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3.08親自參與高雄市仁武區私立小天使家園的物資捐贈活動,很榮幸能與保育組長一起討論“嬰幼兒學習環境到底該如何設計”比較妥當?而保育組長當場也請教了我下面的問題,我想我就以當初自己全程設計金貝比環境與經過這麼多年來孩子使用過後的成效(優缺點),用自己的淺見提供了下述方式供小天使及大家作參考~~~

 

小天使:對於剛學走路的幼兒,教具櫃的高度是要以幼兒為主?還是以大人為主?曾試過以幼兒高度為主,但孩子總喜歡把腳踩到櫃子上玩,導致整個櫃子倒下來;但若教具擺設以大人的高度為主,如此又無法讓孩子自己選擇玩具來玩(培養獨立性)...,真的兩難?!

玅瑾老師:(註:嬰兒期:實歲1歲以前;幼兒期:實歲1歲至7.8歲)

提早“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是大人的期望,但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方式真的不是只有“讓孩子自己拿取玩具”這項,我認為有很多方式且可視孩子的發展性來培養他們的獨立性,例:大約實歲1歲以前的嬰兒還不會爬行或走路,要他們自行且有規律地去拿取教具(玩具)來玩簡直是天方夜譚,那到底要如何才能“培養嬰兒期的獨立性”呢?,我想~讓他們自己拿奶瓶喝奶而不是大人幫其拿奶瓶;甚至即使孩子吃得滿嘴都是飯粒,掉了滿地都是食物,大人也可以試著讓他們自行握拿湯匙吃副食品...

,這些都是可以培養孩子獨立的方式啊,那有人會問:”“自己拿奶瓶喝奶.自己握拿湯匙吃副食品”跟“自己去拿取教具(玩具)來玩”有什麼關係呢?“我想~“良好的態度及習慣”是終身都受用的吧,也就是說,從嬰兒期(實歲1歲以前)就養成孩子有“喝奶.吃副食品是我自己的事,是我該自己完成的,是我的本份,不該假借他人之手”的概念.習慣及態度後,接下來實歲1歲後的幼兒期開始學習探索外在環境,也因為他們已經有嬰兒期“獨立性”的起步,所以接下來的階段他們一定會比嬰兒期老是假借他人之手的孩子來得更獨立~,現在我們就回到原先問題:“對於嬰幼兒期的孩子,教具(玩具)擺設的高度該如何設計?”

 

◆嬰兒期(實歲1歲以前):以“還不會走路”的孩子為主

 我建議:為了“安全(怕孩子爬到櫃子把整個教具(玩具)翻倒,砸到身體,那可不好~)”及“培養獨立性須一步一步來”為考量,所以教具(玩具)擺設的高度可以大人為主,也就是說,當大人想讓孩子玩什麼或想讓孩子自己選擇什麼來玩時,就由大人拿給孩子或拿幾樣教具(玩具)讓孩子挑選,未挑選的教具(玩具)大人就先就收起來!

 

◆幼兒期(實歲1歲至7.8歲):以“已經會走路”的孩子為主

我建議:《選擇》

已經會走路的孩子是可以開始培養他們“自己選擇教具(玩具)”及“如何善後收拾教具(玩具)”了,所以教具(玩具)擺設的高度最好以孩子方便拿取的高度為主,其實這階段的孩子還不知道“分寸”,所以他們常會把所有教具(玩具)

    都搬出來倒在一起攪一攪,所以在此我也建議~呈現給孩子的教具(玩具)種類及數量盡量不要太多,應視孩子“到底有沒有在玩?到底要不要玩?”為原則,免得大人原意是在培養孩子“獨立性”,最後卻養成孩子“不知分寸”的習慣與態度,那真的不好!

    《收拾》

    要玩也要會收~我想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孩子不會知道的,所以大人要“教”,而不是“幫孩子照單全收”,因“幫孩子照單全收”這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害了孩子”!因考量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見過的世面及懂得人情世故”還不多,所以我們以“一步一步來為原則”,也就是說,大人~“先求(引導)孩子會收拾教具(玩具),以後再求(引導)孩子會分類教具(玩具)”,收拾=籠統;分類=細節,先養成收拾的習慣(實歲約1-2歲半),等開智慧了再來進行分類(實歲約2歲半至7.歲),我想就可達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了,已經會走路的孩子因為剛學習如何收拾玩具,所以他們一定會收得二二六六,這時“大人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是一定要的,我們可能無法要求孩子務必要收拾“全部”的教具(玩具),但我們卻可以要求他們至少要收拾“1樣或2..1/42/3...”的玩具,這完全就視孩子的能力為主!

 

最後我要分享自己擁有15年實歲0-7.8歲幼教經驗的心得,也算是給大家的勉勵~~~沒有任何一個年齡層的孩子是可以給大人有“離腳手”的感覺(即便孩子到了青春期或出社會都是...),因為任何階段的孩子都有令人憂心的地方,這也是照顧者(尤其是家人)最辛苦的地方,但如果照顧者能夠用最大的心來陪伴每個階段的孩子,把自己身為照顧者該盡的責任與本份都徹底放在孩子身上,舉凡:隨時鼓勵孩子該自行解決問題,隨時鼓勵孩子該認清自自己的本份...,我想,隨著孩子的成長一定會讓照顧者有種“倒吃甘蔗”的感覺,我們要知道~照顧者的功能是“教孩子釣魚的方法,而不是釣魚給孩子吃!”,反之,如果照顧者老是想著:“唉呀,我的孩子被欺負.受傷了好可憐,我要叫他欺負回去,或叫老師把欺負人的孩子踢出班級~(正確解決問題之道該是:反省孩子為何會被欺負?先找出真正原因,再來討論解套方式,而不是以暴制暴!

;孩子功課不好,就怪學校老師或安親班老師沒教好~(正確解決問題之道該是:孩子的功課是孩子自己的本份,是該自己負責,怎會怪老師沒教好?沒訂正好功課,老師只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罷了,大人可別本末倒置了)”..,上述,如果照顧者老替孩子想著“治標不治本”

的教育方式,我想,隨著孩子的成長一定會讓照顧者有種“倒吃苦蔗”的感覺!

~上述淺見,共勉之,也謝謝大家的批評指教!~

 

引用:【金貝比幼兒教育溫馨園】http://blog.xuite.net/shaly5915/twblog

【粉絲專頁:我是佳里人-實歲0-7歲幼兒教育問題答客問https://www.facebook.com/shaly59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