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橘子的浮與沉(玅瑾老師) 

實驗:把沒剝皮及剝皮的橘子分別放入2個裝有等量的水杯中,最後觀察2顆橘子浮沉的現象!~因為今天的實驗課跟橘子有關,加上平日我們的點心我都會刻意準備不同種類的水果讓小朋友食用,而每當我和小朋友在食用不同種類的水果時,我都會特別跟他們介紹水果的名稱.單位詞.數量.有無籽.需不需要剝皮或削皮,例:一串葡萄,葡萄要剝皮才可以吃,葡萄有籽要吐出來;3根香蕉,香蕉要剝皮才可以吃;1顆橘子,橘子的纖維吃了會幫助消化..等,這些都是生活教育(機會教育),我覺得生活教育(機會教育)遠比課程(堂)教育來得重要許多,而且具我的經驗觀察,我發現孩子在無壓力的生活教育(機會教育)中更能對他們所獲得的常識“印象深刻”!~我準備了珮珮.心怡.詠綦和瀅羽最熟悉不過的水果:蘋果.奇異果.香蕉和橘子,當然我在介紹這些水果時也會配合水果字卡:蘋果奇異果香蕉橘子,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對我“為何上課時老愛配合字卡”而感到疑惑??其實“字卡”最大的目的不是要逼珮珮.心怡.詠綦和瀅羽認字,而是我希望透過字卡與我在“唸一個字指一個字(例:唸香就指字卡上的”香“字,唸”蕉“就指字卡上的”蕉“字)”時,讓他們更熟悉或順便認識~“ㄛ,原來這個字叫作”香”,這個字叫作“蕉”!”這個道理跟我們帶孩子逛街時,跟孩子介紹招牌上的唸法或車牌的數字..是一樣的原理,這也是一種無壓力的學習,我都是用這樣的方式引導孩子去“順便識字”,不用死背,就是用生活教育讓孩子順便識字而已!~當我勾起珮珮.心怡.詠綦和瀅羽對蘋果.奇異果.香蕉和橘子的記憶後,我問瀅羽:“哪種水果是要剝皮才可以吃的?”瀅羽說:“香蕉”,我說:“還有呢?”瀅羽說:“奇異果”,我再故意問:還有呢?“瀅羽說:”蘋果“,我一樣故意說:”還有呢?“瀅羽說:橘子”..所以水果通通被瀅羽說走了,我想瀅羽心裏應該想著:“我沒有全對至少會對一種吧?!反正全包一定中的啦..”;我轉頭問詠綦:“那你覺得哪種水果是要剝皮才可以吃呢?”詠綦說:“香蕉”,我說:“還有呢?”詠綦說:“奇異果.蘋果,蘋果要削皮”,我再故意問:還有呢?“詠綦說:”橘子“,這時瀅羽不服氣地跳出來說:(橘子)是我講的!”我真的很想跟瀅羽說:“誰叫妳剛剛把所有水果通通講光光了啊..”,不過為了不打擊瀅羽剛才回答的自信,所以我就憋著不說了,反正以後類似的問題多的是,我再好好想個辦法來阻止瀅羽“全包”的做法;我對著心怡說:“哪一種水果要剝皮啊?”心怡都沒動作,而珮珮就忍不住去偷指擺在她眼前的橘子,我不死心地再問一遍心怡“哪一種水果要剝皮啊?”心怡始終都沒動作,但那隻珮珮我每問一遍心怡,珮珮就忍不住去偷偷去指擺在她眼前的橘子一次(還好她只是偷偷指,並沒有整顆直接拿起來啃,算是識相極了~),她們倆可說是~“心怡一問三不知,珮珮卻頻頻想出頭”!~我跟珮珮.心怡.詠綦和瀅羽公佈:“橘子和香蕉要剝皮才可以吃!”而剛剛我問的是簡單的問題,現在我倒要瀠羽和詠綦試著“逆向思考”(我覺得逆向思考比順向思考更重要,因為逆向思考有可能能讓我們“解決問題”)..我問瀅羽:“如果香蕉或橘子不剝皮就把它吃了,那會怎樣?”瀅羽立刻說:“肚子會長蟲!”詠綦說:“肚子會痛!”我把沒剝皮的橘子拿給心怡,我故意說:“吃,吃橘子”,結果心怡沒被我騙了,她是先用她的手刺破橘子的皮,然後開始剝橘子皮..;我拿沒剝皮的香蕉給珮珮吃,我故意說:“吃香蕉”,結果珮珮還真的將整根沒剝皮的香蕉塞進她嘴巴,我火速將香蕉從她嘴巴拿出來,珮珮沒唉,但她的嘴巴就立刻呈現o給我看,沒得吃還要o,真的是“口腔期”啊..同樣的“逆向思考”題目卻有4種不同答案,我覺得相當有趣,這也是我很喜歡當眾問孩子各種問題的地方,不僅我學到很多,我也要讓他們常常去思考並互相學習,這也算是一種“教學相長”,大的小的受益都很多!~在實驗前,我準備了2顆大小一樣的橘子,其中一顆必須將它剝皮才能實驗,為了讓珮珮.心怡.詠綦和瀅羽有參與感,為了讓大家有“合作”的觀念,所以我先剝掉其中1顆橘子的部份皮,接著我將這顆橘子交給瀅羽,我跟她說:“剝3片皮下來”,瀅羽真的剝下3片橘子皮,我請瀅羽將這顆橘子交給詠綦,我跟詠綦說:“剝2片皮下來”,瀅羽也真的剝下2片橘子皮(可見瀅羽和詠綦漸漸擁有紮實的“數量概念”了),我請詠綦將這顆橘子交給心怡,我跟心怡說:“剝2片皮下來”,心怡剝完第2片皮後,她打算繼續剝,我立刻說:“好了好了,夠了,把橘子給珮珮~”,心怡真的心甘情願教給珮珮,我跟珮珮說:“剝1片皮,1片就好~”,珮珮很溫柔地慢慢剝下1片很大的皮後,我看她嘴巴開始慢慢張大,我趕緊將橘子拿了過來,免得等等慘不忍睹..一顆橘子由我們師生五人輪流合作將它剝得精光,我知道很多家長對金貝比這樣迷你學校產生很大疑惑,他們最大的疑惑就是:“孩子上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學習團體生活,金貝比人數這麼少怎麼學這樣的生活?”我的回答是:“團體生活學習最重要的是”輪流.等待.合作.分享.傾聽.友愛..“等這些精神,因為我有智慧與能力,所以我就會常製造很多這樣的機會給孩子練習與學習,換句話應該這樣說~”態度“不見得一定要處在團體生活中才能學習得到,即便1對1也是能學到,但這就要看大人有沒有那個智慧去變通去引導孩子學習這樣的態度..”!~好啦,有穿衣服和沒穿衣服的橘子已經等我們很久了,我就讓珮珮.心怡.詠綦和瀅羽輪流將它們丟入水中,看看結果如何???..說真的,結果不怎麼樣,浮沉不明顯,不過他們還是樂歪歪,因為他們享受的是這堂課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人生也是如此,認真對待過程就能心安理得.問心無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