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乒乓陀螺(玅瑾老師) 

    前幾天跟定若媽媽聊到教養問題,當中她提到了→因現實生活中她在教養上出現了個坎,於是她努力去尋找教養資訊,接著她把這些教養資訊運用在她目前遇到的教養困頓上,但她卻發現了→"矛盾",導致她不知道該怎麼繼續下去才好?..很久以前我帶過自家小孩24小時,這樣的經驗跟我現在的工作8-10小時還是略有差別,因放學後我還是繼續跟自家小孩相處,這樣的相處跟上學時還是不同的,也就是說,這樣長時間的相處也常讓我跟小孩間產生不少衝突,我也常去尋找教養資訊,看看哪種方式可以讓我跟孩子"相處愉快,看日子可不可以好過一點?"結果我跟定若媽媽一樣,當"資訊"運用在"現實生活"時卻產生了不少矛盾,而我先檢討的不是資訊而是我自己,我試著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順著資訊走,但日子過起來就是ㄎㄟ ㄎㄟ的,非常不自在不快活,後來我再度省思..最後我找到了比較好的方式→我以"自己和小孩為中心點",當產生衝突時,我會微調自己對小孩的標準,然後我會觀察小孩的反應,有時小孩會很自然地因我的微調他也跟著微調了,但有時小孩還是依然故我..我也會觀察自己微調後對小孩反應的感受→直到我覺得"我應該還可以呷百二"時,我就會以"微調的標準"繼續跟小孩相處下去..,教養資訊僅作參考不要照單全收,小孩是自己的,生活是您和小孩在過的,只有自己最了解小孩最適合啥樣的教養方式,教養資訊參考就好→這樣日子真的比較好過!”將乒乓球剪成半月形,在墊板沾少量水,把剪好的乒乓球片放上去,觀察它是否會旋轉?當我拿出乒乓球要示範今天的實驗要怎麼做時,定若忍不住去摸了盤子的乒乓球,這時宸叡拍了定若的手說:"老師的(不要拿)",定若有繼續想拿嗎?當然沒有,因為"宸叡在說,定若真的都有在聽!"..我拿著刀子把"1顆乒乓球切一半",我說"1切一半就變1/2"(1→切一半(1/2)),說完我拿出水果,我請他們一人挑一種水果,然後學我"把1切成1/2"..定鑠挑了蘋果,當他要努力把刀子刺進蘋果時,因刀子是假的,蘋果是真的,所以定鑠邊切邊說:"切不進去",因一直切不進去,所以定鑠就跟也是無法把奇異果切對半的宸叡說"交換",還沒等宸叡說"沒問題"時,定鑠就把宸叡的奇異果狠狠地搶走了,然後再狠狠地用假刀刺向軟到不行的奇異果,原本被定鑠搶劫的宸叡氣到準備哇哇大哭時,宸叡發現可口的奇異果汁突然流了出來,於是宸叡就只記得流口水忘了哇哇大哭這件事了~;把刀背切向棗子的定若因看定鑠宸叡的戲看到太入神,所以當她的棗子偷偷被莛莛A走時她還渾然不覺,直到莛莛的影子閃過定若眼前,定若才記得要起身追回她的"棗子",可惜定若"蘋果棗子"傻傻分不清楚,所以她追趕跑跳蹦時對著莛莛喊著":"蘋果蘋果蘋果",莛莛因腿短跑得慢,最後被腿比她長1公分的定若姐姐搶回所謂的"蘋果",莛莛望著被姐姐搶走的"蘋果"和被遺忘在地上的橘子,她想著:"好漢不走回頭路,既然蘋果被搶走了,我也沒臉撿回橘子,就這樣吧,老師有說過,日子不要過得太矛盾,自在才可以呷百二"!~~我拿出2個調色盤,每個調色盤各有7個凹槽,我給定鑠和莛莛6顆乒乓球,給定若和宸睿8顆球,我請他們把乒乓球放凹槽內,最後看看調色盤的球是"太多了?"還是"太少了?"..好笑的,這2組人馬不管發現球太多或太少,他們竟互相"交換"球,放完球不管太多或太少,他們再"交換",就這樣一直"輪迴",我想,這麼小就在體會"因果",我應該說"孺子不用教也能成佛子"嗎?~~這問題就讓他們在實驗時讓我好好想一想吧...

很擔心我在努力思考時他們會玩墊板上的水,還好正取佛子有3位,1位是備取的,至於那位備取的是誰?想也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ly5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