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篇-遊戲(自由活動)】

金貝比(玅瑾老師)相當重視孩子的遊戲(自由活動),所以只要時間允許,我們儘可能讓孩子充份遊戲(自由活動),而且以不干擾他們為主,以在旁引導他們為輔!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林佩蓉云,幼兒每日自由活動時間至少三十分鐘,對幼兒來說,最佳的學習方式是自由遊戲,讓孩子自己選擇想玩的遊戲,自己在團體裏尋求玩伴,自己解決過程中的衝突,自由遊戲老師的角色是從旁觀察、引導孩子解決問題...。遊戲(自油活動)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金貝比(玅瑾老師)參閱多種資料,將遊戲(自由活動)的重要性整理如下,供大家參考~

(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James E.Johnson/郭靜晃 譯/揚智出版社

幼稚園的遊戲課程/黃瑞琴 著/心理出版社

幼兒發展與輔導/許惠欣編著/國友出版社)

【遊戲對孩子的重要性】

1.內在動機-遊戲不是大人指定孩子應該去玩什麼,而是孩子發自內心.自動自發.自由選擇.自由自在.不求實際.彈性不受拘束.重過程不重結果..的遊戲,孩子在遊戲中因為沒有被強迫,所以內心壓力自然不會相隨!

2.減少自我中心-年齡越小的孩子越自我中心,彷彿這世界是為了他一人存在似的,所以東西都是屬於他的,而透過遊戲是可以減少他的自我中心,例:角色扮演(扮家家酒.把鞋子當成電話..),他現在所扮演的是爸爸角色,所以在遊戲中他有責任將這個家照顧好,不能再像現實生活般那麼自我了..!

3.增強逆轉性-在角色扮演中,孩子知道現在他是演爸爸,而當遊戲結束後,他仍知道他的本名叫陳小明,這就是逆轉性(也是邏輯觀念的一種)

4.問題解決能力-孩子在遊戲中會嘗試不同的行為來讓現在所玩的遊戲順利些,而這些嘗試不同的行為可幫助他日後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解決能力,例:遊戲中孩子拿一根棍子搆不到遠方的彈珠時,他試著將自己的身體趴下或將兩根.三根..棍子連接在一起,最後就搆到彈珠了,而趴下或將數根棍子連接在一起這就是孩子在嘗試不同的行為,也攸關他日後在現實生活中的解決問題能力(遇到挫折,他會想盡辦法解決)!換言之,在遊戲中若孩子能夠善用各種方式來解決目前無法進行的遊戲,那麼將來他就會有較高的能力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挫折容忍度會較高)

5.創造力-透過遊戲孩子會用想的來讓遊戲進行得更順利.更豐富些,而這種用想的便是在激發孩子的腦力,也就是在激發他的想像力及創造力

6.語言能力-透過遊戲與同儕間的互動,孩子學習模仿同儕的語言,並修正自己的語彙,這是增強孩子語言最快速的方式!

7.發洩情緒-孩子的情緒可能礙於有限語彙,所以他無法告訴別人“我怎麼了”,透過遊戲的方式孩子可將他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情緒發洩出來,例:當他一直攻擊布偶時,或許那是他對某些人心有不滿...!

8.小型社會-未來孩子若要在社會上立足,首先他就得社會化,也就是他必須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而團體生活(遊戲)可說是孩子在踏入大社會前的小型社會,團體生活(遊戲)中會有規範,大家必須學會輪流等待.分享.分工合作及遵守規範才得以使活動(遊戲)繼續進行下去,若孩子無法遵守規範,他就會被淘汰出局..!孩子需要同伴,所以他會儘可能讓自己適應團體生活,所以團體生活(遊戲)說是個小型社會也不為過!

息 表

時間/星期

8:009:00

幼兒來園/自由活動(教室)

9:009:30

幼兒讀經

9:3010:00

點心時間

10:0010:40

(數學)

科學

(實驗)

幼兒

生活禮儀

(蒙特梭利)

工作

(美勞)

體能

大掃除

10:4011:20

辰經/說故事/圖書閱讀

11:2015:00

午餐/午休

15:0015:30

點心時間

15:3016:30

課程複習/自由活動(教室)/整理服裝儀容

16:3017:00

自由活動(遊戲場)放學

(以下摘自/遊戲中學溝通/洪蘭 文(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http://parentschool.so-buy.com/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07070202&Category=104081

...德國人類學家艾伯斯費爾德說:「三歲大的孩子就可以加入遊戲團體了,孩子其實是在團體中長大,年紀大一點的孩子會解釋遊戲規則,也會告誡那些不守規則的人,例如,搶別人的東西,或愛打人會被驅逐出團體..,所以孩子的『社會化』主要在遊戲團體中發生;一開始時,年長的孩子會容忍年幼孩子的行為,但是容忍有上限,再犯就不跟他玩了。從團體遊戲中,孩子學會什麼行為會激怒別人,什麼是規則,一定要遵守。」現在很多學者都認為孩子的社會化是在同儕團體中完成的,遊戲除了學習團體生活之外,還教孩子類化已學到的規範。...在孩子小的時候提供多樣性的刺激,對他學習的彈性(類化)是非常有幫助,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情境相似,那麼在這個情境中行得通的,在另外一個情境下也應該可以,缺乏了這樣的彈性,孩子就不知道為什麼在家中可以跟媽媽互動的方式,在外面跟小朋友就不可以。如果孩子需要在同儕團體中完成他的社會化,我們就要給他機會跟別人玩,書本帶給他知識,遊戲教他拿捏人際關係的分寸。「讀書」和「遊戲」是人格和智力成長的兩大推手,缺一不可,所以在念書給孩子聽之餘,也要常讓他跟別人一起玩。在發展的理論上,「遊戲」甚至比「讀書」還重要,因為人品也比知識重要,現代社會,最後決勝負的是領袖魅力,而領袖力則必須在團體中才能培養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