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紙上作業~形狀(玅瑾老師) 

    上週六收到家長送的一份教師節禮物,是一本書,一本講"價值觀"的書,書名:零與無限大許文龍口述/林佳龍編著/早安財經文化出版,我才看了89頁(共390頁),我就知道這是一本好書,至少是一本跟我心靈與價值觀很契合的好書,89頁前的幾個目錄標題就讓我特別有感:接受自然的偉大,人真的要謙卑;事業失敗了有什麼關係,了不起去菜市場賣魚;找答案,不要找責任;兩個餌,只釣一條就好;大家都能釣到魚,這是最快樂的結果;事業,是我人生三百六十度裡的九十度而已;若你人生的目的只是追求錢,那你整天盯著銀行存簿就好了;企業沒有永遠這回事。永遠存在的,是我的博物館和醫院;錢,不一定要留給後代;如果把一件事情放大,會怎樣?假如真的沒辦法,就讓它歸零,再出發也比較快~~~光是看到這些標題就很人生哲學,就很值得我去好好品味,不過或許我的心靈與價值觀就是如此,所以品味起來的速度特別快。特別有味道,是啊,人生就該如此~"回歸自然。接受自然"。。,我記得以前讀書時書本提到:"現代科技雖然進步很快,孩子的玩具也跟著科技化,但其實對孩子最好的玩具是"大自然",例:沙。水。。。等",這在在呼應了時代再怎麼變,一個人最離不開的還是"回歸自然",教育本來就不該給孩子~"我會留多少財產給你"的觀念,該給孩子的觀念應是~"我教給你的是能力,將來你得靠自己的能力求生存"。。,我特別重視"四維八德",所以我對孩子的言行舉止要求很嚴格;我特別重視"自然"的教育,所以我在教育孩子時特別重視他們的"心理(想法。潛能。。)"。。這本書(書名:零與無限大)是家長在等看中醫時的書櫃無意間看到的,家長覺得我應該會喜歡,所以特訂這本書贈我,緣份使然,這本書必讓我在未來的幼教路上更有前進的力量,感恩一切!~不管發生啥事,別影響了又文和亦帆的受教權,所以我們開始進行今天的課程(紙上作業~形狀:把圖形中的圈起來)吧。。"○□△和紅黃藍綠"是小小孩剛學習時,可以讓他們認識的最基本常識,雖然今天的紙上作業只圈"",但因為"自然"的教育,所以我會多介紹一點形狀和顏色,多介紹不是要他們"全盤接收",而是"老師介紹這麼多,你想吸收什麼就吸收什麼,你全部都沒興趣也沒關係,但是你就是要注意你的上課態度~專心",這就是我的"四維八德與自然"教育!~上課上久了,又文和亦帆應該知道我的上課方式,但以心理層面言,我希望孩子有"成就感",所以一上課我讓又文和亦帆輪流來當老師,我當小朋友,如果當了老師還不會當老師也沒關係,反正再以心理層面言,為了不讓他們受挫,我會在一旁提醒。。又文低著頭拿著黃□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此刻我拿出正方形土司說:"□和土司都是正方形,正正方方的正方形~",當我在解說時,原本低頭的又文就主動把我的土司接過去,然後他開始主動拿著"土司和黃□"作比較,雖然他還是沒有跟小朋友作介紹,但他的"主動作比較"已經達到我要的"自然(發自孩子內心)教育",我覺得很好啊,沒啥不好的 ;亦帆拿著紅○,他頭是抬著的,眼睛是看著我的,嘴巴是閉著的,我知道亦帆的難處,所以我主動牽高他拿著紅○的手,我說:"紅色圓形,它跟圓形盤子(我拿出圓盤子)都是圓圓的圓形~"當我左手舉高亦帆的手,當我右手拿出圓形盤子,亦帆會主動一下看我左手(+他的手),一下看我右手,最後我把紅○交給亦帆,亦帆就立刻用雙手把紅○緊緊抱在胸懷,亦帆的"主動看來看去。抱"也是一種"自然(發自孩子內心)教育",有沒有發現,類似的介紹方式,又文和亦帆的反應皆不同,有沒有關係?!當然無大礙,因為這就是"自然"教育,再說白一點兒,所謂的自然教育就是順應孩子內心最想學的教育,只要大人不要去阻礙孩子內心所想要的,就是一種自然教育,自然教育=順性教育。。。為了讓又文和亦帆有更完整的常識,所以我請他們跟我一樣~伸出"食+中"指,然後我帶著他們畫○□△的輪廓(這方式是蒙特梭利教學法之一,有助於孩子記憶形狀~),當我們在畫輪廓時,我會說:"三角形,尖尖的藍色三角形;圓形,圓圓的紅色圓形;正方形,正正方方的黃色正方形~"!~接下來我準備了數個紅○黃□藍△,我要讓又文和亦帆來進行分類,我先在3個盤內各放上~紅○黃□藍△,算是幫他們作個提示。。★又文:1。又文拿藍△放藍△;2。又文拿紅○,亦帆指紅○提醒又文,又文把紅○放藍△

★亦帆:1。亦帆拿紅○不知要放哪兒,我提醒他放紅○,他就把紅○放紅○裏!

    2。亦帆拿黃□,又文卻指藍△提醒亦帆,還好亦帆沒那麼容易上當,也不想被又文看

            成傻子,所以亦帆還是保有理智地將手中的黃□放黃□裏!

~好啦,時間只剩兩點點,我們趕緊來進行紙上作業吧。。瞧,這兩位天兵,連我已經在眾多○□△,特別把○用紅貼紙作記號了,又文和亦帆還是想當天兵~只要天兵要畫哪裡有什麼不可以!~最後我各自牽他們的手完成了紙上作業,可取的是,當我在引導又文和亦帆時,"天兵還是有不是天兵的時候~他們眼睛張得可大得呢,神情可是有多專注就有多專注"。。這。。。這。。。這就是"自然"教育下的產物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