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杯子接球(玅瑾老師) 

    "將線的兩端分別黏在乒乓球及杯子底部,最後用杯子接球!"~遊戲就是這樣玩的,一開始我想利用乒乓球來讓他們練習"加法","加法"已經認識詠綦和柏誌了,但它對奎鉉和鎵賢就比較陌生,"陌生"我就用"實物"方式引導,"已經認識"我就用"符號"方式表示。。,以發展學而言,"實物半抽象抽象"是引導孩子發展邏輯概念的方式,換句話說,年紀越小最好呈現實物(真實物品),這樣他們才更有概念,年紀大一點就可以呈現半抽象物品(模型。。等),年紀再大一點就可以呈現抽象事物(用說的。符號。文字。等),學理上可以學習抽象事物的孩子年齡約小學中高年級以上,適合"半抽象+實物"事物的孩子年齡則為小學中高年級之下。。,不過我認為學理歸學理,這倒還得視每個孩子的發展狀況(程度)而定,只是說給孩子學習的方式步驟最好是"實物半抽象抽象",如果孩子的程度已不需要靠"實物"來學習,那就可以靠"半抽象"方式學習,若孩子的程度已經可以發展到用"抽象"方式來解題,那有何不可?!不過孩子的學習到底適合用啥方式來呈現給他們看,我倒覺得引導的大人的"判斷力"很重要,總之,我是覺得大人只要不要讓孩子的學習"原地踏步+揠苗助長"就好,何時用啥方式都行的~!~"1+2=3,2+3=5,3+5=8"是我接下來的重點題目,有沒有發現這3個橫式加法有點兒關聯性,它其實是小學一年級的題目,那麼它趣的地方在哪兒?!等等我就會呈現出來了。。,而直接給奎鉉和鎵賢3個橫式加法太殘忍了,所以我只呈現1+2=3,雖然1+2=3是個抽象(符號)題目,不過我要奎鉉和鎵賢呈現他們實力給我看的並不是他們看懂不懂題目?!或是他們會不會加法?!。。我要觀察他們的是~1。聽懂不懂人類的話(指令)?!2。有無真正的數概念(1=1顆乒乓球,2=2顆乒乓球)?!。。在幼教中其實沒有所謂的考試,老師要知道孩子的程度都是從~"孩子操作過程中,老師用專業和經驗去觀察和判斷孩子的發展程度",所以幼教是"重過程不重結果"的,不過到底是"重過程?還是重結果?"這還是得看老師的個性,老師的個性有時會影響孩子(當然不是絕對),我的觀察力還算敏銳的,專業判斷力也不差,重點是我從不斷孩子生死,我只斷孩子~"進步了沒?!沒有的話就繼續努力就好了~!"!~我把題目擺定,然後在題目下面放3個盤子,接著我指1唸1放1顆乒乓球在盤子上,我指2唸2放2顆乒乓球在盤子上,最後我指3唸3,然後把前面2個盤內的"1顆+2顆"乒乓球移到第3個盤子上,我跟奎鉉和鎵賢說:"1+2就是等於3~"。。。。。。。。。。

1 + 2 = 3 → 1 + 2 = 3

  ○ ○             ○○○ ,我示範後,接下來我請詠綦來引導鎵賢練習一下我剛呈現的方式(註:大人(老師)的示範對孩子很重要(道理同"身言教"),孩子會經由大人(老師)的示範從"不懂→略懂→很懂",不過"不懂→很懂"的過程絕對要透過"練習",不斷練習最後一定"很懂","熟能生巧"就是這樣來的~!)~~詠綦對鎵賢說:"1",鎵賢把手中的1顆乒乓球放第3個盤子,詠綦指著第1個盤子提醒鎵賢,鎵賢卻用手去指第2個盤子,詠綦對鎵賢說:"不是,1顆乒乓球是要放這裏(第1個盤子)",說完詠綦就牽鎵賢的手將他手中的1顆乒乓球放第1個盤子,詠綦說:"+2",鎵賢把手中2顆乒乓球的其中1顆放第1個盤子(1顆+1顆=2顆),詠綦指著第2個盤子說:"不是,是要放這裏",鎵賢就把第1個盤子的2顆乒乓球其中1顆拿過來放第2個盤內,再把手中剩下的1顆乒乓球放道第2個盤子(1顆+1顆=2顆),最後詠綦牽著鎵賢的手把第1個盤子的1顆乒乓球和第2個盤子的2顆乒乓球通通拿到第3個盤子裏,最後大哥帶小弟完成了1+2=3的任務;奎鉉主動跟柏誌要了1顆球放第2個盤子上,奎鉉再跟柏誌討了1顆球放第1個盤子上,柏誌看到跟奎鉉說:"不是,是要放這裏(第2個盤子)",奎鉉聽了柏誌的建言還真的將第1個盤子上的1顆乒乓球移到第2個盤子上,也就是說,現在第2個盤子出現了2顆乒乓球,柏誌交給奎鉉最後1顆乒乓球,奎鉉就主動將它放在第1個盤子上,這時我說:"天啊,奎鉉,你放對了耶~",我一說完奎鉉和鎵賢就不約而同拍拍手。放煙火,我再說:"奎鉉,那1+2=3,你把3顆球通通拿到這裏(第3個盤子)放~",我說完奎鉉就把第2個盤子的2顆球其中1顆乒乓球拿到第3個盤子上,完後他還開心地拍拍手,我想我也為奎鉉拍個手吧,因為年紀迷你小的他竟也懂得啥是"平均分配"~;我讓詠綦分別以"畫○"的方式來計算加法。。詠綦還不錯,他負責的題目是3+5=8,而他自己畫了又小又整齊的○(○○○○○○○○),他畫完後我驚訝道:"你在家是不是有在練習畫?"詠綦說:"沒有,就會了~",哇,這麼神喔,那我們來看看柏誌有沒有這麼神。。,柏誌負責的題目是2+3=5,柏誌還沒開始詠綦就叮嚀他說:"畫白紙上不是畫墊子啊~",柏誌一開始很穩地畫了2個差不多"大"的○,詠綦又開始叮嚀柏誌:"畫小一點",但不知柏誌是在跟詠綦作對?!還是在作秀給大家看?!接下來的3個○,柏誌畫得比"大"還要"大",那叫"巨大",但也很嘟好,"2個大○+3個巨大○"還真的等於5個○呢,所以柏誌跟詠綦一樣神~!遊戲前,我在6個杯子上分別寫上"1。2。3。3。5。8"我帶領他們將杯子疊起成

1+2=3,2+3=5,3+5=8"的概念:   

                          

                          

~~遊戲吧。。在進行杯子接球時,柏誌跟我說:"不會接ㄋㄟ",我說:"想辦法~",過不久柏誌跟我說:"接不到ㄋㄟ",我說:"我也接不到ㄋㄟ",再過不久柏誌跟我說:"我會接了",我說:"ㄛ,你接得真好~",其他三個人不是接不好,而是他們從來沒接到過,所以不能論接得好不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