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上下.高低(矮)(玅瑾老師) 

    “上下.高低(矮)”是個”相反詞”, ”相反詞”這個概念對孩子而言重不重要?!其實我也不能說很重要,也不能說不重要,因為這道理就像順逆唱一樣(順唱:1.2.3..100,逆唱:100.99.98

...3.2.1),孩子懂得順逆唱就等於多學到一種工具,將來或許在學加減法時可以派上用場,例:1+3(1.2.3)=4;

5-3(5.4.3)=2..,這道理也像孩子喝水時用的水壺種類一樣,水壺種類有吸管型的,有倒在杯子上喝的..,這些水壺孩子通通會使用也很好,因為說不定將來外出時忘了帶水壺,至少可以用杯子裝水代來喝,而“用杯子喝水”孩子平常就有練過,不是只會用吸管喝水而已..,我所設計的課程及題目通通來自上述概念,也就是我要培養孩子很多能力,我希望將來他們長大後至少可以養活自己,而不是拖累家人!~今天我要“透過實物擺放位置讓他們了解何者在上面?何者在下面?也要透過比較身高,了解何者高?何者低(矮)?”我們開始吧..我請心怡和珮珮出來示範題目,好讓她們兩小無猜有種成就感,然後再請瀅羽和詠綦來回答..我給心怡和珮珮每人個兩隻公仔,一手各拿一隻,因為我怕她們倆聽不懂我說的人話,所以我請她們跟我這樣做~一手將公仔舉高.另一手將公仔放低,結果心怡和珮珮可能平常壞事做太多,所以雙手通通高舉投降樣,我說:“不是這樣,要像老師這樣..”,結果心怡和珮珮還是高舉投降樣,我怕詠綦和瀅羽等到尿急,所以我乾脆請他們兩人出來分別站在心怡和珮珮旁邊示範我剛才舉得模樣給兩小無猜看(也就是他們四人排成一列),畢竟小孩跟小孩間比較有默契,所以我把希望全放在詠綦和瀅羽身上了,如果希望渺茫,那接下來的活動該怎麼進行我還真頭痛呢~還好詠綦和瀅羽算是可以交待的(算我沒看走眼),他們真的有學我剛才那樣~一手將公仔舉高.另一手將公仔放低,只可惜心怡和珮珮都看嚨無哥哥姐姐在舉什麼,所以她們倆乾脆還是舉成習慣的那樣~雙手通通高舉投降,我是個不會輕易放棄的人,所以我在找失敗的源頭..咦,或許是因為他們四人站成一列,所以心怡和珮珮“看不清楚”詠綦和瀅羽到底怎麼舉的,於是我請詠綦和瀅羽站到心怡和珮珮的對面,我請詠綦和瀅羽再做一遍“一手將公仔舉高.另一手將公仔放低”的動作,結果好笑的來了,珮珮就將雙手舉高,心怡就將雙手放低,如果把心怡和珮珮合為一體,那還真的有“一上一下”呢,不過話說回來,小孩看事情的觀點真的無法和大人比,不過他們本來就是這樣,因為單純才會有“單純的想法”,跟我一樣呢!~我請他們四人回座位坐好,我示範最標準的,我一手拿“虎偶”舉上,一手拿“豹偶”放下,就是呈現“上下”的概念,但我什麼都沒說地問瀅羽:“這是什麼(上)?這是什麼(下)?”瀅羽一直說不出個所以然,我提醒瀅羽:“一個在什麼(上)?一個在什

麼(下)?”瀅羽立刻說:“一個在豬(她把虎說成豬),一個在熊(她把豹說成熊)”;我轉頭問詠綦:“一個在什麼(上)?一個在什麼(下)?”詠綦說:“一個在花豹,一個在黃珮羢的手”~“上下”的概念有了,接下來我請心怡和珮珮各拿出手上“一高一低(矮)”的人偶,我問瀅羽和詠綦:“一個怎樣(高)?一個怎樣(低(矮))?”瀅羽說:“一個小人,一個大人”,詠綦說:“一個是..嗯,我想想看,一個是小孩,一個是手!”我就說嘛,小孩很少想到我“計劃中的答案”,不過這樣的情況我見多了,所以我不會怎樣的,憶起學生時代我們在編寫教案時,老師常叮嚀我們:“要多想幾個活動起來預備,因為小朋友所想的常常出乎老師意料之外”,所以我沒在怕的!~接下來的活動我要請瀅羽和詠綦來負責“高低(矮)”的題目與答案,心怡和珮珮來負責“上下”的題目與答案..我請他們4人站起來並請瀅羽出列,我跟瀅羽說:“去找一個比你矮的人..”,瀅羽挑了珮珮,我說:“黃珮羢比妳矮,那妳比黃珮羢怎樣?(這是一種”逆向性思考“,我認為挺重要的,因為有順就有逆,如果只會順著思考,那思想就會被框住,如果懂得逆向思考,那就鐵定不會被這個社會淘汰!)”瀅羽說:“我比黃珮羢矮!”我“咦~”了一聲,瀅羽立刻改口說:“我比黃珮羢高,因為我長高了!”(“因為我長高了”~理由感覺怪怪的,但還不錯,一“咦”就通了,完全不用花錢買通樂!);我請詠綦“去找一個比你矮的人”,詠綦挑了心怡,我說:“心怡比你矮,那你比心怡怎樣?”詠綦說:“我比心怡小!”詠綦應該是把“矮”和“小”聯想在一起了,其實也沒關係,“邏輯”這種東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只要慢慢來,把基礎穩穩地打好,將來就能成為實力派的帥哥和美女!~接下來我在地上擺個趴趴熊偶(下),我給珮珮一隻兔子偶,我把字卡交給瀅羽,我要瀅羽考考珮珮兔子偶要擺趴趴熊的“上面”要怎麼擺?瀅羽高舉字卡並狠狠地命令珮珮:“黃珮羢,”上“要放在哪裏?”結果珮珮就將手中的兔子偶擺在自己的“頭上”;換詠綦考考心怡兔子偶要擺趴趴熊的“上面”要怎麼擺?詠綦拿著字卡溫柔地問心怡:“妹妹,這個(兔子偶)要放在哪裏啊?”結果心怡就將手中的兔子偶往地上擺,看來不同口氣的問法結果還真的不同,但這也不表示逞兇就有好結果,有時只是剛好撿到,但好運應該不是常常有的!~最後我去找了個“迷你梯子+公仔:讓他們來操練“上下.高低(矮)”的概念,有操一定熟,畢竟沒有人天生一次就會的,如果有這種小孩兒,我鐵定敗他(她)為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