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相同數字(玅瑾老師)
今天我要利用日曆來加深他們對阿拉伯數字1.2.3..的印象,有“阿拉伯數字”(1.2.3..)就會有“國字數字”(一.二.三..),“國字數字”(一.二.三..)比較少用到,但我認為“少用到”不見得不用教,我教是因為我要增加他們的“廣度常識”,學習可分“廣度”與“深度”,通通都給孩子,給多少算多少,孩子吸收多少算多少,至少這些常識在他們變通時一定會用得到!~我用很簡單的對應方式介紹“阿拉伯數字”與“國字數字”..我將阿拉伯數字卡邊排成一列邊唸:“1.2.3..”,排完後在阿拉伯數字卡的下面也將國字數字一一排列,且1對一,2對二..以此類推(這就叫作“對應”):
1 2 3 4 5 6 7 8 9 10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因為我了解他們對國字數字認識不深,所以我只抽出國字數字二.五和八給詠綦,其它數字卡完全不動它們,詠綦先拿二,但他不知道這個叫作:“二”,我跟他說:“二,請你把二放到2的下面”,結果詠綦一下子就放對了..,詠綦再拿五,他一樣不知道這個叫作:“五”,我還是跟他說:“五,請你把五放到5的下面”,詠綦一樣一下子就放對了..,我用上述方式測試詠綦對“八.四.七和十”的認識,雖然詠綦通通都不知道這些國字數字叫“八.四.七和十”,但我會再跟他說一遍這些數字就叫作:“八.四.七和十”,而他也通通都會將這些國字數字“八.四.七和十”對應到阿拉伯數字“8.4.7和10”,我認為~學習,一次不會.兩次不會..多練多聽幾次就一定會,急不得也逼不得,畢竟“逼”出來的成果不會太長久,“根基打好”後再談成果,這樣就能天長地久;我用同樣的方式來測試鈺彤對國字數字的認識程度,或讓她加深對國字數字的印象..我先拿2張國字數字卡一和四給鈺彤,當然鈺彤並不知道那叫“一”和“四
”,不過當我跟她說:”鈺彤,把一放在1的下面,把四放在4的下面“後,鈺彤就立刻將四放在1的下面,把1放在4的下面,我提醒鈺彤:”不對喔~“,我才剛說完,鈺彤就立刻主動將一和四對調位置,也就是她改將”一放在1的下面,把四放在4的下面“..,我再測試一次鈺彤,我拿國字數字卡一和五給她,我跟她說:”鈺彤,把一放在1的下面,把五放在5的下面“,我一說完鈺彤立刻將”一放在1的下面,把五放在5的下面“,今天是週一,孩子通常有”週一症候群“,鈺彤也不例外,但是她還能在上課時”一點就通.舉一反三“,我認為這是她本身認知的基本能力不錯之故,不錯不錯;年紀越小的孩子所呈現的出來的物品要越簡單越好(太複雜的話他們很容易分心),所以我保留1.2.3和一.二.三在現場,其它數字卡我通通收起來,我拿國字數字二給柏誌,我跟柏誌說:”二,把二放回去2的下面“,柏誌把二疊到一的上面,這時鈺彤指著2的下面提醒柏誌說:”在那裏~“,可是柏誌不為所動,這時我跟鈺彤說:”鈺彤,妳去牽弟弟的手放“,我一說完鈺彤就去牽柏誌的手將疊在一上面的二拿起來,然後去放在2的下面..,我拿一給柏誌,我跟柏誌說:”把一放回去1的下面“,我才一說完鈺彤就像自動洗衣機一樣”主動“去牽柏誌的手將一放到1的下面了;我把一給芷芊,我跟芷芊說:”一,把一放回去,放回去..“,我講了好幾次放回去芷芊都不放,我跟詠綦說:”你牽妹妹的手放“,我說完詠綦就去牽芷芊的手,還好芷芊沒有把哥哥的手甩開,她真的有順著哥哥的手將一放到1的下面呢..我改拿三給芷芊,我一樣要芷芊將三放到原來的位子,也就是3的下面,只是這回的芷芊對三特別好奇,她先是專注地凝視三好久好久,完全裝作沒聽見我說的”放回去“,這時我跟詠綦說:”詠綦,你去牽妹妹的手放回去“,而正當詠綦去牽芷芊的手時,芷芊卻把詠綦的手甩開了,然後將三拿得更高了,最後芷芊寧可仰頭看三,也不要將三歸位,算是勢死都要當個”很有原則的芷芊“!~好啦,時間剩不多了,加上我看他們四人個個輪流打哈欠中,所以我得趕緊發數字卡給他們,接著我任翻開日曆上的某阿拉伯數字,最後請他們手中所拿的數字卡與日曆相同者出列..這遊戲玩不到2次他們就開始”亂“了,我知道是他們週一症候群的情緒在作祟,當然我也不忍再強迫他們一定要玩出個像樣的遊戲來,所以在只玩2次後我就稍放他們自由,我將所有數字卡交給鈺彤跟柏誌,日曆交給詠綦和芷芊,看看他們會如何發揮手中的物品..結果~柏誌想瞧瞧鈺彤手中的數字卡,但鈺彤不從竟把數字卡藏在她的褲襠裏,因為是藏褲襠裏,所以柏誌也沒輒了;詠綦和芷芊算是合作無間~詠綦負責翻日曆,芷芊負責看日曆,算是不吵不鬧最佳拍檔組..孩子間的遊戲其實大人不須太過介入或根本不須介入,因為他們有他們的玩法,他們有他們解決糾紛之道,大人太過介入不僅傷了和氣,有時反而讓孩子失去他們在遊戲的真正目的-培養他們自己解決問題能力,這些能力教都教不來的,只有孩子自己去探索.發現,最後就會有所體悟!