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文字大變身(玅瑾老師) 

  上週五來了一通電話,對方是位我不認識的媽媽,但她卻知道我叫"玅瑾老師"。。媽媽詢問了我是否有在教正音(注音符號。拼音)的問題?!她說她的小孩今年大班,暑假要升小一了,我說:"我是會教正音,不過我從不把正音當成一門課來上,就是我上正音的方式不是像安親班那樣特別開一班正音班來上,因為"正音"是要從小孩開始學講話時就要開始教了,甚至在孩子嬰兒期,大人對著孩子說話時就要用正確發音,因為孩子都在偷偷模仿都在偷偷學習,如果大人把ㄓ的發音說成ㄗ,例如:蜘(ㄓ)蛛說成蜘(ㄗ)蛛,老師()說成老蘇(ㄙㄨ),孩子就會從大人的"言教"學起來,久了他們就習慣說"不標準的國語(台灣國語)",既然習慣了就很難改過來(大人的壞習慣很難被改變,孩子更難),這樣就會影響他的正音(例:聽寫。拼音。。等),補再多習還是改不過來。。,有人會說,"正音"只是過程,會過去的,所以根本不用太在意。。,但在我做事的態度~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把它做好,這是"本份","本份"這個"基礎"沒打好,就別論您有啥夢想了。。,總之我的方式不是像坊間正音班那樣,我的方式是從開始教小孩那刻起(不管他幾歲),我就會很重要他的發音是否很標準(這個真的很重要。。)",那媽媽聽我說完就很失望地掛電話了。。唉,"選擇"真的很重要,以前的我常怨天怨地怨別人,現在的我不會了,因為我常告訴自己:"這是你自己選擇的,怪不得別人",是啊,人生真的有很多選擇,教育。工作。。等,選對後面的路就越走越順,選錯花再多金錢與心力都無法彌補,現在的我一直在"修智慧",因為"選擇靠智慧",對了,補充說明:如果您對自己的發音真的很沒信心,那麼請去請教"發音很標準"的老師,起碼"捲舌音"和"沒有捲舌的音"都能搞清楚的老師(有的老師傻傻分不清楚喔),不然的話~我擔心不是老師會誤人子弟,而是您會誤了自己孩子的前途(忠言雖逆耳,但要聽喔)!~"泡棉中間挖個洞並貼上透明片,最後在透明片中心點滴上水滴,透過水滴看字體,觀察字體是否被放大了?"。。這個實驗其實就是放大鏡原理。。我記得上次工作課我提過"創造力"這話題,創造力=你所想的跟別人不同(但不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喔,當然"是可以啦",但還是要以"不妨礙別人才叫真自由"為主喔),我認為"創造力"這種東西是無法分科來上的,它是一種"融會貫通"的思想,如果有勤勞在看我寫的教學點滴就會發現,雖然昨天我上"數"課程。今天上"科學"。明天上"工作"。後天上"體能",但那只是方便設計課程大綱用,實際上在上每堂課程時,我是把很多概念"混在一起"上,我一直認為既然都可以活到老學到老了,那麼~"學習又怎麼可以設定範圍呢?"很死板地設定範圍很有可能把小孩的思想給框住,被框住的思想是不會有創造力的。。"泡棉中間挖個洞並貼上透明片"就是用來代替"放大鏡"的方式之一,這就是創造力,懂嗎?!我認為雖然又文。亦帆和若妘有可能不會懂,但是若我們把"泡棉中間挖個洞並貼上透明片"當成一種"刺激",可以吧?!"刺激"什麼?!"不要設定範圍"就是我的想法,因為每個小孩都是個體,"個體"就是生下來就有他(她)先天的特質,既然特質都不同,有興趣的地方當然也會不同=接受刺激後所獲得的啟示一定不同,多刺激(但不是揠苗助長,是要看小孩發展到哪兒,就給什麼)=激發出小孩更多的潛在能力(潛能)。。好啦,雖然我有很多觀念可以傳達,但還是要顧慮到又文。亦帆和若妘的受教權,所以我們趕快上課吧~~實驗既然是"放大鏡"原理,所以我準備了4支放大鏡,我們一人一支才不會為了搶放大鏡而開戰,這裏是溫馨的家不是戰場。。,在我還沒說放大鏡該怎麼使用時,又文就把放大鏡往自己眼睛放,然後看向亦帆,接著又文就說:"帥哥"。。,亦帆就一直露出喜怒哀樂的"樂"那個表情並回應又文:"呵呵呵呵呵。。",不過這個"帥哥"不知是指亦帆還是又文?,因為我只知道通常兩歲的小孩"方向概念"發展還沒那麼完全,所以那位"帥哥"指的可能是又文,也可能指的是亦帆,就看又文的"良心"了,然後~亦帆也別高興得太早;我拿著放大鏡對著若妘看,若妘先是仔細端倪我那迷人的唇,接著她就對著放大鏡給親了下去,若妘愛我應該早點說,這樣我就不用多準備一支放大鏡了,想必若妘隔著放大鏡親我一定很不是滋味~!~"小字體""大字體"是使用放大鏡前後的效果,那麼我就利用"小字體。大字體"設計這樣的題目:分類量詞(單位詞)的大小字體。。,我挑了4個比較簡單及生活化的量詞(單位詞)口(簡單)。匹(他們常玩動物模型一匹馬)。份。元(又文常拿錢跟老闆買早餐1份草莓土司。1份蛋餅。。)。。,我先示範喔。。

大字體  

小字體 <![if !supportFields]>口<![endif]> <![if !supportFields]>匹<![endif]> 。。。這樣清楚喔,我把大字體。小字體<![if !supportFields]>份<![endif]>交給又文,又文"一下子"就能分辨誰大誰小,並把它們放在正確位置。。,我再把大字體。小字體<![if !supportFields]>元<![endif]>交給又文,又文還是"一下子"就分辨出誰大誰小,並把它們放在正確位置。。2次的"辨識速度(一下子)"表示很專心在想,"放在正確位置"表示頭腦不錯。。我是這樣分析小孩發展的;我把大字體。小字體<![if !supportFields]>口<![endif]>交給亦帆,這時若妘剛好放了一個響屁,亦帆說:"妹妹放屁了",我說:"放屁很健康。。,不要管屁了,你覺得哪個是大字體?"亦帆舉高大字體,我說:"好,把它放在對的位置。。",結果亦帆把大字體。小字體<![if !supportFields]>口<![endif]>都放在大字體的位置。。,我再把大字體。小字體<![if !supportFields]>匹<![endif]>交給亦帆,還沒等我開口,又文就用國語雙聲帶提醒亦帆說:"ㄉ一 ㄐ一ㄚ(台語-在這裏),不是啦(國語)",亦帆用世界通用語回又文:"NO NO,謝謝你",最後亦帆就把大小字體<![if !supportFields]>匹<![endif]>同時放在"大字體"的位置。。我對亦帆的分析反正通通都放,必有一個矇對,這叫"不要浪費每個得來不易的機會",很早就參透人生的亦帆都是這樣過日子的;我簡化題目測試若妘。。我先讓若妘看仔細~大字體  

                         小字體 <![if !supportFields]>口<![endif]> <![if !supportFields]>元<![endif]>。。。,接著我拿起小字體<![if !supportFields]>口<![endif]><![if !supportFields]>元<![endif]>,並先將小字體的<![if !supportFields]>元<![endif]>給若妘,我只對若妘說了一個字:"放",若妘就說:"放啊"(沒聽錯,若妘真的會說話),然後她真的把<![if !supportFields]>元<![endif]>放在"小字體"的位置,也就是大字體的下面。。,小字體<![if !supportFields]>口<![endif]>也是喔,若妘很精準地將<![if !supportFields]>口<![endif]>放在的下面,我這樣分析若妘一歲一個月又4天的若妘已經可以漸漸從國字的外型分辨國字了,"速度"已經不是重點,能夠學習"從國字的外型分辨國字"比"速度"還驚人呢~!。。實驗吧。。我示範後就讓他們三人親自來體驗。。前10秒他們可是啵兒棒地操作,接下來一片鴉雀無聲。。原來又文和亦帆在研究如何撕下泡棉的紙,若妘則是拿著滴管躲在桌下幫桌子打針~~看到沒,這一幕呼應了我前面說的同樣的刺激,每個個體獲得的啟示都是不同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