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滴蠟畫(QQ+安安+存恩+景勻~~~令雪老師

  4/28的科學實驗曾做過水中之蠟將蠟燭點燃後滴入水中,再觀察冷卻後的蠟燭有什麼變化.今天的滴臘畫就是利用實驗課冷卻後的蠟片在圖畫紙上使用白膠黏出各種圖案.一開始老師先問大家"有什麼東西我們可以說它是一片~一片~的??"QQ說“因為~因為~因為~因為~因為~(再因為下去有人要抗議了...)因為媽媽買走我的土司~<QQ有點生氣o(‵′)O O O>我不要講因為了啦!”;安安說“我想到蘋果切下去.很小塊就是一片一片了~”;存恩說“我知道(_)吐司”;景勻說“糖果切~切~切~也是一片~一片~水蜜桃切一切也是一片~一片~ (¯()¯) M呀...(好吃狀!)”;大家說的很好!除了這些以外還有ㄚ!一片雲.一片葉子.一片尿布.一片餅乾...都是一片~一片~的喔!老師最愛問問題了(_‧?)所以老師再接著問"為什麼我們要使用臘片來做作品呢?"QQ說“因為~因為外面做作品.看到一個小狗.跑過來吃水果~”;安安說“因為這樣我的頭腦就會動~”;存恩說“如果沒有做作品的話.(臘片)就丟掉~<很浪費對不對!>”;景勻則說“因為老師要給小朋友上課.小朋友才會(台語)聰明~”;接著老師示範沾白膠黏再圖畫紙上.再把臘片黏上去.至於要黏些什麼圖案呢?(o)自己想嘿!才會聰明唷!大家拿著圖畫紙與白膠+老師給的臘片各自發揮去~QQ手忙腳亂的可是黏在圖畫紙上的實在是少的可憐.好像在做白工.最後老師問Q你做的是什麼啊?QQ:"太陽公公";安安則是輕手輕腳小心翼翼的一片一片粘著~當然也是只黏了一點點而已.老師問安安"你做的是什麼啊?"安安:"圓圓的眼睛~";存恩很happy的東黏一塊西黏一撮...眼前這幅四不像的作品辨識度極低.老師真是才疏學淺完全猜不出來.老師只好問作者本人"存恩你做的是什麼啊?"存恩:"手錶"(果然是抽象派的o(")o);景勻的天女散花也看不出個主題.好啦!老師我也別猜了."景勻你做的到底是什麼啊?"你告訴老師比較快啦!景勻:"蝴蝶"喔~有啦!有啦!就飛來~飛去的蝴蝶嘛!難怪這麼"散"(∩_∩)真是佩服!佩服!

                                                      

◎工作-滴蠟畫(子昕.芽.小奕-小萍老師)

“片”~這個單位詞會讓你想到有什麼東西可以用它來形容的呢?正當你還在思考的同時,小朋友已經想出答案了,你一定汗顏為何金貝比小朋友的腦筋比你還靈光?呵,那當然是靠“遺傳基因+父母.老師一點一滴的引導”,才會造就出現今 “勝不驕.敗不餒”的他們啊!且看孩子的答案為何吧?子昕說“菜菜切一半.切一半就會變一片一片了”;芽說“爸爸去買紅蘿蔔我都沒有碰它,因為它髒髒的,爸爸煮一煮再切一切就變一片一片了”;小奕說“可以用刀子切一片一片,還有剪刀(剪)”!~小朋友發表完自己的意見,老師當然也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囉,所謂“教學相長”就是這等意思嘛~~“一片葉子.一片彩霞.一片花瓣.一片土司.一片尿布.用刀子切蠟蠋.用剪刀切蠟燭,把一根蠟燭變成一片一片蠟片...”,這些都是“片”,對了,還有,記得前幾週我們曾做的“科學-水中之蠟”嗎?把點燃的蠟蠋滴在水中,再將水中之蠟(片)撈起來,這些蠟(片)可是我們今天的重頭戲唷!~端出蠟片呈現在大家面前,加上大家也看見老師已經準備好“白膠和白紙

”,不用老師說,小朋友都清楚我們今天要進行“滴蠟畫”,不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正是老師最忌諱之事,為了讓(培養)大家有“過程重於結果.自省.探索..”的能力與習慣,老師反問大家:“沒錯,我們今天就是要用這些蠟片來做作品,可是你們告訴老師,為什麼要用蠟片來做作品??”

子昕說“因為上課的時候,頭腦才會動很快”;芽說“因為做作品的時候,看到一隻小狗~”芽說到此(小狗),老師回應她:“咦,你學Q說”小狗“唷(Q說”因為做作品的時候,看到一隻小狗在吃水果“)”,芽想起老師是不喜歡小朋友跟別人的答案一樣,因為表示根本沒在動腦想,所以芽“照樣照句”改口說“看到一隻小貓在吃魚~”;小奕說“如果沒有那個(蠟片)的話,就..就..就..(到底“就”完了沒啊??)..就不行黏..黏

.在(紙)上面”!~聽完大家的言論,安安馬上舉手發問:“老師,蠟片這麼小片,怎麼黏在紙上啊?”哈哈哈,安安竟然能發現今天老師設計滴蠟畫的目的了?誰說蠟片小就不能黏呢?鐵都能磨成鏽花針了,世界上還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任務呢?只要你“頭點腦.花心思.堅持.有毅力...”,你都能跟愚公一樣~移走一座山的!~對年紀這麼小的孩子講道理,就要善用“幼兒發展學”的原理,再“掰”出一些孩子聽得懂的話語~~老師邊示範邊說:“如果你可以把這麼小的蠟片黏在白紙上變成一個圖案,那就表示你平常都有吃菜.吃飯..營養的東西,頭腦也都動很快...,你就是一個健康的小朋友,很厲害,可是如果你都偏食.不動頭腦,那你在黏蠟片的時候就會發抖,手像這樣抖個不停,也不能把蠟片貼成一個圖形,這樣就表示你不健康,不健康有一天你就會昏倒,昏倒醫生就說”哇,這麼嚴重的病我不會救ㄟ..“,最後你就死掉了,你快要死掉了,我們大家也不能就你唷...”

~~此話一出,老師一眼望去大家進行滴蠟畫的模樣,“手想發抖的也不敢抖;手本來就沒發抖的也一直擔心自己的手發了個抖..”,呵,老師只能說今天的課真的是成功到了極點,對了,補充一下:“滴蠟畫”真正的目的在於~培養孩子的手和眼能更協調,“手眼協調”就能完成更多事唷,什麼事?自己動腦想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