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向日葵貼畫 

  幼稚教育的任何課程都是一門很專業的學問,不是你們想得這樣簡單,例:講故事-不是講講就好,講的當下老師就可以判斷出孩子的理解力.邏輯力..等比較抽象概念的程度到哪兒了,而不是大家所看到的~“孩子很認真聽,所以他一定懂故事含意;孩子點頭如搗蒜就一定表示他聽得懂老師在說什麼?”“認真.點頭..”這些表象的反應不見得孩子一定懂或代表孩子一定很聰明,孩子的程度不是這樣判斷的,要做出精準判斷是需要靠“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的,所以請家長別再挑戰老師的專業判斷,否則最後損失的還是孩子和家長,不會是老師!~~“貼畫”就是把某個東西貼在紙上成一幅畫!老師可以從孩子在進行“貼畫”的過程看出他是否夠專注?是否懂得如何貼紙才會貼得牢?在選各種顏色的紙來貼時,孩子都選什麼顏色?是什麼色都選?還是只選某色?當然老師也可以趁機了解孩子“是否認識顏色?”~“老師問的題目和孩子的回答”也是老師判斷孩子程度的指標之一..一束向日葵在邦名眼前,老師是這樣問他的:“咦,向日葵為什麼會長這樣呢?”邦名說:“因為長這樣,拿起來就看看了~”老師再問:“是啊,那你看完後,你認為向日葵為什麼長這樣呢?”邦名說:“它要長這樣的時候,它要長這樣的時候,它要長這樣的時候,我就拿時候的時候,我就走了~”看來邦名“緊張過頭了”,也可能是“沒用心在想”,不然連講這麼多個“時候”他也不膩,我看得對他下個馬威,否則他會讓他的腦袋繼續“空白!”老師對邦名說:“接下來的題目請你好好回答.專心回答..”老師請邦名對著向日葵,然後“說一句可以讓向日葵感動又流淚的話..”,邦名很認真地看著向日葵,然後說:“向日葵!”老師說:“說感動的話~”邦名一樣很認真地看著向日葵再說:“向日葵!”老師的“職業病”不是假的,心想:“這小子一定不懂什麼叫”感動的話“?”,於是老師將向日葵拿過來,示範一遍~老師含情脈脈對它說:“向日葵,看著你的時候,我覺得好溫暖,今天一整天我都很想你,睡覺的時候我也在想你,因為我真的好喜歡你...”老師說完換邦名說,他也很認真看著向日葵說:“我看你的時候又睡著了,再眼睛打開,再花,再看葉子和花!”..呵,雖然邦名說的話有沾到老師的邊,但可能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不過他能說出這樣的話就已經很不錯了,因為我相信邦名在老師示範的當下一定吸收了~“什麼叫感動的話?”這就是“學習”,學習等於“你得到了什麼啟示?”,學習不等於“你答對了沒?!“~這個觀念相當重要!~~來進行”向日葵貼畫“吧,老師已經在白紙上先畫上○(花蕊),也準備了各種顏色的三角形讓你貼在○(花蕊)周圍,請你發揮你的想像和創意,貼出一幅屬於你的”向日葵貼畫“,”屬於你的向日葵貼畫“~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因為它就是完完全全屬於你自己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