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洞變大了嗎(玅瑾老師) 

  今天的實驗:在紙的中間處剪一元硬幣大小的洞,再將紙對摺並朝中間靠攏,最後把十元硬幣放在洞口並觀察硬幣是否會掉到洞口下?~有時我覺得實驗這個東西其實也不須跟孩子解釋太多“結果為何是這樣?而不是那樣?”尤其對年紀越小的孩子,因為大人們對同樣一件事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觀察角度,孩子更是,有時我們說得越多越清楚,孩子反而不懂我們到底要給他們什麼?!所以我倒覺得~當我們丟一樣事物給孩子時,“讓他們自由去探險.自然去發現”這才是孩子學習的重點,就像當我們講故事給孩子聽時,在故事結尾時千萬別跟孩子說:“所以這個故事是要告訴我們要懂禮貌..”,不跟孩子講故事結語最大的原因是:“不要框住孩子的思想,要孩子一定要怎麼想怎麼想的,因為當我們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每個孩子自然有他興趣的點,a或許對故事中的船有興趣,b或許對故事人物長相有興趣..,因每個孩子都是個體戶,他們有那個權利去尋找他的興趣,大人理所當然不能去限制孩子的思想了!~對於我給孩子的實驗也是這樣,我從不要求他們一定要懂實驗原理,”他們上得很開心,有得到他們想要的“才是我絞盡腦汁設計課程最大的目的!~在進行今天的實驗前,我準備了1元.5元和10元銅板,這些銅板對詠綦和心怡應該不陌生,不過我還是想讓他們先摸摸這些銅板,體會一下”有錢“的感覺..詠綦拿到銅板後,一手各拿一個銅板,然後將它們”互削“,就像削蘋果那樣,詠綦邊削邊開心地跟我說:”削一削!“..哈,2個銅板竟會讓詠綦想到”削“這個動作真的不容易,你看,這就是我前述所言,”讓孩子自由“探索”,他們自然會去“發現”,最後就會自己“發明”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探索→發現→發明(“發明”很重要,因為它就是孩子思考之後與眾不同的產物,就是當大家都這樣做時,孩子竟然能夠闖出和別人不一樣的康莊大道,所以重不重要?!我覺得相當重要!))“;心怡看到3個銅板出現在她面前,她的身子竟然興奮地不斷地跳躍,邊跳還邊發出”呵..呵呵..呵呵呵呵..“,表示她實在太高興了..老實說,我很少看到心怡這麼開心過,我可以用”見錢眼開“來形容心怡嗎?!~接下來我要一個一個來介紹銅板的面額..我先拿出10元,並說:”這是10元“,我一說完詠綦立刻接著說:”圓圓的“,我說:”對,這個10元長得圓圓的~“,詠綦聽到我說他”對“,他可開心得呢..接下來我依序介紹5元和1元面額..讓詠綦和心怡稍為了解1元.5元和10元的面額後,為了突顯這3個銅板的面積不一樣,我用筆將這3個銅板描出它們的輪廓,也就是1元.5元和10元被我描出來後呈現出”小.中.大“的圓形,現在重點來了,我要讓詠綦和心怡來進行數學概念中的”對應“,所謂的”對應“就是”把一樣的放在一起“,”對應“說得深奧一點就是”觀念“,也就是”孩子會不會這樣想?!他想得對不對?!“.

我常碰到很多父母對於”孩子從幼幼班就開始讀了,但到了大班還是什麼都不會?!“而感到相當頭痛,我也只能說:

當孩子在求學的過程中,父母到底有沒有注意到孩子這幾年中學習過程的思考觀念對不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思考觀念不對,到大班時孩子自然不會呈現啥好結果給您看囉!“換句話說,我還是奉勸大家:”時間到了,別老是想著孩子一定會給您豐碩的果實,如何播種?如何澆水?如何行光何作用?..“過程”比“開花結果“重要太多了!“~我們回到”對應“吧..當我把1元.5元和10元的輪廓描繪在紙上後,現在我要讓詠綦和心怡將這3個銅板放在對的輪廓上..詠綦拿到10元就將它放到5元的輪廓上,我提示他:”不對喔“,我一說完詠綦就主動將10元改放到10元的輪廓上,再將5元改放到5元的輪廓上,最後將1元改放到1元的輪廓上..我高興地為詠綦拍手叫好,並拿出上面有個大圈的”答對”標示0跟他說“答對了”,詠綦一看到標示上的○竟然指著1元.5元和10元的輪廓跟說:“一樣的”,天啊,我都沒去注意到標示和輪廓都有個○,詠綦竟然發現了,而且他還知道它們是“一樣的”,詠綦真的是太厲害了,偷偷告訴大家:“詠綦可是位很細心的小男孩喔,想要的趕快撿去用啊!”;換心怡了,我先把10元給她,並要她把10元放在10元的輪廓上,可是心怡根本不聽我的話,她想“愛怎麼放就怎麼放”,結果她就放在白紙的空白處,其實這也無妨啦,反正這是心怡的思想嘛,我就尊重她囉..接著我就將5元銅板再交給心怡,結果心怡就將5元銅板疊放在10元銅板上面..最後我將1元銅板交給心怡,結果心怡就將1元銅板疊放在5元銅板上面..10元.5元和1元就這樣被心怡依序疊在一起了,疊完後心怡好高興,還主動幫自己拍拍手..哈,“對應”跟“疊疊樂”是有差的,不過“疊疊樂”可是心怡自己想出來的玩法,我覺得也挺棒的,所以我和詠綦也樂得為心怡鼓鼓掌囉~!~最後我們來進行實驗吧..我先在白紙上剪出1元大小的洞,為了增加他們的想像力,我將洞擺在我的眼珠子前,因我在跟詠綦和心怡暗示~“眼珠子也是圓圓的喔!”這時詠綦就將他的嘴巴嘟起來,然後靠近紙上的洞,最後笑得好開心,不用詠綦說我也知道~“詠綦嘟起來的嘴也是圓圓的!”我看心怡都不動,於是我將紙上的洞靠近心怡的鼻孔,結果心怡一邊閃人一邊ㄍㄞ ㄍㄞ叫..好啦,不玩妳了,我們實驗吧.....呵,我們都親眼目睹“10元真的有掉出1元的洞耶”,這個神奇的實驗連心怡看了都忘了ㄍㄞ ㄍㄞ叫,而詠綦卻補上一句:“錢錢,馬馬”,老師只能作個結尾:“只有錢,沒有馬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