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鑼鼓響連天
老師拿出鐵盒及臉盆問大家:“要怎樣做才能讓鐵盒和臉盆發出聲音呢?”于庭說“用衣服”;佳勳說“給它打一下”;存恩說“用手”;祐說“用毛巾”;芽說“打下去就有聲音”!...老師把大家說的意見通通試一遍,結果用手打的效果最好,當臉盆敲下去就會像鼓聲-樣發出“咚”聲,而當鐵盒敲下去就會像鑼聲-樣發出“鏘”聲,這時老師再問“有什麼東西的聲音跟臉盆和鐵盒一樣,會發出”咚.鏘“聲的?”(鼓聲-咚)于庭說“我們家有咚咚隆喔!”;(鑼聲-鏘)佳勳說“鈴噹”;(鼓聲-咚)存恩說“要用湯匙“咚””;(鑼聲-鏘)祐說“電風扇也會鏘”;(鼓聲-咚)芽說“爸爸媽媽的鈴噹也會”咚“”!...老師拿出“廟會”的圖片,圖片裏有人在敲鑼打鼓,老師說“如果要讓活動更熱鬧的話,就可以敲敲鑼,打打鼓唷...可是你們有沒有發現,圖片裏的人手都拿棒子在敲鑼和鼓ㄟ,我們也可以學他們用棒子來敲臉盆和鐵盒,這樣我們的手就不會紅紅的,也就不會痛了喔!...可是老師這裏沒有棒子ㄟ,乾脆我們用湯匙來敲好了”(進入主題)要呈現今天的主題~鑼鼓想連天,老師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配合音樂”,老師找了較恰當的樂曲~鳳陽花鼓(歌詞皆有提到“鑼和鼓”),為了讓小朋友更加熟悉此音樂的節奏,所以上週老師利用大家在遊戲場遊樂時,就不斷地播放此音樂了...!以老師教幼兒律動的經驗只有一個原則~“節拍.舞步簡單不複雜,重覆性要高!”...“鳳陽花鼓”這曲子老師從頭到尾都數著“1234,1234,1234,...”邊數邊敲手中的臉盆或鐵盒,等大家比較熟悉這曲子的節奏後,老師用更容易熟記的口訣來代替1234的節拍,口訣如下:前進 ,後退 ,左邊 ,右邊 ,上面 ,下面 ,轉圈圈 !...整首曲子就這樣不斷重覆上述的口訣與動作!老師讓大家手中都拿一根湯匙,然後再自行選擇臉盆或鐵盒,于庭.佳勳和祐皆選擇鐵盒,存恩和芽則選臉盆,音樂開始,老師就請大家起立,然後帶領大家一起敲鑼又打鼓,結果如何呢?老師只能說大家都挺有慧根的,因為他們幾乎都能跟得上老師唸得口訣及舞步,不過或許是整首曲子有點長,所以于庭跳(敲)到一半就原地站好,然後雙腳站得很開(畫面有點兒粗魯啦),最後把鐵盒ㄎㄨㄟ(放)在她的大腿上,繼續敲!芽敲臉盆到一半大概覺得太無趣了,所以她改拿湯匙去敲牆壁,不過敲沒幾下芽大概覺得“還是臉盆的聲音她較甲意”,於是她就拿著臉盆坐下來繼續敲,芽不只敲臉盆的外面(底部),連臉盆裏面她都不放過哩!佳勳看到芽坐下來她也跟著坐下來了,佳勳的節奏感還不賴,從頭到尾都正確無誤地跟著老師的口訣敲,她偶爾還會轉頭看一看芽敲得如何呢!祐敲到一半對著存恩說“我的(鐵盒)跟妳交換好不好?”存恩很肯定地說“不要啦!”祐只好把目標轉向Q~祐偷偷換了Q的樂器,Q當然沒反抗,畢竟Q什麼都好啦!存恩拒絕了祐,沒多久存恩轉頭跟佳勳說“我的(臉盆)跟妳的(鐵盒)交換好不好?”佳勳非常堅定地說“不要!”呵,這是存恩的現世報嗎?...不管如何,今天的課程算是圓滿結束啦!
..............................................................................................
◎科學-洞變大了嗎?
老師擺1元和10元硬幣在大家面前,老師也不介紹它們的面額是多少,老師直接問大家:“哪個的錢(面額)比較多(或少)?”(哪個多?)于庭指“1元”(答錯);(哪個多?)佳勳指“10元”(答對);(哪個少?)存恩指“1元”(答對)接著存恩又指著10元說“可以是這個,可以很多很多”;(哪個多?)祐指“10元”(答對);(哪個少?)小奕指“1元”(答對);(哪個少?)元指“1元”(答對);老師把1元及10元放Q面前,問Q“哪個多?”Q二話不說,兩手各去拿1元和10元,老師告訴Q:“妳太貪心了,重來~!“當老師再把1和10元擺Q面前時,Q還等不及老師出題,她又急著用雙手將1元和10元搶走了,老師可以形容Q”見錢眼開?“至於其他小朋友,老師只能讚許他們~”很有金錢觀念啦!....老師先將1元和10元擺旁邊,她拿出已經在紙上剪好的洞,她問大家“哇,這張紙上面有一個洞ㄟ,你們告訴大家~哪一個地方或是什麼東西也有洞呢?“于庭說“尿布”;佳勳說“衣服”;存恩說“耳朵”;祐說“牆壁”;小奕說“&*那個這個&*$”;元說“用櫃子的那個(鎖)”!...老師說:“你們看,老師剪洞的這張紙都沒像這張這樣~旁邊都破掉唷 ,因為老師是這樣剪的,有兩個方法:1.先把紙對摺 ,再剪成月亮的形狀,最後把紙打開,紙上就會有洞 ,而且紙都不會破掉唷!”2.在紙的中間用剪刀刺一個洞 ,最後用剪刀沿著刺破的洞剪一個圓圈,這樣的紙也不會破唷!當Q在看老師示範剪紙時,她特別安份地坐在位子上,老師剪紙時她還不斷替老師配音“ㄉㄚ ㄉㄚ ㄉㄚ...”,不過老師太了解Q了,心想~“Q一定在打什麼主意?否則怎麼這麼安份,這不太像Q,怪怪~”果真,當老師剪完紙放下剪刀的那刻,Q趁老師不注意時將剪刀拿走,Q似乎為了掩人耳目,不讓人發現“兇手就是她”,Q還故作鎮定地發出“ㄉㄚ ㄉㄚ ㄉㄚ...”的音,然後張開嘴巴,再偷偷地把剪刀放嘴巴內啃一啃,還好老師手腳快,阻止悲劇發生~!...雖然Q想做傻事,但老師還是很信任大家,發給每人一把剪刀及一張紙,老師要大家也試試看老師剛才示範“在紙上剪洞而不讓紙破掉的方法”!~大家都很認真地研究到底該如何剪?不過最後還是剪不出個所以然,沒關係,來日方長,以後有的是時間,大家有機會還是可以再練習剪剪看!..實驗開始:1.紙上剪一個1元大小的洞2.將1元和10元輪流放在洞上面,看看錢幣是否會從洞上掉下來(結果是不行的)?3.試圖將紙稍對折,錢幣就會從洞掉下來了 !
小朋友也親自實驗一番:
于庭和元皆會照老師的方式~將紙對折,所以最後錢幣當然從洞掉下來了!佳勳和祐比老師還ㄎㄧㄠ,他們倆將錢幣塞進洞內,結果錢幣就輕而易舉從洞掉下來了,祐是得意地大叫“我成功了!”佳勳則是履試不爽!存恩的腦袋則是無人能比的,因為她將錢幣放在紙上後,雙手拿著紙並開始用力上下振動紙,沒多久錢幣就從紙上直接跳下來了,存恩看到後就大聲告訴老師“我好了!”Q的出頭也挺多的~她左手拿紙,右手將錢放在紙上,不到一秒Q又用右手將錢從紙上拿起來丟地上,然後她自己再叫一聲“ㄜ”,又不到一秒,Q又用右手將錢從地上撿起來放在紙上,而不到一秒Q又用右手將錢從紙上拿起來丟地上,然後她自己再叫一聲“ㄜ”,...Q就這樣重覆玩得樂此不疲!那小奕在做啥呢?他則閒閒在一旁觀賞“大家到底是在搞什麼把戲?”!
.............................................................................................
◎數-紙上作業~幾何圖形(如附件)
老師把剪好的幾何圖形(○□△)擺在大家面前,然後直接問大家:“你們最喜歡什麼形,為什麼呢?”于庭指著△說“我喜歡三角形,因為我跟△是好朋友”;存恩指著○說“這個是盤子,它是圓形,我愛它”;祐指□說“正方形,下雨時用電風扇吹一吹(祐在回答時,外面剛好在下雨)”;芽指○說“圓形,我跟○相親相愛”!~由上述大家回答的狀況是否發現,小朋友對○□△的名稱都能正確說出來,說真的,平常老師可都沒刻意去教,偶爾只是透過機會教育來提醒大家○□△的名稱罷了,大家看看,在不被強破記憶下小朋友也都能理解它們的名稱,這再次證明~“強迫記憶是沒用的,從自然中學習的效果才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