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線兒有多長(玅瑾老師) 

    95年剛創業時我就懂得"正向刺激"對小孩很重要了,而且"正向刺激"最好從出生嬰兒就開始,當時我查遍所有相關資料,最後證明我的想法是對的,我這樣的想法延續至今仍存在~!~"正向刺激"對孩子為何很重要?我找了一篇文章先讓大家瞧瞧重點。。。

【發展聰明腦關鍵6年 父母角色不可少/清大副教授 周育如/親子天下】

人一生的發展中變化最快的就是0 6 歲這段時期,大腦突觸的連結、身體的發育、智力和語言能力的開展、社會情緒的學習都在這6 年有很驚人的躍升,有研究指稱,到了6 歲左右,孩子大腦突觸的連結量會達到80% 左右。因此,就發展而言,0 6 歲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時期。在早療界有句話說「1 年的早療勝過10 年的治療」,而早療的黃金期就是0 6 歲!因此,父母如果希望孩子頭好壯壯,又聰明又健康,最需要投入的時間就是0 6 歲,而不是6 歲以後!這就像如果想長高,就要在青春期時好好睡覺、好好運動,青春期不努力,等到成年了再怎麼懊悔也只能恨天高了!同樣的道理,父母如果關心孩子身體和心智的發展,最要把握的就是嬰幼兒時期。這時好好把孩子養健康教聰明,以後可以避免很多教養問題,甚至可以節省大量補習費,絕對是最划算的投資!

~~剛創業時我深知"正向刺激"對小嬰兒的重要性("正向刺激"主要講得是~學習(大腦突觸的連結)

),不過帶了幾年小嬰兒後,我評估自己能力實在無法分身乏術花太多時間"餵小嬰兒喝奶。喝完奶還得特別注意他們是否吐奶",所以基於"安全"問題,我捨棄教養小嬰兒的機會,改收"身體發展至少比較穩定"的小孩(1歲左右~),這樣我也才能更專心教育孩子們。。,然而放棄教養小嬰兒後不免也讓我擔心~"他們沒有接受正向刺激怎麼辦?這有違我創業的初衷啊"。。十幾年過去了,我的經驗告訴我,即便是1歲或2歲或3歲或。。才開始接受正向刺激(學習)的孩子,只要家長老師教養觀念正確。方法用對,只要親師溝通達到平衡,只要孩子的學習環境簡單單純。。,其實晚點兒接受正向刺激的孩子還是有機會"養健康教聰明"的(人有時還是得學習"斷捨離",前程才會更光明~。。。之前跟亦帆阿嬤聊天,阿嬤說:"小孩一定要教,雖然現在他們不懂,但是他們會長大,因為之前有教,所以等他們長大時自然就懂之前我們所教給他們的~",阿嬤的觀念是正確的,也跟我的實務經驗相呼應,我舉例來說好了:又文應該是先天不滿他的意就會打人(他連我都打)(說"應該先天"是因為他們家的環境很單純,他爹娘從沒教過又文打人,他爹娘言身教好到跟我有得比。。),在又文1歲多一點就開始出現"打人"問題,當時我跟又文爹娘討論過這問題,我和又文爹娘也有共識"打人本來就是不對(打人也算暴力的一種)",所以從那時我們就開始"修正"又文打人這問題。。前幾天又文不滿意我糾正他某個行為時,他又伸出手作勢要打我,還好當下我反應快,立刻用眼神殺他,又文就立刻縮手抓抓他的頭髮,他要讓我以為他頭髮好幾天沒洗了。。回想又文剛開始會打人時,即便我眼神殺過去,他還是會打我,如今半年過去了,雖然他還無法完全控制自己打人行為,但是至少同樣的眼神殺過去,他已經知道"打人不對,尤其打長輩老師,更是天理不容"。。,又文會有這樣的進步都要歸功於"這半年來,又文爸媽真的有在教~";有好一段時間亦帆很愛玩青蛙玩具,但要讓青蛙高高跳起來必須食指壓青蛙的"尾錐"才行,但亦帆老按青蛙腹部,我怎麼教他還是最愛青蛙腹部。。,今天他們自由活動時我靜靜看著亦帆低頭在把玩青蛙,然後我以為自己閃光變嚴重了,沒想到亦帆用食指按青蛙"尾錐",不一會兒青蛙就高高跳起來,亦帆興奮到大叫。。;聽亦帆阿嬤說:"亦帆都不說謝謝,都只會鞠躬。。",今天用完餐,亦帆喝了口水,然後清清楚楚跟我說:"謝謝(我煮飯給他們吃)!"。。。太多例子講不完了,我只知道~"隨時都要教孩子,別偷懶,因為每2-3個月孩子就會開竅一次,孩子每開竅一次就會呈現出之前我們教給他們的東西;如果偷懶不教,孩子還是會開竅,但是當他們開竅的那個時候,他們知道得會不多,因為在開竅之前,我們都沒好好教他們啊。。"!~學習是會習慣的,又文和亦帆從一歲左右就很習慣上課了,看喔,即便今天課程上得比較久,即便他們上到最後都在打哈欠了,但是他們倆還是不敢輕舉妄動,還是坐好專心圓滿今天的課,這點真的跟別的小朋友不一樣,不是我眼神殺,是他們識相,是他們在學習"忍"這工夫。。。~"將3條等長的線分別以“捲.直.彎..”方式呈現,最後比一比哪一條最長?"是今天的課,"直線。曲線"概念我先給他們。。我將5個點排成一列,最後用線將這5個點連成"直線-",我將5個點排成一列,最後用線將這5個點連成"直線",我將5個點排成彎曲狀,最後用線將這5個點連成"曲線",不管是直線或曲線,其實"點跟點連成一線"才是最重要的重點,觀念有了就能繼續下面的~"虛線(很多點)→連起來",我將"捲.直.彎"的線條先以"虛線"呈現,接著我要又文將像彈簧般的虛線(捲線)連起來→我觀察到又文畫圖功力大增,雖然一開始他並沒有照著虛線畫出"螺旋狀",但他先在空白處畫了好幾圈(一筆畫到底),最後順著虛線連起來,越畫"捲線"真的就跑出來了;亦帆試圖控制自己手上的筆要在虛線上,他也很有心想把虛線連成"直線",但虛線就是不讓他美夢成真,硬要閃亦帆,使得亦帆在空白處畫了"好多斷的直線",不過這也不錯了,換個角度看~如果我們把斷了好幾段的直線接起來,再擺到"虛線"上,很直的一條長直線還是出現啦。。。!我帶著又文和亦帆將3條等長的線擺成“捲.直.彎”線,最後我們再一起將它們"拉直","一樣長"的3條線又出現在我們面前了。。。我很愛教數學,也很會教數學,因為透過數學真的可以引導出小孩的很多邏輯,我覺得很妙,最妙的是~現在好像看不出又文和亦帆有沒有吸收了,但2-3個月後的他們絕對不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