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氣球傘(玅瑾老師) 

   通常增加孩子語彙的廣度與深度方式很多(語彙“寬度”=會說很多一般日常生活用語;語彙“深度”=說出來的話讓人感覺特別有質感,而不是那種五四三的詞~),不過這得看大人用啥方式去引導孩子?!方式很多,但就是要花很多心思去想..!平常跟珮珮.心怡.詠綦和瀅羽相處,我常常會利用機會教育,且在同一件事上,我會視他們每個人的發展程度用不同層次的語彙跟他們對話,我最大的目的是在“因材施教”,我覺得因材施教相當相當重要,因為“因材施教”教育出來的結果才最有效率,孩子接受度最高,他們也不會覺得“都聽不懂”而感到“有壓力”,若要問我為何有這樣的能力?!可能是我夠用心夠有智慧吧,不過我覺得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好好把每個孩子徹徹底底.紮紮實實教育好才是我最大的目的!”~以往上課我設計的題目大多是“為什麼...??”為了提高詠綦和瀅羽的語彙層次,今天我要他們倆來個簡單的“造句”,簡單就好,不用太難,太難對他們而言根本沒那個意義..我拿出一塊布,我問瀅羽:“這裏有一塊布,然後可以...”,瀅羽將布打開且舖得很平,然後直接躺在上面,我再問她:“布可以做什麼啊?”瀅羽說:“蓋棉被!”我將瀅羽的話套進句子裏,然後將完整句子說一遍:“這裏有一塊布,然後可以蓋棉被!”瀅羽說:“對!”我再說:“還有呢?可以做什麼啊?”瀅羽從布上面起來,然後開始將布對折再對折,我再問瀅羽:“布還可以做什麼呢?”瀅羽說:“摺棉被!”我將瀅羽的話再套進句子裏,然後將完整句子再說一遍:“這裏有一塊布,然後可以摺棉被!”瀅羽說:“對!”我再說:“還有呢?”因為我知道瀅羽一定還會再說跟“棉被”有關的答案,為了引導她可以說一點不一樣的答案,我特別跟她說:“不可以再說棉被了~”結果瀅羽邊把布打開邊說:“要量耳溫!”我說:“要量耳溫??妳要拿布量耳溫?!”瀅羽馬上說:“布不可以量啊,(量耳溫)要進去教室量!”我真的很想跟瀅羽說:“妳是樂暈了?!還是熱暈了?!”;我將布交給詠綦,詠綦很高興地將布舖很平很平,我問詠綦:“這裏有一塊布,然後可以...”詠綦很高興地說:“量耳溫!”瀅羽聽到“量耳溫”這個答案立刻跳出來說:“量耳溫是我講的啦!”詠綦再說:“量耳溫啊!”瀅羽氣得說“量耳溫我講的!”詠綦又說:“量耳溫啊!”..這兩位真的很奇怪耶,“量耳溫”這個答案聽起來怪怪的也在那邊爭個你死我活的,我直接說:“詠綦,布還可以做什麼?!”詠綦很高興地跑去躺在布上面,然後說:“躺著!”當詠綦準備開始曬日光浴時,珮珮突然衝出來,然後抓了布就跑,邊跑還邊甩布,樂得很呢,看到這一幕我開始幻想~珮珮將來的志願該不會是想當個健美滑稽小姐吧?!不然連詠綦躺在布上面,珮珮竟然也能將布從詠綦下面抽出來,呼~看來珮珮媽媽要開始擔心了~!到底“

裏有一塊布,然後可以...”,珮珮和心怡連話都講不清楚,所以我就別為難她們了,我就配合簡單語詞並實地做給她們兩人看,這樣不但能加深她們對語詞的認識,也能“做中學”..我分別在珮珮和心怡的腰上各綁上一塊布,綁完後我簡單說:“裙子,裙子,裙子”,珮珮和心怡沒啥反應,可能是她們這一生中還沒這麼妖嬌過吧,所以一時也不知如何是好,尤其是那珮珮,將來志願可是當“健美滑稽小姐”,這角色可跟“妖嬌”一點也扯不上關係呢,所以她的反應這樣算很正常!~接下來我將布再分別綁在珮珮和心怡頭上,結果我才一套上去,她們倆反應可大了~珮珮和心怡同時將頭上的布扯下來,因為她們在跟我宣示:“我不要當阿婆~~~!”..好啦,我們趕快玩“氣球傘:將球放在一塊布上面,再各自抓住布的一端,最後一起將球拋高”的遊戲吧,免得有人棄布而逃..我將球擺布中間,然後請珮珮.心怡.詠綦和瀅羽各抓住布的一角,當我喊“預備開始”後,珮珮和心怡竟然落跑了,只有詠綦和瀅羽玩得很開心也很成功~將球從布上面拋得高高的,球落地後他們再將球撿起來放布上面,再拋一遍..,珮珮落跑去哪兒了,原來她抓了另外一塊布在那邊甩來甩去,這邊甩甩那邊甩甩,甩得很認真喔,咦,珮珮的志願該不會改當“滑稽鬥牛士”了吧,呵,管她當什麼,反正只要她將來不要當無業遊民就好,因為我還沒看過“滑稽遊民”

呢!~今天的心怡整堂課下來都“心不在焉“的,但就在下課前一秒我終於知道原因了..當珮珮.詠綦和瀅羽玩得不亦樂乎時,我瞄到心怡偷偷摸摸地將身子移到”溜滑梯“那兒去,但她還沒那個膽行動,因為她很懂我的原則~”今日事沒有今日畢的話,那兒都去不了!“所以我送心怡個封號”膽小又識相的小女孩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