起來,但要用在孩子身上時,那些方法就會主動浮現出我腦海,連我都覺得很神奇,可能我是屬於那種~"各種方法都會通到羅馬"的那種思想吧,所以,我的徒弟真的有福了!~"排出盒中盒的盒子大小順序或。。。(想怎麼玩都行,反正都可以通羅馬的)"是今天的課程。。我們先來引導(培養)又文的邏輯概念好了,因為又文還無法像柏誌和秉耘那樣"老神在在",所以一定要先從又文下手~~~好啦,今天上的主題既然是盒中盒,所以盒子簡單的基本構造一定要讓又文知道,既然是"簡單的",所以"介紹"這工作我就交我的兩位助理來就好,這小事不用麻煩元老我了~~我請柏誌負責拿字卡:蓋子盒身,秉耘負責跟又文介紹盒蓋。盒身的概念,當秉耘要開始介紹時,又文就開始不斷把玩盒子,秉耘對又文說:“現在不是玩的時間喔,是上課的時間喔”,好不容易又文正經幾秒,秉耘想要趕快進入主題時,又文拿起盒子開始咬,秉耘告訴又文說:“你只負責咬(盒子)”,

秉耘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當柏誌拿起字卡:蓋子,秉耘就拿起蓋子說蓋子,當柏誌拿起字卡:盒身,秉耘就拿起盒身說盒身,不過不管秉耘和柏誌介紹得多吸引人,又文不是玩盒子就是咬盒子,最後秉耘忍不住說:“ㄛ,教小弟弟好累喔~”(秉耘,你也當過小弟弟啊,現在風水只是輪流轉而已~)。。。接下來我請柏誌來考考又文大。小概念,我在地上放大小盒子各2組,柏誌教又文哪個是大盒子?哪個是小盒子後,秉耘就對又文說:“弟弟,你先看30分鐘,等一下考試,我是(數時間)速度很快的喔~”。。。時間才過3秒,又文就急著拿起大小盒子,柏誌眼看又文快躁動了,柏誌趕緊舉高一個大盒子說:"弟弟,跟哥哥拿大盒子~",柏誌說完又文還真的去拿一個大盒子並把大盒子舉高,柏誌改拿小盒子,又文也真的再去拿一個小盒子,看來又文已經把"大小"放在心裏了,這次刺激成功!~接下來我要考考柏誌和秉耘+。-。×。÷概念,我先請他們倆來解釋這4個符號的意思。。柏誌說:"+:如果。。如果。。如果。。(真的想不起來);-:就是合起來;×:蛋也有,還有蛋黃;÷:沒有合起來",秉耘說:“+:就是要多;-:要準備少了;×:分給每個盤子都一樣;÷:平均分配”,我說:"+:合起來是多少,-:原本有?,飛走。拿走。滾走。。了?,剩下?;×:每盤有?,?盤總共有?;÷:平均分配~",接下來我準備了10塊積木和2-3個盒蓋,我出了2個題目來讓秉耘和柏誌解題,不僅解題,他們還要告訴我為什麼?!。。。。

【題目1】:11111      11111 

        5  □(+或-)  5   =10→5□(×或÷)2=10

★秉耘:55=10,用+是因為不要多5;5×2=10,用×是因為要分一分”!

★柏誌:55=10,因為5有很多個;5÷2=10,因為10很少"!

 

【題目2】:     11111     11111 

     10□(+或-)5  □(+或-)5=0 →10□(×或÷)2=5

     

★秉耘:105=0,本來合起來是10,-5再-5就變0;10÷2=5,因為要平

    均分配”!

★柏誌:105=0,→因為還多,→因為還少;10×2=5,×→因為它是很少的

~~以上就是我培養秉耘。柏誌和又文的思想可以通到羅馬的方式之一,以下"盒中盒的玩法"也可以通羅馬,至於怎麼玩?!其實我覺得都行啦,反正只要不做出踐踏盒子的行為都是好玩法,就是"變通"啦,"變通"就對了,只要變通,就真的什麼就會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