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紙上作業~辨認(玅瑾老師) 

簡言之,孩子的邏輯發展步驟為:實物(例:真實物品..)→半抽象(例:模型..)→抽象(例:符號..),也就是說,年紀越小的孩子盡量以“實物”呈現才能幫助他們的邏輯發展,若大人觀察到孩子的邏輯發展有進步(進展)了,那麼再來呈現“半抽象”物品比較恰當,不過很多事也不是絕對要如此做,“視情況而定”就是變通方式,例:今天的紙上作業實屬“抽象”概念的練習,倘若他們無法把“相同物品連起來”我也覺得無妨,我們就把這作業當成刺激他們的方式之一就好了..,而在進行連連看的紙上作業前,我先試著用“模型”來幫助他們對抽象概念的認識~~首先,我準備了可以“裝”“吃”及“滾”的物品各2個,例:2個一樣的碗(裝

).2個一樣的玉米(吃)和2個一樣的輪子(滾)..,我先將“碗.玉米和輪子”每一種都拿來示範“裝.吃.滾”的動作,但我並沒有告訴他們:“碗是拿來裝東西的,輪子是可以滾的,玉米是拿來吃的”,“不告訴”他們主要是要讓他們自己去“判斷”..,他們判斷得如何且看下面他們的分類..我在3個盤內分別貼上“裝.吃.滾”的字卡,然後我將2個一樣的碗.2個一樣的玉米和2個一樣的輪子交給鈺彤,我請她來分類看看..結果鈺彤是這樣放的:碗+碗(吃).玉米+玉米(滾).輪子+輪子(裝),雖然她分類錯誤,但至少她會將“同樣的物品”放同一個盤子,算是沒在開玩笑的;我讓柏誌和芷芊一起來..我將全部物品都放在一個大盤子內,他們倆前面擺一個貼有“吃”的小盤子,我從大盤子裏拿出1根玉米放小盤子內,我請他們從大盤子裏拿出“可以吃的物品”,結果芷芊一下子拿玉米,一下子拿碗,一下子拿輪子,也就是她愛拿啥就拿啥,還好柏誌懂得要將玉米拿起放小盤子內..我再拿一個輪子放在貼有“滾”的小盤子上,芷芊還是想拿啥就拿啥,這回的柏誌竟也學起芷芊~隨心所欲地拿自己想拿的物品..,最後大盤子內只剩“2個碗”了,我想他們倆應該不會再有啥搞頭了吧~我將一個碗拿到貼有“

吃”的小盤子上,剩下的就交給柏誌和芷芊來表現表現..原以為他們會一起合作拿起大盤子內剩下的那個唯一的碗去放小盤子內,結果當柏誌拿起碗時,芷芊就搶走大托盤,柏誌看到芷芊用搶的,他也來個“搶搶大戰”,柏誌搶走芷芊的托盤後,換芷芊搶走柏誌的碗..呼~要看他們的搶戲,不如來看看詠綦是如何分類的~第一次:玉米(吃)+玉米(裝),我提醒詠綦說:“是嗎?”詠綦立刻改成:玉米+玉米(裝),我再提醒詠綦說:“是這樣嗎?”最後詠綦才分類出最標準的答案:碗+碗(吃).玉米+玉米(滾).輪子+輪子(裝)!~好啦,在進行今天很抽象的紙上作業前,我利用“模型+線”來讓他們實地操作一下“用線把相同物品模型連起來”..

模型我這樣擺:

香蕉   輪子

輪子   香蕉

碗    碗

詠綦和鈺彤都不錯,3種模型都會用線把它們連對了,因為他們都賓果,所以我就請他們都來當我的小老師..詠綦負責教柏誌:詠綦要牽柏誌的手去放線,但柏誌可能不知哥哥要對他幹嘛,所以就甩掉哥哥的手不讓哥哥牽,最後詠綦就獨自幫柏誌完成這項任務了;鈺彤本來也是要牽芷

芊的手去用線連連看,但芷芊只對模型香蕉和輪子有興趣~於是芷芊就將一根香蕉和一個輪子拿起來把玩,獨留一根香蕉+一個輪子+兩個碗在那邊,只是少了一根香蕉和一個輪子,鈺彤竟然也可以用線將它們連對,也就是她把芷芊拿起來的一根香蕉和一個輪子當成還有“香蕉”和“輪子”在,也因此讓我懷疑鈺彤是否有“透視眼”啊?!~~好啦,紙上作業開始囉,雖然我對他們是否能完整完成作業的期待不大,但這對他們至少是一種經驗,經驗對人生很重要,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