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長與短(玅瑾老師) 

    上週跟某阿嬤聊天時,我們聊到了"孩子的眼神與刺激"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說著說著阿嬤就自己說道:"老師的網誌(教學點滴)我都有在看,像老師上次教到"上。下",我跟xx在家時,我想到也會指某個地方跟xx說:"上",我再指某個地方跟xx說:"下"。。",聽到這兒我內心滿是感動,感動著:"這孩子真幸福也真有福報,能夠有一位活到老學到老,又肯花時間心思教他的阿嬤,這孩子有希望了~~!"~或許很多人以為我寫網誌(教學點滴)是為了"秀"自己的教學有多厲害。。,不是的,完全不是這樣~知道嗎?!其實我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我非常重視自己的隱私;知道嗎?!其實在十多年前還沒有臉書這網站時我就開始寫"奇摩部落格"了;知道嗎?!我寫部落格。網誌的最初衷是在約20年前我在幼稚園任教時,我觀察到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時就把他們送進幼稚園的"小幼班",一來或許雙薪家庭無人照顧孩子,二來或許家長真的很想教孩子什麼,但卻又不知要教孩子什麼,無奈之下只好早點把孩子送去讀書,讓老師去教,這是很無奈的事,想自己教卻又不知教什麼,最後只好把孩子送進"其實還不適合孩子身心理發展的大環境";三是經濟可量,所以只好讓孩子先在家混個幾年再送去讀書!。。基於二。三點,在我有那個福報自己出來開工作室後,我替家長想著:"我一定要用自己幼教專業想辦法幫助這些無奈的家長。。",於是我開始想著~設計出不需花啥錢又能讓家長自己在帶孩子時就可以自己上的"課程"+寫出我是如何上課。孩子的反應可能會如何的教學點滴(部落格。網誌)讓家長參考+照出很多張不同角度的上課照片讓家長更了解~"ㄛ,原來老師是這樣上課的,ㄛ,原來我的小孩在老師這邊玩得真的很開心,沒在騙人的。。我懂了~"。。,以上,我為了徹底實現我想給家長的,於是在設計課程時我花很多心思去想去找"盡量不要讓家長花到任何銀子的課程";在撰寫教學點滴(部落格。網誌)時,我盡量不寫專業術語,盡量用白話文讓家長更知道我在寫什麼;在決定拍畫質高的照片前,我特地去找高畫質的相機。腳架。搖控器;在拍照的過程中,為了呈現我上課。孩子反應的各種樣貌讓家長看得更清楚,上課中,我不斷起身坐下起身坐下。。移動腳架位置,因為腳架不斷換位置,我也得不斷嘗試拿搖控器的角度。。以上的以上,全都是我的經驗與智慧,記得之前我曾跟朋友或網友們解釋過我把"以上"po上網的目的(教育初衷),大家聽了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也不可置信,是啊,這社會願意奉獻智慧免費讓人夾去配飯的人真的不多了,可惜的是,這社會還是很多人是"外貌協會的",知道我不是來交朋友的後,或者覺得我的方式怎麼跟坊間"打知名度"的學校不一樣,認為我"怪怪的"後。。,"認真研究我智慧的人""好像。應該"不多了(我沒興趣研究這些人,所以只能用"好像。應該"表示之~~)。。,不過除了這位很上進的阿嬤外,去年吧,曾有一位家長帶人來參觀,她跟我說道:"老師,雖然我姪子沒在老師這邊就讀好幾年了,但是我到現在還一直都有在看您的隨意窩部落格喔~~"。。我心想:"ㄛ,難怪,每天我到我的隨意窩部po文時,都會發現每天的人數量都有數十來個,嗯~愛慕我的兇手抓到了

。。"對了,阿嬤曾跟我說:"她好喜歡跟我聊天喔。。",其實我還真發現,雖然我喜歡宅,但很愛跑來跟我聊天的人都跟我一樣~低調兼有智慧呢~!~"將繩子剪成長短不一的長度,最後比較其長短",是今天的數學課,"長短"也是相反詞之一,記得上週我教過"上。下"相反詞,所以正式進入主題前我先花點時間幫又文和亦帆複習一下"上下"概念,如果要讓孩子狠狠記住我們要他們的概念,我的習慣~盡量不要用用過的實物來說明,因為這樣他們興趣不大,今天我找了一個陶瓷娃娃來說明,這陶瓷娃娃是從鋼琴上扛下來的,當我扛下它時,又文和亦帆都瞪大了眼,我知道他們為何如此驚訝~因為我從未拿下這陶磁娃娃,他們以為這陶磁娃娃永遠只能遠觀不可褻玩焉呢。。不,幼教老師心胸要寬大,書買來就是要讓小孩看的,不是為了怕孩子撕破而不准孩子翻閱或不斷嘮叨這不能摸,那不能看的。。,提醒孩子該注意的地方,不小心犯錯,改過來就好了,我們不也是這樣長大的嗎???。。我示出字卡"上下",並和又文和亦帆拿著鐵鎚,敲敲陶慈娃娃上面表示"上",敲敲陶慈娃娃下面表示"下"。。,其實也不一定要用鐵鎚去敲上下位置,我們也可以來玩躲貓貓,先躲娃娃後面,最後我們的臉出現在娃娃下面就表"下",出現在娃娃上面就表"上"。。,過程中又文和亦帆雖不盡會配合我的指令或動作,但別忘了,他們兩個都有在"聽",只是"暫時裝作沒聽到而已",要不然亦帆最近怎麼語言突飛猛進呢?!又文怎麼已經漸漸有在收斂和控制他的脾氣和行為呢,因為他們都"聽得懂。有聽進去了嘛"~。。,"上下"結束後我要補充教"大小。多少"概念,如果是剛來讀書的孩子我就會一組一組教,例:大小教完,再教多少,再教。。。,但因為我發現又文和亦帆腦袋動得比開高鐵還快,所以我決定"大小。多少"一起上場,其實這也算是在增強又文和亦帆的實力啦,不是在虐待他們的心靈喔。。,大。小→大球。小球,多。少→一個盤子有5個杯子。一個盤子有1個杯子,很簡單吧,對了,這裏可能要注意一個小細節,因為很小的孩子非常容易分心,所以我準備的教材通常都是~"只有一種不一樣(就是我要給他們概念),其它都一樣,這樣小孩就只會注意"不一樣"的地方,例:大球。小球=都是紅的。都是絨球,只有大小之分;多。少=都是用同一款盤子裝,都是同一款杯子,就只有杯子數量5。1不同。。",這是教育的小技巧,書上不會教你,是靠經驗發現,小技巧有注意到,小孩比較容易上軌道,真的沒在騙你的,不然你看喔。。,在我請又文和亦帆通通背對我,我拿球和杯子在又文和亦帆的背滾來滾去,用這個方式讓他們感受一下球和杯子的觸感後,我交給又文大球。小球,我交給亦帆5個和1個杯子,我請他們分別放字卡"大。小""多。少"下面,又文先把小球放"小"下,再把大球放"大"下,亦帆則是把5個杯子先一個一個移到1個杯子的盤子上後,再將這6個杯子一個一個疊起來,完全不管"誰多誰少",反正"大家都一樣,中庸嘛,中庸最好了。。"。。,是啊,老師在看你們的反應也持中庸態度,只要不是來亂的,老師通通讓你們兩個過關!~時間雖剩不多了,但我還是想給他們比"長短"更多的概念:序列~長。中。短,我準備長中短的繩子,我只示範一次把它們的順序排出,之後~3條線分給"我+2個徒弟"嘟嘟好,我說"放",3個人只有我最聽話~有放,其他2個人,亦帆和又文~不聽使喚~不放但有蹂躪線。。。看來,"長中短"這概念還是交由他們的家人來教了,我。。。不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