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不沉的鐵絲(玅瑾老師)
昨天若妘開始加入金貝比這個家庭,昨天的她滿1歲0個月6天,藉若妘的年紀我來分享一下我自己對於一歲以上的教養大方向(觀念),因我一直依循著這個大方向,所以大部份很多一歲左右的孩子一到我手上,慢慢地漸漸地。。,無論是我或是家長,都能很明顯感受到孩子的正向成長,又文是一例,亦帆也是一例~!。。學理上有個專有名詞,「九大氣質」:1.活動量:是指一天中孩子表現出活動節奏快慢和活動頻率多寡,有的孩子睡得少愛活動,對安靜的家長來說就會覺得難帶,但若家長與孩子的頻率相同就會覺得好帶。2.規律性:規律性高的孩子不論大小便、吃飯、睡覺都會有固定的時間,但有的孩子何時吃飯何時睡覺都可,不一定要在固定時間進行。3.趨避性:也就是對於新的事物孩子的反應是很快接受或是退縮,有的孩子總是充滿好奇想去探索但有的孩子接受度低會退縮、不願嘗試。4.適應性:這是孩子適應新事物所需花的時間。5.反應強度:反應強的肚子餓或得不到想要的玩具會大哭大鬧,情緒和需求容易被察覺,反應弱的即便需求得不到滿足也是小小聲的哭或是自己悶悶不樂。6.情緒本質:有的寶寶天生就笑咪咪,是個好脾氣的孩子,有的則經常是一張氣呼呼的臉就會被歸類為壞脾氣。7.堅持度:孩子遇到困難阻礙時有的會堅持做下去,有的則很容易輕言放棄,堅持度高的孩子在哭鬧時也會持續較長的時間很難安撫。8.注意力分散度:這個項目指標高表示寶寶容易分心,指標低則是個注意力集中的寶寶。9.反應閾:這個項目主要是觀察寶寶受外界刺激時多大的強度會被影響,有的寶寶是稍有聲響就會驚醒,有的則是再怎麼吵都可以繼續安穩的睡覺。~~嬰幼兒的「九大氣質」就是孩子一生下來就擁有天生的氣質,說的更直接一些就是所謂的"個性",孩子日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是由天生的氣質、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後天的環境三者交互影響形塑而成,所以說,天生氣質沒有好壞之分。。。我一直把一歲以下的孩子當"嬰兒",一歲以上的孩子當"幼兒",幼兒和嬰兒最大差別在於~"因為長大了,所以升格幼兒了","長大+天生氣質沒有好壞之分"→正是我的大方向,"大方向"會讓我把一歲以上的幼兒當成"大小孩",所以我會讓他們開始練習各種學習,例:自己怎樣。自己怎樣。。。,"自己怎樣"其實就是自己慢慢學習獨立,教孩子"學習自己怎樣"其實有非常多的技巧,這裏面會牽扯到很多"幼兒發展+幼兒心理學"。。,
每個孩子的照顧者方式都不同,不過我的方式一定是讓新生"信任我",再慢慢讓他們練習"自己怎樣。。",達信任前我和孩子一定有很多磨合,須磨合是因為新生都有"九大氣質",而我也有我的個性,"九大氣質"和"個性"並沒有所謂好壞,所以我和新生都必須"了解對方",我們會因了解對方,之後達到平衡與習慣,接下來就會越來越順。。,金貝比是一個不會給孩子壓力的學習環境,我不會給壓力,孩子們間也不會給彼此壓力,相信過不久若妘就會感受到我們對她的真心,因為我們的真心,相信若妘不會對我們絕情~!~講完了,開始講今天實驗的點滴了。。浮力原理實驗:1.鐵絲先彎折,保持平面2.取一臉盆,內裝八分滿的水3.在水面上放一張衛生紙4.鐵絲輕輕放在衛生紙上5.用美工刀割破衛生紙6.靜待一會兒,水中的衛生紙會慢慢沉入水底,鐵絲就會浮在水面上。。。,"鐵絲"讓我想到~"鐵"有啥造詞?查了一下字典,就"鐵人。鐵工"了,坊間有很多"圖卡(圖+字)"方便孩子識字,其實我覺得要讓孩子識字的方式很多,不見得一定要靠"圖卡","路標的標誌。繪本。報紙。。甚至自己寫字卡"都是可以創造全語文環境幫助孩子識字,因為孩子是"觀察國字的形狀"來識字,所以我提的方式都行得通的,甚至以下我用的方式也能幫助孩子識字,我認為~常用不同方式讓孩子識字真的比較可以讓他們把"無趣的國字"視為"有趣的國字"來學習。。。我準備了2組字卡:鐵絲(半圓紅貼紙)。鐵工(半圓綠貼紙)。鐵人(半圓藍貼紙),鐵絲(半圓紅貼紙)。鐵工(半圓綠貼紙)。鐵人(半圓藍貼紙)。。有沒有發現每組字卡我都貼上了"半圓?貼紙"???再有沒有發現"半圓+半圓=○"???是的,"○表示你答對了"。。我拿出字卡"對應",我準備解說等等我們要進行這樣的活動~
鐵人(半圓藍貼紙)。鐵絲(半圓紅貼紙)。鐵工(半圓綠貼紙)
鐵人(半圓藍貼紙)。鐵絲(半圓紅貼紙)。鐵工(半圓綠貼紙)。。。當我要開口講"對"這個字時,若妘就把"對應"字卡給搶走了,而且搶得很順喔,我本來要把字卡再搶回來,但我一看,若妘正專注地看著"對應"這兩字,沒錯,"專注看著國字"就是孩子"正用自己的方式在識字",因為若妘正在識字,所以我就不打擾她囉~~我將A組先排一列:鐵人。鐵絲。鐵工,我先示範把B組的"鐵絲"放在A組鐵絲下面給又文和亦帆看,給若妘聽(不要以為若妘只瞧著她手中的字卡"對應"喔,其實她都會不自覺聽我在講什麼,然後再偷學起來。。)。。鐵絲(半圓藍貼紙)+鐵絲(半圓藍貼紙)=○藍貼紙,表示這樣就對了。。我把"鐵工"教給亦帆,一開始亦帆放到A組的"鐵人",我說:"不對",接著又文立刻指A組的"鐵工"說:"這裏",還沒等我說:"對,亦帆,就是那個光~"時,亦帆就把手中的"鐵工"改放到A組的"鐵工",我說:"你看,半圓綠貼紙和半圓綠貼紙合起來就是一個圓形綠貼紙,答對了~"。。,接著我把B組"鐵人"交給又文,其實一開始我把字卡交給又文和亦帆時,我故意~拿給又文的B組字卡所對應的A組字卡是在亦帆面前,拿給亦帆的B組字卡所對應的A組字卡是在又文面前,因為他們都長大了,必須挑戰更難的,而不是永遠"一伸手就達標"這樣。。,從以前至今,我漸漸覺得又文好像真的有在開竅,已經有好幾次(包括這一次),我都會故意設計耍他們的題目,但又文始終保持理智的判斷力。。當他一看A組的"鐵人"不在他面前時,他立刻指著亦帆前面A組的"鐵人",然後繞過我和若妘(此刻的若妘仍老神在在地在研究她搶來不易的"對應"字卡),走到亦帆那裏,最後把手中的"鐵人"放到A組的"鐵人",就這樣。。。我們3人完成了3組字卡的對應,另一小女子仍在進行她的研究報告~!。。好啦,版面剩一滴點兒,我只能簡短敘述~"把水倒進盆內是又文。亦帆和若妘的最愛,把鐵絲放在臉盆上的面紙雖讓又文。亦帆和若妘感到莫名奇妙,但至少能順利終結實驗可以讓老師心中放下一顆迷你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