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我的胃

“物從口入,糞從口出”~其實很久很久以前,老師就已經用口述的方式跟小朋友講解:食物從口腔進入~經食道~經胃~經小腸~經大腸~最後從肛門大便出來..!不過深怕大家有聽沒有懂,再加上平日小朋友不會主動喝水.吃飽愛跑來跑去,所以今天老師特地拿跟小朋友差不多的人體模型圖及自製“嘴巴(用漏斗代替).食道.小腸.大腸(皆用透明水管代替)及胃(用透明塑膠袋代替)”的教具,如圖:      ,來解說人體的奧妙,不過因為平常老師就有在說,但不知道小朋友到底有沒有聽進去,所以老師還是得問大家:“咦,你們知不知道你吃下去的東西都會跑到哪裏去了?”佳勳用雙手摸著自己兩腳的膝蓋說“到這裏”(佳勳的意思大概是指~營養的食物被小腸吸收了就會變成我們身體上面的肌肉..這個道理老師平常就有在說~);存恩說“跑到肚子”;芽說“跑到胃裏面”!...太好了,雖然老師不是股票分析師,但是老師平常說的話,大家都有牢記在心,呵呵,這比股票被套牢還值錢呢!老師再繼續問:“那你們知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佳勳說“吃到紅蘿蔔就會很健康”;存恩說“日本有那個東西就會很健康,我有去日本找那個東西”;芽說“讓他吃餅干.還有吃飯.吃西瓜”!...呵,看來大家都覺得~只要“吃”,就會健康了,小朋友就是小朋友,思想真的很單純!好啦,正式進入主題:老師展示一張人體模型的透式圖,圖上面清楚畫出人體內的五臟六腑,有食道.胃.心臟.肝.大腸.小腸...,為了不要模糊焦點,所以今天老師只簡單介紹~口腔.食道.胃.大腸.小腸的位置在哪?老師指著人體掛圖,不斷地重覆上述器官的位置,之後老師請大家輪流出來,老師會說:“胃在哪裏?大腸呢?食道哩?那小腸又在哪裏呢?”結果還是金貝比出產的小朋友頭腦最靈光,因為無論老師怎麼詢問,佳勳.存恩和芽毫無猶豫地通通都指對器官的位置,老師對她們的舉止真的感到無比驕傲啊!好啦,為了說明“多喝水及飯後別亂跑”的重要性,前述老師自製的教具派上用場了(“嘴巴(用漏斗代替).食道.小腸.大腸(皆用透明水管代替)及胃(用透明塑膠袋代替))~先說”多喝水“的重要性:老師把餅乾倒進漏斗(嘴巴)裏,這時餅乾從塑膠管(食道)掉進塑膠袋(胃)裏,再紛紛掉進小塑膠管(小腸)及大塑膠管(大腸)裏,小腸內的餅乾掉出小塑膠管外,但大腸內的餅乾太多了,所以卡在大塑膠管內,這時老師就故意說:“你們看,小腸的餅乾很營養,所以被小腸吸進去了,大腸內有好多沒營養的餅乾變大便了,可是~大便怎麼卡在大腸裏都掉不下來呢?”這時老師拿了一瓶水從嘴巴倒進去...水就將卡在大腸內的糞便(餅乾)一瀉而下,這時老師有說:“你們看看,平常就是要喝很多水,大便才不會卡在大腸裏,如果你的大腸有很多大便,你又沒喝很多水把它沖下來,這樣你就會便秘,大腸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大便,這樣你的肚子裏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大便,越來越多.越來越多...,肚子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大...,有一天你的肚子就會大到~“砰”...破掉了!”小朋友看到老師講述不喝水會有如此可怕的下場全都嚇呆了~!接下來講一點比較不可怕的~“飯後亂跑就會吐”

:為了好操作及效果佳,所以老師選擇喝水~老師將水倒進漏斗(嘴巴)

,水就流進塑膠袋(胃)內,這時老師故意抖動塑膠袋(胃),假裝小朋友喝完水或吃完東西在亂跑,不一會ㄦ老師把塑膠袋(胃)擠一擠,讓胃裏的水從漏斗(嘴巴)噴出來,這時老師很嚴肅的告訴大家:“你們看,吃完東西亂跑就真的吐了~!”最後老師補幾句話送小朋友~“老師的話真的要聽,不然最後不健康的還是你自己,別人也沒辦法救你唷~!”...看來幼教老師不僅要會掰故事,也要會講讓小朋友心服口服的道理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