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椅子(玅瑾老師) 

   一上課我就告訴他們:"今天我們要上的遊戲是滾椅子!"這時我就偷偷聽到秉耘嘀咕著:""椅子怎麼可以滾啊?!椅子怎麼滾啊?!"我說:"椅子當然可以滾,想辦法就滾得出來~!"~剛認識又文媽媽的那幾天,媽媽提到了2件事讓我印象很深刻,也深深覺得。。以現代"凡事都只會責怪別人"的家長而言,媽媽真的是"稀有媽媽",當然也跟我的觀念不謀而合~,媽媽說道:"1。當又文不小心跌倒時根本不需要去扶住他,說不定又文還會用很有創意的方式自己站起來呢! 2。她的鄰居近來要換保母,原因是保母都沒幫她的小孩洗奶瓶。。又文媽媽疑惑著:洗奶瓶不是本來就是媽媽的工作嗎?怎麼會是保母的工作?"。。是的,如果人在看待事情時,若"多站在別人立場"的角度想,很多事都能在沒有怨恨下迎刃而解,當然這個角度也能產生"創意",就是說~把無解變有解靠得是"創造力",解決問題靠得是創造力(腦力)而不是權力或暴力或賴皮。。,()椅子怎麼滾?用手啊,把椅子倒下滾啊,雙手握住椅背滾動椅腳啊。。,"方法"就是創意,學理上有段話是這麼寫的:【智力高的,創造力不見得高;創造力高的,智力至少有一定的水平之上】,我看(教)過的孩子真的證明了學理這段話,這也是我相當重視"孩子的創造力"原因之一,當然我本身也得要有一定程度以上的創造力,否則我怎能有法子引導孩子的創造力呢?!~~遊戲前我用"語文題目"來引導他們更有智慧。。。我寫了跟"滾"很像的國字:袋。衣。裏。表。滾。液。滴,我先不告訴他們這些國字怎麼唸,我請秉耘和柏誌先來告訴我"它們怎麼唸"(這可以讓我了解秉耘和柏誌到底認識了多少國字)。。秉耘說:“袋-,混在一起的,衣-滾動椅子的,裏-,汽車的輪胎的,表-這也是,滾-泥巴的,液-,滴-河流的”;柏誌說:“袋-地墊的,衣-車子的,裏-馬路的,表-車子的,滾-筆的,液-這是水,滴-這是喝水”,為了讓秉耘。又文和柏誌正確認識這些國字,我一個一個唸出這些國字的發音,當然,我為了讓他們對這些國字"印象深刻",我簡短地解釋了它們:"袋-,袋子的袋。衣-,衣服的衣。裏-,裏外的裏。表-,表示的表。滾-,滾動的滾。液-,乳液的液。滴-,小雨滴的滴",其實國字怎麼解釋都行~用孩子已經很熟悉的事物(舊經驗)或孩子剛接觸的事物(新經驗)都可以,只是不管是針對孩子的新。舊經驗去解說,如果大人都能用很生動的方式表示,老實說,筆劃數再多的國字,孩子也能輕而易舉就記住,所以關鍵在"大人"!~解說完國字,接下來我要讓又文從袋。衣。裏。表。滾。液。滴中找出"滾動"的"滾"這個字,我拿出字卡:滾動,我跟又文說:"又文,地上的國字,哪一個國字跟滾動的滾是一樣的,你用筆把它圈出來~"我把字卡:滾動先交給又文讓他好好地,仔細地瞧瞧這個字,沒想到又文看完字卡:滾動後,竟還會把字卡:滾動主動交還給我,呵呵,既然交還字卡,表示又文懂了。。我用筆把袋。衣。裏。表。滾。液。滴中的圈起來給又文看,圈完我把筆交給又文,請又文自己再圈一遍。。。我等了快步入老年,又文不圈就不圈,於是我說:"柏誌,弟弟就交給你了~",柏誌像小老師般想好好教導柏誌,但又文卻是猛甩手不領柏誌的情,柏誌無奈地說:“我沒辦法了”,秉耘接棒說:“我來,這個太簡單了。。弟弟,手給哥哥牽~~”又文真的讓秉耘牽他的手,最後順利地把圈了起來!~~"同音異字"是小學國語常出現的題型,這題型我也因材施教教過秉耘和柏誌,又文是第一次領教,但我覺得這對又文就是一個新經驗,其實新經驗就是新刺激,"同音異字"對又文是新刺激,對秉耘和柏誌是再複習,"新刺激。再複習"對孩子都是好事,只要是好事我都會盡量為孩子去做~~~前面提到"滾動"的滾,接下來我要提"滾動"的動,動的拼音是動,同樣的音的國字我舉3個(這就是:同音異字):動。凍。棟,我先請秉耘和柏誌來解說這3個字的意思~秉耘說:“動-滾動的動的意思;凍-就是動一動的動;棟-咚咚鏘的咚的意思”;柏誌說:“動-動詞的動;凍-動一動的動;棟-名詞的棟”,這3個同音異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請又文用圖卡分別跟秉耘和柏誌表示:“動-運動的意思(我放"跑步:圖卡);凍-凍傷了(我牽又文的手放"冰塊"圖卡);棟-房子的單位詞叫棟(又文願意自己放"房子"圖卡)”。。要讓孩子"增廣見聞"的方式真的太多了,就看您願不願意為孩子花點心思,"願意"就會習慣,"習慣"孩子就有希望了!~~遊戲吧~~秉耘照規矩來~雙手握住椅背滾動椅腳;柏誌偷吃步~拿起椅子快跑;又文先是假裝當個守法的孩子~不斷原地推椅子,最後趁我不注意當個落跑男孩。。"快速地"爬到角落裝沒事地玩起車子,看來~3個小孩。。年紀越大越守法,年紀越小。。我就當他(們)表面還不懂啥是"守法",其實骨子裏。。嘿嘿,比我還懂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