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同心協力(玅瑾老師) 

   幼兒教育真正要給孩子學的或應該要讓孩子學的到底是什麼?!我說,真正應該要讓孩子學的就是”看不見“的內涵,內涵就是品德,品德就是態度.尊重.信用.規矩.合作..等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如果孩子在實歲0-7歲時這些品德的基礎都沒打穩,那後面的學習都不用再說了,即便孩子的成績再好,長得美如天仙或型男,才藝樣樣精通,那麼未來孩子必會因品德不佳受到社會公評而影響他的人際關係與發展,金貝比在學什麼?!或者說,玅瑾老師到底給孩子的是什麼?!我想,”品德教育“是我一直在堅守的教育理念,即便在重視表面光鮮亮麗的現代社會,我還是堅持”品德教育就是幼兒教育“,我的信念永遠都不會變!”..在教育上我是個會變通的老師,那麼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品德?!我都是從很多方面下手的,而“課程”就是其一,課程是死的,所以我會透過課程大綱再依每個孩子發展特性去設計不同題目來測試孩子可能性的潛能發展,或者透過題目來讓他們學習“人與人之間最該學習的課題,例:分享.合作..等..這些方式書本裏都沒有教,全都是靠我的專業與經驗累積而來的~~今天的體能課:兩人用頭頂著汽球,並將汽球丟進籃子內!..既然課程跟”球“相關,那麼我就設計個”照樣照句“來測測程度越來越好的詠綦..我拿出相反詞的字卡並比對球說:”球有~一大一小,一軟一硬,一黃一綠,還有一?一?“詠綦立刻說:”一重一小“,為了再激發詠綦的潛能,我說:”還有呢?“詠綦又立刻說:”一小一小“,我再說:”再來呢?“詠綦又馬上說:”跟全部都大的,跟有一個小的“,我們先不管詠綦答得對不對,我要說的是,”照樣照句“以前我考過詠綦,以前的詠綦會立刻跟我說:”我不知道或我不會“,但今天的詠綦至少進步到他會”立刻或馬上“回答,孩子的答案對不對真的不重要,孩子的”勇於發言=會說出自己的感覺或想法“我認為這才是教育最終的目的,因為這是一種學習態度,一種至少可以讓別人(包括父母.老師.同儕.)了解你的想法,因為了解你,別人才可以找出問題到底出在哪兒,那個”別人“可以不必是外人,但至少一定是父母或老師,他們了解孩子至少可以因材施教,可以讓孩子適性發展;我拿出紅黃藍綠的球並一一介紹它們的顏色給柏誌認識,當我拿出紅球時,我說:”紅色“,說完我將球交給柏誌,我跟柏誌說:”把紅球放好“,我一說完柏誌真的把紅球拿去指定的位置放好,我再拿出黃球,我說:”黃色“,說完我再將球交給柏誌,我跟柏誌說:”把黃球放好“,我一說完柏誌真的會把黃球拿去指定的位置放好..聽懂人話的柏誌最後真的都有把紅黃藍綠4顆球依我的指令將球放成一列,接下來我交給詠綦另一顆黃球,我跟詠綦說:”你請弟弟拿地上紅黃藍綠的黃球“,我一說完詠綦立刻跟弟弟說:”黃柏誌,拿跟哥哥一樣的黃球“,柏誌一直傻傻地看著詠綦,因為他完全聽不懂詠綦在說什麼?最後是詠綦牽著柏誌的手去拿地上的黃球..我用上述方式請詠綦要柏誌分別去拿”黃綠藍“球,結果都是詠綦牽柏誌的手去拿球,但最後的一顆紅球~正當詠綦對著柏誌說:”黃柏誌,去拿跟哥哥一樣的紅球“時,沒想到柏誌就自己去拿紅球,而且速度比開飛機還快,真的是嚇壞詠綦和老師了!~”球“因為是”圓形“,所以我準備了都是同色的”正方形+圓形+橢圓形+長方形+六角形=20個並將它們散放,接下來我要測試詠綦的“專注力到底有多專注?”我跟詠綦說:“請你從這一堆的形狀中去找出跟老師手中一樣都是圓形的形狀!”我為了“加快”詠綦的速度及讓他學習“更專注”,所以當我說:“預備起”後,我就開始數:“1.2.3..快快快.4.5.6..快...”,當詠綦聽到我在數數及喊快時,他還真的一點都沒怠惰,非常專注地在“相”圓形,為什麼我知道他真的很專注呢?因為他每次伸手一抓就抓對了圓形,所以他總共伸手9次也總共抓了9個圓形(圓形全被他抓起來了),共花了20秒..接著我將數字卡0-10散放地上,比較特別的是,這回我為了測試他是否對數字非常熟悉,所以我故意將每張數字卡放顛倒,而且每張數字卡顛倒的方向都不一樣,我跟詠綦說:“你剛拿了9個圓形,請問數字卡9是哪張?”我一說完詠綦又“立刻”將數字9拿起來..上面的測試讓我對詠綦更了解~原來他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專注的專注;我拿出同色的□○△,我再請我的助手詠綦請柏誌拿跟他手中一樣的○,詠綦跟柏誌說:“弟弟,拿圓形”,一般1歲初的小孩都會拿“離他最近”的那個物品,可是柏誌沒有喔,他去拿3個物品中的“中間”那個○,那個○要拿還得讓柏誌整個身子趴在地上才拿得到呢,可見柏誌上了3個月的學腦袋真得精光很多~!~玩遊戲吧..這遊戲詠綦跟老師可玩得開心呢,詠綦跟老師也想跟柏誌同樂,只是柏誌不知突然想到什麼或在害怕什麼,當我們把球擺在他額頭時,他像看到龐然大物般嚇得哇哇哭,看來外表啥都不怕的柏誌,內心也有脆弱的一面,嗯,老師知道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