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眼睛的錯覺(玅瑾老師) 

實驗:利用黑色色紙剪出數個正方形,然後將正方形依序並間隔排列在白紙上,如圖: ▉▉▉▉ ▉▉▉▉ ▉▉▉▉ ,最後凝視“縱向與橫向白線交叉的十字部份”數秒後就會看見浮出來的灰點!原理:縱向與橫向白線交叉的十字部份會因為白色與白色相鄰互相抵消色調,因此會看成灰色!~這樣教具上課前我就準備好了,只是我一向不太喜歡“上什麼課就直接給孩子什麼就好了”,因那會讓我感覺我在浪費孩子寶貴的生命,也可能養成孩子“被動+不會思考”的壞習慣,而且這樣做我心裏也會感到不安~,我們常鼓勵孩子要會思考,但我有發現有些年紀小的孩子真的不知道什麼叫作“思考”,也就是當我們問他問題時他會常常出現“發呆”狀況,其實這也不能說這孩子腦袋就是呆呆的,我是會比較傾向這是因為大人平常都沒有在引導孩子如何去思考,沒有在啟發孩子的潛能,只會讓孩子自生自滅,從來沒在理他的,大家應該常聽過“親子互動”很重要吧?!其實它的道理就在這邊~大人不須高深智慧也不須高等學歷,大人只要有常常在跟孩子互動,孩子就一定會 很靈活,不會只是小呆瓜一個,畢竟孩子只是個孩子,他們懂得一定沒大人多,所以平常透過大人跟他們多互動,孩子的思想就一定會活絡起來,也才知道什麼叫作“思考”,我就是秉持這樣的原理,所以只要上課時有多餘的時間,我就一定會多設計幾個問題引導孩子去思考,他們不會思考.不會回答或不會做也無所謂,但至少他們會看我是如何處理我設計的問題,記得~“看”也是引導的方式之一唷!~今天的實驗課說真的很簡單,但也因為很簡單,所以才讓我有更多的時間想多考考詠綦和心怡更多的問題,其實不要說“考”這麼嚴肅的字眼,若說“透過我所設計的問題來觀察詠綦和心怡的發展”可能更貼切點兒~!首先,我拿出實驗用的這張教具,我直接問詠綦和心怡:“你看到什麼?”詠綦說:“正方形!”我說:“很好,有正方形,還有呢?”詠綦說:“長方形~”我很驚訝地說:“長方形?長方形???..ㄛ,那還有呢?”詠綦繼續掰:”三角形~”我冷靜地說:”你有看到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還有看到什麼呢?“詠綦很認真地說:”一條線~“我心想:”有看到一條線也對啦,畢竟白線部份在詠綦眼裏就叫一條線呢,而且肯定孩子的答案也算是加強他們自信的方式之一,所以即便詠綦說他所看到但我卻沒看到的長方形和三角形我也沒否定他,反正“天馬行空想像”正是這階段孩子的發展過程,大人默認就好,打擊孩子信心的話可別多說了..“;我知道心怡不會回答我的問題,所以我想將這個責任 交給詠綦,我跟詠綦說:”你去教妹妹說她看到了什麼?“詠綦轉頭就對著心怡說:”一條線,一條線,一條線,一條線..“心怡則是莫名其妙地看著詠綦,詠綦則再一次對著心怡說:”一條線,一條線,一條線,一條線..“結果心怡就低頭看著地墊,接著伸出她的中指用力且不斷地來回在地墊上畫”一條線“,哈哈哈,好有默契的二人組啊~!~這張實驗教具卡會讓我想讓詠綦和心怡來進行”對應“的活動,這樣好了,教具卡上既然有12個▉,那我再去找12隻動物,只要詠綦和心怡能夠將”1隻動物放到1個▉上面“就行了,這活動可以看出孩子是否專心?手眼協調如何?..最重要的是他們腦袋在想什麼??~詠綦將某些動物準確地放在▉上,某些動物放白線上,當他將動物放白線上時我也沒阻止他,因為或許詠綦覺得動物正在馬路上走也說不定,而這就是詠綦“天馬行空”的想法也說不定,所以我沒必要去否定詠綦想的是不對的,再說大人要有一個正確觀念:孩子若處於天馬行空想像的階段我們就要盡量讓孩子去想像,可別否定他們的想像力,因為當孩子這階段有被徹底滿足後,他們才能很“健康”地進入下個階段~創造力時期,如果他們想像力這階段沒有被徹底滿足,那麼孩子的創造力時期絕對會2266,影響其它發展甚大;當詠綦盡情在發揮他的對應能力時,心怡看到這麼多動物站立在▉上就開始手癢~將動物全推倒,我對心怡說:“可以破壞嗎?”結果心怡出手打了我的手,我對心怡說:“可以打老師嗎?”心怡再次打了我的手,我再嚴肅對心怡說:“可以打老師嗎?”心怡又再次打了我的手,我又更嚴肅對心怡說:“可以打老師嗎?”心怡轉頭去打詠綦的頭,倒楣的詠綦還好遇到行俠仗義的老師..,被我唸過後的心怡我開始引導她如何進行“動物與▉”的對應,可能有唸有差,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心怡配合度極高,要她拿牛她就拿牛,要她將牛放▉上她就放▉上,或許心怡真的有悟到“破壞”跟“配合”真的是世界大不同呢~!~好啦,現在就讓我.詠綦和心怡好好來瞧瞧教具卡上白線交叉的十字部份到底會不會出線灰點?其實不管能不能看到灰點我也都要假裝努力看,因為身教很重要~“我在做,詠綦和心怡都在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