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嘟嘴橡皮筋(玅瑾老師)

    前天我跟亦帆媽媽說:"我發現亦帆收玩具的速度相當快,有一天放學阿嬤來接了,我跟亦帆說:"亦帆,阿嬤來了,收玩具,快~",我一說完,亦帆不僅把身邊的玩具以飛快的速度收好,就連遠在海邊的玩具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收畢,我認為亦帆收玩具的速度應該是在家裏養成的,因為阿嬤曾經跟我說,每次她要帶亦帆出門時,她都會跟亦帆說:"收完玩具才可以出去",結果亦帆真的都會趕快把玩具收好。。"。。當我舉完這例子後,亦帆媽媽跟我說:"亦帆在家放鞋子時都會把鞋子排整齊,阿嬤就說應該跟亦帆是處女座有關係,我就跟阿嬤說,應該是在老師這裏養成的習慣~"。。前幾天亦帆的第二個媽媽(亦帆媽媽都跟亦帆說:"你有兩個媽媽喔,一個是(親)媽媽,一個是妍妍(二阿姨)")跟我說:"老師po的照片我都會看,我都會看亦帆的眼神,我發現亦帆上課時的眼神很專注,有時專注到會皺眉頭。。",我說:"對,我也有發現,甚至我也發現亦帆其實是個會看書的小孩,因為每當我去上洗手間,我都會請他們先去看書(打發時間),亦帆真的都會去拿書來看,而且看時眼神特別專注。。"~~以上例子有個重點。。我記得十多年前我剛創業,算年輕不懂事,我跟某家長提到:"我發現您的孩子剛來讀書不愛看故事書,但現在每當他在看書時,我從他專注的眼神就知道他變得愛看書了~~"我一說完"以為"媽媽會說:"對啊,我覺得那是他在這邊養成的習慣,因為老師每天都會講故事給他們聽。。"可是不然,媽媽說:"對啊,因為他回家後,"偶爾"會跟哥哥一起拿說來看"。。聽到此,年輕的我很失落,因為~習慣不是"偶爾"養成的,是"每天"養成的,但基於"不邀功"及"禮貌",所以我附和媽媽:"對啊,應該是!"~現在我長大了,所以已經學會"孩子的正向成長必須先歸功家長",因為我認為這也算是一種正向鼓勵家長~"您這樣教育小孩方向是對的",畢竟這社會"用心教育孩子的家長不太多",家長是須要被鼓勵的,至於我→已經優質到不能再優質了,所以真的不須再自我邀功了,我是在說真心話喔!~"將橡皮筋掛在嘟高的嘴巴上,最後從起點走到終點"~是今天的遊戲。。一上課我拿"一堆"橡皮筋在他們面前,我說:"這些是"好多"橡皮筋?還是"好少"橡皮筋"?又文說:"好多",亦帆也說:"好多",若妘說:"好少",回答"好多"的又文和亦帆很有可能真的懂"一堆=好多",也很有可能是矇對而已,但是我認為又文和亦帆接受我的薰陶已經一年半以上了,我曾給他們的基礎起碼"有一定的水準","真的懂"叫作"有實力","矇到"至少"不會全還給我",畢竟他們上課是很專注的,多少都會有所吸收;回答"好少"的若妘我視為很正常,因為她還處於"邏輯還在飄移階段",就像若妘媽媽跟我說:"每次她問若妘:"對?不對?"若妘會說:"不對",再問:"不對?對?"若妘會說:"對"",就像當您問小孩:"你愛爸爸還是媽媽?",小孩一定說:"媽媽",再問:""你愛媽媽還是爸爸?""小孩一定說:"爸爸"。。的道理一樣,選擇"最後"的答案回答正是若妘這階段孩子的反應,所以讓他們作"選擇"是很沒意義的,換句話說,請別再問孩子"你愛爸爸還是媽媽?"這種沒意義的問題了。。,若問那小孩何時可以回答"有意義"的答案??我一向不太喜歡參考"發展表",我通常都是參考"孩子所處的(教育)環境",懂喔?!~~我說:"好多的橡皮筋到底可以做什麼呢?"又文說:"可以綁碗粿(又文常看若妘的早餐碗粿餐盒用橡皮筋束著)";亦帆說:"可以綁烏龜,會受傷,會流血。。",又文對亦帆說:"綁烏龜??不行喔~",亦帆聽到又文否決他的想法也沒回嘴什麼,或許亦帆正想著:"到底行?不行?不行?行?。。";若妘說:"橡皮筋。。橡皮筋。。可以。。可以。。",若妘一直在打陀螺,原諒她吧,畢竟她早上吃的藥藥效還沒退~~。。。,我說:"很多的橡皮筋可以"重疊"喔,你們知道什麼是重疊嗎?"亦帆說:"重疊是綁烏龜的",又文說:"不是(綁烏龜的)"。。若妘正想開口回答時,亦帆代替若妘說:"重疊是綁烏龜的,牠就流血了"。。我說:"重疊就是先放第一條橡皮筋,第二條放在第一條上面,第三條放在第一條或第二條或第一+二條上面。。",我邊說邊示範。。,示範完我請他們來示範"重疊"~~又文將橡皮筋這樣連接起來○○○。。;亦帆有學我把橡皮筋"重疊";若妘沒喝蠻牛,所以躺在地上賴著說:"給我蠻牛啦,其餘免談~"!~好啦,重疊的戲碼演完後,我擺出字卡並在嘴橡皮分別貼上藍紅綠貼紙~~嘟嘴(藍)橡(紅)皮(綠)筋

                                        

~我將另一組字卡綠貼紙交給又文;字卡藍貼紙交給亦帆;字卡紅貼紙交給若妘;我請他們將貼紙先貼在手中的字卡上,好笑的是,他們三人約好似的竟然將手中的貼紙都貼在我放在地上的字卡上,真懷疑我不是人類,不然他們怎麼會聽不懂我這人類所說的話呢?!為了不讓自己得內傷,所以我一個一個牽著他們的手把他們手中的貼紙先貼在他們手中的字卡上。。。我對他們還是充滿期待的→我請他們將手中的字卡"對應"(一樣的字跟一樣的字放在一起,不識字至少可以參考貼紙顏色→一樣的顏色跟一樣的顏色放在一起,放一起時至少可以"順便"認識國字)在地上的字卡上。。結果~薑還是老的辣→

又文把"皮"放"皮"上,亦帆把"嘴"放"嘴"上。。若妘屬嫩薑不是老薑,所以她又撕下手中字卡上的貼紙,再把貼紙貼在地上的字卡上。。"重蹈覆轍"一直都是若妘的寫照,我還是原諒她吧,嗯~"藥效還沒退"這理由可以讓她比較有台階下~!~我們來嘟嘴吧。。"嘟嘴"很簡單,但不讓嘟嘴上的橡皮筋掉下來才不簡單。。雖然橡皮筋一直從又文。亦帆和若妘嘟起的嘴巴掉下來,不過~路是人走出來的,辦法是又文。亦帆和若妘想出來的→他們三人都用手"按住"嘴巴上的橡皮筋,這樣一來,天塌下來也有手撐著,橡皮筋自然能從起點至終點都不會從嘟嘴上掉下來囉~~多學學又文。亦帆和若妘的聰明才智,某天,您們也會青出於藍勝於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