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端午香包(玅瑾老師) 

   端午將近,所以今天我就來跟他們介紹有關端午節的應景物品,又因他們的年齡層不一及理解力還不到中大班程度,所以我會以"適合他們每個人不同程度的方式"來引導他們進行今天的課程(混齡教學算是我的強項之一),而不管我引導得如何,我絕對相信他們每個人今天一定會有收獲,雖然收獲不同,但這樣的收獲對他們每個人而言都是一種"養份",是一種讓他們越來越棒的養份!~以往介紹節日時我都習慣用"日曆"來介紹,今天我改用"月曆"來介紹端午節到底是在哪一天,我的實務經驗發現~呈現給孩子的物品最好不要都是同一種,因這樣很可能會造成孩子對事物產生"刻板印象或不會變通或眼界太小。。",所以我的習慣是,當我發現孩子已經熟悉此物,下一次我就會呈現不一樣的物品來代替此物,例:講故事,我不會老是講那幾本故事,我會盡量講孩子沒接觸過的故事;日曆,我以月曆來代替日期。。等,我的用意只有一個:我希望孩子學習變通,我希望他們能夠了解,這個世界還有很多事物等待我們去探索,此路不通,還有別的路可以通,方法很多的,所以千萬別自我放棄!。。。我利用月曆指出端午節的日子後,我拿出"划龍舟圖片。粽子圖片。粽子香包"及字卡划龍舟。粽子。香包,我將字卡擺定後,我邊唸字卡邊拿圖片,唸完我就將圖片擺字卡下面(這叫作對應),例:我說:"划龍舟",唸完把划龍舟圖片擺在字卡字卡划龍舟的下面。。其它的以此類推,在我還沒介紹這3種應景物品前,我從他們的眼神看得出"他們完全不認識它們",但當我只是用字卡+圖片簡單介紹完這些物品後,從他們的表情我看到了"他們已經恍然大悟了",既然他們已經恍然大悟了,我認為我也不太須要再對他們多作解釋,因為教育有時剛剛好就好,太深入對孩子不見得有利,就"效率","效率"比"通通都塞給你們"還重要!。。當他們恍然大悟後,我問詠綦:"這裏有划龍舟。粽子。香包,那你覺得端午節就是要。。",詠綦說:"吃粽子",我說:"還有呢?"詠綦說:還有一艘船在載很多的人~",我說:"還有呢?"詠綦說:"這個(香包)是要拿,還有掛著。。",我覆述詠綦的話(這可以幫助孩子如何表達完整句子):"端午節就是要吃粽子,還有可以去划一艘載很多的人龍舟,也可以把香包掛起來。。。",我一統整完詠綦的答案時,詠綦和鈺彤不約而同地大笑說:"對~",芷芊和柏誌雖然都面無表情,但他們倆也是不約而同看著我的嘴形如何統整哥哥的答案,而這就是刺激,就是學習;我問鈺彤:"妳覺得端午節就是要怎麼樣呢?"鈺彤開始指著划龍舟圖片上的人說:"1個人,6個人,7。8個人,9個人",我說:"還有要做什麼呢?"鈺彤又繼續指划龍舟圖片上的人說:"然後7個人,6個人~"。。,我一點也不在乎鈺彤的答案已經離題離得有夠嚴重,我看到的是,鈺彤可能對數學有興趣,鈺彤雖然跳過讓過234。。,但她真正的數概念(例:數數。數量。。)已經有沾到很多邊了,這也讓我更加了解她的學習程度到哪兒了,在此我想奉勸各位大人,"請多去了解孩子的發展程度,這樣您在教育孩子時也就不致於會被孩子氣炸了"!。。我把字卡下面的圖片通通收起來,我先交給芷芊"划龍舟圖片",我跟芷芊說:"划龍舟應該放在哪裏?"正當芷芊還在思考時,鈺彤就指字卡"划龍舟"的位子給芷芊看,但芷芊卻很不給姐姐面子,芷芊故意將"划龍舟圖片"擺在字卡"粽子"的下面。。,我拿"粽子圖片"給芷芊,並要她擺在正確位子上,還沒等芷芊放,鈺彤就將"粽子圖片"拿去放字卡"粽子"的下面,最後我拿"粽子香包"給芷芊,一樣請芷芷芊去放正確位子,好笑的是,最後芷芊竟把"粽子香包放在粽子圖片上面"~!我拿粽子香包給柏誌,請他放正確位子,咦,柏誌一下子就放對了,我再拿划龍舟圖片給柏誌,結果柏誌放到字卡"香包"的下面,這時鈺彤就指著字卡"划龍舟"跟柏誌說:"弟弟,不對,是這裏~",柏誌還真的很聽姐姐的話,把划龍舟圖片改放到字卡"划龍舟"的下面,最後一個"香包",還沒等我開口,鈺彤就幫柏誌拿去字卡"香包"的下面放了~!在進行製作香包前,我利用了他們熟悉的"繪本圖片+公仔"來介紹"端午節的由來",因為他們的理解力有限,所以我以有趣的方式讓他們去了解"端午節由來的關鍵字-屈原+汨羅江",這對他們很難嗎?不會,因為從他們專注及開心的表情讓我知道~"老師用對方式講了端午節由來的故事"。。接下來的香包我一個都不示範了,因為我知道他們非常有實力(孩子的實力就是平常大人常給他們練習的機會)。。。身為一個老師最大的驕傲不是我有多會教,而是"我看見了孩子的實力",這讓我很有成就感,讓我很替孩子的父母高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