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權一時 淒涼萬古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抱樸守拙 涉世之道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朴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心事宜明 才華須韞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出污泥而不染 明機巧而不用

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

 

良藥苦口 忠言逆耳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纔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蔡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和氣致祥 喜神多瑞 50

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淡中知真味 常裏識英奇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閒時吃緊 忙裏悠閒

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稍停;日月盡夜奔馳,而貞明萬古不易。故君子閒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閒的趣味。

 

靜中觀心 真妄畢見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使覺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而妄難逃, 又於此中得大慚忸。

 

得意須早回頭 拂心莫便放手

恩裏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頭;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

 

澹泊明志 肥甘喪節

藜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概志以澹泊明,而節從肥甘喪也。

 

眼前放得寬大 死後恩澤悠久

面前的土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後的恩澤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匱之思。

 

路要讓一步 味須減三分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嚐。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脫俗成名 超凡入聖

作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脫得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工夫,減除得物累,便超聖境。

 

義俠交友 純心做人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德在人先 利居人後

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後;受享毋踰分外,修為毋減分中。

 

退即是進 與即是得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驕矜無功 懺悔滅罪

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完名讓人全身遠害 歸咎於己韜光養德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天道忌盈 卦終未濟

事事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召外憂。

 

人能誠心和氣 勝於調息觀心

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個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於調息觀心萬倍矣。

 

動靜合宜 道之真體

好動者,雲電風燈;嗜寂者,死灰槁木。須定雲止水中,有鳶飛魚躍氣象,才是有道的心體。

 

攻人毋太嚴 教人毋過高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淨從穢生 明從闇出

糞蟲至穢,變為蟬而飲露於秋風;腐草無光,化為螢而耀采於夏月。固知潔常自污出,明每從晦生也。

 

客氣伏而正氣伸 妄心殺而真心現

矜高倨傲,無非客氣,降服得客氣下,而後正氣伸;情欲意識,盡屬妄心,消殺得妄心盡,而後真心現。

 

事悟而癡除 性定而動正

飽後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色後思婬,則男女之見盡絕。故人常以事後之悔悟,破臨事之癡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

 

軒冕客志在林泉 山林士胸懷廊廟

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的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的經綸。

 

無過便是功 無怨便是德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

 

作事勿太苦 待人勿太枯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澹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原諒失敗者之初心 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

 

富者應多施捨 智者宜不炫耀

富貴家宜寬厚,而反忌刻,是富貴而貧賤其行矣,如何能享?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敗?

 

居安思危 處亂思治

居卑而後知登高之為危,處晦而後知向明之太露,守靜而後知好動之過勞,養默而後知多言之為躁。

 

人能放得心下 即可入聖超凡

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放得仁義道德之心下,才可入聖。

 

我見害於心 聰明障於道

利欲未盡害心,意見乃害心之蟊賊;聲色未必障道,聰明乃障道之藩屏。

 

知退一步之法 加讓三分之功

人情反覆,世路崎嶇。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

 

對小人不惡 待君子有禮

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

 

留正氣給天地 遺清名於乾坤

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還天地;寧謝紛華而甘澹泊,遺個清名在乾坤。

 

伏魔先伏自心 馭橫先平此氣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裙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