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端午車子粽(玅瑾老師) 

    這幾天又文媽媽和若妘爸爸都剛好跟我討論到"小孩學才藝"的問題,雖然我是通才不是專才,不過我倒可以依據"我小時候學才藝(鋼琴+舞蹈)的經驗+以前任教幼稚園所看到才藝老師的教學狀況+我從事幼教20年觀察大部份小孩的特性"分析幾個觀點讓大家參考,參考就好,畢竟每個家庭狀況都不同,每位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期許也都不同(我們必須尊重每個家長的選擇),所以我純脆就我看到的現實狀況說出我的想法~

【孩子到底幾歲學才藝比較好?】我認為必須"長期觀察孩子的心性到底穩定了沒而定?穩定後再學比較妥當,因為有的孩子先天個性就是整天動個不停,有的孩子先天個性就是很沉穩,所以"到底要觀察多久時間真的沒有正確答案,不過我敢確定的是,觀察越久,除了可以看出孩子是否穩定了沒,也可以順便看出孩子到底適合往藝術方面走?還是往讀書方面去?用心觀察的話,這些都可以觀察出來的!(註:我認為→穩定性就是自我控制能力至少要達7-8成以上,不過還是必須考量一點,以幼兒發展論,小班(實歲3-4歲)專注力→5分鐘,中班專注力(實歲4-5歲)→10分鐘,大班(實歲5-6歲)專注力→15分鐘,所謂"專注力"是指"全神貫注"聽老師上課,所以別以為小班可以坐著上課20分鐘,其實前面5分鐘他們會把老師的話當聖旨,後15分鐘他們早就飛龍在天了。。,小班都這樣了,更別論3歲以下的小孩能有多專注。。,不過我認為專注力是可以培養的,我一向很重視小孩的專注力,不然我不可能幾乎所有課程都能達陣成功,如果無法成功,我都會自我檢討~我讓孩子感覺上課真無趣!【學才藝是為了讓孩子日後成為專家?還是純粹依據孩子興趣讓他去學?】兩者是不同的,我認為前者會比較有壓力,後者日子會過得比較輕鬆愉快,不過這兩者有個共同特性→回家後一定要勤練習,別老想著把錢交給才藝老師你就可以一步登天,沒這種事,才藝老師只是教"方法",回家的基本功還是得靠勤練習,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即便是為興趣而學也是!【坊間才藝老師勝過學校附設才藝班的才藝老師】不是誰專業誰不專業的問題,是"一對一""一對多"品質的問題,還有,非必要最好不要常換才藝老師(這跟最好不要讓孩子常換幼教老師一樣的道理),因為換了才藝老師等於要重新花時間了解彼此特性,我認為有點浪費生命~!【如何撐過過渡期】我認為學任何才藝都會有"彈性疲乏"的時期,要如何撐過這個過渡期,我覺得父母在決定讓孩子學才藝前必須就一定要想到這個問題,因為它一定會發生,當年它也發生在我身上"好幾次"(真的是好幾次喔),不過因為我比較獨立,所以我是靠自己渡過那時期,但小小孩跟我不同,小小孩是父母的,所以父母必須自己想清楚到時該如何處理這問題?!【快樂童年】我比較建議不要讓孩子一次學太多才藝(1-2項就夠了),因為才藝學完,回家是要花很多很多很多時間練習的,沒練習是無法熟能生巧的(我到現在還是得靠勤練習才能把琴彈好),扣掉這麼多的練習時間,孩子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變得少之又少,童年是要來快樂的,不是拿來折磨自己的!

~因應端午節,今天我就教他們來做比較適合他的"車子粽"(長方形紙對摺成正方形,正方形上面貼貼紙,膠帶貼正方形左右兩邊成小紙袋,紙袋內放車子,把開口拉直成三角形並貼上子母袋固定,最後繫上繩子即完成")~這是應景作品,雖然今天又文請病假,但我還是會擇日讓他完成車子粽,代表我對每個孩子都是公平都是尊重的。。。首先,我拿出日曆指著"5月5日"這一天,我知道亦帆和若妘一定看不懂日曆,但我還是指給他們看,因為這就是"刺激","刺激"就是不管孩子懂不懂,我們就是適時地給他們,他們吸收多少算多少,沒吸收純放空也沒差,至少比放牛吃草好(我是這麼想的啦)。。當我指著"5月5日"這一天時,我就拿著筆把它圈起來,邊圈我就直接說:"5月5日是端午節",接著我交給亦帆和若妘各1支蠟筆,我跟他們說:"5月5日是哪一天啊,把它圈起來~",我一說完亦帆就指著我剛圈的5月5日,我說:"那你把它圈起來~",我一說完亦帆真的就把5月5日這天圈起來,若妘呢,本來聽不懂我講的人話,但是她卻很仔細地看著亦帆的動作,等亦帆圈完若妘還真的拿起她的筆,原本我以為她要為自己畫個濃妝,沒有ㄋㄟ,她著的拿著筆開始在日曆上畫個跟圈很像的"弧度",而且這個弧度真的很靠近5月5日喔。。,那天跟若妘媽媽聊到若妘在玩積木時的行為,我一說完若妘媽媽就好奇地問我:"那若妘這行為代表了什麼?"。。其實從那刻起我恍然大悟~"對喔,好像有很多大人真的不懂當孩子做這動作時代表了什麼?"所以~如果版面夠+我沒忘記+時間夠。。我就多分析一下"小孩這動作代表什麼?"。。趁若妘和亦帆還在呼呼大睡,我說~亦帆可以正確地學我把5月5日圈起來→表示他可以理解我的話+他看懂5這個數字=理解+看懂=頭腦比以前會想+專心;若妘可以畫跟圈很像的"弧度"+畫的這個弧度很靠近5月5日→表示她開始學習仿畫(仿畫就是畫出跟樣本很像的畫,一般懂得仿畫的年紀沒有一定,因為要看樣本難不難,不過如果以仿寫數字123言,通常是小中班以後,若妘才一歲一個月,能夠沾到仿畫的邊真的不容易了),畫的弧度"很靠近"5月5日表示她的手眼協調還不錯(手眼協調就是眼睛相準某處,手就會到某處)!。。版面真的有限,我得快狠準。。我將今天的材料設計"平均分配"(除法)的題目:我準備4個盤子+4條線+4台車+4張紙,我把4個盤子擺一列,接著我示範"每個盤子各放一張紙",我再示範把3條線放前面3個盤子,然後我把第4條線交給若妘,我拿1個有線的盤子+1個沒線的盤子到若妘面前,我說:"若妘,哪一個盤子沒有線,放~",我一說完若妘就把手中的那一條線放到"已經有1條線"的盤內,我說:"不是啦",我一說完若妘又抓起盤內的2條線(反應還真快),我把其中1條線放回盤內再說一次:"哪一個盤子沒有線,放~",若妘還是把手中的線放在已有1條線的盤內,然後再抓起這2條線。。,屢試不爽,我始終覺得~怎麼我跟若妘的思想還是兩條平行線啊?;4台車就交給亦帆囉。。,前面3台車亦帆擺得啵兒棒的~一個盤子一台車,當亦帆準備放第4台車時,我提醒他:"哪個盤子沒有車啊?"亦帆先是故意放到已經有車子的盤內,然後對我笑一笑,接著再把第4台車放到沒有車子的盤內。。我始終覺得~怎麼亦帆連我這位屬虎的老師也敢耍呢,這跟思想是兩條平行線。。可是差很大的!~~"(撕)(貼)貼紙"是我給亦帆和若妘製作車子粽的重點,"撕。貼"這兩個動作就是在培養小小孩。迷你孩的小肌肉發展(其實培養就是訓練,但在幼教不講"訓練"這詞兒,因"訓練=被動。強迫,培養=不強迫"),。。在我引導亦帆和若妘貼貼紙時,為了讓貼紙緊貼貼紙上,我說:"壓",呵,若妘也跟著我說:"壓"呢,亦帆則是聽著我們說"壓"。。好啦,把車子放進粽子裏就可以在端午節那天好好享受非常特別的車子粽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