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統計表(玅瑾老師) 

    連假後的又文和亦帆今天上課前特別興奮與期待,當我們就緒好準備上課前,我說:"好啦,去坐好,我們要上課啦~",又文就大喊:"YA,呵呵。。",亦帆則是搶先又文坐定位,而且坐的方向還沒搞錯呢。。其實不止這次連假,之前好幾次的連續放3天以上的假期,我觀察過又文和亦帆的反應~"他們真的特別期待上課",而且連假後第一天上課也不會感到生疏,比自然還自然,我想,這可能跟平常他們在這兒已養成的習慣。打好的基礎有關,那也有可能在家太無聊了,老師比較有趣,曾經又文媽媽跟我說過:"又文連假跟爸爸媽媽在家好像很無聊,好像來這裏就覺得有趣開心了~"。。,其實不只又文和亦帆期待上課,他們連"擠來擠去不排隊洗手"也沒忘記;連又文賴在地上哭。亦帆也還記得要幫又文摸摸(呼呼);午餐後我拿毛巾出來,又文和亦帆一樣記得將手心朝上準備讓我把毛巾放他們手心準備自己擦臉。。。,以上種種,在我年輕教書時內心總會有一種感動,感動著自己的用心。讚嘆著小孩的受教。。,但現在的我卻已經比較沒有這樣的感覺了,反而有種"小孩一切正向成長都只是我的責任"罷了,這樣的責任永遠不會終止,因為小孩學無止境,我就有責任推向他們前進,教學可以很混也可以很用心,我無法當個"混老師",如果今天沒有給又文和亦帆學些什麼,我內心是愧疚的。。,如果我給他們的東西他們都聽不懂看不懂,我是會檢討改進的。。總之,雖然同樣內容的一本書教20年,但我就是會視小孩年齡調整教學方式,以達他們每個人都能吸收到我要給他們的東西,即便一點點也好~~!"準備數個○□△,每種形狀的量不一,最後統計各形狀數量並做成統計圖表"~這樣的統計表就是"分類"概念之一,上週我提過"培養數邏輯概念的方式有-分類。序列。配對。對應。。"等,其實這些不懂也沒關係,因它們只是我在參考的大綱,不過"用不同方式培養孩子邏輯概念"一定要有,"不同方式"就是在打孩子的基礎,基礎很重要,現在好像看不出孩子有啥出頭,但只要紮實打好基礎,總有一天孩子一定飛上枝頭。。,分類-統計表→我們擺最後面,"分類。數字。數量"是統計表的重點,分類-迷你食物→我們先讓它們上場。。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我把~5顆花生。4根玉米。3根辣椒。2條豌豆。1顆南瓜放進鍋子,然後拿著一根"大"鍋鏟開始舀出鍋子的食物進盤子給又文和亦帆看。。,完後我故意拿"小"鍋鏟給又文和亦帆來舀出迷你食物至盤內,"大"鍋鏟因面積大,食物較不易掉出來,所以測不出又文和亦帆手眼協調能力如何,"小"鍋鏟反之,除了測手眼協調,其實也需要"更專注"才有辦法達陣成功。。,我發現又文和亦帆有好幾次快要把食物從鍋子舀出來了,但就差那一秒,食物就從小鍋鏟掉出來了,兩人也剛好同時想到~直接用手比較快,於是他們就不約而同把小鍋鏟丟一旁,然後用小手把食物從鍋內抓出來放盤子上。。,通常我在看孩子的行為會從多角度切入,看喔,雖然又文和亦帆都功虧一匱,但是他們會"另想辦法"答標,沒有半途而廢。。,這個就是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覺得太重要了,才一歲多就展現出一點點這樣的能力了,長大還得了!~我把盤內的食物不按1-5順序分類排好(不按順序是為了不讓又文和亦帆死板板背著12345這樣的順序,因為數是很活的~),接著我從數字卡1-5中把1放南瓜處,剩數字卡2345,我問又文:"花生有5顆,5是哪張?"又文不假思索直接挑了"5"擺花生處;剩數字卡234,我問亦帆:"辣椒有3根,3是哪張?"亦帆想了一下,不久就把"3"放在辣椒處。。我們師徒就一起分工完成了~分類-數量(數字+量)

5(花生)●●●●●

4(玉米)▓▓▓▓

1(南瓜)▲

3(辣椒)◆◆◆

2(豌豆)▍▍

~~要了解又文和亦帆是否真的認識"數字123",我用了一種較困難的方式~一組數字卡123擺正,另一組數字卡123擺顛倒,最後再請他們把"數字一樣的擺一起(對應)",簡單的我來:1-1,困難的給又文:2-2。亦帆:3-3,2-2。3-3代表又文和亦帆一試成主顧,沒啥好講的了。。。!~"統計表"小一才會接觸,但我把它拿來當又文和亦帆的教材,

沒為什麼,只為給他們倆一個新經驗罷了,反正我都因材施教的,絕不會把一歲多的又文和亦帆當成小一的小學生,小孩要像樣,老師教學也要有個樣,揠苗助長是要不得的~~我帶著又文和亦帆先把散亂的數個○□△先分類排整齊,我再帶著他們一個一個數出這些形狀的數量,最後我們再一起合作把這些數量的"數字(卡)擺上去",就完成了他們很棒的新經驗。。。是這樣的,課程先抓出重點,再從重點延申出其它重點,其它重點再用各種有趣型式呈現,這樣又文和亦帆才會笑呵呵不會苦哈哈,我付的責任才值回票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