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紙上作業~影子(玅瑾老師) 

  孩子的潛能是無限大的,但要如何"激發"孩子的潛能是得靠"方法"的,"方法"有時要靠點兒"專業。經驗。判斷。。。",但絕對不會是"鞭策或揠苗助長",我有別於一般幼教老師,就因為我不喜歡"制式化"的方式,因那會讓我覺得死板而不知變通,我善用我的專業與思想替每個孩子量身訂作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藉此希望激發他們各自的潛能,我的目的當然希望孩子長大後自有生存的一套方式,而不被這個社會所淘汰,因此,"變通"(就是創造力)是必要的!~今天的作業:"圈出與影子相同的圖形",作業是一種抽象思考,所以在進行作業前,我用實體手電筒照在(重疊的)數個物體上,使之產生影子,完後我問他們:"忽大忽小是什麼意思?。。請你們用頭腦想一想,不是用猜一猜的,上學是來學習的,學習就是要專心用頭腦想,不是亂猜,不然上學做什麼?"詠綦說:"忽大忽小就是~變大變小",柏誌說:"忽大忽小忽大忽小",我說:"是的,忽大忽小就是變大變小,我們也可以說~一下子變大一下子變小,一下子變高一下子變矮。。。,那你們再想一想,為什麼影子會忽大忽小呢?"詠綦說:"本來就忽大忽小了",柏誌說:"恐龍,恐龍,呼~,恐龍出來了。。"。。,我拿出手電筒再照一次物體,我將手電筒一下子靠近物體,一下子遠離物體,這樣一來影子就"忽大忽小"了。。。,

在他們都恍然大悟後,我拿出有許多動物的圖卡及其影子,我和他們一起將這些動物的影子擺在圖卡上面~~

 

 

●■▼▲★◆

,接下來我要考考他們"方向"問題,我請詠綦先指著■,我說:"★的上面的右邊的下面的左邊是什麼?"一開始詠綦真的記不住我說的4個方向,但與其說他"記不住"不如說他根本不知道我要他做什麼,因為他的指揮棒永遠都是指著★不動,後來我靈機一動,我跟詠綦說:"你先把指揮棒懸空指中間,然後指"上面""詠綦指上面,接著我說:"上面的~右邊",詠綦指了右邊,我說:"很好,右邊的~下面",詠綦再指下面,我說:"不錯,那~下面的~左邊",詠綦最後指左邊,我說:"你都指對了,那我們重來。。,你先把棒子指中間,開始囉~中間的~上面。。,上面的~右邊。。右邊的~下面。。下面的~左邊",我就這樣放慢速度,然後把整個題目分段強調它的方向,結果詠綦一口氣就指對了。。熱身後我請詠綦將棒子先指★,接著我說:★的~上面,上面的~右邊,右邊的~下面,下面的~左邊",這回兒詠綦安全過關了,原來不是孩子不會,而是只要大人用對適合孩子程度的方式去引導他們,最後孩子一定賓果給我們看;因為時間有限,加上有了詠綦的示範,所以我相信柏誌不須熱身應該可以過關的~我請柏誌將棒子先放★上,我說:"★的~上面",我說了好多遍,柏誌不為所動,還一直看著我,最後柏誌將棒子拿起來懸空指著中間。。,ㄚ,我懂了,原來柏誌也想先來個熱身,嗯,沒問題,我慢慢地說:"中間的~上面,上面的~右邊,右邊的~下面,下面的~左邊",我每說完一個段落,柏誌就指對那個方向,當我說完全部的方向後,柏誌也一一賓果,真的有夠厲害的柏誌,比我想像得還行。。,憑空想像的方向完成後,我再請柏誌將棒子放圖卡上的★,我一樣唸著:"★的~上面,上面的~右邊,右邊的~下面,下面的~左邊",結果柏誌都是照他自己的意思指,完全沒在聽我的,沒關係啦,至少他熱身那段已經讓我看出他的潛在能力,有潛力就好,我不會跟他多計較什麼的!~好啦,紙上作業稍有難度,因影子是由2-3種物體重疊形成的,而

詠綦和柏誌必須先觀察影子的輪廓再去判斷是由眾多物體中的那幾種重疊而成的?!詠綦觀察力挺細的,例:重疊影子中的茶壺是寬而矮,茶杯把手弧度只有1/4而非1/2,這些都被他發現到了,所以詠綦自然不會去圈選窄而高的茶壺+1/2弧度把手的茶杯了;柏誌圈選出來的物品幾乎都只有沾上一點邊,但我也發現柏誌的發展已經進化到"知道要圈選物體而不是亂塗鴨",不起眼的紙上作業就讓我發現了詠綦和柏誌發展的秘密,教育須要一點用心才能發現天才的秘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