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切麵包(Q.佩芸.安安.存恩.承皙-小萍老師)
麵包當然是可以拿來切,但是“怎麼切”?吃起來才會順口,這才是一門大學問,也是我們今天課程的重點!~“分數(幾分之幾)”是我想讓大家在切麵包時,附帶學習的“常識”,然而要如何讓“常識”根深柢固地停留在孩子的腦袋裏,我想~從老師的示範與問題開始吧...請大家看一下老師手上這塊麵包,沒錯,它就是一塊看起來很假,但是吃起來就是真真實實的麵包,在老師還沒用力咬它一口時,它讓老師起了疑心?“奇怪,為什麼老闆要把這塊麵包做得這麼大塊?為什麼不做小塊一點就好,麵包小塊一點的話塞進嘴巴剛剛好啊...”Q說:“它(麵包)吃下去才會飽,它(麵包)吃完就可以去玩了”;佩芸說:“因為這樣人家(吃了大塊麵包)才會飽”;安安說:“因為老闆如果覺得做一小塊(麵包),人家(吃了)不會飽,(必須)要吃很多小塊(才會飽,與其這樣,不如做一大塊麵包,這樣人家只要吃一塊麵包就會飽了)”;存恩說:“因為我們的嘴巴有一點點大(,所以麵包大也沒關係)”;承皙說:“因為我們有牙齒可以(慢慢)咬(,所以麵包做大塊一點也無所謂~)”!~老師覺得你們說得還挺有道理的呢,不過老師在猜,老闆也有可能是因為~麵包做小塊就要切很多次,這樣太麻煩了,所以一大塊麵包讓你們買回家後再自己慢慢切就好,只是..你們會拿(塑膠)刀子切麵包嗎???不用說老師也知道你們不會切,來,大家看老師切一遍...“這是一塊麵包,老師先從中間切一刀~,咦?怎麼..怎麼1塊麵包切一刀,它就立刻變2小塊了啊?老師再切一刀~,咦?怎麼..怎麼2小塊麵包切一刀,它們就立刻變4小塊了啊?真是奇怪呢?!”Q說:“因為它(麵包)(本來)比較大(,被切下去就)變小塊了”;佩芸說:“因為這樣才夠分”;安安說:“因為(麵包)中間(有)一條(線,如果它被刀子切下去,)它就會分開(變2塊,再切,變4塊..)”;存恩說:“因為刀子是拿來切的”;承皙說:“這樣切就是一半”!..是的,有人說對啦~“切下去就是一半”,1塊麵包切下去就變一半,一半就是1/2,一半也是1/2,如果我們再把這兩塊“1/2的麵包”再切一刀(半)..,這樣就變4小塊了,而每一小塊就變1/4了...,呵,你們不相信老師說的話喔?!不然你們自己切切看嘛,來,刀叉在你們的盤中,如果你們自認切對了“1/2.1/4”,那麼你們就可以用叉子插起麵包吃它,而如果你們亂切一通也沒關係,那就請你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到底哪裏失誤?如果你懂得反省自己哪裏做錯了,我想哪日不出頭天也難啊...
◎日常-切麵包(子昕.芽.文文。。。♡。。。♡令雪老師)
捏一小塊麵包大家以為老師會把他送進小朋友的小嘴巴.沒想到老師這麼狠心.竟然往自己的嘴巴裡送.大家看得到卻吃不到.還要忍住口水看老師大口吃╥﹏╥更慘忍的是還要回答問題"為什麼麵包老闆要做成這麼大塊.不作小小塊的.剛好可以塞進嘴巴就好??"子昕說:“小小塊給螞蟻吃.我們吃大塊的咬很多次~(才過癮~)”;芽芽說:“因為(做大塊一點麵包)裡面才能包草莓~”;文文說:“因為(作)很多小塊會吃不完~”;其實麵包有大有小.為什麼要做這麼大?可能是方便切.也可能是造型好看...不過身為消費者的我們.還是要好吃才會買啦!( ̄ˇ ̄) 剛才老師有吃給大家看過了.那現在老師要做另一件事"切".把麵包"切一刀"變成2塊.再"切一刀"ㄟ...變成4塊."為什麼麵包一切下去會變成2塊.再切一刀又變成4塊呢??"子昕說:“因為...刀子太尖了~”;芽芽說:“因為刀子已經進去麵包裡面了.(所以)麵包就分開了~”;文文說:“因為(麵包)切4刀會變小~”;大家都有好好回答問題+忍住口水.現在輪到老師示範囉!老師把一條麵包切成2塊、4塊...切成各種不同的長度.等一下大家也會有盤子+刀子+叉子.最重要的是切完以後.大家都可以把自己切的麵包吃掉喔!這樣老師夠意思吧!文文一手刀一手叉子.像在吃牛排一樣切一刀就吃一塊.所以一下子就把眼前的麵包解決掉了.芽芽則是有先切一刀再一刀...下一刀就忍不住先吃再說囉!子昕則是意思意思切一下.只切2刀=4塊就全送進自己的小嘴巴裡了~好吃吧!今天上的是什麼課啊!想一想再說~對!!是"切麵包"可不是"吃麵包"喔!(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