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創意蠟燭(玅瑾老師)
根據我的教學經驗發現:"先天"語文能力很好的孩子其實佔得比例上很少,10個孩子中約只有1-2個孩子先天語文能力很好(所謂的"先天"指的是,當0-1歲孩子在接觸繪本時,他們能夠"目不轉睛+非常專注+不厭其煩"地注視一本又一本的繪本,很少分心,也就是說,閱讀(繪本)最能看出孩子的語文能力)。。當然,這樣的孩子成長過程中在學習語文時真的是屬於比較不吃虧的,但話又說回來,那些對於閱讀沒那麼大興趣的孩子我們就要放給他們爛嗎?!當然不,因為語文能力既然會影響孩子"對題目的理解力",那"我"~當然是不可能放棄任何一個可以提升孩子語文能力的機會,而"逐字唸繪本"是我會用的方式之一,這種方式至少可以讓孩子漸漸了解"什麼叫形容詞?名詞?造句。。等",今天的課除了實驗外,我會把重點擺在"語文"。。~實驗:把蠟蠋切碎置於有燭蕊的玻璃瓶中用電磁爐隔水加熱成蠟油,等蠟油乾掉就完成燭台!。。我準備了各式各樣的蠟燭並讓他們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後,我說:"你們覺得這些蠟燭怎麼樣(特色)?"詠綦說:"它們都是彩色的",柏誌說:"蠟燭是紅色的",我說:"好,那接下來老師要讓你們用"形容詞"來形容蠟燭,不過你們先告訴老師,什麼叫作形容詞?"詠綦小聲地跟柏誌說:"我們兩個一起想一想",我對詠綦說:"是你要自己先想,詠綦,什麼是形容詞?"詠綦說:"形容詞就是蠟燭的課",我說:"那柏誌,你覺得形容詞是什麼?",柏誌說:"形容詞就是形容詞的課",我說:"形容詞就是形容蠟燭的樣子,例如:紅紅的蠟蠋,扁扁的蠟燭,長長的。扁扁的就是形容詞,也就是說,形容詞就是~??的,詠綦,那你先來形容這根蠟燭怎麼樣?"詠綦說:"蠟燭",我說:"什麼樣的蠟燭?"詠綦說:"形容詞的蠟燭",我說:"你看,這根蠟燭長得怎樣?粗粗的嘛,那我們就可以形容它~粗粗的蠟燭,粗粗的就是形容詞。。,像這根蠟燭的形狀是7,那我們就可以形容它:數字7的蠟燭,數字7的就是形容詞~"我一說完詠綦就碎碎唸著說:"還可以5。6。8的蠟燭嗎?不行,太多了,只有7的蠟燭燭",我假裝沒聽見詠綦的碎唸,我拿跟綠色蠟燭問柏誌:"柏誌,這根蠟燭的形容詞是什麼?",柏誌說:"綠色",我說:"很好,綠色的蠟燭,綠色的就是形容詞!"形容詞"考完接著考"造句"",我說:"什麼是造句?"詠綦說:"形容詞的造句",柏誌說:"蠟燭的造句",我說:"就是一句話裏面要出現蠟燭這2個字,例如:停電了,我點蠟燭讓教室變亮了。。,好,換你們來造個有關蠟燭的句子。。"詠綦說:"蠟燭。。蠟燭。。蠟燭。。就沒有了",我說:"你只有說到"蠟燭",都沒有說到別的話,重來~"詠綦說:"蠟燭就去露營",我說:"有進步,老師幫你整理一下你的造句,你的意思是說~我帶著蠟燭去露營",詠綦說:"對,露營暗暗的,然後在棚點蠟燭",我說:"如果露營的時候暗暗的,就可以在帳棚裏面點蠟燭?!"詠綦笑笑地說:"對",我說:好,那換柏誌來幫蠟燭造個句子",柏誌說:"蠟燭表演",我說:"蠟燭表演。。4個字,老師說過,2。3。4。5個字的都叫作造詞,如果是造句的話我們可以說~我帶著蠟燭去看表演",我一說完柏誌開心地說:"對!"。。不管上述的"形容詞。造句"他們表現如何,其實對我而言都是一種練習一種過程,學習本來就會經過一段錯誤的過程,有錯誤才有進步。。我們開始實驗吧,我把蠟燭用美工刀切碎給他們看,接下來我把碎蠟燭倒進有折痕的◇(紙)中,這時詠綦說:"好像菱形",我說:"對,◇是菱形,如果轉過來就變正方形□,所以正方形□也是菱形◇的一種",說完我請他們將◇上的蠟片倒入玻璃瓶中,在倒的過程中我跟他們解釋"◇中間的折痕是為了方便將蠟片倒入瓶中,不易掉出瓶外"(他們又學到一種倒的方式),接著我將瓶子拿到裝水的盤子上隔水加熱,當我說著:"我們隔水加熱?現在要隔水加熱把蠟片融化成蠟油。。"這時我又聽到詠綦碎碎唸著:"隔水加熱?隔水加熱?"這時我不再假裝聽不見詠綦的疑惑,我說:"隔水加熱就是隔著水煮它,煮就會熱,所以叫作隔水加熱。。",為了讓他們更體會隔水加熱的定義,我請他們在盤內倒入水,然後我打開電磁爐,不一會兒盤子就發出ㄘㄘㄘ的煮沸聲,再不一會兒玻璃瓶內的蠟片就漸漸融化成蠟油,最後關掉電磁爐,可能得再等"好多一會兒"才能看到我們一起攜手完成的創意蠟燭
~呵,挺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