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洗洗米(玅瑾老師) 

   今天個兒有小朋友請假,所以柏誌毫無選擇地只能和我一人面對面望春風,不過我這人是不愛混的,更不喜歡浪費孩子寶貴的生命,所以這春風柏誌絕不會白白望的,因為我會有更多時間給柏誌更多東西,所以我保證他望完後一定會春風滿面的~!~小幼班(2-4歲左右)孩子學習的重點擺在"熟練生活自理",也就是無論他們有無就學,我們給他們的東西就是要擺在~"教他們如何刷牙。洗臉。穿衣襪。穿褲子。大小便",如果可以,甚至可以教他們做家事,例:擦桌子。盛飯。。。等,等這些熟練得差不多了,再給孩子認知的東西,學習就是要一個階段學穩了後再進到下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很紮實打穩基礎後,到下個階段才不會崩塌,如果跳過讓過應該學習的階段,我認為孩子很快就會沒有學習的慾望,因為他們不但壓力大,更沒有成就感,別看孩子外表很正常,其實他們只是不會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內心對大人逼他們趕鴨子上架的不滿罷了。。,我很重視因材施教,更重視孩子在哪個階段就該做好那個階段的本份,會設計今天的"洗洗米"主要是想讓孩子體會並學習做家事,一回生二回熟,如果孩子從小就能分擔大人的家事工作,至少這孩子長大後一定能有體諒的心,人格教育比啥都重要!~我和柏誌一起合作將桶子裏的米倒在盤子上,把米倒盤內的目的是要讓柏誌來"仿寫"數字,"仿寫"是"握筆寫字"前的方式之一,很多大人急於孩子手指肌肉未發展好就讓孩子握筆寫字,小心~傷了孩子也傷到自己,其實有很多方式可以代替握筆寫字,仿寫是其一,還有其二其三。。等方法,就是不要在不對的階段要求孩子做不對的事!~我拿出數字卡:0123456789,不管柏誌是否認識這些數字了?!我有那個責任再次引導柏誌認識這些數字。。。,完後,我跟柏誌說:"你告訴老師,6在哪裏?"柏誌指了數字6,我說:"很好,那數字卡6放盤子旁邊,你就看著6,然後在米上仿寫出6",柏誌在寫時我唸著:"從上面往下面(筆順)",認真仿寫的柏誌把6寫成2,寫錯沒關係,經驗最重要;我再說:"8在哪裏?"柏誌指了數字8,我說:"很好,你都知道8長什麼樣~,你看著8,然後在米上寫8",結果柏誌畫出了一圈又一圈,像棒棒糖的螺旋狀;最後我要柏誌指0給我看,他也指對了,而且他好像特別愛畫螺旋狀的棒棒糖,畫完他還分別指著內外的螺旋跟我說:"這是0,2個都是0~!"~接下來我拿出2個量杯,我跟柏誌說:"這是量杯,你知道量杯是在做什麼的嗎?"柏誌說:"量杯要倒米的",我說:"很好,量杯是要先去舀米,然後再把量杯裏的米倒在容器,那如果老師要1.5杯的米,1.5杯是什意思呢?"柏誌說:"就是倒米的" ,我說:"就是倒多少米?"柏誌看到我手上的2個量杯說:"倒2個米",我說:"好,那我們兩個一起來倒1.5杯的米~",我交給柏誌1個量杯,我手上也1個量杯,我先舀起1杯滿滿的米,我說:"這就是1杯米,那還有0.5杯的米你來舀,0.5杯就是一半~",我一說完柏誌就緩緩地用量杯去桶內舀米,舀著舀著,他還真的只舀1個量杯的一半的米呢,我把我的1杯+柏誌的0.5杯的米放字卡下面,我說:"這就是1.5杯的米~!"字卡:1.5杯

   量杯:█ ▅

~活動前還有一點時間,那我再給柏誌"容量保留概念",我準備了等高但一胖一瘦的瓶子

,我把2個裝滿米的量杯擺胖瘦2個瓶子的前面,我說:"柏誌,你看喔,這2個量杯的米都一樣多,現在老師要把它們~一個量杯米倒胖杯子,一個量杯米倒瘦杯子。。",在我倒完後我問柏誌:"你覺得胖瓶子的米比較多?還是瘦瓶子的米比較多?"柏誌眼見為憑~他看見瘦瓶內的米的高度比較高,所以他就指瘦瓶子說:"這個多",他再指胖瓶子說:"這個沒有多",我說:"為什麼呢?"他指著瘦瓶子說:"這個比較長",他再指胖瓶子說:"這個比較胖",我說:"那你真的確定瘦瓶子的米比較多嗎?沒關係,我們再一起合作將胖瘦瓶內的米倒回量杯裏~",我說完,我就負責倒出瘦瓶子的米,柏誌就負責倒出胖瓶子的米,胖瘦瓶子的米都被倒出來後,2個量杯的米都是滿滿的,所以我作了結論:"胖瘦兩個瓶子裏面的米一樣多",柏誌也附和我:"一樣多~"!~洗米囉。。我先教柏誌用手把米和水攪一攪後,右手手心成勺狀,手心放杯口讓容器內的水流到手心,但米不要流出,好笑的是,在倒水時,柏誌右手勺狀手心竟離杯口遠遠的,算是有做個樣子就好,最後他還把容器內的米通通倒出來;我讓他利用濾勺再倒一次水,這回兒還真奇怪,柏誌竟會將濾勺靠近杯口,倒完水後,米還一粒都沒掉地停留在容器內,

奇怪,"濾勺"和"手心"都是工具,怎麼米的下場會不一樣呢?待今晚進入夢鄉時,看看答案是否會被我夢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