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體能-蝸牛慢踢(玅瑾老師) 

   我是個還挺重視孩子邏輯思考的老師,也就是說,我很重視孩子的思維,這種思維絕對不是他們要給我課本上的標準答案,而是~我特別喜歡聽孩子的看法與想法,我很愛了解他們到底在想什麼。。這對我判斷他們的發展程度是個相當重要的依據,"如何判斷"當然我有我的能力,

而設計須要靠點邏輯思維才能說出答案的題目也是我常用的方式之一,即便他們的思維發展還不到那兒,但我還是試著設計類似這樣的題目,為什麼?因為~不是不會就永遠不能嘗試,不是會了就不必再作複習,既然如此,讓我聽聽他們的想法,讓他們參考我的做法,讓彼此教學相長,這絕對是必要的!~今天的遊戲:在地上用繩子擺畫出蝸牛殼的螺旋形體,將螺旋形體當成路線,最後沿著路線由外而內踢罐子前進!。。我拿出兩條等長的繩子擺地上(它們擺的起點不一樣),我說:"這兩條繩子一樣長,你們告訴老師,為什麼這兩條繩子是一樣長的?"詠綦指著這兩條繩子:"(這兩條)直直的才整齊",柏誌說:"才整齊",我說:"如果我們要比較長度,那它們的起點就要擺在同一個位置,也就是"對齊",這樣就可以知道哪一條比較長?一條短?或是不是一樣長了?

A:                                  

B:                       

~在確定AB"一樣長"後,我將故意改變B的形狀ω,使它看起來比A短,接著我問:"這兩條誰長?還是一樣長?為什麼?"詠綦指A說:"這條長,因為它(A)直直的,它(B)捲捲的,"我說:"詠綦,你答錯了",這時詠綦就說:"沒關係,下次還會再(考)新的(題目)",我說:"那我們來聽聽柏誌的答案是答對了還是答錯了喔。。柏誌,這兩條誰長?還是一樣長?",柏誌說:"一樣長",我說:"你答對了耶,那你要告訴我們,為什麼它們一樣長?"

柏誌說:"一樣長",我說:"我知道它們一樣長啊,那為什麼啊?",柏誌說:"一樣長,一樣長,就是一樣長~",我說:"老師來告訴你們為什麼一樣長,注意看囉"。。我把B從ω拉直,它就呈現剛剛跟A等長的長度了~

A:                                 

B:ω         →       (一樣長)

當我在將B慢慢拉直時,我看到詠綦和柏誌的眼神是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的,這就是我要刺激他們的重點,這樣的刺激不是揠苗助長,而是活化他們的腦細胞,不讓他們的思維是停滯不前的!~接下來我拿出一長一短的繩子,一樣地,我將它們的起點對齊後,跟詠綦和柏誌確定是B短,接下來我改變A的形體,使A看起來比B短~~

:              A:ω (?)

:   (短)→B:   (?)

接著我再問:"這兩條誰短啊?"詠綦指著B說:"這條短",我說:"你答對了耶,那為什麼它短呢?"詠綦說:"因為妳剪短的",我說:"我又沒拿剪刀來怎麼剪短啊?。。我們來聽柏誌的答案吧,柏誌,誰短啊?!"柏誌把字卡"短"擺在A:ω,我說:"好,你覺得它短,那為什麼它比B短呢?",柏誌說:"這個短",我說:"我知道你說這個短啊,那為什麼短啊?",柏誌說:"因為這個短啊"。。為何2個"長度保留概念"的題目,柏誌和詠綦時而答對,時而答錯?那是因為他們的"長度保留的邏輯概念"還沒完全發展出來,既然"還沒完全發展出來",那他們的答案我只會參考參考,也不會去責備他們,更不會去鞭策他們,因為做這種事是最沒意義的,就像果實還沒成熟,不能吃就是不能吃,我們能做的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常常"關注"他們的發展,這樣就夠了!~開始遊戲:我把繩子擺成螺旋狀,然後交給他們每人一個圓柱體罐子來踢,因為將罐子倒下踢很容易滾出繩子外,所以詠綦就將它立起來,然後用腳慢慢"移動"罐子,最後詠綦的毅力戰勝了蝸牛慢踢這遊戲;因為罐子倒下很會滾出繩子外面,但柏誌也都會棄而不捨地撿回罐子繼續踢,但柏誌知道再這樣搞下去他的骨頭絕對提早老化,於是最後他乾脆從頭到尾都用手抓著罐子移動,這樣一來罐子就不會為所欲為,想滾就滾了,看來柏誌有詠綦的毅力外,也有我的腦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ly5915 的頭像
    shaly5915

    金貝比幼兒讀經教育溫馨園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