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摔畫(玅瑾老師) 

  我記得學生時代常去幼稚園參觀,參觀前老師曾告訴過我們:"如果你參觀時發現~這個班級或園所所擺放的童書"很新",那很有可能大人很少讓小朋友"碰書",可能怕小朋友會撕破書。大人會捨不得或。。,當然這可能只是其中一個原因,不是絕對!"雖然這句話不是絕對,但還是讓我有很多省思~我是個相當惜物的人,更不喜歡浪費,很多時候我們為了私慾,例:我自己不喜歡。。,所以我也不喜歡孩子。。,我自己要。。,我也要孩子這樣。。,我們常在無形中把自己的私慾套在孩子身上。。跟很多父母聊過,我發現很多父母其實都沒有"孩子從出生那刻起就是個個體,因為是個體,所以孩子是有他自己的思想的,孩子永遠都不是我們的"這樣的觀念。。對孩子"捨不捨得放手"真的是個大學問,"放"也不是,因為擔心。。,"不放"也不是,因為擔心。。,但我好像比父母更能看清楚"放與不放手"之間,它們將會如何影響著孩子未來的發展,這難道是旁觀者清?還是我太專業了?還是我會通靈?還是~~我領悟力高???。。。提及上述是因為今天的課程(抹布沾上水彩,最後摔在白紙上完成摔畫)讓我想起以前在幼稚園任教時,我一直不懂為何美術老師要要求孩子跟她畫"一樣的雞冠。一樣的爪子。一樣的羽毛。一樣的。。",美術老師的回答一直到現在還是無法說服我的腦,她說:"孩子要先學會雞冠。雞爪。。要怎麼畫?!這樣以後他們才可以(有本錢)發揮創意。。",創作(尤其是屬於自己的作品)~不是隨心所欲把自己內心所想的畫出來。做出來嗎?"請你一定要跟我這樣做"~在我的觀念裏就是阻礙孩子創造力的原兇,當然這是我個人看法,不過從我自身經驗~你越要我跟你這樣做,我越做不出來;你都別管我,我一定會讓你驚豔!工作(美術。美勞。手工藝。。)是一種創造力表現,請讓孩子盡量發揮他所想的,"必要時"才插手,"必要時"就是以不防礙孩子創造力為主,否則大人越插手,孩子越不知所措!~今天進行很特別的摔畫,因為用"抹布"代替"畫筆",所以我覺得特別,我很喜歡引導孩子認識"特別"的東西,我總覺得。。如果可以跟別人不一樣("很"不一樣也行),那我們的人生一定會很不一樣,不用跟別人比,但至少會讓我感覺~"今生真的沒有白走這一遭了"!"學前教育"很少教"查字典",因為我要讓又文。柏誌和秉耘的童年很不一樣,所以我教他們查字典。。查字典對秉耘和柏誌已經不陌生,因為我早就教過他們。。又文對字典就陌生些了,沒關係,凡事起頭不一定難,因為我很會因材施教~~既然又文眼裏沒字典,那我就先讓他認識"字典"這2個字就好,對了,補充一下,教孩子認識知識或常識時,因為【已故幼教學者皮亞傑把孩子的認知發展分成4階段:1。感覺動作期(0-2歲):1歲時發展出物體恆存概念,以感覺動作發揮其基模的功能,由本能的反射動作到目的性的活動。2。前運思期(2-7歲):能用語言及符號等表徵外在事物,不具保留概念,不具可逆性,以自我為中心,能思維但不合邏輯,不能見及事物的全面性。3。具體運思期(7-11歲):能根據具體經驗思維解決問題,能使用具體物之操作來協助思考,能理解可逆性與守恆的道理。4。形式運思期(11-16歲):開始會類推,有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按假設驗證的科學法則思考解決問題。~~以上,我上課時常會運用。。實物(真實物品)→半抽象(例:模型。影片。圖片)→抽象(例:文字。符號)。。來輔助我的教學,實物→半抽象→抽象。。算是"階段性",例:又文剛認識這個世界,所以我會盡量用"實物"來教育他,除非我找不到"實物",我才會找很像實物的假實物(半抽象)來代替,我盡量不用文字或符號(抽象)教育又文,因為我知道我一定會對牛彈琴;至於柏誌(4歲)和秉耘(快7歲),因為他們跟我好幾年了,所以他們倆的程度會比同儕"高級",如果我常用實物教育他們,其實已經引不起他們的興趣了,更別論要他們上課專心一點。。所以我常~"半抽象。抽象"交替使用,何時採用半抽象?!何時採用"抽象"?!這要看當時他們的反應,還有~我的腦力,皮亞傑的論點是我教學的參考依據,但實際上該怎麼運用?!還是得靠我的實物經驗和臨場反應!。。我們把目光移到發呆很久的又文身上吧。。我找了2本標有"字典"二字的雙胞胎字典和2本繪本,我把字典擺中間,2本繪本擺字典2側:繪本 字典 繪本,接下來我請柏誌拿著雙胞胎的其中一本字典問又文:"這本字典和地上這3本的哪一本是一樣的?把它找出來。。"。。我們來看柏誌是如何當又文的老師?。。柏誌對又文說:“弟弟,我等一下要講這一本(字典),你要聽我的話喔”,說完,又文就對著柏誌假哭。。柏誌說:“弟弟,你不能再哭了,看我這邊~",又文沒哭了,真的看著柏誌那邊,柏誌說:"地上3本,哪一本跟哥哥的字典一樣?"說完,柏誌就把他手上的字典交給又文去比對地上的書,"厲害的"又文就直接把接過來的字典放到他"正對面"的字典旁邊:繪本 字典 字典 繪本,又文放完還自得其樂的為自己拍拍手呢~。。咦?!厲害的=正對面=運氣好???。。於是我把三本書對調位置:字典 繪本 繪本,我請又文再表現一次,嘿嘿,我的懷疑是對的,又文真的偏愛"正對面":字典 繪本 字典 繪本,不過管它對不對,又文還是為自己掌聲鼓勵鼓勵呢!~我交給柏誌和秉耘一人一本字典,我請他們翻一翻,然後一起告訴我:"字典裏有什麼?"柏誌說:“小小的”,秉耘說:"也有數字,還有大的國字",柏誌說:“我看到了2個逗點”,秉耘說:"我發現了很多的數字",柏誌說:“我看到(部首)ㄤ”,秉耘說:"換我了,我看到字典裏有2個拼音",柏誌說:“我看到(部首)2個ㄈ”,秉耘說:"小小的人,還有句子",柏誌說:“我看到數字了,哥哥,我知道在哪裏,我給你看~”,秉耘說:"我看到工。我看到口。我看到片還有牙。。",我說:"好,因為今天我們上"摔畫",那你們再找一找,還有哪些字的部首跟"摔"一樣是手部的?"秉耘說:"扒。扑。打"。。柏誌都不知道怎麼找,秉耘教他找,秉耘跟柏誌說:"柏誌,你如果沒有看到就翻過去~"。。,最後秉耘指著""跟柏誌說:"也是手部",柏誌說:"嗯,哥哥,我知道了!"~"不管你的年紀多大多小,兄友弟恭。互相切磋學習,就是我要的混齡教學!"~~不同以往的水彩課,今天我讓他們穿上了圍兜,免得"摔畫"摔不成,反成了"人體噴繪",。。"摔畫"正是我要讓他們見識的,所以即便最後大家的成品大同小異,我也不在乎,體驗會比結果重要,"結果"一時,"體會"一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