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彩虹泡泡(玅瑾老師) 

   今天的工作課連我都覺得很特別,因為“(吹)泡泡”竟也能使它們成為一幅畫,我一直認為~凡事只要不違反社會紀律,而它“特別不一樣”,那它就蘊含“創造力(創意)”的因子,就值得我們去重視!~不知侑晨是否看過泡泡?也或者他看了泡泡的反應是什麼?我很想知道,於是乎我就用泡泡液對著侑晨吹泡泡,結果如何???侑晨先是“專心看”,我從他的臉上看到了這些標語:“哇嗚~我活到這把年紀也沒看過這玩意兒!”侑晨看了好久,也沉思了很久,後來他大概看懂了,他知道這玩意(泡泡)沒他的緣,所以他“嚇得”大叫,而且我又沒要他“自首無罪”,他的雙手一直高舉還左右揮動,像是在跟我投降般,呵,有時我真不懂侑晨,嚇壞他的都是我們不會嚇的東西,嚇壞我們的都是他不會嚇的東西,這也難怪我沒住在侑晨腦袋瓜裏,所以才老不懂他到底在想啥?在怕啥?..呵,其實每個小孩都有他不為人知的秘密,或許連他自己都沒發現這個秘密呢,不過我想大人只要做到“尊重與關懷孩子”,那麼~那個秘密也沒那麼重要了!~我們繼續喔..我想,泡泡不能只是泡泡,“泡泡能做什麼?或是泡泡像什麼?或者是哪裡也可以看到泡泡?..”等諸如此類的“疑問句”,我認為都是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但前提是大人最好不要給孩子答案,“給孩子絕對的答案”就是在“限制他們的想像力”,也就是你逼孩子得跟您想一樣的答案,您不允許他做自己.擁有自己的想法,我想這不是幼兒教育的初衷!對年紀很小的孩子,因他們以前的經驗(俗稱舊經驗)可能不足,或是他們真的還沒開竅,所以通常我都是會用“先介紹”的方式來開起孩子的想像力,也就是說,他們可能不懂我的題意:“圓圓的泡泡到底像什麼呢?”我就會透過“我的介紹”讓他們“了解”題意,只要孩子接觸1次以上“我的介紹“,這就會增加他們的舊經驗,孩子舊經驗越多,將來他們在思考時就會有很多參考資料(舊經驗)可以用,所以舊經驗重不重要?!當然重要囉~!“圓圓的泡泡到底像什麼呢?”我擺出膠帶(圓形)蓋子,因為他們跟泡泡一樣都是“圓形”的,所以它們“很像”,如果大家還有其他答案當然都可以介紹給孩子認識,只是因為我考量侑晨第一次接觸這樣的題目,如果我答案給太多,我怕他當然暈倒,這可不好啦,因我到現在還不知道侑晨願不願意讓我替他人工呼吸..改天找機會套他話好了!~通常我不會介紹完“泡泡很像膠帶(圓形)蓋子”就草草結束了,因這不是為人師表該有的行勁,挺不負責任的!測驗孩子上課到底有沒有吸收?不是只能用考試的方式,尤其對學齡前的孩子,“透過實物操練,仔細觀察孩子並發現.找出他們的人生方向”是我最拿手的,接下來我是這樣測驗侑晨的:除了擺出原先的實物膠帶.球和(圓形)蓋子,我又多擺了不是圓形的“布娃娃濕紙巾”,5樣物品通通擺定後,我問侑晨:“圓圓的泡泡到底像什麼呢?”侑晨聽完我的題目後立刻去抓了布娃娃,當下我並沒有跟他說“不對”,因為或許在侑晨的想法中,可能泡泡很像布娃娃的某個特質也說不定,我沒有否定侑晨,我選擇尊重侑晨的想法,接下來我只說:“還有呢?用頭腦想一想(我用我的食指指了我的腦袋~)..”我話一說完,侑晨就用他的食指去摸他的鼻子,邊摸邊想,邊想邊摸,他在摸時我就想到了一個畫面~“楚..留..香”,當我還沉浸在楚留香的畫面中時,“膠帶和蓋子”就跑到我眼前了,哇,沒想到楚留香動作這麼快,真有他的~,不過不管有沒有“真有他的”,我仍沒告訴侑晨“膠帶或蓋子”答案對不對,因我仍保有“尊重孩子想法”的原則!~“彩色泡泡畫”到底怎麼做?是這樣的,我們只要在泡泡中加入紅色或藍色的顏料,再將它們攪拌一下,最後用泡泡棒沾彩色泡泡,並對著白紙吹泡泡,泡泡停留在白紙上消失後,圓形的泡泡模樣就會印在白紙上囉~,侑晨,你有沒有興趣來一下啊...你哭...不然來兩下好了...還是哭...不然老師吹,你看你要怎樣隨便你好了...“壓破白紙上的泡泡”...也行啦..至少你“有參與”活動,表示你還保有學習態度..好啦,你別再嚇得哇哇叫了,天花板要掀了,找點是讓你做吧..來吧,你最擅常做家事了,這報紙兒拿去扔了吧..扔完別溜啦..還有東西沒收完耶..你到底是沒責任還是已經嚇破膽了啊??這是你的秘密嗎?好吧,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