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香包(玅瑾老師) 

  端午節即將到來,所以今天讓心怡.詠綦和瀅羽來做個應景的物品是一定要的,當然,順應他們的發展,我一定不會給他們太難的工作做,原因只有一個:“我要他們有成就感,成就感對幼兒心理發展很重要!”所以課程最後我只要他們在我準備好的半成品香包上把眼睛.鼻子..等對應圖片,貼在對的位置就好!因為今天上的是香包課,所以一上課我理當要先介紹端午節的由來~“屈原的故事”,又因為我很了解他們每個人的發展,所以我以“故事性+紙偶”簡單介紹端午節由來,他們聽不懂真的也很難!~首先我準備了幾個紙偶,其中一個叫“屈原”,我說:“屈原很好喔,因為他都會幫助人家,有阿公跌倒了,他都會主動幫阿公扶起來,有媽媽搬不動東西,屈原都會去幫忙搬..可是有一天,有一個人一直說屈原是壞人,他做很多壞事,屈原聽到這些話很難過,他就到汨羅江散心(此時我拿出一張畫有汨羅江,且江裏有很多魚的白紙),屈原走著走著就不小心掉進汨羅江了,汨羅江裏有很多魚準備要把屈原的肉給吃掉..”,說到這兒我拿出一支紅筆,我繼續說:“瀅羽,妳覺得有什麼東西可以讓魚吃,魚就不會吃屈原的肉了?”瀅羽拿到筆就在兩條魚的中間畫個O,然後她說:“飯,給魚吃飯!”詠綦則直接在一條張大嘴巴的魚嘴上畫一條彎彎的線,詠綦笑著說:“魚的線!”心怡拿到筆後就直接在兩條並排的魚身上畫了兩條很長很長的直線,畫完心怡特別樂,心怡要表達的應該是~“直接把魚宰了,就可以天下太平了!”看來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很逃避”,似乎不可取!..為了突險今天的主題“香包”,於是我先問他們:“你們猜猜看,老師準備做什麼讓魚不要吃屈原?”瀅羽說:“老師要放漢堡.飯糰給魚吃!”詠綦說:“土司和蘋果給魚吃!”..我拿出“粽子+香包+滑龍舟的圖片,我說:”這些東西都可以把魚給趕跑,魚就不會吃屈原了!“~既然拿出了香包,接著我就想讓瀅羽和詠綦來個:”替換語詞“,我很喜歡讓孩子做類似這種事,因為”替換語詞“跟邏輯很有關係,”孩子的邏輯“就是我最重視的..我拿出字卡:香包很香=□□很□,我說:”香包很香,什麼什麼很怎樣呢?“我一說完,瀅羽和詠綦就相邀去指著字卡上的□開心地說:”正方形,正方形很正方形!“我說:”不是啦,是“什麼什麼很怎樣呢?”瀅羽和詠綦很冷靜地想了約1分鐘還想不出個所以然,於是我說:“香包很香,蘋果很甜,妹妹很棒..,瀅羽,換妳..”,瀅羽說:“蕃茄很臭!”我說:“詠綦呢?”詠綦說:“汽車很香!”..呵,太好了,他們對於“替換語詞”稍有概念了,表示書真的沒白讀的了!..哥哥姐姐的測試都通過了,換心怡了,我拿出“香包+粽子”(因為它們形狀類似)和字卡香包粽子,我將兩張字卡擺好後,“香包+粽子”也各放在字卡香包粽子的下面,接下來我不出題目考心怡了,我要讓瀅羽和詠綦自己出題考心怡..,瀅羽把我已擺好的字卡香包粽子收起來再重排,瀅羽用很像老師的口氣問心怡:“妹妹,粽子在哪裏?肉包在哪裏?”這時我說:“什麼肉包?”瀅羽就大笑說:“哈哈哈,妹妹,粽子在哪裏?香包在哪裏?”心怡不知道是因為“老師怎麼換人當了?”還是“題目到底是肉包還是香包??”所以當瀅羽在等心怡答案時,心怡一直是“苦瓜臉”,而且“苦很久”,老師不忍心心怡再苦下去,於是請詠綦出來出個可以讓心怡“樂歪歪”題目,果真,當詠綦指著字卡“香包粽子”問心怡:“香包.粽子在哪裏”時,心怡瞬間從“苦瓜臉”變臉成“開心得不得了的臉”,只是心怡開心到一直笑一直笑,完全忘了說出“她的答案”,咦,心怡的答案好像都被詠綦“指出來了”,難怪心怡笑得這麼開心!~好啦,香包要開始製作了,“撕下泡棉”難不倒他們的,我要看得重點倒是~他們能否對照圖片,最後把香包半成品的眼睛.鼻子..貼在正確位置,其實這樣的能力在數(學)中稱“對應能力”,也算邏輯概念之一,我覺得挺重要的,不過..如果孩子現階段“對應能力”還不夠穩定,我倒覺得無妨,“多練習”是關鍵,任何學習不就是如此嗎?..............“天下無難事,只怕練習不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