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搖搖鈴(玅瑾老師) 

   圖畫紙捲成長筒狀並在圓筒狀的上下兩端打洞,最後毛根的一端穿入鈴鐺(老師已完成),另一端穿入圓筒狀的洞內完成搖搖鈴(由他們來完成)!~我準備了很多顆鈴鐺,並在紙上寫出了橫式加法:4+9=?。。,這加法的方式很多,例:1。先放4顆鈴鐺,再放9顆鈴鐺,最後【一顆一顆】數完全部鈴鐺數量;2。最後可以嘴巴直接唸多的數量9,再數4顆鈴鐺~10。11。12。13;3。最後把9顆或4顆鈴鐺拆成2部份,這2部份的其中一部份必須和9或4合起來為10,例:9可拆成6和3,6跟4合起來是10,10再跟3合起來就是13!。。

第1個方式通常是一般我們在教孩子剛接觸合成的算法,第2。3個方式是小學一年級會用到的方式,那到底我們要教孩子哪個方式?我覺得還是要看孩子程度,不過通常我比較不會把孩子的"年齡"擺第一,反而會把孩子的"經驗"擺第一作為該用啥方式最為標的,也就是說,如果這個孩子1歲就來上學,當他到1歲半或2歲時,我發現【一顆一顆數完全部鈴鐺數量】對他而言太輕而易舉了,那我就會開始試著教他用第2個方式,當第2個方式他又很熟練了,那我就會繼續教他第3個方式。。,反之,如果這孩子5歲才來上學,那我一定會先引導他用最基本的方式【一顆一顆數完全部鈴鐺數量】,那多久之後才可以開始引導他用第2或第3個方式?!我會看這孩子的發展能力而論,總之,學理上的幾歲該發展出什麼樣的能力我都只作參考,比較不會以學理上的為主,因為孩子都有個別差異跟他們的生活經驗,所以"我的經驗和孩子的經驗"才是我因材施教的最重要指標!~上述橫式:4+9=?的3種算法前陣子我在幫他們複習功課時就曾教過幾次,現在我直接在題目的下面先擺2個盤子,然後我把很多顆鈴鐺交給詠綦,在詠綦把正確鈴鐺數量擺定後,我開始一步一步提醒詠綦:"詠綦,你先想,這個橫式要先跟多少變成10?"詠綦說:"4",我說:"好,那現在老師在9的下面再多放一個盤子,你自己看看,9要分成多少和多少,其中一個多少就會跟4變成10了?"我多放的那個盤子詠綦根本沒動它,他反而把已放9顆的鈴鐺,一顆一顆移到4顆鈴鐺的盤子裏,他在移時嘴巴會先唸4(原本的4顆鈴鐺),然後每放一顆就唸:"5。6。7。8。9。10",當盤子已裝滿10顆鈴鐺後,詠綦就不再放鈴鐺了,這時我就問詠綦:"那4+9=?呢,詠綦直接說~10。11。12。13,13顆",我說:"很好,就是這樣!"詠綦的放法如下:

  4  +    9     = ?→     4     +   9   =13

oooo  ooooooooo    →oooooooooo  ooo □

~柏誌也讀了2年多的書了,我該給詠綦的也不會少給柏誌,所以我相信他的程度應該也可以來試試小學的算法,不過我略簡化方式,畢竟他跟詠綦還是差個1。2歲,小孩差個1天就有差了,何況差個1。2歲,所以我決定只放2個盤子就好,免得柏誌不知道啥是重點?。。我跟柏誌說:"來,這個盤子你先放4顆,這個盤子你放9顆~"我一說完詠綦就對柏誌說:"你跟我一樣很難的,不是那麼簡單的喔~"詠綦一說完奎鉉就忍不住A走柏誌手上的鈴鐺,還好柏誌眼尖瞄到奎鉉的行為,柏誌就對奎鉉說:"不要拿~",說完柏誌就開始放鈴鐺了,柏誌放鈴鐺的順序還挺有趣的,不,應該是說柏誌的思想還真不是我能料到的~   4    +  9  = ?

   23456789       

,詠綦看到柏誌的思想這樣有點兒看不下去了,他跟柏誌說:這個是4,這個是9耶,9就是要5根手指和4根手指,這樣就是9~",我趁此刻調整盤子上面的鈴鐺數:4放4顆鈴鐺,9的下面我改放2個空盤,然後我把9顆鈴鐺交給柏誌,我說:"柏誌,你覺得9要分成2個盤子,第1個盤子要放幾顆鈴鐺就會跟4合成10?"柏誌放1顆2顆3顆4顆5顆6顆,到第6顆時詠綦就說:"夠了夠了,你看,這樣就可以跟4合成10了,12345678910,10對不對?"柏誌說:"對",我說:"好,第一個和第二個盤子合起來是10顆,你手中還有3顆,現在你嘴巴唸10,再數一數你手中的3顆鈴鐺~",柏誌嘴巴唸:"10,11。12。13",我說:"所以4+9=多少?"柏誌說:"13",我說:"答對了,就是13~";看剛柏誌在操作時,奎炫老想參一手,好吧,老師就來讓你試試哥哥他們的題目。。我把2個盤子分別擺在4和9下面,我交給奎鉉13顆鈴鐺並說:"來,這個放4顆,這個放9顆。。",結果奎鉉的放法更高招,他以"平均分配"的方式來放,也就是你一顆,它一顆,你一顆,它一顆。。,就連柏誌把4根手指舉得很高說:"4要放這樣的4~",奎鉉也管它三七二十一的,照放他的,最後我們大家跟奎鉉一起數2個盤子合起來的數量還真的有13,有13就好了,表示奎鉉沒有獨吞任何一顆鈴鐺!奎鉉的放法如下:    4     +     9     = ?

          135791113   24681012   

~來做搖搖鈴了,搖搖鈴的重點我不會擺在他們做得好不好看,我最想觀察的地方是~"他們會用什麼方式把一端已勾有鈴鐺,另一端必須穿進圓筒狀小洞的毛根【順利】穿進洞內,如果毛根穿進洞內了,他們又會用什麼方式【讓毛根不會從洞上面掉下來】,又假設他們無法將毛根穿進洞內,那他們會用【什麼態度】面對這樣的局面?!是繼續努力?!還是直接呼叫老天爺?!。。我最喜歡【暗中觀察】小孩了,因為小孩最自然的一面最能呈現他們最真實的一面,而今天我看到了很多不可思議的秘密,這秘密當然只有我知道,不然怎麼叫作秘密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