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罐裡乾坤(玅瑾老師) 

    昨天跟莛莛爸爸聊天,我們聊了很多教養的話題,聊的當下我沒有太多感覺,卻在今早特別有感,或許我們聊天的內容曾是我之前的"遭遇",用"遭遇"來形容好像很慘,但又感覺沒那麼慘,主因只在過去的我"太自作多情"罷了...,這麼說好了,過去的我也曾把自己的幼教專業及經驗跟"在育兒路上特感無助"的家長分享,當下的我"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的專業經驗就是那樣,可以怎麼做又怎麼做的,而且我用的方式是一極棒的..雖當下我沒說出口,但我仍希望家長聽從我的建議準沒錯因為我專業又有經驗~~~後來我觀察,家長並沒採納我的任何建議,"能怎麼辦?"這問題我思考了很久,後來我理出了這樣的理:我和家長成長背景.條件.個性.想法...有著諸多不同,所以家長→本來就辦不到,也沒必要辦到;我本來就不該存有"我這麼好心,人家就一定得聽我的"的心態,因為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是不同的兩個人..,自從有了這樣的心態後,我發現自己~快活多了...會寫這段過去純粹是想表達:【只有父母才有資格改善與孩子間的教養問題,旁邊的人支持與支援就好,若連支持與支援都做不到,那還是靠邊站比較不會橫生枝節!】~"空罐上下鑽洞並拿橡皮筋貫穿內部,將數枚硬幣包一起並綁在棉線上,棉線再綁在橡皮筋正中央,將空罐一推不久罐子就回身邊"是今天的科學..一上課我就讓他們進行實驗,因做實驗才知道實驗"材料",後面我就是要透過材料

教他們一些新概念~~說到實驗,我發現做實驗時他們臉上沒有太多笑容,為什麼?因為~實驗沒成功→沒有"來去來去.."地滾動,只有"去..",不過沒笑容就沒笑容,反正我還有設計其它要讓他們學習的小活動,或許他們會跟這些小活動擦出愛的火花也說不定!~那天我跟定若媽媽說:"我有個習慣,如果我教了小孩某個新概念,幾個月後不管他們會不會懂不懂了不了解,我都會再進行新概念,因為我相信不管他們會不會懂不懂了不了解我教過的概念,他們一定會把這些概念先暫放潛意識中,有機會他們就會拿出來用,而我也不喜歡做"原地踏步"的教學,我覺得人一定要要求自己"進步",進步0.00000..1分也好,就是不要10年後回頭看→怎麼自己還是那副德性啊?!..就像數量0-5的概念我已經教好幾個月了,現在我不管他們會不會,我就是要繼續進行6-10,之後我會用2或5的倍數結合0-10,再之後就是11-15...",數量6-10我是透過"交集(重疊)"的橡皮筋,最後數數有幾條?我知道數數他們還沒那麼溜,所以這工作就交給我,而我也知道很多小孩礙於"方向知覺"還沒發展好,所以常把6看成9,9當成6;3以為8,8當作3..沒關係,多~"停看聽"就好了,就像過平交道時~要"停看聽",常這麼做就會平平安安,就會熟能生巧,最後也不用去管"方向知覺"到底發展好了沒?!..我把交集9條的橡皮筋排成一列,我依序數著:123456789,雖是我在數,但我相信他們有在聽,接著我擺上數字卡6和9,然後請宸叡和定鑠來挑哪張是9呢?..結果他們倆一人各挑一張,也不管誰挑對,反正他們也在練習一個觀念"有挑有機會"→這句話好眼熟..對了,宸叡媽媽曾告訴我:"有努力就有機會",難怪我會很順地寫出這句話;我把交集8條的橡皮筋排成一列,3和8就由定若和莛莛來挑了..,莛莛爸爸跟我說,莛莛常會說:"不要",所以他跟媽媽對莛莛都是用"相反"的方式,也難怪我請莛莛挑選字卡"3"或"8",莛莛偏要來個"相反"去撿"8條橡皮筋",所以定若的"左腳"和"右腳"就把數字卡"3"和"8"輕輕鬆鬆地全包了~!~最後,我利用跟"錢幣和橡皮筋"一樣都是圓形的"杯子"來進行~5=○    ,5=○○   ,5=○○○  ,5=○○○○ ,    就是讓他們用杯口沾印泥蓋上去,看看應該蓋幾個○合起來才會5,有趣的是,定鑠.宸叡.定若和莛莛都不約而同"很專心"地"愛怎麼蓋就怎麼蓋",理性的是,不管他們怎麼蓋,我還是唸著:"1,2345;12,345;123,45;1234,5"..這樣看得出來~"我是一個→不為所動.意志力堅強.吃軟不吃硬的老師了吧!"

undefin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