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紙上作業~誰重(玅瑾老師) 

“比比看翹翹板上誰重?重的在□中畫○”~這是今天的紙上作業,或許“蹺蹺板”對他們而言比較抽象,所以我用厚紙板自製了2個蹺蹺板要在等等進行紙上作業前先讓他們實地來操練..!~“天秤”的課程以前我們上過,“蹺蹺板”則是第一次接觸,蹺蹺板和天秤的功用都是在測”輕重”,但當我問詠綦:““天秤”和“蹺蹺板”都是在做什麼?”詠綦卻說:“都在玩的!”其實詠綦這樣的答案我也接受,因為我喜歡孩子“有回答總比沒回應好”,孩子有回應至少可以讓老師了解他們的程度到哪兒了,這真的很重要!~既然蹺蹺板是在測物體”輕重”,那麼有“輕重”就有“一樣重(平衡)”,接下來我分別在A蹺蹺板的兩端各放1個一模一樣的積木(一樣重(平衡)),在B蹺蹺板的兩端各放1個及2個一模一樣的積木(輕重),我將AB兩個蹺蹺板呈現在他們面前,我問詠綦:“這兩個蹺蹺板哪裏不一樣?”詠綦說:“你先問妹妹!”我說:“我要先問你~,告訴我,它們哪裏不一樣?”詠綦說:“它們不一樣!”我說:“哪裏不一樣?”詠綦說:“它們就不一樣!”我說:“到底哪裏不一樣啊?”詠綦很不耐煩地說:“它們就不一樣啊,不簡單喔,你買的蹺蹺板啊,不一樣的事!”我想如果我再問下去詠綦鐵定會詞窮,沒關係,接下來我就讓心怡和柏誌來操作蹺蹺板,我來說明“何謂輕重與平衡?!”~

(輕重)我先在蹺蹺板的兩端各放1個(輕)和2個(重)積木,接著我將蹺蹺板一端的2個積木拿起來交給心怡(另一端的1個(輕)積木我不動它),我跟心怡說:“把這2個積木再放回去”重“的那邊~”,心怡先將第一個積木放回原來的地方,這時我心想:“還不錯嘛,聽懂我在說什麼~”,可是接下來心怡卻將第2個積木放到“輕”的地方,最後還是詠綦糾正心怡才讓原本“重”的地方恢復“重”的模樣呢..!(平衡)我交給詠綦和心怡各1個積木,我請他們兩人想辦法讓蹺蹺板“平衡”..結果詠綦先將積木放蹺蹺板一端,心怡看見哥哥放積木了,於是她也將她手中的1個積木放蹺蹺板的“另一端”,蹺蹺板兩端各有一個積木,所以~“平衡”也就出現了!

(輕重)我在蹺蹺板的兩端各放1個(輕)和2個(重)積木,接著我將蹺蹺板一端2個積木的其中1個積木拿起來交給柏誌(另一端的1個(輕)積木我不動它),我跟柏誌說:“把這個積木放回去那邊(重)~”,結果柏誌就將手中的積木放“輕”那邊,這時我說:“不是”,心怡一聽到我說“不是“,她也對著柏誌說:”不是“,沒想到柏誌竟對心怡說:”ㄉㄚ ㄉㄚ ㄉㄚ..“,雖然柏誌還不會說話,但他的發聲好像在表達什麼似的,而柏誌的反應也讓心怡大為吃驚;(平衡)我在蹺蹺板的兩端各放1個積木,待柏誌看清楚蹺蹺板”平衡“的狀態後,我將蹺蹺板兩端各1個的積木交給柏誌,我說:”放回去“,結果柏誌還真的將左右手中的各1個積木分別放蹺蹺板的兩端,可是~當他放下積木後卻又立刻將2個積木拿起來,然後對我傻笑,笑完他又放下積木,再拿起積木,再傻笑..,真不知柏誌把我當傻子?!還是他把自己當傻子?!因為當下我可是開懷大笑,不像柏誌一直傻笑呢~!

我們開始進行紙上作業囉..我示範一次如何圈選紙上作業“重”的動物後,接著詠綦就靠自己練習,完成後詠綦還拿紅蠟筆幫自己的作業打了2個勾v,詠綦還要求我幫他在紙上畫個表情呢;柏誌一直拿蠟筆揮舞著,我請詠綦去握著弟弟的手教弟弟如何打v,可是柏誌真的很想自己發揮,所以一直想將詠綦的手甩開,最後詠綦很嚴肅地跟柏誌說:“黃柏誌,哥哥攻擊了喔,你不行輸喔~”,雖然連我都聽不懂詠綦語意,但柏誌看到哥哥這麼有威嚴,最後只好任哥哥擺佈了~;心怡邊看柏誌+詠綦演的戲邊畫字,因為心怡的“東張西望”,所以她的紙上真的找不出像樣的“v”,為了讓心怡了解“誰重”,所以我就牽著她的手完成這項壯舉,最後我在她的作業上畫了個表情,這表情還是詠綦出題要我幫心怡畫的呢~..或許今天的課程對他們最有啟發的是“表情”而不是“誰重”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